哈姆雷特(节选)
莎士比亚
【教学目标】
1、鉴赏课文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和尖锐的戏剧冲突。
2、用心品味课文丰富多彩而又个性化的语言,读懂课文的字面意义和深层含义。
3、学习品评人物的方法。
【重点】体味“比剑”中主要人物间的复杂关系是如何推动情节发展的。
【难点】学习哈姆雷特处事(复仇)的态度,从而把握其复杂的性格特点。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出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福镇一个富裕市民家庭,少年时代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古代语言和文学。后家道中落,前往伦敦谋生。莎士比亚青年时期在伦敦的剧院里打杂,为看戏的绅士们看管马匹,后来才当上一名雇佣演员。这些职务给了他接触各阶层人士的机会,增加了他的生活经验。后来,他参加编剧的工作,并且成为剧团的股东。他又结识了一些青年新贵族和大学生,扩大了他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接触到古代文化、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化和人文主义思想。这些为他杰出的戏剧创作打下了基础。从1590年起至1612年止的二十多年中,莎士比亚一共完成叙事长诗两部、十四行诗一共一百五十四首、戏剧三十七部。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威廉 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欧洲以至世界文学的高峰之一。
作品: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以及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在西方国家,几乎每个家庭都必备两本书:一本是大家熟知的《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中的《哈姆莱特》。它们一个是宗教之神,一个是文学之神,彼此相依,共同建构了人类充实而丰富的精神世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哈姆莱特》节选部分,体会它的魅力。
2.创作背景
莎士比亚生活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艺复兴唤起了人的觉醒,人们重视个性与思想解放,同时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私欲膨胀社会混乱的情况出现。莎士比亚对人生和时代作出深入思考后,着力塑造了一些新时代的悲剧主人公:他们从中世纪的禁锢和蒙昧中醒来,雄心勃勃地想要发展或完善自己,但又不能克服时代和自身的局限,在同环境和内心敌对势力的力量悬殊斗争中,遭到不可避免的失败和牺牲。《哈姆莱特》正代表了莎士比亚对这种理想与进步背后隐患和人性弱点的反思。
3.文艺复兴运动
是以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为特点的反封建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其思想体系是人文主义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文学艺术的繁荣,对哲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文艺复兴是一个统一的思想文化运动,这种思想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反对神权、神性,宣扬人权、人性,是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和世界观。人文主义所说的“人”,实质上是理想化了的资产阶级自身和资产者个人,其思想基础为人性论:肯定人的价值,赞美人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推崇知识,主张平等。
4.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这时的斗争锋芒是针对中世纪封建主义世界观,特别是天主教会的宗教世界观的。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用人性反对神权;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等。
二、导读
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写心怀鬼胎、惊疑不定的国王与侍臣密谋要试探哈姆雷特是否是因为失恋而疯狂。
第二部分:主要写奥菲利亚被狡猾的国王和父亲利用,前来试探哈姆雷特是真疯还是假疯。
第三部分:主要写国王与波洛涅斯试探完哈姆雷特后的密谋。
1.文中的哈姆莱特具有哪些性格特征?他的性格为什么这么复杂?
哈姆莱特是一个富有理想、敢于行动的人,勇敢、果断使他具有“英雄”的个性,但在文中也可以发现他的迟疑、忧郁、孤独。
他既是一个身负为父报仇、扭转乾坤重任的英勇、果断的王子,又是个具有“延宕”、迟疑、多虑性格的忧郁王子。这种并不单一的性格特征,正是他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魅力所在他的性格如此复杂,是因为他身遭变故,理想破灭,他必须进行复仇,然而复仇的任务又是如此艰巨,对手是如此强大,他主观上反对暴力却又脱离群众,造成他在积极行动之中常常产生力不从心和难免失败的感觉,因而他的内心充满矛盾。通过他的独白我们看到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他的烦恼和失望、苦闷和彷徨以及他对周围现实的深刻揭露和批判。在这里,哈姆莱特不是一个理想的说教者,不是一个时代精神的传声筒,他是反映时代共性的典型的“这一个”,因此他有着复杂多样、矛盾统一的性格内涵。
2.本文主要是围绕什么冲突展开的?这些冲突的作用是什么?
本文中的冲突主要有哈姆菜特与国王之间因无法沟通而产生的冲突、哈姆莱特内心的冲突、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之间的冲突以及哈姆莱特与波洛涅斯之间的冲突。其中本文将哈姆莱特与国王之间的冲突放在主要地位。其他的矛盾冲突都是围绕这一主要冲突展开的。
这些冲突实际上都是当时理想与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如从表面看来,奧菲利娅和哈姆莱特之间的冲突是有关恋人感情的,但表现的却是对人生的思索,对黑暗现实的揭露。本文通过冲突也塑造了人物形象,比如克劳狄斯的阴险毒辣、波洛涅斯的趋炎附势、奧菲利娅的单纯多情,都是在冲突中展现的。特别是对本剧主人公哈姆莱特形象的塑造,是戏剧通过冲突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最为典型的艺术特色之一。
3.哈姆莱特独白的那段文字揭示了哈姆莱特忧郁厌世、软弱迟疑、优柔寡断的性格,造成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造成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①一是客观上以克劳狄斯为代表的整个封建统治集团及社会邪恶势力过于强大。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时代,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先进人物还处在弱势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还处于萌芽状态,推翻封建大厦的时机还没有成熟,萌芽时期的先进力量与强大的恶势力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在实际中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
②二是以哈姆莱特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本身的局限性。这导致了哈姆莱特性格上的忧郁,行动上的延宕。哈姆莱特在探索社会出路时往往转为寻找摆脱个人精神痛苦的途径,重重的顾虑使他变得犹豫不定。
4.作者通过哈姆莱特表达了什么思想?
作者通过哈姆莱特表达了人文主义思想。
人文主义运动是人类的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们开始摆脱封建神学的束缚,追求人性的解放和个人的自由。莎士比亚的《哈姆菜特》将人类发展过程中自身的问题展现了出来,权力、地位、仇艮、愤怒、战争等,这一切都是长时间困扰人类发展的难题。当我们为了目标奋斗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我们最终会得到什么呢?可能是成功,也可能是什么都没有。剧中争夺王位的人、为正义奋斗的人,他们的下场是一样的—一死亡。这并不意味着莎士比亚的悲观,恰恰相反,正是这样的悲剧才能够引起人们心灵上的共鸣。发人深省正是莎士比亚悲剧的深刻之处,也是其悲剧的感人之处。
【中心思想】
《哈姆雷特》又名《王子复仇记》,写的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的故事,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节选部分主要写国王利用哈姆莱特的情人奧菲利娅试探哈姆莱特是否真的发疯,却被哈姆莱特识破的情节。一方面作者通过不知内情的奥菲利娅的伤心与悲痛,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另一方面,又通过哈姆莱特内心的独白,揭示了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
【写作特点】
1.戏剧冲突的多样性和集中性。
2.巧妙地塑造了人物性格。
3.语言的形象性。
三、拓展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悲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情绪一般隐藏在人的内心,并且不断地积聚变化,在某个时机便会爆发出来。
①通过情绪的放纵和宣泄最终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②欣赏者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产生一些压抑或是恐惧的心情
③但是并不代表这样的情绪就是不存在的
④虽然欣赏者并不是时时都在感受这样的情绪
⑤使人产生怜悯和恐惧的心情并让压抑的心情得到疏通
A.⑤①②④③ B.①⑤④③② C.⑤①④②③ D.①⑤③④②
答案:A
解析:⑤说悲剧的直接作用,①说悲剧的最终作用,故⑤在①前。从“虽然”“但是”看,④应在③前。④句中“这样的情绪”指②中“压抑或是恐惧的心情”,②应在④前。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英国人,乃至许多西方人,早已把莎士比亚戏剧当作可以生生不息地解读各种基本文化命题的精神源泉。
B.一个民族具有凝聚力和认同感,关键要看在灾难面前能否守望相助,在风浪面前能否团结一致。只要团结互助,我们就不惧怕任何灾难。
C.几百年过去了,《哈姆莱特》这部戏剧的魅力无穷依然深深地吸引着无数的人。
D.柴可夫斯基认为《哈姆莱特》是“所有艺术中最伟大的天才之作,就感召、崇高和简朴而言,相比之下没有别的剧本可与《哈姆莱特》比肩”。
答案:A
解析:B项,一面对两面,应在“民族”后添加“是否”。C项,主谓不搭配,可改为“《哈姆莱特》这部魅力无穷的戏剧”。D项,语意重复,删去“相比之下”。
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莎士比亚,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其著名的剧本有《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B.《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的代表作品,在思想内容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
C.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其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从戏剧冲突的性质和效果看,戏剧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哈姆莱特》《雷雨》都是悲剧。
D.戏剧文学的两个重要内容是戏剧冲突和戏剧语言。
答案:B
解析:“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与本质特征”说法错误。《哈姆莱特》剧中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的斗争,象征着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者与反动的封建王权代表的斗争。通过这一斗争,反映了人文主义理想同英国黑暗的封建现实之间的矛盾,描绘了英国封建贵族地主阶级与新兴资产阶级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的殊死较量,批判了王权与封建邪恶势力的罪恶行径,与“资本主义社会”无关。
4.莎士比亚的语言往往具有一种排山倒海般的力量,这得益于他对长句的运用,试仿照下面的一段台词续写给定的句子。
例句:我用国王的名义,向英王提出恳切的要求,因为英国是他忠心的藩属,因为两国之间的友谊,必须让它像棕榈树一样发荣繁茂,因为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戴着她的荣冠,沟通彼此的情感,以及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重要理由,请他在读完这一封信以后,不要有任何的迟延,立刻把那两个传书的来使处死,连忏悔的时间都不要准。
我以生命的名义,向人类提出恳切的要求,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因为自然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因为我们的生命必须依赖自然,必须让它像刚出水的芙蓉那样不受污染,因为只有这样它才能用最洁白的乳汁滋养我们的生命,实现彼此的和诸共生,以及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重要目标,请在听完我这一番表白之后,不要有任何的迟延,立即行动起来,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不让它遭受蹂躏。
解析:本题考查续写和仿写的能力。从“向人类提出恳切的要求”来看,下面的内容应与保护自然相关,顺着这一思路,按照所给示例的格式来写即可。
5.为了打造“书香校园”,某校开展了阅读名著系列活动。下面是某班同学写的一段名著导读推荐词,这段推荐词在语法、文学常识等方面存在一些错误,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莎士比亚作品
它是西方文学史上的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几百年来,莎士比亚那魅力无穷的戏剧和小说像磁石般吸引着一代代读者。他笔下丰富饱满的人物形象、曲折动人的情节、华美灿烂的语言令人回味无穷。他的作品放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光芒,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答案:①“戏剧和小说”改为“戏剧和诗歌”(或“戏剧”)。②“以及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改为“体现了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
解析:第二句中的“戏剧和小说”有误,莎士比亚并不创作小说;最后一句“放射”只能与“光芒”搭配,所以应在“卓越而大胆的艺术技巧”前加上谓语“体现了”并去掉“以及”。
6.根据下面的内容,以单句的形式给“悲剧”下定义。
①悲剧是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
②悲剧的基本特点是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剧的结局。
③古代的悲剧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
④当时悲剧的内容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
答案:
悲剧是发源于古希腊祭祀酒神的仪式,大都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史诗,以表现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为基本特点,后为各国戏剧家广泛采用主要的戏剧种类之一。
7.某班举行课本剧汇报演出活动。下面是两个节目的顺序,请你为活动主持人拟写一则节目串联词。
第一个节目:《窦娥冤》
第二个节目:《哈姆莱特》
答案:
《窦娥冤》感天动地,不禁让人掬一把同情的眼泪,激发了我们对贪官污吏、黑暗社会的愤怒之情。接下来让我们走向莎士比亚笔下的复仇王子哈姆莱特,体会在父亲被弑、母亲改嫁状况下的哈姆莱特的悲苦人生。
解析:
拟写串联词,要注重把握两个节目的特点,并且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对节目的感受等。比如对《窦娥冤》的演出总结可以从冤屈、痛恨的角度展开,对《哈姆莱特》的剧作描绘可以从王子延宕的性格、复仇的故事等角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