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第8周独立作业(04.14)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第8周独立作业(04.1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4-15 15:2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第8周独立作业(04.14)
一、选择题
【 】1、在做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物体放在距离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30cm C.60cm D.80cm
【 】2.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30cm处,恰好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的清晰的像;当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  )
A.倒立的缩小实像 B.倒立的放大实像 C.正立的放大虚像 D.无像
【 】3、如图是从平面镜中看到一台石英钟的指针位置,此刻钟的实际读数是
A.8点20分 B.4点20分
C.3点40分 D.3点20分
【 】4、下列四幅图中,分别反映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的两幅图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某同学漫步在湖边,看到桥和它在水中的倒影组成了景色优美的画面,用照相机将其拍下.对于桥在水中的倒影和它在底片上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缩小的实像
B.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
C.底片上的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缩小的虚像
D.底片上的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实像
【 】6.如图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小明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当物体距凸透镜3Ocm 时,重新调节光屏的位置,清晰可得(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等大的实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 】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要使烛焰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缩小的像,调节的方法是(  )
A.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B.透镜不动,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C.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D.透镜不动,蜡烛靠近透镜移动,光屏靠近透镜移动
【 】8.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成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B.所成的像一定是缩小的
C.倒立的像一定是实像 D.放大的像一定虚像
【 】9.(多选题)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  )
A.v<f B.f<v<2f
C.u>2f D.f<u<2f
【 】10.汽车驾驶室旁装的一块观后镜,它是 ( )
A.凸透镜,可以使成像清晰 B.凹透镜,可以使成像清晰
C.凸面镜,可以增大观察范围 D.凹面镜,可以增大观察范围
【 】11.眼球的功能是 ( )
A.折光和感光 B.感光和产生视觉 C.产生视觉 D.折光、感光和产生视觉
【 】12.“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所学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
【 】13.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阳光垂直照射在方形孔上,那么地面上产生的光斑应该是 ( ) A.方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B.方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C.圆形的,它是太阳的虚像 D.圆形的,它是太阳的实像
【 】14.水深4米,鸟在水面上方20米高度飞行,则水中的鸟距水面 ( )
A.4米 B.16米 C. 20米 D.24米
【 】15.在放映幻灯片时,要在屏幕上得到字母F,则插入的幻灯片应是( ).
二、使用科学术语
16.透镜可分为两类:   (中间 边缘 )和   (中间 边缘 )。
17.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具有     作用。平行于主轴入射的光线经凸透镜会后聚 
,这点称为     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叫做   。凸透镜有一对 焦点。
18.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具有    作用。平行于主光轴入射的光线经凹透镜会发散,这些发散光线的方向延长线交于  ,这一点称为   。凹透镜有一对   焦点。
19.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象或虚象
u>2f
fU=2f
u成实像和虚象的分界点是     ,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     。
20.照相机原理:根据凸透镜     时的成像规律,通过调节物体与照相机间距离、镜头到胶片的距离,胶片上出现     的像。
21.放大镜的应用原理:根据凸透镜    时的成像规律,通过调节放大镜与物体的距离来改变放大倍数,成    、    的    像。
22.幻灯机的原理:根据                            。
23.眼球的结构:    和    两大部分组成。眼球壁的组成是:    和    。睫状体的作用是:      ;瞳孔的大小靠    来改变。内容物的组成是:      。眼球的折光系统由    、   、   、    组成(其中 最主要的是    )。成像原理:               。
24.视觉的形成:
光线→ → → → (形成视觉)。
25.近视主要是眼球的前后经过     或晶状体的     过大,来自远方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需要配戴      来矫正。
26.远视主要是眼球的前后经过    或晶状体弹性变     ,来自近处的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需配戴    来矫正。
27.每个人都有盲点,因为在视网膜上有视神经穿过的地方,在该处无________细胞,当像成在此处,我们便看不到物体。
28.色盲是失去 。色盲的种类有 、 、 和 。
29.某物体通过一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为15cm;当物体移至该透镜前20cm处时,能够用光屏承接到的像为________立、________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0.右图为我国运载火箭上“箭载摄像机”拍得火箭上升时的一幅图片。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像成在感光元件上。若拍摄该图片时镜头的焦距为f,为保证成像清晰,镜头到感光元件的距离v满足的条件是 ,物体经该镜头成的像是__________的(填“倒立”或“正立”)。
31.当你漫步在池边常会看到池塘中的“白云”和在“白云”中游来游去的“鱼”,这一现象的解释是:看到的“鱼” 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像;看到的“白云”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形成的_________像。
三、探究与作图
32、小强同学近日发现自己的眼睛“看不清黑板,正常看书看得清”。到医院进行了检查,医生告诉他已患上了某种屈光不正的疾病,并给他画了一幅图(如右图所示)来说明情况。请回答:
(1)小强的眼睛已经成为 (填 “远视眼”或“近视眼”)。
(2)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况下看清黑板,你认为应使用 来矫正(填“凹透镜”或“凸透镜”)。此类眼镜可以对光线起 作用。
33、图中L为凸透镜,MN为其主光轴,O为光心,若物体AB经凸透镜成的实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在图中标出F的位置. 34、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一束光线垂直射到水面,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
35、(1)如图所示为一个反射式路灯,S为灯泡位置,图中已画出灯泡射出的两条最边缘的出射光线.MN是一个可以调节倾斜程度的平面镜.请在图中画出灯S照亮路面的范围(保留作图中必要的辅助线),请提出一种能够增大灯照亮范围的方法 。
(2)小宇同学有一个小型物理实验室,在家中阁楼上(如图所示).但他每做光学实验时就感到很麻烦,因为需要跑到有天窗的一间.你能否帮他将阳光引到实验室并使阳光垂直射到实验台上?请画出一条光线的光路图,画好法线,用箭头标出光线方向.
36.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他将5cm长的发光体放在一个竖直支架上作为光源进行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发光体、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 。   
(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物高l/cm
像高h/cm
1
35
14
5
2
2
30
15
5
2.5
3
20
20
5
5
4
15
30
5
10
5
12
60
5
25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1(选填“大于”或“小于”);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 1(选填“大于”或“小于”).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沦是 .
37、在利用光具座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
①某同学只能在光屏下边缘看到一个残缺的像,这是由于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____▲_______的缘故,如果不改变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只移动烛焰,欲使像移到光屏的中央,应将烛焰向___▲____移。
②另有一位同学,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再有一位同学在光屏上形成了烛焰清晰的像以后,用不透明的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问:这时光屏上( ▲ )
A、像全部消失 B、像的上半部分消失
C、像的下半部消失 D、仍有整个像,但比原来暗一些
④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先后把蜡烛放在a、b、c和d点,同时调整光屏位置,那么:(1)蜡烛放在 ▲ 点时,屏上出现的像最大(2)如果把蜡烛从b点移到?d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变 ▲ ,像的大小变 ▲ 。
38、在图中,OB是反射光线,画出它的入射光线.
39、如图所示.MN为平面镜, 画出点光源S射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经过A点的光路图.
4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AB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第37题 第38题 第39题
41、如图所示其中F为透镜的焦点,试画出与已知光线对应的入、折射光线。
2012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科学第8周独立作业(04.14)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C
D
B
A
A
C
BC
C
11
12
13
14
15
A
D
D
C
B
二、使用科学术语
16.凸透镜 厚 薄 凹透镜 薄 厚 17.会聚 一点 焦 焦距 实 18.发散 一点 焦点 虚
19.一倍焦距 两倍焦距
物距(u)
像的性质
像距(v)
应用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象或虚象
u>2f
倒立
缩小
实象
f照相机、眼睛成像
f倒立
放大
实象
v >2f
幻灯机
U=2f
倒立
等大
实象
v=2f
测焦距
u正立
缩小
虚象
v> f
放大镜
20.物距大于2倍焦距 倒立缩小的实象 21. 物距在1倍焦距以内,正立放大的虚象
22.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 倒立放大的实象
23、眼球壁 内容物 外膜 中膜 内膜 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虹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光系统 晶状体 U>2f 倒立缩小的实象
24.→眼球折光系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25.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 曲度 前方 凹透镜 26.过短 小 后 凸透镜 27.感光
28.失去正常人辨别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 红色盲 绿色盲 红绿色盲 黄兰色盲 全色盲
29. 倒立 缩小 照相机 30. f<V<2f 倒立 31.折射 虚 反射 虚
三、探究与作图
32.近视眼 凹透镜 发散 33. 略 34. 略 35.(1)图略 减小灯与平面镜的距离或倾斜镜子。 (2)图略
37、①__不在同一高度__ ,___下 。②物距小于一倍焦距 或者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____。
③( D ) ④ (1) b ,(2) 小 , 小 。
38—41 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