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四中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答案
1.A 2.A 3.C 4.A 5.D 6.D 7.C 8.D 9.A 10.D 11.A 12.C 13.B 14.A 15.D 16.C 17.B 18.A 19.B 20.A 21.C 22.D 23.A 24.A 25.A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和阶级产生,最终国家形成,人类文明产生。人类文明产生之初呈现的基本特点是( )
A.独立发展,多地起源 B.扇形扩散,多元一体
C.城市国家,商业发达 D.大河文明,中央集权
【答案】A
【解析】“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和阶级产生,最终国家形成,人类文明产生”这一情况在世界很多地方都在发生,所以文明起源也一样,在多地发生,故选A项;人类文明产生之时,世界各地相互并不连通,各自发展,无法形成一体,但在某一个文明区域是存在这种情况的,排除B项;城市国家主要针对的是海洋文明,大河文明则不是这种类型,排除C项;大河文明也只是世界文明的一种形式,不能代表世界上所有的文明,排除D项。
2.某同学在学习亚非文明古国时查找了一张地图,相关内容标注正确的是( )
A.将金字塔标注在① B.将种姓制度标注在②
C.将甲骨文标注在③ D.将楔形文字标注在④
【答案】A
【解析】据所学亚非古代文明的知识可知,金字塔位于埃及,处于题目中①的位置,故选A项;种姓制度属于古印度文明,而②为两河流域文明,排除B项;甲骨文属于古代中国文明,而③为古印度文明,排除C项;楔形文字属于古代西亚文明,而④为中国文明发源地,排除D项。
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港湾众多,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整块平地。这种地形对古希腊历史发展的影响是( )
A.对古希腊民主政治起了决定作用 B.促进了古希腊传统农林业的发展
C.有利于古希腊海外商贸业的发展 D.使古代希腊很难与外界广泛交流
【答案】C
【解析】古希腊山多地少,港湾众多,便利经济作物生长和发展海外商业贸易,故选C项;地理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决定作用,排除A项;古希腊几乎没有大面积的土地,不利于农业发展,排除B项;古希腊通过海外商贸业及海外殖民活动,扩大了与外界交流,排除D项。
4.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把全国划分为20个省每省置总督一人,由波斯贵放和工室成员担任,其职责主要是处理一省的行政事务,直接对国王负责,总督之外设将军一人,统领一省驻军,直接对国王负责。还设有高级官吏专司征收各省贡赋,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建立奴隶制大帝国
C.强化国王对官员的控制 D.完善国家官僚体系
【答案】A
【解析】据材料“由波斯贵放和工室成员担任......直接对国王负责......直接对国王负责”可知,行省总督和将军直接对皇帝负责,体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特征,故选A项;大流士一世时期波斯早就已经是奴隶制大帝国,排除B项;强化国王对官员的控制属于国家治理的方式而不是目的,排除C项;完善国家官僚体系是大流士治理波斯帝国的只要方式和途径而不是目的,排除D项。
5.中古西欧的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表明中古西欧的庄园是( )
A.完全独立的政治组织 B.自我封闭的军事组织
C.教会控制的宗教组织 D.自给自足的经济组织
【答案】D
【解析】封建领主的田庄内建有堡垒、教堂、各种手工作坊和生活场地,表明中古西欧的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组织,故选D项;中古西欧的庄园是农业经济组织,不是政治组织,排除A项;自我封闭的军事组织与“堡垒、教堂……草地”不符,排除B项;教会控制的宗教组织与“铁匠铺……树林、草地”不符,排除C项。
6.玉米是一种高产农作物,它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下列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的是
A. 班图文明 B. 加纳文明 C. 马里文明 D. 玛雅文明
【答案】D
【解析】玛雅文明是拉丁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美洲古代印第安文明的杰出代表,以印第安玛雅人而得名。约形成于公元前1500年,玛雅人创造了辉煌的玛雅文明。其中玛雅文明是以种植玉米为主业的文明,D正确;ABC均属于非洲文明,非洲不是玉米的原产地,排除。故选D。
7.桑海帝国的统治者把帝国分成十个省,各省均委派自己的亲信治理,同时还指定一些长官负责全国各个方面的行政管理。这表明当时的桑海帝国( )
A.君主专制强化 B.城市治理先进 C.中央集权确立 D.政治秩序稳定
【答案】C
【解析】“各省均委派自己的亲信治理,同时还指定一些长官负责全国各个方面的行政管理”体现的是桑海帝国通过直接任免地方官员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这是中央集权加强的表现,故选C项;君主专制是一种决策方式,相对于民主而言,体现皇帝个人专断独裁,皇帝集国家最高权于一身,帝位终身和皇帝世袭,排除A项;没有比较,得不出“城市治理先进”的结论,且材料强调中央集权的加强,排除B项;材料强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涉及政治秩序稳定问题,排除D项。
8.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进入幕府统治后,大部分的幕府将军,形式上取得天皇授权,实为军事统治,进行分封采邑给诸有力的武士,凌驾正规的文人中央集权政府,即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故选D项;日本进入幕府统治后,天皇只是形式上授权,这时期幕府掌握国家实权,而不是天皇,排除A项;这时期幕府掌握国家实权,不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排除B项;公元7世纪的日本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权,而不是这时期的日本,排除C项。
9.15世纪后期,西欧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和黄金。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最主要病因是
A. 西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 西欧人向外传播基督教
C. 《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 D. 西班牙王室的对外扩张
【答案】A
【解析】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狂热追逐财富的梦想推动欧洲人要到海外去获取黄金等各种财富,故选A;传播基督教只是一种精神动力,不是主要病因,B错误;C是渴望黄金的诱因,不是最主要病因,排除;D是获取黄金的途径,不是原因,排除。
10.“它在思想界的影响超越了其对商业和政治领域造成的震撼。它变革了中世纪的理论和思想的整个体系,让过去狭隘的地理观点靠边站,对地球面积和形状的争论就此永远终结。”“它”代表的行动是
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 达·伽马到达印度
C. 哥伦布发现美洲 D. 麦哲伦环球航行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对地球面积和形状争论就此永远终结”,结合所学可知,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故D项符合题意;1487年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1497年达 伽马到达印度西海岸,故ABC不合题意。
11.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自1571年航线开通后,仅20年间约有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现象表明太平洋航线的开通
A. 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 直接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 表明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出现了飞跃
D. 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创造条件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太平洋航线的开通导致大量白银流入中国,这反映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工商业发达,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又刺激了工商业发展,故选A;材料强调的是太平洋航线的开通对外贸易对中国的影响,B与此无关,排除;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东南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发展,但与整个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能等同,排除C;1519年麦哲伦环球航行,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2.14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托的画作由于注重写实而别开生面,其《圣母像》不仅表现了真实的女性形象,也塑造了一位坚强、 朴实、庄重的带有农家妇女气质的女性。这表明( )
A.宗教改革推动艺术发展 B.庄园经济催生新艺术题材
C.人文主义影响创作风格 D.人们摆脱宗教神权的束缚
【答案】C
【解析】据材料“14 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托的画作由于注重写实而别开生面”结合所学可知14世纪意大利正在进行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影响创作风格,故选C项;据所学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庄园经济,且据所学14世纪,庄园经济已经衰退,排除B项;据所学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没有摆脱宗教神权的束缚,排除D项。
13.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君主的王位世代相袭,儿子优先于女儿,而女儿又优先于任子,或者王位的继承由议会来决定,而非君主本人,由此可知,这部法案( )
A.使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 B.进一步限制了国王权力
C.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D.助推了责任内阁制建立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或者王位的继承由议会来决定,而非君主本人”可知,议会掌握了国王的王位继承权,体现了对王权的限制,故选B项;《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排除A项;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资产阶级确立对英国的统治权,排除C项;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产生,对议会负责,与国王的王位继承无直接关联,排除D项。
14.1868—1885年,明治政府除了直接投资近2亿日元创办交通、采矿等基础产业之外,还设立基金资助民间兴办新式企业,资助金额总计达10793万多日元;政府还将相当数量的官办企业廉价转让给民间,从而促进了民营资本的发展。这体现了日本( )
A.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B.以民用工业为主导
C.积极倡导“文化开化” D.基本实现富国强兵
【答案】A
【解析】明治政府直接投资官办企业,然后低价转让给民间,或者设立基金资助民间企业,这是“殖产兴业”的举措,故选A项;题干既涉及到了官办企业,也涉及了民间企业,但并没有提到哪个为主导,排除B项;题干是关于经济领域的举措,不是文化方面的,排除C项;题干仅体现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关于“强兵”的主张,排除D项。
15.雅典民主政治将成年男性公民之外的人群一概排除在外,罗马《万民法》依然不把奴隶看做可以享受权利的个人,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选举权最初适用对象也比较狭窄,美国《1787年宪法》也将黑人以及印第安人排除在外。这反映了西方( )
A.民主是基于种族决策的 B.民主建立是一脉相承的
C.民主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D.民主属于少数人的专利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将成年男性公民之外的人群一概排除在外”、“不把奴隶看做可以享受权利的个人”、“议会选举权最初适用对象也比较狭窄”、“将黑人以及印第安人排除在外”可知不管是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还是近代英美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都是少数人的民主,故选D项;材料中并未涉及种族,排除A项;古代雅典、罗马和近代英美的民主政治并没有继承关系,不能说一脉相承,排除B项;材料强调西方民主政治的弊端,并未提及民主政治发展的历程,排除C项。
16.“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那儿的贵族豪绅,乃至主教圣人之流……不让任何人在庄园上耕种,把整片地化做牧场,房屋城镇都给毁掉了,只留下教堂当作羊圈……”托马斯?莫尔评价的是( )
A.欧洲的封建庄园 B.俄国的农奴制度
C.英国的圈地运动 D.拉美的大地产制
【答案】C
【解析】“不让任何人在庄园上耕种,把整片地化做牧场,房屋城镇都给毁掉了,只留下教堂当作羊圈”这个事件即圈地运动,是由于海外市场对羊毛的需求激增而导致的,故选C项;封建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庄园,农奴在上面耕作,排除A项;俄国的农奴制度不存在圈地这一说法,由于特殊的地理关系,没有养羊的传统,排除B项;拉美的大地产制是一种土地所有制度,主要使用奴隶经济大型种植园的经济作物,但不会用来养羊,排除D项。
17.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造成了失业,财富被少数人占有,机器代替了人,产品造成了积压,从而带来了贫闲和失业,这一认识( )
A.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分化的原因 B.缺乏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认识
C.意在号召工人与资本家进行斗争 D.为早期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答案】B
【解析】据材料“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造成了失业,财富被少数人占有,机器代替了人,产品造成了积压,从而带来了贫闲和失业”可知,欧文将阶级剥削归咎于机器生产,并没有看清资本主义制度下阶级剥削的本质,故选B项;资本家对无产阶级剩余价值的占有是导致社会贫富分化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以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并未看到阶级斗争的必然性,排除C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并未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途径,排除D项。
18.《共产党宣言》指出,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消灭的是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由此推知,《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背景是( )
A.资本主义弊端的显露 B.空想社会主义的推动
C.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了”可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得贫富差距拉大,工人的生活困苦,资本主义的弊端突显,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故选A项;空想社会主义也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但是并没有要消灭所有制,排除B项;资本主义的弊端,贫富差距的拉大,不是工人运动的发展,排除C项;资本主义的弊端突显,而非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排除D项。
19.“它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主要目的是掠夺金银。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都被划入其庞大的殖民帝国版图之内。”文中的“它”是指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
【答案】B
【解析】根据教材第42页所学可知,文中指的是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故选B项;根据所学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且葡萄牙主要是在亚洲、非洲等地建立殖民据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题中描述的是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排除C项;题中描述的是西班牙的殖民扩张,排除D项。
20.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加快了亚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掠夺印度财富 B.葡萄牙是殖民侵略亚洲的主角
C.奥斯曼帝国完全沦为俄国的殖民地 D.英国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
【答案】A
【解析】英国在对外殖民扩张的过程中,对印度的掠夺主要是通过东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抢劫、侵占土地、强征巨额土地税、种植并走私鸦片等手段,掠夺了大量财富和巨额利润,故选A项;从17世纪开始,英国、荷兰和法国是殖民侵略亚洲的主角,排除B项;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法、俄等国纷纷在奥斯曼帝国扩大势力范围,分割领土,奥斯曼帝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排除C项;荷兰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且好望角不在亚洲,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21.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其原因之一是受欧美哪些事件的影响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和工业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答案】C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法国大革命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影响,拉丁美洲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故C项正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17世纪,距离拉丁美洲争取民族独立运动时间较为久远,排除AD项;工业革命是经济方面的变革,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故选C。
22.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根本前提是
A.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 亚洲开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
C. 亚洲人民坚持反抗斗争 D.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为其国家的改革提供了经济基础,同时为改革意识的觉醒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是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根本前提,D项正确;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是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思想基础,A项错误;亚洲开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是这时期亚洲各国人民民族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外部环境,而不是根本前提,根本前提应从经济层面上思考,B项错误;亚洲人民坚持反抗斗争是这时期亚洲各国人民民族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结果,而不是根本前提,C项错误。
23.1914年8月,威廉二世在《致德国人民》中说:“……当敌人全副武装准备背信弃义进攻时,他们却要求我们袖手旁观。他们不让我们坚定忠诚地支援我们的盟友,而我们的盟友正在为维护她的大国地位而斗争,”其中“我们的盟友”是指( )
A.奥匈帝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答案】A
【解析】据材料“1914年8月……《致德国人民》……支援我们的盟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结成三国同盟,故选A项;英国、法国和俄国结成了协约国集团与德国对抗,排除B项;法国与德国对抗,排除C项;俄国与德国对抗,排除D项。
24.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这种“战后和平制度”是指(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
【答案】A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英法美等战胜国建立的国际关系制度就是指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因为它维持了一段时间的和平,故选A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在二战期间建立的,与一战后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两极格局是二战之后建立的,也与题干中的一战后这一时间不符,排除C项;“一超多强”是两极格局瓦解之后建立的,与题干中的一战后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25.列宁曾指出:“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上文中“直接下命令”指的是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调利用国家力量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但该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导致战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符合材料中“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故选A项;新经济政策恢复了商品货币关系,该政策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题8分,第27题17分,共25分
26.(11分)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指出尘世生活是大自然赋予的,歌颂了人的爱和重要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个世俗女性高贵、优雅以及沉浸在现世美好生活中的形象。
——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
材料二 宗教改革的动机原本是宗教性的,然而却结出了丰硕的世俗之果。它导致了凌驾于欧洲世俗权力之上达千年之久的基督教会的分裂,从而为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由于每个人都可以在信仰中直接与上帝发生联系,这样就使得宗教信仰成为个人的事情、内心的事情,从而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了一种真正的自由:恪守“天职”、勤奋节俭的新教伦理则成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精神前提;宗教宽容精神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背景,这种新时代背景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理性与民主政治的发展,并最终汇聚成启蒙运动的澎湃洪流。
——摘编自赵林《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弘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摘编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及精神内核。(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结出的“世俗之果”。(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新的历史条件”。(5分)
【答案】(1)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创立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1分)
内核:人文主义。(1分)
人物:但丁、彼特拉克、米开朗基罗、拉斐尔(2分,任答两点2分)
世俗之果: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进一步解放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4分)
(3)表现:高举“理性”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张构建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2分,任意两点得2分)
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3分)
【解析】(1)第一小问实质,据材料一“尘世生活是大自然赋予的,歌颂了人的爱和重要性”“世俗女性高贵、优雅以及沉浸在现世美好生活中的形象”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实质上是创立符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第二小问内核,据材料一“尘世生活是大自然赋予的,歌颂了人的爱和重要性”“世俗女性高贵、优雅以及沉浸在现世美好生活中的形象”结合所学可知,文艺复兴的精神内核是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现实社会的幸福生活)。第三小问人物,结合所学可知,与薄伽丘同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有14世纪的但丁、彼特拉克;15世纪的米开朗基罗、拉斐尔,他们都是文艺复兴时期。
(2)据材料二“从而为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得出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据材料二“这样就使得宗教信仰成为个人的事情、内心的事情,从而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了一种真正的自由”得出进一步解放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据材料二“勤奋节俭的新教伦理则成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精神前提”得出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据材料二“并最终汇聚成启蒙运动的澎湃洪流”得出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到来。
(3)第一小问表现,据材料三“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得出高举“理性”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据材料三“强调发展科学、弘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得出主张构建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第二小问历史条件,从经济、科学、思想角度入手,结合所学可从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文明的基础,没有工业革命,就不会有现在这个世界。……既然许多欧洲国家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站到了走向现代的起跑线上,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代 1800 1820 1830 1850 1860 1870
产量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材料三 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摘编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6分)
(2)材料二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出现?(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性进展”发生在哪一次技术革命期间?(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能够“改变世界”的原因。(4分)
【答案】(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政局稳定;圈地运动提供了农产品、自由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殖民扩张提供资本、原料和海外市场;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自然科学的发展等。(6分,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2)英国煤产量迅速增加;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普遍应用。(2分)
(3)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2分)
原因:科学技术、生产力领先世界;南北战争,实现国家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4分)
【解析】(1)据材料一“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完成光荣革命,确立了资本制度;从劳动力角度看,圈地运送提供了资金与自由劳动力;从市场与资金角度看,殖民扩张提供资本、原料,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扩大等角度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二“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统计表”可知,英国煤炭产量持续增加。第二小问技术进步,结合所学可知,因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应用带来动力革命、交通运输业革命,从而导致煤炭产量持续增加。
(3)第一小问期间,据材料三“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显著的标志为电力的发明与应用,因此该时期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三“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产力的发展;美国南北战争实现了国家统一,废除奴隶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命题: 审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原始社会末期,私有制和阶级产生,最终国家形成,人类文明产生。人类文明产
生之初呈现的基本特点是( )
A.独立发展,多地起源 B.扇形扩散,多元一体
C.城市国家,商业发达 D.大河文明,中央集权
2.某同学在学习亚非文明古国时查找了一张地图,相关内容标注正确的是( )
A.将金字塔标注在① B.将种姓制度标注在②
C.将甲骨文标注在③ D.将楔形文字标注在④
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港湾众多,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整块平地。这种地形对古希腊历史发展的影响是( )
A.对古希腊民主政治起了决定作用 B.促进了古希腊传统农林业的发展
C.有利于古希腊海外商贸业的发展 D.使古代希腊很难与外界广泛交流
4.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把全国划分为20个省每省置总督一人,由波斯贵族和王室成员担任,其职责主要是处理一省的行政事务,直接对国王负责,总督之外设将军一人,
统领一省驻军,直接对国王负责。还设有高级官吏专司征收各省贡赋,这些做法的主
要目的是( )
A.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B.建立奴隶制大帝国
C.强化国王对官员的控制 D.完善国家官僚体系
5.中古西欧的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表明中古西欧的
庄园是( )
A.完全独立的政治组织 B.自我封闭的军事组织
C.教会控制的宗教组织 D.自给自足的经济组织
6.玉米是一种高产农作物,它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对人口的承载力。下列发展了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的是
A. 班图文明 B. 加纳文明 C. 马里文明 D. 玛雅文明
7.桑海帝国的统治者把帝国分成十个省,各省均委派自己的亲信治理,同时还指定一些长官负责全国各个方面的行政管理。这表明当时的桑海帝国( )
A.君主专制强化 B.城市治理先进 C.中央集权确立 D.政治秩序稳定
8.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9.15世纪后期,西欧人狂热的追求货币和黄金。一位西班牙人说:“我们西班牙人都受着一种心病的折磨,这种病只有黄金才能治愈。”该“心病”的最主要病因是
A. 西欧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B. 西欧人向外传播基督教
C. 《马可·波罗行纪》的刺激 D. 西班牙王室的对外扩张
10.“它在思想界的影响超越了其对商业和政治领域造成的震撼。它变革了中世纪的理论和思想的整个体系,让过去狭隘的地理观点靠边站,对地球面积和形状的争论就
此永远终结。”“它”代表的行动是
A. 迪亚士发现好望角 B. 达·伽马到达印度
C. 哥伦布发现美洲 D. 麦哲伦环球航行
11.西班牙武装商船“马尼拉大帆船”来往于中国和墨西哥之间。自1571年航线开通后,仅20年间约有3000吨白银流入中国。这一现象表明太平洋航线的开通( )
A. 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 直接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 表明当时中国生产力水平出现了飞跃 D. 为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创造条件
12.14 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托的画作由于注重写实而别开生面,其《圣母像》不仅
高一历史 第 1 页
表现了真实的女性形象,也塑造了一位坚强、 朴实、庄重的带有农家妇女气质的女性。这表明( )
A.宗教改革推动艺术发展 B.庄园经济催生新艺术题材
C.人文主义影响创作风格 D.人们摆脱宗教神权的束缚
13.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君主的王位世代相袭,儿子优先于女儿,而女儿又优先于任子,或者王位的继承由议会来决定,而非君主本人,由此可知,这部法
案( )
A.使议会权力开始高于王权 B.进一步限制了国王权力
C.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D.助推了责任内阁制建立
14.1868—1885年,明治政府除了直接投资近 2 亿日元创办交通、采矿等基础产业
之外,还设立基金资助民间兴办新式企业,资助金额总计达10793万多日元;政府还将相当数量的官办企业廉价转让给民间,从而促进了民营资本的发展。这体现了日本
( )
A.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B.以民用工业为主导
C.积极倡导“文化开化” D.基本实现富国强兵
15.雅典民主政治将成年男性公民之外的人群一概排除在外,罗马《万民法》依然不把奴隶看做可以享受权利的个人,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选举权最初适用对象也比
较狭窄,美国《1787年宪法》也将黑人以及印第安人排除在外。这反映了西方( )
A.民主是基于种族决策的 B.民主建立是一脉相承的
C.民主发展是循序渐进的 D.民主属于少数人的专利
16.“你们的绵羊本来是那么驯服,吃一点点就满足,现在据说变成很贪婪很凶蛮,甚至要把人吃掉……那儿的贵族豪绅,乃至主教圣人之流……不让任何人在庄园上耕
种,把整片地化做牧场,房屋城镇都给毁掉了,只留下教堂当作羊圈……”托马斯?
莫尔评价的是( )
A.欧洲的封建庄园 B.俄国的农奴制度
C.英国的圈地运动 D.拉美的大地产制
17.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认为,机器的发明和使用造成了失业,财富被少数人占有,机器代替了人,产品造成了积压,从而带来了贫闲和失业,这一认识( )
A.揭示了当时社会贫富分化的原因 B.缺乏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质的认识
C.意在号召工人与资本家进行斗争 D.为早期工人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导
18.《共产党宣言》指出,正是因为私有财产对十分之九的成员来说已经不存在了,也就是说我们要消灭的是那种以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没有财产为必要条件的所有制。
由此推知,《共产党宣言》诞生的背景是( )
A.资本主义弊端的显露 B.空想社会主义的推动
C.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 D.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熟
19.“它的殖民侵略以美洲为主,主要目的是掠夺金银。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中期,
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广大地区都被划入其庞大的殖民帝国版图之内。”文中的“它” 是指(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
20.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纷纷到亚洲进行殖民活动,加快了亚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掠夺印度财富 B.葡萄牙是殖民侵略亚洲的主角
C.奥斯曼帝国完全沦为俄国的殖民地 D.英国从葡萄牙手中夺得好望角
世纪末19 世纪初,拉丁美洲爆发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其原因之一是受欧 美哪些事件的影响(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和工业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 D.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根本前提是( )
A.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B. 亚洲开始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
C. 亚洲人民坚持反抗斗争 D.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23.1914年8月,威廉二世在《致德国人民》中说:“……当敌人全副武装准备背信弃义进攻时,他们却要求我们袖手旁观。他们不让我们坚定忠诚地支援我们的盟友,
而我们的盟友正在为维护她的大国地位而斗争,”其中“我们的盟友”是指( )
A.奥匈帝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24.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
高一历史 第 2 页
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这种“战后和平制度”是指(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C.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
25.列宁曾指出:“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上文中“直
接下命令”指的是实行(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 D.农业集体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第26题11分,第27题14分,共25分
26.(11分)西方近代人文精神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指出尘世生活是大自然赋予的,歌颂了人的爱
和重要性。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个世俗女性高贵、优雅以及沉浸在现世美好生活中的形象。
——摘编自张淑钏《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矛盾特性》
材料二 宗教改革的动机原本是宗教性的,然而却结出了丰硕的世俗之果。它
导致了凌驾于欧洲世俗权力之上达千年之久的基督教会的分裂,从而为西欧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创造了条件。由于每个人都可以在信仰中直接与上帝发生联系,这样就使
得宗教信仰成为个人的事情、内心的事情,从而使人在精神上获得了一种真正的自由:
恪守“天职”、勤奋节俭的新教伦理则成为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精神前提;宗教宽容精神成为一种普遍的时代背景,这种新时代背景极大地促进了科学理性与民主政
治的发展,并最终汇聚成启蒙运动的澎湃洪流。
——摘编自赵林《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
材料三 18 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
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弘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摘编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及精神内核。(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宗教改革结出的“世俗之果”。(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新的历史条件”。(5分)
27.(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文明的基础,没有工业革命,就不会有现在这个
世界。……既然许多欧洲国家在差不多的时间里站到了走向现代的起跑线上,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1800—1870年英国煤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代 1800 1820 1830 1850 1860 1870
产量 1100 1740 2400 4940 8000 11000
材料三 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
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摘编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为什么唯独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6 分)
(2)材料二反映的趋势是什么?英国工业革命期间,在动力方面的哪一重大技术进步显著地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出现?(2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革命性进展”发生在哪一次技术革命期间?(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能够“改变世界”的原因。(4分)
高一历史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