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语文小石潭记导学案
设计者;尹玉波 审核人:汪立壳
授课时间:2012年5月7—5月8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 掌握一般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
2. 学习按照一定顺序组织材料,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的方法
3. 反复朗读,体会本文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
【导学】
1.了解作品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是一幅画,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有水、石、树、竹、鱼、蔓……很自然的景色,作者用很简洁的文笔就把丰富的景给写出,譬如,“蒙络摇缀”四个字,就写出了树蔓的自然生长态势,或茂盛、或自然,或静态,或动态,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而且作者还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譬如“如鸣佩环”,那种由水声带来的快乐也跃然纸上。
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职,他心中抑郁、愤懑,试图借助山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丽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幽深冷寂的环境又使他陷入忧伤、悲凉之中。
【学习过程】
【自学】
1.学生根据工具书、课下注释,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篁( )竹 清冽( ) 为坻( ) 为屿( )为嵁( ) 佁( )然 俶( )尔 翕( )忽差( )互 寂寥( ) 悄怆( ) 幽邃( )参差( )
【合作交流】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顺序, 初步理解课文,回答问题
1.《小石潭记》选自 一书,作者 是 朝著名的文学家。他倡导古文运动,与 合称为唐宋八大家
2.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3.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4.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拓展延伸】
1、一词多义
(1)环 :如鸣佩环 (2)清: 水尤清冽
四面竹树环合 其境过清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 明灭可见
不可知其源 不可久居
(4)乐:心乐之 似与游者相乐
(5)游:皆若空游无所依 同游者:吴武陵
2、 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4)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3、 第2--4段文字依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和潭中气氛。
【合作探究】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下列内容
1.生字的读音及字形 。 2、了解课文内容、顺序,
3、对一词多义的辨析 。 4句子的翻译。
【学习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苦悲凉的心情。
2.学会欣赏山水之美,陶冶美好的情操。
3.学习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导学】
《小石潭记》这篇游记篇幅短小,全文只有192个字,却写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学习这篇课文,应把握好如下三点: 1.作者以游踪为序采用移步换形,依序写景组织材料。 2.作者善于抓住事物特征,用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3.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学习过程】
一. 朗读课文,体会文章中写景的优美文字,根据课文填空
1、小石潭的全貌:
2、游鱼和潭水的特点
3、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4、作者描写小石潭周围景物的句子是:
5表现地理环境使作者内心忧伤凄凉的句子是
6、文章的点睛之笔是:
7、文章正面写石潭特征的语句是 .
8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语句:
【课堂展示 】
展示“自学指导”的知识
【合作探究】
1、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心情?
2、.章前面写“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后文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3、.文章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总结】
本文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游记里各种描绘景物的手法,巧妙的比喻,情景交融的写法,精练的语言,都值得我们借鉴。
【巩固练习】
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
如鸣佩( )环 佁( )然不动 俶( )尔远逝
参( )差( )披拂 翕( )忽 斗( )折蛇行
悄( )怆( )幽邃( ) 差( )互 寂寥( )无人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⑴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_____)⑵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乐:
⑶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______)(4)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______(5)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_______蛇:______)
⑹ 寂寥无人,凄神寒(凄:_________寒:______)
3、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 “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 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句子得到印证。
4、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________的手法;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则变换为________的手法;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多用________辞格,摹形状貌,形象逼真。
7.文中描写小石潭的________等景物,突出了小石潭________的特点,全文寓情于景,抒发作者在寂寞处境中________的情感。
8.作者为什么将这个无名小水潭命名为“小石潭”?
9.“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