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1.D2.D3.C4.B5.C6.B7.A8.D9.B10.C11.D12.A13.A14.B15.A
16(1)原因:平民持久斗争:普通公民成为罗马军队的主力,社会地位得以提高;平民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
(6分)
(2)表现:设立由新平民大会选举的保民官,提高平民政治话语权;迫使贵族修订并颁布成文法,打破贵族对
法律的垄断:经济上限制贵族对土地的大规模圈占,保证平民的土地所有权。(4分,答出两点即可)
积极作用:提高了罗马普通公民的政治地位和国家归属感;促进了罗马法的发展:激发了公民的参政意识和
参军热情:推动了罗马共和国对外的军事扩张。(4分,答出两点即可)
17.示例
论题:宗教改革推动了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2分)
阐述:在资本主义萌芽和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下,西欧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复苏与发展。16世纪,马丁·路
德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主张“因信称义”和简化宗教仪式,强调世俗王权高于教权,这宜扬了人文主义精
神,有助于世俗权力的提升,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在不少德意志封建王侯的大力支
持下,马丁·路德的主张得到贯彻与执行,这进一步促进了文化世俗化,扩展了近代以来人文精神的影响范
围。(8分)
总之,宗教改革运动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精神,适应了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
构建。(2分)
(“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卷的唯一标准)
18.(1)条件:远洋贸易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的推行:英国改善生产组织方式和提高技艺,推动了工场手工业的
发展。(6分)
(2)变化:从英属东印度公司直接掠夺为主转为英国资产阶级商品输出为主。(3分)
影响:破坏了印度传统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客观上传播了工业革命的先进技术和思想观念,有利于印度的近
代化。(3分)印度进一步被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成为英国经济的附庸,给印度民众带来了深重
的灾难。(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9.(1)原因: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需要重新瓜分世界:欧洲列强形成的不同利益集团加剧了局
势的紧张;巴尔干地区矛盾尖锐:萨拉热窝事件刺激了奥匈帝国:法国与德国的深层次矛盾加剧了战争。
(6分,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对欧洲:欧洲的政治格局改变:欧洲工业衰退,国际政治地位日益衰落:以欧洲为核心的殖民体系
逐渐走向瓦解;民族主义,工人运动发展迅速。(4分,答出两点即可)
对中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客观上促进了马克思
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4分,答出两点即可)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22-03-412A·高一期中考试
历
史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下)前七单元。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
题目要求。
1.随着母系氏族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显著增加,分布区域也逐渐扩大,采集和渔猎已不能满足
人类对稳定的生活来源之中日益增长的需要。这可用于解释
A.人类从事贸易的必要性
B.争夺土地资源的紧迫性
C.奴隶社会出现的可能性
D.原始农业出现的必然性
2.据史料记载,古埃及的国王把财政权单独划分出来,专门设立管理财务的财政大臣,使其直接
向国王负责。财政大臣的主要职责是为王室供应财产和谷物,也管理矿山和贸易远征等。由
此可知,财政大臣的设立
A.服务于古代埃及的对外扩张
B.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合理流动
C.反映了古埃及君权的强化
D.推动了行政管理体制的完善
3.11~15世纪,(欧洲)贵重金属的供应似乎一直未能跟上货币需求增长的步伐…不管是从
长远来看,还是从短期来看,中世纪(欧洲)社会都一直受到货币短缺的困扰。这一状况
A.引发了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B.造成了物价的持续性上涨
C.制约了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
D.激化了西欧国家间的矛盾
4.表1所示是阿拉伯帝国对外扩张的情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表1
任别
在任哈里发
生卒时间(年)
扩张范围
1
伯克尔
573-634
叙利亚(亚洲)
2
欧麦尔
584-644
拜占庭、萨珊波斯(亚洲)
3
奥斯曼
574-656
呼罗珊、亚美尼亚(亚洲)
A.亚洲各国对伊斯兰教的认同
B.伊斯兰教在亚洲的传播
C.宗教成为对外扩张的主因
D.阿拉伯半岛的基本统
.印加政府把一些新征服的“不可靠”的部落强制性地迁往内地,同时,把“忠诚”的部落迁移到
上述部落的故乡。这一做法
A.降低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C.利于维护帝国统治秩序
B.实现了人口有序流动
D.体现了殖民掠夺色彩
6传统观点认为:奥斯曼帝国阻断传统商路,是新航路开辟的必要条件之一。但近年来亦有学
者提出:奥斯曼亲国的媚起促进了6世纪旧商路贸易的复兴,并认为士年其人阻断了南
路“这一说法是夸大的.甚至包含着敌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传统观点最符合唯物史观
C,年代越靠后的结论越准确
2.下列选项与图1所示现象关联最密切的是
B.研究者立场影响历史解释
A.族群交融
D.史学研究不可能还原真相
B.物种交换
北
4
C.价格革命
D.奴隶贸易
8,1世纪后,中世纪市民所进行的工业生产和商业获得了巨大的
印度洋
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发达的远洋航行。人们迫切需要
精密的恒星、行星星表,当然也需要测定经纬度的方法。这可用
于解释
图1
A.文艺复兴运动的深远影响
C.人文主义精神的自我反省
B.西欧开辟新航路的紧迫性
D.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动力
9.诺曼·里奇在《现代欧洲史》中提到,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尽管“传统价值和科学的新兴吸
引力影响很大…但最流行最活跃的思想力量是民族主义”。该思潮促进了
A.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欧洲民主政治开始确立
B.意大利实现社会转型
D.德意志加紧殖民扩张
10.圣西门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增加财富只有一个手段,那就是进行生产”。所以他
认为一切人都要劳动,都要把自己看成是属于某一工场的工作者,他又说“尊重生产和生产
者的原则,要比尊重财产和所有者的原则有益得多”。这反映了圣西门
A.已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B.客观认识了资本主义社会
C.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
D.主张消灭资产阶级私有制
11.辛亥革命对传统思想做了根本性颠覆。一是曾被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专制独裁
政治,被宣布是罪恶的和黑暗的;二是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
民”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这说明辛亥革命
A.取得了重要的政治实践成果
B.实现了传统文化的转型
C.获得了广大群众的支持
D.传播了民主平等的思想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势力遭到严重削弱。这形势有利于亚洲各国
A.民族民主运动的蓬勃开展
B.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展
C,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领导作用
D.团结一致对抗法西斯
13.有学者在《国际联盟的历程》一书中指出,国际联盟各缔约国为促进国际合作,并保证其和平
与安全起见…行政院的决议…均须出席行政院会议的理事国一致通过才可生效。国联
的这一规定
A.降低了维护世界和平效能
B.尊重各国主权的独立与完整
C.确定了“大国一致”的原则
D.有效制止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14表2所示为20世纪初期印度本土与外国输人丝织品的比例。据表可知,当时印度
表2
印度本土纺织品的比例
外国输入纺织品的比例
时间
机器纺织品
手工纺织品
16.3%
48.6%
1916~1917年
35.1%
44.8%
27.2%
28.0%
1921~19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