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导学案(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醉翁亭记导学案(两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15 17:42: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醉翁亭记导学案
设计者;尹玉波 审核人:李荣荣
授课时间:2012年5月14—5月15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3.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2)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导学】
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琊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本文是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被贬为滁州太守时写的。文章极其生动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学习过程】
【自学指导:】
1、读课文请同学们读准以下字音。
滁( ) 壑( ) 琊( ) 潺( ) 酿( ) 僧 ( ) 辄( ) 霏( ) 暝( ) 洌( ) 蔌( ) 弈( ) 翳( ) 觥( ) 偻( ) 朝( )而往
2、学生试读课文。
朗读课文。朗读时要注意21个“也”语气不尽相同。“也”大致表达了以下几种语气:
(1)陈述(用于描述景物)。如:环滁皆山也。 琅琊也。
(2)肯定(用于介绍人名)。如:山之僧智仙也。 太守自谓也。
(3)感叹(用于直抒胸臆)。如:在乎山水之间也。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朗读时,应通过上述语气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读到“也”字后面应有较长的停顿。 朗读时还要注意25个“而”字,读时应分辨轻重。一般来说,凡表示转折或递进意味的都要重读。如: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凡作为连接词语的“而”和有调整音节作用的“而”,则可以轻读。如:朝而往,暮而归。
此外,还要注意骈散结合的旬式,读时节奏要富于变化,悦耳动听。
【合作探究】
方法:二人小组,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错误;各读一遍。 4、疏通全文大意,解释下列字词。
(1)环滁皆山也:环滁, 皆,
(2)林壑尤美:壑, 尤,
(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蔚然, 深秀,
(4)山行六七里:山行,
(5)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临,
(6)名之者谁:名之者,
(7)太守自谓也:自谓,
(8)醉翁之意不在酒:意,
(9)若夫日出而林霏开。若夫, 林霏,
(10)云归而岩穴暝:云归, 岩穴, 瞑,
(11)晦明变化者-:晦,
(12)野芳发而幽香:野芳, 幽香,
(13)佳木秀而繁阴:佳木, 秀, 繁,
(14)风霜高洁:
(15)至于负者歌于途:至于, 负者,
(16)伛偻提携:伛偻, 提携,
(17)泉香而酒洌: 洌,
(18)山肴野蔌:山肴, 肴, 野蔌, 蔌,
(19)杂然而前陈者:杂然, 陈,
(20)宴酣之乐:酣,
(21)非丝非竹:丝、竹, 丝, 竹,
(22)射者中:射,
(23)苍颜白发:苍颜,
(24)颓然乎其间者:颓然,
(25)已而夕阳在山:已而,
(26)树林阴翳:阴翳, 翳,
(27)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
(28)醒能述以文者:述,记述。以,用。文,文章。
(29)太守谓谁:谓,
【展示成果 】
【拓展延伸】
本节需要掌握的内容有
读准以下字音
2、疏通全文大意
3.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
4、词一词多义
【自我感悟】
醉翁亭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文美、情美。
2、体会“醉”与“乐”之关系,理解“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知识链接】
在上一节中,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诗词和虚词的用法。这一节我们将继续学习本文,本节要重点掌握以下内容: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掌握全文的脉络并理解写景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理解文中所表现的作者的旷达情怀和美好理想。认识欧阳修“与民同乐”思想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学习过程】
1、集体朗读课文,思考贯穿全文的感情主线是什么?

2、 “乐”表现在哪里?

3.太守,众宾为何而“乐”?

【合作探究:】
1、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2.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同步训练】
1、本文选自《 》,作者 ,他是 时著名 的 作者也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这八大家是
2、贯穿全文的主线是 。文中有句话奠定了全文抒情的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 。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景色的句是:“

4、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5、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6、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是两种人是
《桃花源记》中则是用“  ”来指代。   
7、翻译句子
①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⑤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⑥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⑦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⑧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资料链接】
《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以荻杆画地教读。24岁考取进士,先后在地方和朝廷任职,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早年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革。他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所作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
【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