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导学案(三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阳楼记导学案(三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15 21:45: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语文岳阳楼记 导学案
设计者;尹玉波 审核人:汪立壳
授课时间:2012年5月9—5月1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练朗读并背诵全文。
2、翻译课文,积累常用文言词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文。 
背景资料。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学习过程】
导学:
1.解题 岳阳楼
岳阳楼在湖南省岳阳市巴丘山下,原来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朝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雅客登楼赋诗。后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刘禹锡、孟浩然等诗人相继登楼吟咏,岳阳楼声名益大。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抒情 .议论),是属于(散文)的范畴。
2. 了解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___,___(朝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任参 知政事时,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思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 严格执行政令导项,又主张 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 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 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 文正公”。《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2)、范读全文,师生印证。
(3)、自测,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谪守 ( ) 朝晖( ) 迁客骚人 ( )
霪雨( ) 霏霏( ) 薄暮冥冥 ( )( )
潜形( ) 岸芷汀兰( )( ) 皓月( )
心旷神怡( )( )宠辱偕忘( ) 浩浩汤汤( )( )
(4)、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合作交流】
对照注释理解课文疏通文意(自主.合作.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 , 作好标记。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观夫巴陵郡胜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___________________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立汀兰,郁郁青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或长烟一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乐何极,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_____________________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进亦忧,退亦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课堂练习】
1、一词多义。
⑴和: 政通人和( ) 至若春和景明( )
⑵通: 政通人和( ) 北通巫峡( )
⑶观: 予观夫巴陵胜状(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⑷空: 浊浪排空( ) 长烟一空( )
⑸一: 一碧万顷( ) 长烟一空( )
⑹极: 南极潇湘( ) 感极而悲者矣( )
此乐何极( )
⑺以: 属予作文以记之(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⑻或: 而或长烟一空( ) 或异二者之为( )
2、通假字。
⑴百废具兴( ) ⑵属予作文以记之( )
3、词类活用。
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 )
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 “后”: 。)
4、古今异义。
⑴ 气象万千(气象 古义:
今义: )
⑵ 微斯人(微 古义:
今义: )
5、流传至今的成语。请解释
⑴气象万千
⑵心旷神怡
⑶政通人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导学】
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学习过程】
【自学:】
1、速读全文,理清作者的思路
第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
第二(2~4段):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
可分为两层。第一层(2段):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3~4段):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5段):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
第四部分(6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方式:
2【问题探究:】
(1)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政绩)是什么?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10)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首句中“谪”字点明了滕子京当时的处境。滕被谪以后心清不好,可作者偏偏在文章的一开头就点出这个“谪”字,这不是存心触痛老朋友吗?试联系整篇文章的意思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是否别有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本文中有些句子有前后照应的关系,有些句子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它们找出来说明它们的关系或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谈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对我们的借鉴意义。(80字左右)

【总结】: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第三课时
【 达标训练】
1.填空:
(1)《岳阳楼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希文,宋朝________家、________家。
(2)《岳阳楼记》是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________”的高尚情操,并抒发了“________”的远大政治抱负。
2.对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组的是 [    ]
A.予观夫巴陵胜状(好的景色),朝晖夕阴(日光)
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任太守),百废具兴(兴办)
C.南极潇湘(尽),薄暮冥冥(跟“厚”相对)
D.前人之述备矣(详尽),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在)
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粗词的含义。
①滕子京谪守巴陵郡________   ②增其旧制________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    ④前人之述备矣________
⑤或异二者之为________     ⑥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
4.选出词意、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而:环而攻之而不胜  感极而悲者矣
B.一:而或长烟一空  一碧万顷
C.然:满目萧然  然而不胜者
D.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5.根据提示,用原句填空。
①第一段作者对滕子京在贬谪生活中能积极治理政事,做到_________是极为赞赏的。②“前人之述备矣”这句照应的是________。
③第五段中,“古仁人之心”是指________,“二者之为”是指________。
6.第三段、第四段是两个并列描写段,分别由________两词引出对洞庭湖景物的描写。这两段是第二段的分写段,照应第二段中的________。
7.联系全篇,作者的构思是:由□□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自然引出□□,说明作记的意图。
8.“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________,“退”指________。
9.联系全文思考,分别用八个字写出“以物喜”和“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①与“以物喜”相照应的句子:________
②与“以己悲”相照应的句子:________
10.第五段所用的修辞手法有 [    ]
A.设问  对偶  引用  反问 B.对比  排比  比喻  引用
C.反问  比喻  反复  排比 D.比喻  设问  引用  夸张
11.指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    ]
A.这两段文字多用骈句,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就是。
B.文中的句子对仗工整,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就是。
C.“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意思是: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
D.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前句写沙鸥飞翔停歇,后句写鱼儿畅游水中。)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答案限15字之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段首句中的“二者之为”指什么?(默写)“二者之为”的不同点是什么?相同点是什么?他们与“古仁人之心”的区别是什么?
答:
14、默写句子。
(1)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2)描写洞庭湖面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3)描写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4)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
(5)表现作者远大抱负的名句是:
(6)表现“古仁人之心”的具体内涵的句子是:
15、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以下各题。
(1)选出词意、用法相同的一项
A.而:环而攻之而不胜  感极而悲者矣
B.一:而或长烟一空  一碧万顷
C.然:满目萧然  然而不胜者
D.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2)根据提示,用原句填空。
①第一段作者对滕子京在贬谪生活中能积极治理政事,做到 是极为赞赏的。
②“前人之述备矣”这句照应的是 。
③第五段中,“古仁人之心”是指 ,“二者之为”是指 。
(3)第三段、第四段是两个并列描写段,分别由 两词引出对洞庭湖景物的描写。这两段是第二段的分写段,照应第二段中的 。
(4)联系全篇,作者的构思是:由□□入手说到岳阳楼的“□□”,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自然引出□□,说明作记的意图。
(5)“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指 ,“退”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