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下册第十课 叮铃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音乐湘艺版四年级下册第十课 叮铃铃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2-05-22 17:0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叮铃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感受湖南苗族民歌的风格,学会用亲切、活泼的歌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叮铃铃》。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听唱法引导学生参与听、唱、说等实践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音乐教育与民族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尊重民歌、热爱民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亲切、活泼的声音充满感情地演唱苗族民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演唱﹟5与下滑音。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串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颠倒游戏)
师:欢迎同学们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现在老师邀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个游戏,名字叫颠倒游戏。先听听老师拍的声音有什么力度上变化(鼓掌)。
生:越来越响
师:在音乐中表示越来越响叫渐强,现在同学们模仿老师也来一起做一个渐强。(很好)
师:那全班同学做一个和老师相反颠倒的力度。老师渐强大家就渐弱。游戏开始了。
师生:一起
师:同学们音乐中表示越来越强叫渐强,那表示声音越来越弱就叫渐弱。
1、(全班模仿老师拍手)
师:那同学们你们想想还有哪些方式可以表现渐强和渐弱呢?(举手)
学生:跺脚
师:那请你来给大家表演一下渐强吧!
生:渐强
师:在坐的同学们我们一起来颠倒他的力度变化,我们一起来做个渐弱。
生:用跺脚做渐弱
师:那我们现在把跺脚的颠倒玩一下。(渐强和渐弱)
师:那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来表现力度变化呢?
生:拍凳子
老师:回应
2、教师用学生的方式与学生做颠倒游戏,学生想出一个方法,教师马上用这个方法做一个渐弱的力度,要学生做个相反的力度。
师:我们除了可以用拍手、跺脚等方法表示渐强渐弱,我们还可以用我们漂亮的声音来表现。听老师唱。
3、出示课件,展示3— — — ,教师范唱渐弱。请学生唱渐强。
小结:原来渐强渐弱的力度变化可以让我们的声音变得更加生动又有魅力。
二、聆听歌曲
1、过渡语:
师:接下来老师要来考考同学们的听觉,闭上眼睛听听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
生:铃铛 、串铃
师:那同学拿起你们的串铃,我们来学习一下它的演奏方式。(一拍一音,一拍多音)
2、初听歌曲,用串铃伴奏。
师: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起来用这串铃这清脆的声音为歌曲伴奏吧。(播放音乐,结束后把串铃放好)
3、揭题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一首非常有趣的,关于铃铛的歌曲《叮铃铃》。(出示歌谱)
4、复听歌曲,了解演唱形式。
师:下面老师再考考大家的耳朵,听听这首歌曲用了哪种演唱形式?(播放音乐)
生:合唱
师:同学们回答对了,这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今天我们的任务是学唱第一声部(强调)。
5、再听歌曲,了解歌曲内容。
师:接下来我们再一次感受一下这首合唱歌曲,但是这次主要听高声部旋律。另外再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情景呢?(播放音乐)
生:牧童赶羊群,描写的是赶羊群的情景。
6、创编节奏型
师:牧童在赶羊时,羊儿身上的铃铛就会叮铃铃的响,那么老师来唱牧童赶羊的吆喝声,请同学帮老师用串铃配上节奏。让老师的吆喝声更加有节奏。(出示课件)
(1)单独创编
1.在第二乐段加入串铃表现铃铛的声音,学生单独拍老师唱,教师把学生创编的节奏型写在黑板上。(老师先唱,所有同学一起,然后再单独点学生起来表演)
2.把每个学生自己创编的节奏型写在黑板上,编号序号。
(2)集体演奏
3.把每个节奏都让学生一起练习。
师:同学们我们把我的自己创作的节奏一起演绎一遍。听听属于我们自己的音乐!
4.分组选择本组最喜欢的代表节奏练习,其余同学演唱。
师:老师觉得这条节奏特别适合在高高的山坡上伴着牧童的歌声!我们一起吆喝,把铃铛的节奏带入。
师:同学们你们非常棒,这样的巧妙结合,使我们的音乐更加生动好听了。老师为了表扬同学们创作的节奏特别棒,老师给同学们创作取了个名字叫创意小屋。希望同学们能把你们的创意都带到小屋里来让它变得更加漂亮和充实。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很多的音乐记号,我们来找找看,看看哪些同学找的又快又准确。
生:升记号 顿音记号 下滑音记号、、、、、
师:同学们真聪明,发现的真实又快有准确。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音乐记号吧!
6、学习升记号、下滑音记号。学生找出什么就用课件展示出来。
课件展示升记号,教师范唱学生一起唱。课件展示下滑音,教师范唱学生跟唱。再出示另一种下滑音记号。(单独让学生演唱以便发现问题。)
小结:这首歌曲是来自我国湖南湘西苗族,这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那里有高高的山、白白的云,非常美丽。《叮铃铃》这首歌曲旋律流畅,情绪欢快、活泼,它描绘了在绿茵茵的山坡上,牧童赶着羊群欢乐的个歌唱。听到这么好听的歌曲,老师也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唱一唱啦!现在同学们听听老师唱一唱好不好?
三、学唱歌曲(全曲逐句带唱)
1.歌曲第一段
师:这里是有升记号你们要把5音唱高一点。同学们这里有顿音记号,告诉我们羊儿来了,清脆的。
2.师:铃铛的声音是怎么样的?清脆悦耳的!那我们的声音应该清脆,这里还有一个渐强记号,铃声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3.师:“那是我们赶羊群”这一句要自豪的演唱,告诉别人你看我的羊养的多壮多好啊!
4.师:同学们我们把第一段连起来吧!用欢快跳跃的情绪演唱,面带微笑。
师:这一段是描写牧童在山坡上赶着羊群,美丽的景色和铃声结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我们再把歌曲唱的跳跃一点,面带微笑的表情!我们再来试试看!
2.歌曲第二段
师:这一段和第一段不同的是它最后这一句,有减慢。我们来试一下!
师:同学们我们把第二段一起来唱一下,这一段描绘了清清的小河有鱼群,鱼群也跟着我们歌唱了!我们要高兴欢快,把鱼儿也带动起来。
7、完整演唱全曲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感受一下牧童的快乐,现在跟着老师的琴声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来演唱这首歌曲吧!(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少年的欢乐情绪。)
8、表现歌曲,在第二乐段加入串铃。
师:同学们拿起你们手中的串铃,让它给我们的歌声增添绚丽的色彩吧!(老师和学生一起用串铃演唱)

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一声部,下节课我们再学习第二声部。希望以后大家能去美丽湘西看一看!今天我们的音乐课堂到此结束,让我们乘着快乐的歌声下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