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2 20:4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将在成都举办的西部国际博览会,给弘扬成都精神和成都形象带来良机。
B.矗立在鲁迅纪念馆前的雕像,是由热爱鲁迅的人士集资铸成并提出倡议的
C.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掀起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高潮,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D.文明是一种修养,这种修养是从日常生活的细节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时生活习惯中的细节才是一个人是否文明的最真实表现。
2.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A.“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赫留金恐骇说。
B.奥楚蔑洛夫裹紧大衣,接着穿过市场的广场迳自走了。
C.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狗来到处乱跑的人看看。
D.“长官,他本来是开玩笑,把烟卷戳到狗的脸上去;狗呢——不肯做傻瓜,就咬了他一口,他是个慌唐的家伙,长官!”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阔绰(chuò) 拭去(shì) 颓唐(tú)
B.腌臜(yān) 捯气(dáo) 荣膺(yīng)
C.醋栗(lì) 坎肩(kǎn) 魁梧(kuí)
D.盘桓(huán) 顷刻(qīng) 俯身(fǔ)
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粗犷 家具城 彬彬有理 荡然无存
B.脉搏 名信片 再接再厉 脱颖而出
C.箱箧 口头禅 随机迎变 一意孤行
D.追溯 座右铭 断章取义 言行相顾
5.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与那边桌子上蘸着酱料喝着小酒高谈阔论的阔绰老爷相比,这边桌子间坐着的人显得更加颓唐,孱弱的身子,身前放着一小碟咸菜,就着馒头,还要为家人,为明天的营生操心。一脸愁苦模样的人叹了口气,联想到战乱后天下动荡不安的格局,本就驼着的背更加佝偻了。
A.chuò càn mó lǚ
B.zhuó chán mú lóu
C.chuò chán mú lóu
D.zhuó càn mó lǚ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手术室的门紧关着,等在外面的家属们如坐针毡,度秒如年。
B.语文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悉心指导我一遍遍修改作文,她真是吹毛求疵。
C.今天是端午节,爸爸妈妈带孩子回家看望老人,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
D.他是远近闻名的医生,经常收到病人送的锦旗,“妙手回春”“华佗在世”“悬壶济世”……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一项是( )
A.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国内外1500多名嘉宾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29个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了圆桌峰会。
B.柔山秀水间,初夏的雁栖湖畔绿意盎然、鲜花盛开。以古代丝绸之路兴盛时期的中国汉唐特色为灵感设计的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如同一只展开双翅的鸿雁。
C.为了提高传统优秀文化特色,学校举办了“寻找家乡名人名画”活动。
D.中国家庭自行车健康营活动旨在以活动加赛事的形式,普及并宣传自行车绿色出行。
8.恰当地嵌入书名、地名、人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孙伏园悼念鲁迅先生的挽联,就巧妙地嵌入了鲁迅先生的作品名称和主编的刊物名称,意中有意,感人至深。在下面对联的横线处,依次填写作品名称或刊物名称,与原联相符的一项是( )
路 ,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 ;
痛 ,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 。
提示:《呐喊》《彷徨》《野草》《而已集》《热风》《十月》《毁灭》是鲁迅先生的作品(含译作),《莽原》《奔流》是鲁迅先生主编的刊物。
A.毁灭 彷徨 莽原 呐喊 B.莽原 呐喊 毁灭 彷徨
C.莽原 彷徨 毁灭 呐喊 D.毁灭 呐喊 莽原 彷徨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
B.(孔乙己)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藉纸张笔砚,一齐失踪。
C.如果青少年都戴上了眼镜,岂不令人宛惜?
D.当那些乱篷篷的脑袋一齐低下去,李暖暖的脚就走不动了,就被钉在了那里。
10.下列对《溜索》一文的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当“我”询问时,“首领也只懒懒说是怒江”中的“懒懒”表现了首领的心不在焉。
B.文章多次写到鹰,既衬托出环境的奇险,又烘托了马帮汉子的形象。
C.文章用了不少笔墨写牛,从侧面表现了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同时与“我”的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反衬出首领等人的勇敢无畏。
D.“(瘦小汉子)脚一用力,飞身离岸,嗖的一下小过去”中的动作词“小”字,写出了瘦小汉子在溜索上快速渡过怒江峡谷时给“我”带来的视觉感受,富有表现力。
二、综合性学习
11.学习完《变色龙》后,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某同学写了一副对联的横批和上联用来评价奥楚蔑洛夫,请你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补写出下联。
横批:媚上欺下
上联:面对权贵趋炎附势尽显奴才脸
下联:
(2)请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一段心得,不超过60字。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艰苦。
(3)“变色龙”比喻像奥楚蔑洛夫这样“多变”的人。请说出下列称呼分别比喻什么样的人。
①铁公鸡:
②笑面虎:
③地头蛇:
(4)某同学为了解作家契诃夫,搜集了一些资料,整理时产生了一些错误,请你帮助修改。
[甲]90年代是契诃夫创作达到高峰的时期,创作了不少杰作。[乙]除了契诃夫自己主动研究现实外,由于九十年代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和高涨,也给了他不少的影响,使他对现实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他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批判也更加深入。在著名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丙]他编造了一个恐惧一切新事物、顽固地维护旧制度的典型人物别里科夫的形象。契诃夫相信旧制度一定会灭亡,新的生活必然会到来。在剧本《樱桃园》里,他喊出了“新生活万岁!”
①[甲]处画线句中存在成分残缺的语病,应在“ ”前加“ ”。
②[乙]处画线句中存在成分赘余的语病,应将“ ”去掉。
③[丙]处画线句中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三、语言表达
12.选词填空。
a.鲁镇的酒店的__(A.布局 B.格局 C.摆设),是和别处不同的。
b.只有穿长衫的,才__(A.踱 B.走 C.迈)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c.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__(A.摸 B.排 C.掏)出九文大钱。
d.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__(A.分辩 B.辩解 C.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四、现代文阅读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自此以后,又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到了年关,掌柜取下粉板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第二年的端午,又说“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到中秋可是没有说,再到年关也没有看见他。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13.下面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
14.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孔乙己怎样的生活状况?
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
15.选文中和前文丁举人毒打孔乙己这一情节相呼应的语句是什么?
16.请你结合阅读选文的感受,完成下面的阅读批注。
通过文章中一再出现的“笑声”,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作者那发自内心深处的呐喊:人为什么对自己的同类那么冷漠?
比较阅读
(甲)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虽然极低,却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已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已,你又偷了东西了!”但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 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孔乙已低声说道,“跌断,跌,跌……”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乙)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 ”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 ”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7.请各用一句话分别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事件。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孔乙已和范进都是热衷功名的读书人。二人境况不同,周围人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酒店的人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众邻居对范进中举后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
19.孔乙己被摧残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范进发疯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造成二人如此境况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甲段文字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表明作者对孔乙已的态度是_________;乙段文字创设了一个滑稽可笑的场景,表明作者对范进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1.“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一句,除了交代时节气候之外,还有什么作用
22.选文中几次写酒店的人对孔乙己“笑”,这有什么作用 。
五、填空题
23.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 )
(2)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 )
24.简答下面问题。
(1)简析“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这句话中“钻”字的表达效果。
(2)你是怎样理解文中围观者的“笑”的?
2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铃铛们又慌慌响起来,马帮如极稠的粥,慢慢流向那个山口。( )
(2)一个钟头之前就感闻到这隐隐闷雷,初不在意,只当是百里之外天公浇地。( )
(3)那索似有千钧之力,扯住两岸石壁,谁也动弹不得,仿佛再有锱铢之力加在上面,不是山倾,就是索崩。( )
26.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或描写方法,
(1)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
(2)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
(3)等到天黑回家去,奶奶抄起顶门杠子,要敲碎何满子的光葫芦头。( )
27.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是否矛盾?为什么?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请根据提示赏析下面的语句。
(1)木材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钻出来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C
4.D
5.C
6.B
7.B
8.B
9.A
10.A
11.(1)看到百姓专横跋扈露出虎狼相
(2)示例一: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宝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示例二: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迂腐读书人的自命清高。
示例三: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知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
示例四: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下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腐朽黑暗的统治。
(3)①比喻极度吝啬的人。
②比喻外貌和善而内心凶狠的人。
③比喻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
(4)①创作了 他
②由于
③编造 塑造
12. B A B C
13.属于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暗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14.外貌描写。写出了孔乙己穷困潦倒、可怜悲惨的生活状况。
15.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16.为什么彼此之间就不能多一点同情和关爱?为什么像孔乙己这样一个可怜的人,在世界上已经被剥夺得一无所有,人们不但不肯给他一点点关心与帮助,却还要对他加以欺凌和嘲弄?
17.(甲)孔乙已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乙)范进因中举而发疯。 (意思对即可)
18. 冷嘲热讽(冷漠无情) 趋炎附势(阿谀奉承)
19. 偷东两被打 因中举而喜极发疯 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文化的毒害,封建社会的毒害等) (意思对即可)
20. 既批判又同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尖锐的讽刺,无情的嘲弄。 (意思对即可)
21.渲染气氛。寥寥十数字,为孔乙己的最后一次出场渲染了一种阴冷、悲凉的气氛,也让读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社会的冷漠,从而暗示了孔乙己悲剧结局的必然性,激起人们对当时社会的憎恶和对孔乙己的深切同情。
22.增强悲剧气氛,与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批判了当时群众的麻木、冷漠,揭露封建社会的冷酷。
23. (1)比喻 拟人 (2)拟人
24.(1)“钻”字既写出了人群聚集之快,又表现出他们急于看热闹的无聊心态。
(2)从围观者的笑声中可以看出,在沙皇黑暗统治下民众成了无聊的看客,丧失了对弱者的同情心,从而揭露和讽刺了民众愚昧的思想与麻木的精神。
25. (1)比喻 (2)比喻 (3)夸张
26. (1)夸张 (2)外貌描写 (3)动作描写
27.不矛盾。因为“我”也很长时间没见到孔乙己了,所以“大约”表明是作者的推测;“的确”又说明了在当时的人情冷酷麻木的条件下,孔乙己必死无疑。
28. “钻”字写出了围观人群聚集之快,贴切生动。表现了人群以看热闹为乐的无聊心理。说明底层人们精神空虚、寂寞消沉。 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表现出赫留金把受伤的手指作为要求赔偿的证据的得意之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