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2 20:4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选择题
1.诗中为了表现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用死了也要去“泉台”集合“旧部”革“阎罗”命的说法,对这样写的好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阎罗来借指世上反动势力,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形象化了,耐人寻味。
B.通过革命将士英魂共斩阎罗的奇思妙想,表现比“死而后已”更深一层的意思。
C.鬼神怪异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是比较常见的,能更容易地让读者理解。
D.使诗中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2.下面诗句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B.所有树木无非一棵,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C.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D.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涯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3.下列句子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取义成人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B.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绕、你的荣光、你的自由。
C.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需向国门悬。
4.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傅说修筑过城墙,吕望贩卖过笊篱,百里奚养过牛,诸葛亮耕过地
②古代的大智者多半出身贫贱,粗活儿干得好
③孔子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他强调自己的能力源自于小时候的底层历练
④顶级文豪苏东坡也酿过糯米桂花酒,以独家烹饪法做出美味可口的红烧猪肉
⑤干粗活儿,并不是可羞可愧的事情,恰恰是他们生命中一段不可或缺的宝贵经历
A.①③⑤④② B.②③①④⑤
C.⑤①④②③ D.②④①⑤③
5.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绯红(fēi) 隧洞(suì) 纤绳(qiàn)
B.蜗行(wō) 干瘪(biē) 笑涡(wō)
C.迷惘(wǎng) 驳船(bó) 淤滩(yū)
D.血肉(xuè) 喷薄(bó) 伤痕累累(lěi)
6.下列依次填入文段画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五四百年来的历史,铭刻着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卓著功勋; ; ; ; 。
①预示着国家民族的灿烂前程、美好未来
②承载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梦想、光荣奋斗
③记录着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在中国的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④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浴火重生、奋发崛起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③④①② D.②③①④
7.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怅惘 嘶哑 挣脱 晨曦
B.驳船 彻骨 疲惫 沐浴
C.喉咙 蹂躏 慰藉 镶嵌
D.蓬篙 粗犷 矛舍 喷薄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含贬义的一项是( )
A.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
B.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C.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D.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9.下面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出台对华为的经济制裁,要求所有使用美国半导体设备的企业,停止给华为供货从此,伤痕累累的“中国芯”,一直牵动我们的心。
B.天昏地暗,血雨腥风山路上的人,在伞下低着头,朝圣一般向山上走。
C.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在中华大地上演了一幕幕慷慨赴死、取义成仁的悲壮史剧。
D.普罗米修斯傲然不屈,拒绝河神阿诺斯和众神使者赫尔墨斯的诱活,选择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10.下列诗句的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B.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C.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
D.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二、综合性学习
11.学校开展“亲近经典”读书活动,请你参加。
【我阅读我朗涌】
(1)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 暗 的 松 林 失 去 喧 响
②朗诵这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 )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我阅读我分享】
(2)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甲】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装索中变得深邃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乙】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①【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阅读我创作】
(3)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暖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三、语言表达
12.选词填空。(只填选项)
(1)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____(A.聚集 B.席卷 C.卷集)着乌云。
(2)它们在大海上____(A.窜动 B.飞窜 C.飞翔),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3)这个____(A.机敏 B.灵敏 C.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菊事
丁立梅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婆婆纳,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芥菜。我挑过一回芥菜,满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芥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芥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冬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的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辦金黄,再一辦,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种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未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些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的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选自《扬子晚报》)
13.本文围绕菊写了哪两件事 请简要概括。
14.文章第③段中作者说菊花的“心竟是活的”,这句话有哪两层含义
15.品味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结合语境,谈谈你对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舒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2)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的妙处。
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小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
16.叙事性散文中常常借助景物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给读者以启示。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丁立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黄河一掬
余光中
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没遮没拦的长风挟着细沙,像一阵小规模的沙尘暴,在华北大平原上卷地刮来,不冷,但是挺欺负人,使胸臆发紧。我存和幼珊都把自己裹得密密实实,我也戴着扁呢帽,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跟着永波、建辉、周晖,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这是临别济南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车沿着二环东路一直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
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夐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河面怎么不很规则 ”我转问建辉。
“黄河从西边来,”建辉说,“到这里朝北一个大转弯。”
这才看出,黄浪滔滔,远来的这条浑龙一扭腰身,转出了一个大锐角,对岸变成了一个半岛,岛尖正对着我们。回头再望此岸的堤坝,已经落在远处,像瓦灰色的一长段堡墙。又回头对建辉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 我想摸一下河水。”
于是永波和建辉领路,沿着一大片麦苗田,带着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 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 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 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地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 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山大副校长徐显明在席间痛陈国情,说他每次过黄河大桥都不禁要流泪。这话简直有《世说新语》的慷慨,我完全懂得。
想到这里,【甲】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我存和幼姗也相继来水边探求黄河的浸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乙】
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丙】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丁】
(有删改)
17.文章围绕“看黄河”写景叙事。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文字,概括“我”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及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触摸河水前所见之景:长风挟着细沙卷地刮来——①——②——堤坝像瓦灰色堡墙
触摸河水后所想之事:
黄河悠久的历史和中华民族遭受的磨难——③——④——徐显明过黄河感慨流泪
18.下面的句子出自原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 )
我的眼睛就湿了。
A.【甲】 B.【乙】 C.【丙】 D.【丁】
19.结合全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意。
(1)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
(2)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20.分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语言特点。
21.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文中一处细节描写具体分析。
五、填空题
22.第三节诗的感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诗人是用哪些意象来表现这种变化的?
23.将下列意象按其象征意义进行归类。(只填选项)
意象:A.破旧的老水车 B.熏黑的矿灯 C.干瘪的稻穗 D.失修的路基 E.雪白的起跑线 F.绯红的黎明 G.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H.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象征意义:(1)祖国的未来和希望:____。
(2)祖国长期以来贫穷与落后的状态:____。
(3)人民心中渺茫、难以实现而又从未消失的对未来幸福的希望:____。
24.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霜风呼呼的吹着。 霜风:____
(2)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闲话:____
(3)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装饰:____
25.文学常识填空。
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______》(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______》,散文集《______》。
26.第三首诗中有两个成语,请指出并写出其含义。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27.名著填空。
(1)年过六十的徽州府穷秀才________,年年科举,屡试不中,但他却恪守礼教纲常。他的三女婿死了,女儿要殉夫,公婆不肯。他反而劝亲家让女儿殉节。
(2)《儒林外史》中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的正面人物是________,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 不愿做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C
4.B
5.B
6.A
7.D
8.D
9.B
10.D
11. (1)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A
(2)①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②不耻下问; 虚心请教
(3)示例:每一次努力,都是获得幸运的伏笔。
12. (1) C (2) B (3) C
13.①一盆菊被我随手丢弃在屋旁,一年后却长出了一大丛。②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给人们带来温情。(意思接近即可。)
14.①表示菊花还没有死。②表示有活下去的信念(对生命的追求)。
15.(1)“柔软”原指质地不坚硬,这里指人们的表情温和亲切,形象地写出菊花带给人们心情的变化。
(2)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菊的淡定从容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菊的赞赏。
16.(1)面对逆境,坚定信念,顽强生存;(2)面对荣誉或得意之时,淡定从容(学会坚守,无论冷落还是繁华);(3)营造温情,改善环境。(从另外角度作答,言之成理也可;内容+启示)。
17.①黄河及两岸空廓而寂寥
②浑龙似的黄河一扭腰身转出一个大锐角
③在山大与听众共诵《民歌》
④流沙河告诉“我”他读《黄河》的感慨
18.B
19.(1)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意思对即可)
(2)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作者总会想起黄河,想起探访黄河的情景。黄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作者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永存心中。(意思对即可)
20.文中画线语句长短句相结合,句式富于变化,节奏感强;运用反问句式,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21.情感: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细节分析:示例一:“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这个细节表现了“我”触摸黄河水时紧张、激动又谨慎的心理,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示例二:“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这个细节中“我”投名片的系列动作,写出了“我”投入祖国怀抱的虔诚,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2.第三节诗的感彩由悲哀愁苦变为欣喜亢奋。诗人是用“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意象,来表现这种变化的。
23. (1)EFG (2)ABCD (3)H
24. 刺骨的寒风 闲谈时所说的话 点缀、装点
25. 双桅船 始祖鸟 心烟
26. 血雨腥风 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 取义成仁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27. 王玉辉 杜少卿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