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气压带、风带形成与移动(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气压带、风带形成与移动(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22 15:30: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第一节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
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
3.能够利用气压分布图及有关条件判断近地面及高空的风向及风速。
预备知识:
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会发生偏转,北半球向 偏转;南半球向 偏转,赤道上无偏转。
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
水平气压梯度力:地面受热不均,引起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高低差异,
促使大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的力,就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等压线,并由 指向 。
是风形成的的直接原因


相反
垂直于
水平气压梯度力
低压
高压
理想状态的风
只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风向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高空的风
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一旦形成,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近地面的风
考虑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一旦形成,马上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风向逐渐偏离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近地面,还要受到摩擦力作用
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小结
合作探究:
读图完成相关任务:
(1)说出图3-5中①②③④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再归纳等压线分布疏密与风力大小的关系,并绘出风力最大处的风向。
(2)图3-6中A、B、C、D四处,风力最大的是哪一处?绘出该处的风向。
1010
1008
1006
1:100 000
A
B
图3-5 北半球某地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分布
图3-6 北半球某地海平面气压分布
500
500
498
496
494
494




1026
1018
1010
1:10 000
C
D
(1)风力最大的是②,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为东北风
( 2)风力最大的是C,理由是等压线较为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风力最大。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风向为偏南风。
拓展:风向的识别
风矢
风频玫瑰图
风向袋
风向标
风从口袋口进入锥底指示风的去向
箭头永远指向风的来源
新月形沙丘
旗形树
迎风坡缓
树枝展开方向与风的来向相反
小结
1.读某地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
1.图中表示风向的是 (  )
A.a B.b C.c D.d
2.该地可能位于 (  )
A.日本 B.澳大利亚 C.印度 D.德国
DB
练习
3.下图中四个箭头能表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  )
A. a B. b C. c D. d
C
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月近地面等压线,图中N地气压高于P地。
4.M、N、P、Q四地中,风力最强的是 (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5.N地风向为(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DA
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2.运用示意图,识记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预备知识:



高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低压
地面
高空
地表受热不均匀
A
B
C
大气环流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假设1:
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地球不自转,不考虑地转偏向力
地球不公转,太阳直射赤道
赤道
南极
北极
赤道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单圈环流
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
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
【思考】
假设2:
地球表面性质均一
考虑地球自转,考虑地转偏向力
地球不公转,太阳直射赤道
赤道
南极
北极
赤道
赤道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来自赤道高空的气流能否到
达北极地区?
【思考】
赤道附近形成低压
极地附近形成高压
60°N附近形成低压
30°N附近形成高压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30°N
60°N
90°N
东北信风带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锋
南风
近地面气流右偏成东北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高空北上气流右偏成西南风
高空西风带
到北纬30度上空偏转成西风,气流无法北上,在此堆积
被迫下沉
——三圈环流
以北半球为例
赤 道 低 压 带
副热带高压带
低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中纬环流
高纬环流
东北信风带
中纬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七压六带
南北对称
相间分布
北半球三圈环流知识整理
( )气压带
( )气压带
( )气压带
( )气压带
90 N
60 N
30 N
0
( )风带
( )风带
( )风带
( )风
( )风
( )风
( )气压
( )气压
( )气压
( )气压
( )环流
( )环流
( )环流
近地面
高空
( )收缩
暖气流在冷气流上( )上升
堆积( )
膨胀( )
赤道低
副热带高
副极地低
极地高
极地东
盛行西
东北信




东北
东北
西南
冷却
顶托
下沉
上升
高纬
中纬
低纬
小结
干湿性质
低气压
低气压带空气上升,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气候比较湿润。
60°N
30°N
风从低纬吹向高纬,水汽冷却容易凝结,
气候比较湿润。
高气压
高气压带空气下沉,水汽受热难易凝结,
气候比较干燥。
30°N

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水汽受热难易凝结,
气候比较干燥。
干热
湿热
温湿
干冷
干热
温湿
干冷
CC
练习
1.图中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代表字母是( )
A.A B.B C.C D.D
2.位于B、C之间的风带是( )
A.东北信风带 B.东南信风带 C.盛行西风带 D.极地东风带
CA
3.图中①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4.图中甲气压带名称是( )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下图为“全球部分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A
A.甲点位于30°N附近 B.乙点位于30°N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课程标准
1.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学习目标
1.结合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3.掌握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
小结
大气运动的影响因素
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单圈环流
(热力环流)
三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气压带、风带分布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假设4:
地球自转,考虑地转偏向力
地球公转,太阳直射回归运动
考虑海陆分布
原理: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大陆增温比 快,大陆上气温 ,形成 ;冬季,大陆降温比 快,大陆上气温 ,形成 ;大陆上热低压和冷高压的出现,使纬向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海洋
海洋

低气压

高气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
低压
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副热带高气压带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大气活动中心对气压带的影响
小结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对北半球影响大,气压带带状规律基本上被打破——夏季, 份,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 及北美低压切断,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上)和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上)。
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对南半球影响小,纬向气压带带状分布规律比北半球明显,特别是30°S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上成带状分布。
7
亚洲气压
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7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季风环流:
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移动),考虑海陆分布
有两大表现:①气压带带状特点被破坏,出现一些重要的大气活动中心;
②风带带状特点被破坏,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季风环流。
1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类型 地区 源地 风向 性质 成因
冬季 东亚
南亚
亚洲高压
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亚洲高压
东北风
寒冷干燥
炎热干燥
7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类型 地区 源地 风向 性质 成因
夏季 东亚
南亚
夏威夷高压
东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印度洋
西南北风
高温多雨
高温多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小结
大气运动的影响因素
高低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单圈环流
(热力环流)
三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
太阳直射点
的南北移动
海陆分布
气压带、风带分布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季风环流
1.此图为______( 1月或 7月)气压分布状况。
2.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切断的气压带是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快,大陆气温低,空气冷而重下沉
副极地低气压带
1月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
1.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处盛行_______风,性质_____________
D处盛行________风。夏季,D处盛行________风,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
东北
寒冷干燥
夏季,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成西南风
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