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12 《诗经》两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重点)
2.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它朴素优美、韵律和谐的语言
特点。(重点)
3.感受古诗优美的节奏和艺术魅力,正确认识古代劳动
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难点)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被儒家奉为经典,相传为孔子所编订。原本只称《诗》,后世才称为《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讲授新课
体制
表现手法
风(十五国风)
雅(大雅、小雅)
颂(周颂、鲁颂、商颂)
赋
比
兴
风土之音
朝廷之音
宗庙之音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关雎》
它是描写男子追求女子的一首古老的情歌,感情质朴纯真,语言朴素优美,韵律和谐,意境优美。
《关雎》的主要内容:
文意理解
第一句:写诗人听到雎鸠的叫声,看到洲上的雎
鸠,而想到那美丽善良的姑娘是自己理
想的佳偶。
第二句:姑娘劳动的优美身姿,让诗人日夜难忘。
第三句:诗人追求失败后忧思想念的情况。
第四句:姑娘劳动的身影,让诗人幻想能与心爱
的姑娘欢聚。
第五句:姑娘劳动的身影,让诗人幻想能与美丽
善良的姑娘成亲。
文意结构
讲授新课
这首情诗的特点:
一、在语言运用上:
二、在追求的方式上:
三、在追求的对象上:
弹琴鼓瑟,敲锣打鼓。
写作特点
反复咏唱,朴素优美、韵律和谐。
是劳动中的女子。
一、托物起兴:
“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极大的作用。开头以雎鸠和鸣的情景起兴,是为了渲染一种情意绵绵、痴心相恋的情调。鸟儿的呼唤——“关关”,从听觉上触动了诗人的情怀;随声望去——“在河之洲”,又从视觉上引起诗人的遐思——那“窈窕淑女”真是自己理想的伴侣呀!
后文又多次以所爱的人劳动时的优美身姿起兴。
二、韵律和谐:
1. 运用重言(关关)
2.运用双声(参差)
3.运用叠韵(窈窕)
4.运用重章复唱的手法。
所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君
子
求
淑
女
爱恋
相思
梦幻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
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读懂诗意
讲授新课
蒹 葭
蒹葭
全诗三章。
一、用岸边的秋景起兴,抒发了主人公
与日夜相思的心上人相会艰难之情。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
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
可会晤的深沉的相思之情。
文章结构
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着的爱情追求的?
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仍然神魂颠倒执着专一。
写作特点
1.起兴手法 2.重章叠句
讲授新课
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意境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苇,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和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着追求融为一体。(注意起兴)
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主题归纳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的追求。
《蒹葭》通过对实际情景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的描述,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强烈思念之情。
拓展延伸
选自十五《国风》的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蒹葭的意思是 ,生于水边。
《蒹 葭》
“秦风”
“荻苇、芦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