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高中语文必修下册15.1《谏太宗十思疏》(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2 10:1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魏征何许人?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徵没,朕亡一镜矣!
——唐太宗评魏征
魏征 (580—643),字玄成,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
魏征何许人?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
魏征何许人?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徵,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徵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上乃悦。
——《隋唐嘉话》
魏征何许人?
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魏征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
此为第二疏。
劝谏,下级对上级的直言规劝。
庙号,即唐太宗李世民。
本意是条陈,即逐条陈说。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

太宗

十条值得深思的情况。
十思
求木之长(   ) 浚( )
殷(  )忧 谗( )邪
黜(  )恶  谬(  )赏
垂拱(  )  壅(   )蔽
塞( )源 戒奢( )以俭
载( )舟    欲流长 ( )者
jùn
yīn
chán
chù
miù
gǒng
yōng
zhǎng

zài
cháng
shē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要求,追求。
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生长。
使…牢固。
树根。
泉流,名词。
流得长远,达到远方 。
用排比句和比喻,从正面说明”积德义”的重要性。
本段开头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什么观点?
比喻论证。
连用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引出观点:治国必积德。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
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
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前三个是转折连词“却” ,第四个是递进连词
指望
丰厚
虽然
最愚笨无知的人。
何况
介词,对。
明智的人。
追求
想要
主持、掌握
形容词作名词,重权
形容词作名词,重要的地位。
至高无上的皇权
美好,福禄
考虑
安定的生活
危险的境地。
实行
转折连词。
保持
战胜,克服

用木之长、流之远作比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德克欲”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
作者认为,人君应当怎么做?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
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
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
傲物。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皇帝
重大
深切
治道显著。

的确
能够
盖:表示推断的语气词。
难道是……吗?
代指天下。
使命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轻视别人
陌路人
北方与南方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
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督责
代词,代指百姓
介词,“用”
通“震”。
连词,“却”,表转折
感念恩德
表面上
内心里。
大:译为“大小”。
百姓
深切警惕
疾驶的车辆
难道
轻视
第二段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
本段中哪几句话肯定了人民的力量?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君人者,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罚所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如果)真的
自己贪图的东西
知道满足
兴建,大兴土木
使…….安宁。
谦虚。
养。
居.……之下。
快乐游玩。指田猎。
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
以之为,把…….当作。
谨慎
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
以谗言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不恰当地奖赏
过分地施用刑罚
十 思
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可以归纳为几戒?
戒奢侈
戒骄傲
戒纵欲
戒蒙蔽
戒不公
①② 知道满足,适可而止;
③④ 礼贤下士,谦虚包容;
⑤⑥ 持之有度,慎始慎终;
⑧ 虚心纳谏,正身黜恶;
⑨⑩ 喜怒有常,赏罚有度。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
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何必劳神苦
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
光大

选拔
广布
仁爱,宽厚
献出
秋游,春游
颐养
教化。
役使
减损
顺其自然
垂衣拱手,不亲自处理政务
第三段阐述“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明君除“十思”外, 还要做到什么?
宏兹九德
简能而任之
择善而从之
智者尽其谋
勇者竭其力
仁者播其惠
信者效其忠
结果:文武并用 垂拱而治

人君当思
提出问题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为什么思
分析问题
创业守成 载舟覆舟
思虑内容
解决问题
诚能十思,垂拱而治


合作探究
有人说:这篇文章“非魏公不敢为此言,非太宗亦不敢纳而用之。千古君臣,令人神往。”如果你是唐太宗,看完奏疏感想如何 会作何批语
(提示要求:写批语。选用整散结合句式,也可用比喻与典故)
——卿之所言,体国情深,虑稷义重。公之所陈,朕闻过矣。
当置之几案,事等弦、韦。
——卿殚精竭虑,示以良图,直言劝谏,用心良苦;
朕当以德义为丽,以俭朴为荣,以廉耻为威,力避覆舟之亡焉!
——卿之十思疏,朕阅矣。如黄连,似刺针,如刮刀;有黄连之苦而利于病,
有刺针之痛而利于穴,有刮刀之切而利于毒。卿之切切,朕深感焉!
——见可欲:人要克制自身贪欲
——念高危: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惧满溢:广泛听取别人意见
——乐盘游:保护珍稀野生动物
——忧懈意:人要战胜自身惰性
——想谗邪:己身正则百毒不侵
讨论:魏征的“十思”在1000多年后的今天,还有哪些现实意义
——兴教育,则思减负而增效;
——忧民生,则思安居而乐业;
——倡环保,则思节能而减排;
——敞国门,则思去芜而存菁;
——纳贤才,则思讷言而敏行;
——强国力,则思借鉴而创新。
请尝试用文言,模仿魏征笔法,把你对现实社会的建议写出来,给魏征添“一思”。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项王曰:“沛公安在?”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奉养安身立命之地.
一词多义

形容词,安定。
疑问副词,怎么
疑问代词,哪里
动词,养,
动词,安置,安放
信者效其忠。
愿陛下亲之信之。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忌不自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一词多义

形容词,诚实
动词,信任
名词,信用
动词,相信
副词,随意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以有尽之地,给无已之求。
一词多义

动词,追求
动词,探求
动词,请求
动词,索求
名词,需求,需要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必竭诚以待下。
纵情以傲物。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则思知足以自戒。
则思三驱以为度。
虽董之以严刑。
一词多义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目的,用来
介词,把
介词,用
一词多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连词,表转折
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择善而从之。
连词,表承接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因果
(1)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2) 虽董之以严刑
(3) 则思三驱以为度
(4) 终苟免而不怀仁
(5)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6) 而况于明哲乎
(7)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文言句式
判断句
状语后置句
省略句,应为“以之为度”
省略句,省略主语“臣民”
被动句,“壅蔽”,担心(耳目)被堵塞、蒙蔽
固定句式“而况……乎”,何况是……呢
固定句式,“岂……乎”,难道是……吗
(1) 则思江海下百川
(2) 简能而任之
(3) 则思正身以黜恶
(4) 择善而从之
(5) 乐盘游
(6) 必固其根本
(7) 则思知止以安人
(8)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9) 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词类活用
名词用作动词,居……之下
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能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意见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牢固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安宁
形容词用作动词,达到远方
形容词用作动词,流得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