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共2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2 15:09: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科学研究范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广度显著加大,宏观世界大至天体运行、星系演化、宇宙起源,微观世界小至基因编辑、粒子结构、量子调控,都是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最前沿。科技创新深度显著加深,深空探测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深海、深地探测为人类认识自然不断拓展新的视野。科技创新速度显著加快,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时间、空间和人们认知范围,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生物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快速发展。科技创新精度显著加强,对生物大分子和基因的研究进入精准调控阶段,从认识生命、改造生命走向合成生命、设计生命,在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生命伦理的挑战。
——习近平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及图片、视频等,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文化方面的成就。
2.通过了解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优秀科学家对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学习他们身上呕心沥血、奋力开拓的精神品质。
1、“两弹一星”
“两弹”中的一“弹”是指核弹(包括原子弹和氢弹),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指人造地球卫星。
我国第一颗氢弹模型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材料一:1953年,联合国军在朝鲜的战事吃紧,美军将携带核弹头的导弹紧急运到日本的冲绳岛,以防不测。1955年,中共军队占领了大陈列岛,美国国会强硬地表示:可以对中国使用核武器。
材料二: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1956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材料三: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1988年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席之地》
打破美国的核威胁
保卫国家安全,增强国防实力
提高综合国力,增强国家影响力
合作探究: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定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的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发射成功。
1966年,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世界第五
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前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
2年零8个月
邓稼先(1924-1986)
1985年整整28年后,邓稼先因病终于回家了。此时的他,已经是61岁的白发老人,一位癌症晚期的病人。
1986年6月,医院发出邓稼先病危报告后,中央军委指示对邓稼先解密。
名字鲜为人知 功绩举世瞩目
研制成功原子弹、氢弹,突破第二代核武器(中子弹),离世前写出上交中央的建议书,使我国能达到停止核爆试验,代之以实验室模拟。
奉献到倾尽所有,
奋斗到至死方休。
为了祖国,牺牲值得!
为了人民,奉献值得!
为了明天,奋斗值得!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知识分子的时代答卷
钱学森(1911-2009)
曾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1950年钱学森回国受阻,并受美国方面监禁。1955年在中国多方面的努力下回到中国。
当时美国海军次长丹尼·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 5 个师的兵力。
意义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的核政策:
我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2、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神舟一号
(2)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五号
杨利伟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三位航天员是景海鹏、翟志刚、刘伯明,其中翟志刚顺利完成了出仓活动,刘伯明辅助出仓,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4)2021年10月,神舟十三号飞船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宇航员送入太空,成功完成第二次空间站宇航员发射任务,并迎来第一位女性宇航员。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圆满完成,中国空间站即将进入建造阶段。
天和核心舱
‘天宫’
“C919大飞机”
“墨子”
“蛟龙”
“天眼”
“悟空”
中国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动态图)
中国天宫空间站2022年建成
中国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3、袁隆平——杂交水稻
概况:
(1)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2)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意义:
袁隆平培育出的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东方魔稻”,他本人也获得了我国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二靠袁隆平(杂交水稻)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
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做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相关史事
中国带着科技走向世界
1979年5月,美国圆环种子公司总经理威尔其访华时,我方送给他1.5千克杂交稻种。这些种子被带回美国试种后,表现出明显优势,比美国当地的水稻良种增产33%~93%。这引起了威尔其的极大兴趣。1980年,威尔其来华与中方正式签订了中国杂交水稻的技术转让合同。这是我国农业第一个对外技术转让合同。袁隆平等人也应邀赴美国进行技术指导。
1981年,袁隆平为第二届国际杂交水稻育种培训班遴选讲课用的杂交水稻标本
4、荣誉
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 hāo)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由于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 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该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成就
荣誉
疟疾,俗称“打摆子”,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传染病。这种疾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周期性的全身发热、发冷、多汗,若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则会引发贫血、脾肿大、脑水肿、脏器衰竭等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发病时,患者时而高烧不止,燥热难忍;时而如坠冰窟,全身颤抖。
3、屠呦呦——青蒿素
世界
防治疟疾日
4月
25日
控制与消除
思考: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一:1986年,根据王淦昌、王大珩、杨佳墀、陈芳允等科学家的建议,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
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
此外,国家还制定了重点科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多项科技发展计划。
材料二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优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前提,综合国力的增强。
启示:
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鼓励科技创新,培养创新精神。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茶馆老舍
电影英雄儿女
青春之歌杨沫
文化事业的发展
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改革开放后: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1)各领域作品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佳作迭出。
(2)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文化成果
2012年中国作家 莫言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
莫言:本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科技文化成就
1964原子弹
1966导弹
1967氢弹
1970人造地球卫星
科技
文化
两弹一星
1999“神一”(无人)
2003“神五”(载人)
2008“神七”(出舱)
袁隆平:籼型杂交水稻(杂交水稻之父)
屠呦呦:抵抗疟疾青蒿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农业医学
载人航天
“双百”方针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振奋民族精神
打破核垄断
增强国防实力
提高国际地位
文化自信
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1964 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中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C.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 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方面提出的基本方针是( )
A.科教兴国 B.普及义务教育 C.“双百”方针 D.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3.诺贝尔奖是当今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奖项,现在已成为学术界个人最高荣誉,也是威信最高的国际性大奖。2012年,我国就有一位文学大师获得此奖,他是( )
A.余秋雨 B.屠呦呦 C.莫言 D.贾平凹
A
C
C
4、近年来,华为、中兴、航天科工、中芯国际等一批创新型企业脱颖而出,领跑“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加速转变,使中国向“品牌大国”稳步迈进。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
A.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B.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C.努力维护周边地区安全 D.鼓励发展对外贸易
5.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发现的能够有效抵制疟疾,并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 使全球数亿人收益的新型药物是( )
A.青霉素 B.阿莫西林
C.青蒿素 D.胰岛素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