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5张PPT)
表里的生物
你见过表吗?你知道表里面有什么东西吗?本文叙述了作者小时候一段非常有趣的经历,你想知道作者和表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吗?
朗读课文
1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边读边把关键语句用横线画出来。
打开课本第83页,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认识生字
新词
2
词语
机器 钟楼 洪亮 街心 盲人 坚硬 清脆 单调 请求 加速 齿轮 玻璃 唯恐 丑恶 恐怖 证实 蟋蟀
脆
会
写
字
cuì
拦
lán
玻
bō
璃
lí
恶
è
怖
bù
蟋
xī
蟀
shuài
脆弱 清脆 干脆
cuì
会写字
形近字
桅(wéi):桅杆、船桅。
诡(guǐ):诡辩、诡异。
拦住 阻拦
lán
会写字
形近字
栏(lán):专栏、铁栏。
玻璃
bō
会写字
形近字
波(bō):波纹。
玻璃 琉璃
lí
会写字
形近字
漓(lí):漓江。
恶劣 恶习 凶恶
è
会写字
多音字
wù
讨厌;痛恨:可~|厌~|深~痛绝|好逸~劳。
ě
【恶心】(ě xin)①有要呕吐的感觉。②讨厌;使人感觉难受。
会写字
恐怖 可怖
bù
会写字
蟋蟀
xī
蟋蟀
shuài
会写字
书写注意
“蟀”字的右边“率”中间为“幺”。
讲课文
3
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我”对于生物有怎样的观点?是用哪些具体事例来体现这一观点的?
我小时候住在一座小城里,城里没有工厂,所以也没有机器的声音。我那时以为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早晨有鸟叫得很好听,夜里有狗吠得很
讲
课
文
怕人,夏天蝉在绿树上叫,秋晚有各种的虫在草丛中唱不同的歌曲。钟楼上的钟不是活的,有时却洪亮地响起来,那是有一个老人在敲;街心有时响着三弦
讲
课
文
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最后一句的反问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思考:第1自然段“我”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这一观点?体现了“我”什么样的特点?
思考: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讲
课
文
的声音,那是一个盲人在弹。哪里有死的东西会自己走动,并且能自动地发出和谐的声音呢?
讲
课
文
事例:早晨的鸟叫声;夜里的狗吠;夏天的蝉叫;秋晚的虫声;老人敲钟的响声;盲人弹三弦的声音。体现了“我”细心观察的特点。
第1自然段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说明“我”的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
最后一句的反问说明“我”对这一结论坚信不疑,从而引出后面“我”对能发出清脆声音的表的好奇。
最后一句的反问说明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思考:第1自然段“我”列举了哪些事例来证明“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这一观点?体现了“我”什么样的特点?
思考:第1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默读课文第2~9自然段,父亲不许“我”动表,“我” 对表里的生物进行了怎样的猜测?这体现了“我”怎样的特点?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嘀嗒,嘀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
讲
课
文
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
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将表的声音与“蝉鸣”“虫的歌曲”对比有什么作用?
“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这个动作描写表现了什么?
讲
课
文
3
5
4
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
讲
课
文
第2自然段写“我”对父亲的表很好奇。将表的声音与“蝉鸣”“虫的歌曲”对比,充分说明“我”观察的仔细,表现了“我”善于观察的特点。
表现了“我”对父亲的表有强烈的好奇心,想一探究竟。
3
5
4
第2自然段写了什么?将表的声音与“蝉鸣”“虫的歌曲”对比有什么作用?
“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这个动作描写表现了什么?
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通过对父亲不让“我”碰表这一具体事例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讲
课
文
6
7
8
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讲
课
文
通过对父亲不让“我”碰表这一具体事例的描写,说明“我”对表有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引出“我”
对表里面有个生物的猜想。
6
7
8
通过对父亲不让“我”碰表这一具体事例的描写说明了什么?
他这么说,就更增加了表的神秘。“不许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
讲
课
文
9
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讲
课
文
思考:第2~9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讲
课
文
第2~9自然段讲述了“我”对能发出清脆声音的表很好奇,在父亲不许“我”动表后,“我”猜测表里面有个生物。
思考:第2~9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默读课文第10~19自然段,父亲为“我”打开了表盖,“我”看到了表里面怎样的世界?“我”又有怎样的疑问与猜想?从中可以看出“我”怎样的特点?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
画圈词句展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讲
课
文
10
越不许我动,我越想动,但是我又不敢,因此很痛苦。这样过了许多天。父亲一把表放在桌子上,我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有一次,父亲也许看我的
画圈词句展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讲
课
文
“想动”“不敢”“痛苦”和“眼睛就再也离不开它”等词句,充分展现了“我”对于表的强烈好奇心,渴望打开那块表一探究竟的心情。
10
样子太可怜了,也许自己有什么高兴的事,他对我笑着说:“你来,我给你看看表里是什么在响,可是只许看,不许动。”
讲
课
文
没有请求,父亲就自动给我看,我高兴极了,同时我的心也加速跳动。父亲取出一把小刀,把表盖拨开,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
讲
课
文
11
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
“小尾巴似的东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讲
课
文
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我看得入神,唯恐
“小尾巴似的东西”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讲
课
文
“小尾巴似的东西”是用动物的尾巴来比喻表的零件,既生动又形象,从侧面说明“我”认为表里面有生物,为下文父亲说表里有个小蝎子而“我”深信不疑作铺垫。
父亲再把这美丽的世界盖上。但是,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把表盖上了。父亲的表里边真是好看。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
讲
课
文
12
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
“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讲
课
文
13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
讲
课
文
16
14
15
一动就要蜇你。”
思考:第12~16自然段是“我”与父亲的第几次对话,连续的发问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父亲的回答有什么作用?
讲
课
文
一动就要蜇你。”
思考:第12~16自然段是“我”与父亲的第几次对话,连续的发问体现了“我”怎样的精神?父亲的回答有什么作用?
讲
课
文
第12~16自然段是“我”与父亲的第二次对话,连续的发问体现出“我”刨根问底、爱思考、不懂就问的精神,而父亲的回答也印证了“我”之前的观点。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
讲
课
文
17
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
讲
课
文
18
19
第17自然段是对“我”的什么描写?“我吓了一跳”和“但是我也感到愉快”分别因为什么?
生物。我继续问:
“为什么把那样可怕的东西放在这么好的表里?”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想,大半因为
第17自然段是对“我”的什么描写?“我吓了一跳”和“但是我也感到愉快”分别因为什么?
讲
课
文
第17自然段是对“我”的心理描写。“我吓了一跳”是因为“我”没有想到表里面的生物会是蝎子。“但是我也感到愉快”是因为“我”的猜测“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得到了证实,心理得到了满足。
18
19
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思考:第17~19自然段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什么?反映了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讲
课
文
思考:第10~19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讲
课
文
第17~19自然段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我”在得知表里面有个小蝎子后,对于表里面为什么放的是蝎子的疑问和猜想。反映了“我”是个心中充满奇妙的想法、富有童趣的孩子。
思考:第17~19自然段通过对“我”的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什么?反映了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思考:第10~19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第10~19自然段讲述了父亲为我打开了表盖,“我”看到了表里面的世界,在与父亲的对话中,“我”证实了自己的猜想: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默读课文第20~21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我”怎样的特点?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
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
“见人就说”表明了什么?反映了“我”怎样的特点?
讲
课
文
20
21
后来我见人就说:“我有蟋蟀在钵
子里,蝈蝈在葫芦里,鸟儿在笼子里,父亲却有一个小蝎子在表里。”
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
讲
课
文
“见人就说”表明“我”知道了表里面的秘密后非常开心,并且深信不疑,反映了“我”小时候的天真无邪。
20
21
“见人就说”表明了什么?反映了“我”怎样的特点?
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我”从“见人就说”到“不说了”,这是为什么呢?
思考:第20~21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讲
课
文
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
“我”从“见人就说”到“不说了”,这是为什么呢?
思考:第20~21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讲
课
文
答案示例:我长大后明白了表里面并没有小蝎子。
第20~21自然段写“我”得知表里有蝎子后见人就说,不知何时才不说了。
回归整体
讲
课
文
课文从一个孩子的角度,以讲故事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我”思考和探寻“表里的生物”的过程。文章先给出“我”对于声音的观点——凡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然后通过一系列的对话和心理等描写,表现“我”对于表里面“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最后证实表里面“真”的有个小蝎子,从中体现出“我”小时候爱观察、爱思考、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也体现了“我”小时候的天真可爱。
课后题讲解
4
讲课
后题
1.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1.默读课文,联系课题,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讲课
后题
答: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父亲说的表里有个小蝎子在里面。
2.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
的孩子。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
的看法。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
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但是我也感到愉快,证实
我的猜测没有错:表里边有一个活的生物。
◇我只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
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讲课
后题
讲课
后题
答:这两段话反映了“我”是个心中充满奇妙的想法、富有童趣的孩子。
相关的语句:“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为什么呢?” 这些问句体现了“我”刨根问底、爱思考、不懂就问的精神。
2.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
的孩子。再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你
的看法。
答案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分享自己成长过程中充满童真、童趣的经历即可。
讲课
后题
选做
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样的话我不知说了多久,也不知道到什么时候才不说了。”你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和同学交流。
参考素材
5
冯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就读于北京大学,1925年参与创办沉钟社,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翻译家。他的代表作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小说《伍子胥》,散文集《山水》,论著《论歌德》《杜甫传》等。著有《冯至全集》。
冯至简介
·作者介绍
参考
素材
“表”是一种计时工具。一般比较大的、用于摆放的叫“钟”;比较小的、便于随身携带的叫“表”。钟表的发展经历了从大到小的三个演变阶段:一、从大型钟向小型钟演变;二、从小型钟向袋表过渡;三、从袋表向腕表发展。
“表”是什么
·相关拓展
参考
素材
钟
·相关拓展
参考
素材
表
英国大本钟(现称伊丽莎白塔),伦敦的地标性建筑。
表有石英表、机械表等几种类型。一般由机芯、表盘、表壳、表针等数个部分组成。表针显露在外,用以观看时间。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钟表生产国之一,瑞士表以优质、精密、高水平享誉世界。在瑞士,钟表厂几乎遍布全国,首都伯尔尼和主要城市苏黎世、日内瓦等都有发达的钟表业。世界上的名表品牌大部分出自瑞士,瑞士的钟表出口量素来居世界首位。
钟表王国——瑞士
·相关拓展
参考
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