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3张PPT)
古诗三首
朗读课文
1
①读准字音,读顺古诗。
②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
③体会诗人的志向,感受古诗的表达方法,学习
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打开课本第56页,我们带着问题朗读古诗:
讲
课
文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①月似钩②。
何当③金络脑④,快走踏清秋。
【注释】
①[燕山]指燕然山。这里借指边塞。
②[钩]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③[何当]何时将要。
④[金络脑]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讲
课
文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①。
粉骨碎身浑②不怕,要留清白③在人间。
【注释】
①[等闲]平常。
②[浑]全,全然。
③[清白]指高尚的节操。
讲
课
文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①尔②东西南北风。
【注释】
①[任]任凭。
②[尔]你。
xiè
jìng
认识生字
2
会
写
字
luò
锤
chuí
凿
záo
焚
fén
络
经络 络绎不绝
luò
会写字
多音字
【络子】(lào zi)①小网线袋。②绕线或纱的器具。
形近字
洛(Luò):洛阳。
骆(luò):骆驼。
格(gé):风格。
lào
铁锤
chuí
会写字
锤子
形近字
睡(shuì):睡觉。
捶(chuí):捶背。
陲(chuí):边陲。
záo
会写字
凿壁偷光 凿井
书写注意
注意“凿”下半部分的写法:
焚烧
形近字
梦(mèng):做梦。
婪(lán):贪婪。
禁(jìn):门禁。
(jīn):忍俊不禁。
fén
会写字
讲课文一
3
下面让我们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讲
课
文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讲
课
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批注:一、二句描绘了北方大漠的月夜景色,塞外的
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像雪一样白。燕山
上空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
讲
课
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思考: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此处景物描
写有什么作用?
讲
课
文
答案示例:给我一种苍凉、冷清的感觉。结合预习部分的创作背景可知,这苍凉、冷清的景物描写从侧面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思考:这样的景色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此处景物描
写有什么作用?
讲
课
文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批注:从“何当”一词可以看出,诗中描写的一切不
是现实,而是诗人的一种期望,流露出诗人怀
才不遇,不能实现抱负的遗憾。
讲
课
文
回顾全诗
这首诗托物言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诗人以丰富的想象,通过描绘骏马在广阔的天地间纵横驰骋的画面,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抒发自己渴望被重用,驰骋疆场,施展才能,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讲
课
文
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大漠沙如雪,
塞外的茫茫沙漠在月光的照耀下,像雪一样白。
燕山上空的月牙儿就像弯钩一样。
我何时才能佩戴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
快走踏清秋。
在秋天的战场上纵情驰骋呢?
·参考译文
讲课文二
4
下面让我们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讲
课
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批注:“千锤万凿”一词说明石灰石历经了很多磨难,
在开采过程中经受了很多痛苦。
讲
课
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讲
课
文
思考:从“若等闲”一词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答案示例:从“若等闲”一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石灰石不惧千难万险,不怕牺牲的精神。
讲
课
文
思考:从“若等闲”一词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讲
课
文
批注:诗歌后两句表面是写石灰石不惧“粉骨碎身”,
只为把洁白的石灰粉留在人间,实际上是诗人
在表明自己不怕牺牲,立志要做一个纯洁清白
的人的决心。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讲
课
文
批注:结合预习中的作者简介和创作背景可知,于谦
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石形象的写照,更体
现了他一生的追求,他那不畏强权的品格和高
尚的节操将永留人间。
讲
课
文
回顾全诗
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灰石经历“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一身清白的描写,赞颂了石灰石不畏苦难、坚强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立志要做一个纯洁清白的人的决心。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千锤万凿出深山,
(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锤打才从深山里被开采出来,
它把被熊熊烈火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事。
即使粉身碎骨它也毫不惧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只为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讲
课
文
·参考译文
讲课文三
5
下面让我们结合注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讲
课
文
思考:此处的“咬”字有何妙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讲
课
文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咬”是一个主动的、需要付出力量的动作,使竹子人格化了,这个字不仅写出了翠竹紧紧附着青山的情景,更表现出了竹子那种不畏艰辛,与大自然抗争、顽强生存的精神。
讲
课
文
思考:此处的“咬”字有何妙处?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批注:“破岩”即破裂的岩石缝,体现了竹子生存环境
的恶劣,为后面表现竹子的坚忍顽强作铺垫。
讲
课
文
批注:一个“任”字,写出了岩竹无所畏惧、慷慨潇
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讲
课
文
讲
课
文
思考:诗中的岩竹让你想到了古今的哪些爱国志士?
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讲
课
文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答案示例:诗中的岩竹让我想到了文天祥、岳飞、孙中山、杨靖宇……他们和岩竹一样坚忍顽强,在恶劣的环境中,始终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
思考:诗中的岩竹让你想到了古今的哪些爱国志士?
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
讲
课
文
回顾全诗
这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诗人着力表现岩竹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借岩竹的坚忍顽强,来表现自己刚正不阿、不怕任何困难和打击的精神。
讲
课
文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竹子牢牢地咬住青山,
把根深深地扎进破裂的岩石缝中。
即使遭受了成千上万次的磨砺和打击,它依然那样坚忍挺拔,
任尔东西南北风。
无论哪个方向的狂风,都不能将它吹倒。
·参考译文
课后题讲解
6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竹石》。
讲课
后题
默写的时候注意不要写错字哦!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讲课
后题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讲课
后题
答:我何时才能佩戴上用黄金装饰的马笼头,在秋天的战场上纵情驰骋呢?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讲课
后题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答:即使粉身碎骨它也毫不惧怕,只为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讲课
后题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借助注释,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答:即使遭受了成千上万次的磨砺和打击,它依然那样坚忍挺拔,无论哪个方向的狂风,都不能将它吹倒。
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
什么共同特点?
讲课
后题
答案示例:
第一首诗:这首诗托物言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诗人以丰富的想象,通过描绘骏马在广阔的天地间纵横驰骋的画面,寄托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怀,抒发自己渴望被重用,驰骋疆场,施展才能,为国建功的壮志豪情。
讲课
后题
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
什么共同特点?
答案示例:
第二首诗:诗人托物言志,通过对石灰石经历“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即使“粉骨碎身”,也要留下一身清白的精神的描写,赞颂了石灰石不畏苦难、坚强不屈的品质,表达了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立志要做一个纯洁清白的人的决心。
讲课
后题
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
什么共同特点?
答案示例:
第三首诗:这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诗人着力表现岩竹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借岩竹的坚忍顽强,来表现自己刚正不阿、不怕任何困难和打击的精神。
讲课
后题
3.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
什么共同特点?
答案示例:
共同点:这三首诗都是咏物诗,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参考素材
7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被称为“诗鬼”。诗中反映出他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强烈不满,以及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切。
·作者简介
李贺简介
·创作背景
李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千疮百孔的时代。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延续了七八年之久。战乱平定后,接踵而来的是藩镇割据、外敌侵扰,这使得民不聊生,生产力遭到巨大的破坏。李贺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痛恨藩镇割据,渴望国家统一。他常以驰骋疆场的骏马自喻,希望能得到赏识,为国立功。
《马诗》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于谦,字廷益,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朝名臣,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关心人民疾苦,深受人们爱戴。他的诗一方面关心人民疾苦,反对侵略战争;另一方面表达出自己坚定的意志和坚贞的情操。有《于忠肃集》。
于谦简介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相传,有一天他来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灰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洁白的石灰。对此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石灰吟》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词描写民间疾苦颇为深切。他为政很有才干,痛恨官场腐败风气,同情底层人民,但因触犯了一些豪绅富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最后被诬陷而罢官。
郑燮简介
·相关拓展
郑燮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他的诗、书、画世称“三绝”。郑燮擅长画兰、竹、石等,体现出其雅致高怀、正直高洁的君子风度。代表画作有《修竹新篁图》《兰竹芳馨图》等。有《板桥全集》。
文人画家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凌寒怒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它们象征着无惧无畏、凌霜傲雪的高尚品行,也象征着隐士崇高的精神。
参考
素材
松树四季常青,姿态挺拔。在万物萧疏的隆冬,松树依旧郁郁葱葱,精神抖擞,因此它象征着青春常在和坚强不屈的品格,备受国人推崇。
·相关拓展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凌寒怒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它们象征着无惧无畏、凌霜傲雪的高尚品行,也象征着隐士崇高的精神。
参考
素材
竹是高雅、纯洁、虚心、有气节的象征。它的碧叶经冬不凋,清秀而又潇洒。古往今来,它已成众多文人雅士的偏好。
·相关拓展
岁寒三友
松、竹经冬不凋,梅则凌寒怒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它们象征着无惧无畏、凌霜傲雪的高尚品行,也象征着隐士崇高的精神。
参考
素材
梅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姿、色、香、韵俱佳。漫天飞雪之际,独有梅花笑傲严寒,破蕊怒放,因此它象征着卓尔不群、超凡脱俗的品格。
·相关拓展
参考
素材
描写气节的经典诗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mǔ)吟留别》
·相关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