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同步训练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同步训练试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5-22 15:2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同步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化学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花青素(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蔬菜和水果,有关花青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青素分子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原子
B.花青素是由三种元素构成的
C.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花青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2、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元素或物质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汞元素、铂元素、铜元素
B.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铁、钙、锌、碘
C.混合物——空气、大理石、矿泉水
D.氧化物——五氧化二磷、氧化铝、过氧化氢
3、下列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乙醇燃烧:
B.实验室制备氢气:
C.镁在空气中燃烧: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4、下列食物中富含油脂的是
A.米饭 B.白菜 C.鸡蛋 D.肥肉
5、下列生活用品的主要材料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玻璃杯 B.塑料盆 C.铁锅 D.实木桌椅
6、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A.黄金和黄铜——灼烧
B.熟石灰和生石灰——和水混合
C.氯化钾与氯化铵——加消石灰研磨
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直接闻气味
7、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氢 B.氧 C.碳 D.钙
8、人体的健康与化学密切相关,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缺铁容易患佝偻病 B.维生素对人体作用不大,可有可无
C.适量食用加碘盐可以补充微量元素碘,预防甲状腺肿大 D.缺锌易得龋齿
9、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丙均为有机物
B.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不变
C.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D.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8:7
10、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饭菜变馊 B.菜刀生锈 C.汽油挥发 D.粮食酿酒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近期,河南渑池仰韶村文化遗址发掘文物中发现了发酵酒的残留物。
(1)久置的酒中酒精含量会降低,请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
(2)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酒精还常被用作燃料,请写出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以下生活中的常见问题。
(1)市场上有“加铁酱油”、“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铁、钙、碘应理解为(填序号)。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离子
(2)某地盛产“矮晚柚”果形美观、种子少、肉质脆嫩,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_________。
(3)氟化钠常用作牙膏的添加剂,能有效地预防龋齿。如图是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____(填“失去”或“得到”)电子。
3、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一般是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共享电动车,电动汽车等利用的就是新能源。使用新能源的产品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它对环境保护有积极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煤作为传统的燃料,在生活中用煤制成蜂窝煤,其目的是___________。
(2)工业上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__________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国家推行使用乙醇汽油,乙醇属于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过度排放二氧化碳会导致全球变暖。自然界中海水能吸收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4)长征二号F遥12运载火箭助推器以偏二甲肼(C2H8N2)和氧化剂四氧化二氮为燃料。偏二甲肼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5)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的原因是___________。
4、家用智能吸尘器﹣﹣扫地狗(如图)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开启了电子保姆时代。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问题。
某扫地狗部件 面盖 尘盒 电池类型
用到的材料 不锈钢 塑料 锂离子电池
(1)上述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检测塑料制品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的方法是_______。
(2)尘盒是扫地狗装灰的地方,里面设有高效过滤网用来过滤小颗粒灰尘,这个网相当于实验室过滤操作中的________。
(3)2019年1月22日生态环境部联合9部门印发《废铅蓄电池污染防治行动方案》。扫地狗使用的是锂离子电池,生活中常用的铅蓄电池放电时的工作原理是PbO2+Pb+2H2SO4═2PbSO4+2R,R的化学式为_____,与铅蓄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任写一种)。
5、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氧原子_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3)缺乏______会导致侏儒症;
(4)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5)若“”表示一个氯原子,则“”表示______;
(6)3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如图是某品牌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的标签,请根据标签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如果缺锌,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反应迟钝,严重的会导致 症。
(2)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3)某缺锌患者在治疗时,除正常饮食吸收锌外,每天还需补充13mg锌元素,则此患者每天需要服用该口服液几支?(写出计算过程)
2、今年8月,欧盟对十款塑料娃娃实施了召回,因材料中所含酞酸酯可能会对儿童健康有害。邻苯二甲酸酯是塑化剂的一种,它被普遍应用于玩具、食品包装材料、指甲油、头发喷雾剂等数百种产品中,但对人体的健康有严重的危害。邻苯二甲酸酐分子式为C8H4O3.请计算:
(1)邻苯二甲酸酐属于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写出邻苯二甲酸酐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7.4g邻苯二甲酸酐中碳元素质量为______。
3、腌制的肉串会产生一种叫做二甲基亚硝胺(C2H6N2O)的强致癌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物质属于___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____;
(3)该物质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___(答最简整数比);
(4)3.7g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___________。
4、人体摄入锌不足会引起多种疾病,缺锌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C12H22OxZn,其相对分子质量455,求:
(1)葡萄糖酸锌由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属于常量元素的是___,属于微量元素的是______。
(2)葡萄糖酸锌化学式中x=__________。
(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5、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称Vc)可能患坏血病,如图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Vc”属于_____(填“有机”“无机”)化合物。
(2)“Vc”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_____。
(3)“Vc”中含量最高的是_____元素。
(4)若正常成年人每天最低需要补充“Vc”60mg时,这些“Vc”完全由图中“维生素C”来补充时,则每次至少服用_____片。
四、实验探究(5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25分)
1、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2H5OH,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以节省石油资源并适当减少汽车的尾气污染。某同学为了探究一定量乙醇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乙醇燃烧的产物是什么 .
[猜想假设]猜想1:含有H2O、CO2;猜想2:含有 H2O、CO;猜想3:含有 ________________ 。
[设计实验](1)小明同学点燃刚加入纯净酒精的酒精灯,将干冷的烧杯罩在酒精的火焰上方,观察到 _____________ ,证明有水生成。
(2)小明再将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猜想2不成立。
[交流讨论]小芳同学认为[设计实验](2)中石灰水变浑浊不一定生成碳酸钙,还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
[继续探究]小芳为探究乙醇燃烧的生成物除了水之外,还有什么物质,她将4.6g乙醇和8 g氧气置于完全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恰好完全反应后依次通入如图所示装置中(假设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的吸收剂足量) ,并称得反应前后各装置的质量,如下表:
装置 A装置 B装置 C装置
通入前的质量/g 30 30 30
通入后的质量/g 35.4 34.4 30.2
(1)C装置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 。
(2)根据以上数据可推测出猜想 _____________ 成立。
2、维生素C(C6H8O6)简称VC,又称抗坏血酸,是人体非常重要的一种营养素。课外小组同学利用实验探究其性质并比较饮料中VC的含量。
实验准备:VC片研碎后加蒸馏水溶解,过滤得到无色透明VC溶液。
Ⅰ.探究VC的性质
(进行实验)用右图装置完成实验。
(实验记录)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
(1)由上述实验可知,VC溶液呈_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Ⅱ.比较饮料中VC的含量
(查阅资料) ① 淀粉溶液遇碘(I2)变蓝。
② VC可以和碘发生反应:C6H8O6 + I2= C6H6O6 + 2HI。
(进行实验)取8支试管,分别加入0.6%的淀粉溶液和0.06%的碘水(每支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的量相同,碘水的量相同),溶液变蓝。再逐滴加入不同的饮料,记录溶液蓝色褪去时所加的饮料滴数。
实验序号 饮料名称 开盖后存放时间/h 所用饮料滴数
1 A饮料 0 2
2 B饮料 0 47
3 C饮料 0 大于50滴不褐色
4 D饮料 0 7
5 E饮料 0 10
6 E饮料 12 12
7 E饮料 24 18
8 E饮料 36 41
(解释与结论)
(3)VC属于___________(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4)设计实验1~5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对比实验5~8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根据实验的数据,请你为同学们饮用饮料提出合理建议:___________。
3、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经查阅资料知道:淀粉在适当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萄糖.为探究淀粉在不同温度下转化为葡萄糖的程度,他们每人都进行了如下两步实验:
[步骤一]用一支大试管取一定量淀粉与水混合,再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摇匀,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各人控制温度不同,加热持续时间相同.
[步骤二]:然后用两支小试管各取少量大试管内的反应混合物,在其中一支小试管内(编号为A)内滴加NaOH溶液至呈强碱性,再滴入4﹣5滴CuSO4溶液,并加热至沸;在另一支小试管(编号为B)内滴加2﹣3滴碘水.观察并记录现象.
(1)由于各人控制的温度不同,出现了下列三种情况.请你根据已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实验情况汇总表.
现象 结论
第一种情况 A试管中:_____B试管中:_____ 淀粉没有转化为葡萄糖
第二种情况 A试管中:_____B试管中:_____ _____
第三种情况 A试管中:_____B试管中:_____ 淀粉全部转化为葡萄糖
(2)在步骤二中,A试管内所加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
4、化学兴趣小组对葡萄糖进行研究.
(1)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__作用.生成的有机物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是一种有甜味、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
(2)某同学称取纯净的葡萄糖,在空气中缓慢加热,实验结果如图2.下列是学生们的猜想,其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
A 葡萄糖分解温度约为300℃,此时分解成C和H2O
B 葡萄糖受热分解,说明葡萄糖由碳和水组成
C 在500﹣600℃时,2.6g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气体
D 葡萄糖加热分解生成的气体有CO、CO2、H2O、H2等.
5、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
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甲烷燃烧后生成CO2、H2O;
乙同学:甲烷燃烧后生成CO、H2O;
丙同学:甲烷燃烧后生成NH3、CO、H2O;
丁同学:甲烷燃烧后生成CO2、CO、H2O。
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________。
(2)试验中能否将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由此推断________同学的猜想成立。
(反思与交流)请指出本实验装置中存在的一个不足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由化学式可知,花青素分子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原子,选项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花青素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花青素是由花青素分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C、花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12×15):(1×11):(16×6)=180:11:96,则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选项正确;
D、由化学式可知,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符合有机物的组成特点,属于有机物,选项正确,故选B。
2、B
【详解】
A、铂元素、铜元素都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汞常温下是液态,也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分类正确;
B、铁、锌、碘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钙是常量元素,故选项分类不正确;
C、空气、大理石、矿泉水中都含有多种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五氧化二磷是由磷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氧化铝是由铝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过氧化氢是由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故选项分类正确。
故选B。
3、C
【详解】
A、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未配平,不符合题意;
B、实验室通常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缺少气体符号,不符合题意;
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D
【详解】
A、米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
B、白菜富含维生素;
C、鸡蛋富含蛋白质;
D、肥肉富含脂肪。
故选D。
5、A
【详解】
A、玻璃是无机非金属材料。
B、塑料是合成材料。
C、铁是金属材料。
D、实木属于天然材料。
故选A。
6、D
【详解】
A.黄金和黄铜——灼烧以后黄金无变化,黄铜会因为生成氧化铜变黑,选项说法正确。
B.熟石灰和生石灰——和水混合,熟石灰溶解,温度未变,但生石灰发生放热反应,温度升高,选项说法正确
C.氯化钾与氯化铵——加消石灰研磨,氯化钾无明显现象,氯化铵会闻到刺鼻的氨味,选项说法正确。
D.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灼烧然后闻气味,羊毛纤维会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直接闻气味没有任何区别,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B
【详解】
人体中含有65%的氧元素、18%的碳元素、10%的氢元素及其他元素等,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
故选:B。
【点睛】
8、C
【详解】
A、人体缺钙容易患佝偻病,此选项错误;
B、维生素可以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如果缺乏维生素会使人患病,此选项错误;
C、适量食用加碘盐可以补充微量元素碘,预防甲状腺肿大,此选项正确;
D、缺氟易得龋齿,此选项错误。
故选:C。
9、C
【分析】
由图可知,反应为C2H6和氧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
【详解】
A.丙为一氧化碳不是有机物,错误;
B. 由分析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分别为2、5,错误;
C. 甲物质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6=4:1,正确;
D. 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质量比为32:(2×28)=4:7,错误。
故选C。
10、C
【详解】
A、饭菜变馊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属于化学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B、菜刀生锈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发生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C、汽油挥发是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变化,选项符合题意;
D、粮食酿酒是淀粉中的糖类物质变为酒精,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填空题
1、
(1)分子在不断运动
(2)
【分析】
(1)
久置的酒中酒精含量会降低,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酒精分子扩散了出去;
(2)
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1)A
(2)维生素
(3)得到
【解析】
(1)
“加铁酱油”、“高钙牛奶”、“加碘食盐”等商品,这里的铁、钙、碘应理解为在描述物质的粗略组成情况,所以指的是元素。
故选:A
(2)
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营养素,其中起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预防疾病作用的是维生素。
(3)
氟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一个电子变成8电子稳定结构。
3、
(1)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2) 沸点 可再生
(3)
(4)46.7%
(5)氢气燃烧的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等
【解析】
(1)
煤作为传统的燃料,在生活中用煤制成蜂窝煤,可以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故填:增大煤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充分燃烧。
(2)
工业上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乙醇我们可以通过生物方法制取,例如发酵淀粉,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就可合成淀粉,可以不断合成,因此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故填:沸点;可再生。
(3)
自然界中海水能吸收二氧化碳,实质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故填:。
(4)
偏二甲肼的化学式为C2H8N2,偏二甲肼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填:46.7%。
(5)
氢气被认为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因为氢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故填:氢气燃烧的产物为水,对环境无污染。
4、
(1) 不锈钢 塑料 取样加热,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
(2)滤纸
(3) H2O 体积小
【分析】
(1)
不锈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热塑性塑料,受热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又熔化,可反复加工,热固性塑料是一经加工成型,受热也不再熔化,故检测塑料制品是热塑性塑料还是热固性塑料的方法是取样加热,熔化的是热塑性塑料,不熔化的是热固性塑料;
(2)
尘盒是扫地狗装灰的地方,里面设有高效过滤网用来过滤小颗粒灰尘,这个网相当于实验室过滤操作中的滤纸;
(3)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Pb、O、H、S的个数分别是2、10、4、2,生成物中含Pb、O、H、S的个数分别是2、8、0、2,故生成物中还应含2个O、4个H,故R的化学式为:H2O;
与铅蓄电池相比锂离子电池具有的优点是体积小、环保。
5、
(1)2O
(2)Ca
(3)Zn
(4)
(5)Cl2
(6)3
【解析】
(1)
2个氧原子就是在氧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可表示为:2O;
(2)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可表示为:Ca;
(3)
人体缺乏锌元素时,会导致侏儒症,可表示为:Zn;
(4)
水中氧元素显-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氢元素显+1价,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
(5)
若“”表示一个氯原子,则“”表示氯气分子,可表示为:Cl2;
(6)
3个硫酸根离子就是在硫酸根离子的前面加上数字3,可表示为:3SO42-。
三、计算题
1、(1)侏儒;
(2)72:11;
(3)每支口服液含锌元素的质量为:,故每天需要服用13mg÷6.5mg=2支。
【详解】
(1)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青少年如果缺锌,会导致生长发育不良,反应迟钝,严重的会导致侏儒症;
(2)葡萄糖酸锌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12):22=72:11;
(3)见答案。
2、(1)有机物(2)2C8H4O3+15O216CO2+4H2O(3)4.8g
【详解】
(1)邻苯二甲酸酐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2)邻苯二甲酸酐在空气中燃烧是邻苯二甲酸酐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方程式是:2C8H4O3+15O216CO2+4H2O;
(3)7.4g邻苯二甲酸酐中碳元素质量为:7.4g××100%=4.8g。
【点睛】
有机物即有机化合物。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氰化物除外)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称。
3、
(1)有机物
(2)74
(3)6:7
(4)3.7g该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为3.7g××100%=1.4g。
【解析】
(1)
二甲基亚硝胺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2)
二甲基亚硝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1×6+14×2+16=74;
(3)
二甲基亚硝胺中碳元素与氮元素的质量比是(12×2):(14×2)=6:7;
(4)
见答案。
4、(1)四;C、H、O;Zn;(2)14;(3)14.3%
【详解】
(1)根据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C12H22OxZn可知,它由C、H、O、Zn四种元素组成;常量元素包括氧、碳、氢、氮、钙、磷、钾、硫、钠、氯、镁,微量元素包括铁、钴、铜、锌、铬、锰、钼、氟、碘、硒等;
故填:四;C、H、O;Zn。
(2)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22+16×x+65=455,解得x=14,故填:14。
(3)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填:14.3%。
5、(1)维生素C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2)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Vc”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是6:8:6=3:4:3。
(3)维生素C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8):(16×6)=9:1:12,则“Vc”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
(4)由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可知,每片质量为100mg,含“Vc”不少于10%,即每片至少含“Vc”的质量为100mg×10%=10mg,当这些“VC”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时,则每天服用“维生素C”的片数为:60mg÷10mg=6片;每日3次,故每次至少服用6片÷3=2片。
【详解】
见答案。
四、实验探究
1、H2O、CO2、CO 烧杯内壁产生水雾 温度升高导致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对实验测定造成干扰 3
【详解】
猜想假设:乙醇的分子式为C2H5OH,乙醇在空气中燃烧,如果燃烧充分,可能产物为:H2O、CO2;如果燃烧不充分,可能产物为:H2O、CO;产物还可能是H2O、CO2、CO,故猜想3为H2O、CO2、CO;
设计实验:(1)结合实验结论“证明有水生成”,可知实验中观察到烧杯内壁产生水雾;
交流讨论:将涂有饱和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后,由于受热,可能会导致温度升高,氢氧化钙溶解度减小,有溶质析出;
继续探究:(1)C装置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保证B装置中增加的质量为乙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实验测定造成干扰;
(2)根据表格数据可知,4.6 g乙醇和8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4 g水、4.4g二氧化碳,
反应前碳元素的质量:
反应前氢元素的质量:
乙醇中氧元素的质量:
反应前氧元素的质量:1.6g+8g=9.6g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
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氧元素质量:
生成水中氢元素质量为:
生成的水中氧元素质量为:
结合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种类、质量均不变可知,乙醇燃烧还生成了其他物质,该物质由碳、氧元素组成,设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xOy,12x:16y=(2.4g-1.2g):(9.6g-4.8g-3.2g)=12:16,x:y=1:1,故该物质为CO,可证明猜想3成立。
【点睛】
各元素的质量比=各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相应原子个数乘积之比。
2、酸性 有机化合物 比较刚打开盖后不同饮料中VC的含量 E饮料开盖后存放时间越长,VC含量越低 开盖后即时饮用
【详解】
(1)将VC溶液滴加入碳酸钠粉末中,试管中有气泡产生,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由上述实验可知,VC溶液呈酸性;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维生素C(C6H8O6)简称VC是含碳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
(4)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1~5中,开盖后存放时间相同,分别加入0.6%的淀粉溶液和0.06%的碘水(每支试管中加入淀粉溶液的量相同,碘水的量相同)的量也相同,逐滴加入不同的饮料,记录溶液蓝色褪去时所加的饮料滴数,从而说明不同饮料中VC的含量不同;
(5)对比实验5~8,饮料开盖后存放时间越长,使相同的淀粉碘化钾溶液褪色所需要的滴数越多,由此说明相同E饮料开盖后存放时间越长,VC含量越低;
(6)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饮用饮料,应饮用后及时盖好饮料瓶盖,防止VC的含量减少;开盖后即时饮用。
3、无红色沉淀 溶液变蓝色 蓝色沉淀变成红色 溶液变蓝色 淀粉部分转化为葡萄糖 蓝色沉淀变成红色 溶液不变蓝色 中和稀硫酸、制备氢氧化铜沉淀、使混合液呈碱性
【解析】
【详解】
葡萄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碘水遇淀粉会变蓝。第一种情况:A试管中没有砖红色沉淀生成,B试管中变蓝,淀粉没有转化为葡萄糖;
第二种情况: A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B试管中变蓝,说明葡萄糖和淀粉都存在,即淀粉部分转化为葡萄糖;
第三种情况:A试管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B试管中不变蓝,说明淀粉全部转化为葡萄糖;
(2)淀粉在适当温度和酸催化条件下可转变为葡萄糖.在步骤二中,A试管内所加NaOH溶液的作用是中和因催化作用而加入的稀硫酸、和硫酸铜反应制备氢氧化铜沉淀、过量的氢氧化钠,使混合液呈碱性。
4、光合 C6H12O6+6O26CO2+6H2O CD.
【详解】
(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热量,符号表达式为:C6H12O6+6O26CO2+6H2O:
(2)A、通过图象可知,葡萄糖分解温度约为200℃,此时分解成C和H2O,故A错误;
B、葡萄糖受热分解生成C和水,说明葡萄糖由碳、氢、氧组成,故B错误;
C、质量守恒定律可知,黑色固体物质是碳,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故C正确;
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葡萄糖加热分解生成的气体有CO、CO2、H2O、H2等,故D正确.
5、丙 反应前不含氮元素 否 不能,空气中含有CO2和H2O会干扰对产物的鉴别; 丁 未进行尾气处理
【详解】
【猜想与假设】反应前不含有氮元素,因此不可能生成氨气,故填:丙,反应前不含氮元素;
(1)AB装置不能颠倒,否则无法确定甲烷燃烧产物中是否含有水,故填:否
(2)不能,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会干扰对反应产物的鉴别,故填:空气中含有CO2和H2O会干扰对产物的鉴别;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说明有水生成,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C中黑色粉末变成红色,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一氧化碳生成,故丁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故填:丁;
(4)该实验未进行尾气处理是实验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