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分一分》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着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才可能是主动。”在此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关注的事物作为本节课探究的对象,分一分这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平均分这个主要内容,平分情境是学生理解除法概念的经验基础。平分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乘法推理的另一种情境,例如把12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虽然也和加减法一样,平分活动涉及部分与总体的关系,但却有本质的不同,加减中整体的大小是部分之和,每一部分不需要相等。平分活动中虽然也包括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但这里必须考虑3个因素;全体的大小、分为几部分和每部分的大小、每部分必须相等。平分活动是一种新的数学情境。以此为出发点,我设计了一下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认识什么叫平均分,体会平均分的意义。
2、通过实践,让学生学会平均分,寻找平均分的方法,动手操作能力,并为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做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平均分,学会平均分,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引入分一分的主题。
小朋友们,在你们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曾经……那么,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什么,将如何分给你们,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分一分。(同时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巧分物品,学习新知
1、分小棒,感受不同的方法。
师:请小朋友们拿出6根小棒,分成2堆。
问:你们都是如何分的?(请学生上黑板展示)
师:(板书分的结果)你们能把这些分法分成几类?如何分?(请学生回答,教师概括。)
师:可以将这几种分法概括为两大类,一类是每分的个数不相同;一类是每分的个数相同,像这样的分法,每份的个数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实际动手分一分的基础上,对各种分法进行分类,再由此而观察出每份同样多的情况,初步了解“平均分”。体现自主学习的过程。]
2、分苹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师出示苹果图片(课件演示),老师想把这些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那么每盘应该放几个?你们会怎样分呢?
(2)教师课件演示分苹果的过程,请学生利用学具自己动手操作并回答,将这些苹果每次在每一个盘子中放一个,分4次将苹果全部分完,最后分得的结果是每盘可以放4个苹果。
(3)教师和学生通过亲手操作一起总结出平均分的第一种方法:一个一个来分。
设计理念:
[在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不同操作方法的机会,进一步理解把物体按份数“平均分”,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分葡萄,再次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师出示20串葡萄图片(课件演示),老师想每盘5串,问问学生可以放几盘?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合作,用学具葡萄图片亲自动手操作来分一分。(学生摆,教师巡视)
(2)学生将自己摆的过程在讲台上演示,并回答:20串葡萄,每盘放5串,可以放4盘。
(3)教师问学生:他的回答正确吗?(课件演示分葡萄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4)教师让学生自己作主,想每盘放几串,问问全班同学可以放几盘。学生通过几次动手操作,学会平均分的第二种办法:几个几个来分。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自己探究的基础上,学会按每份的多少将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方法,再一次感受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4、将平均分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
(1)再次向学生展示平均分的两种方法的过程。请学生回答这两种分法的不同之处。
(2)第一种分法:一个一个分。是知道了总数和要分的份数,求每一份的个数。
第二种分法:几个几个分。是知道了总数和每一份的个数,求可以分成的份数。
5、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将一些东西平均分,我们可以几个几个分,看看可以分成几份;也可以将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算算每份是多少。(课件演示)
三、课堂活动。(课件演示)
1、把8根小棒分成2堆,可以怎么分?
(1)学生合作动手操作,并上台进行演示,说出自己分的方法及结果。
(2)教师让学生指出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学生回答:将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4根。
2、4个桔子装一袋,可以装几袋?
(1)学生动手操作,说出自己分的方法及结果。
(2)课件演示分的过程及结果。
板书设计:
分 一 分(学 具 实 际 操 作)每份的个数不相同 每份的个数同样多 就叫平均分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