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教材八下第一单元 写作专题训练
古代学者朱熹曾说:“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谓一语道破天机,你可知王勃的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模仿前人庾信创作出来的,古代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仿写不是生搬硬套,更不是抄袭,它是对优秀文学作品的句子表达、段落排列、谋篇布局等方面细致的研究、巧妙的模仿和自我的创新,是汲取他人之精华成就自我写作的成长,“善用仿写不亚于独创”。
句子表达有秘诀
文章的句子就像春天色彩斑斓的花朵,各美其美。长句舒缓绵长,短句明快活泼;对称的整句,铿锵激昂;参差的散句,错落多姿。给句子加上修辞就像给语言涂上一层美丽的颜色:比喻和拟人像粉色,让句子妖娆多姿;排比与反复像蓝色,让句子大气磅礴;夸张与反问像红色,让句子热烈奔放……用不同表达方式写出的句子就像不同的乐曲:记叙像民谣,在百转千回中讲述故事;抒情像古典乐,在浅吟低唱中表达情感;描写像歌剧,在唱和起伏中描绘场景勾画人物;议论像禅乐,在平静淡然中传达观点……句子表达的仿写是仿写的入门功,首先我们必须火眼金睛,戴上“显微镜”,细致观察立体分析仿写对象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式长短等,确定仿写角度,进行模仿创作。在仿写的过程中切忌贪多求全,选取一到两个方面即可;切忌机械生硬,学会在模仿中尝试突破。当你学会不同风格的句子表达,并且还能让它们美美与共,相得益彰,你的文章自有气象。
名篇示范:
把虎妞的话从头至尾想了一遍,他觉得像掉在个陷阱里,手脚而且全被夹子夹住,决没法儿跑。他不能一个个的去批评她的主意,所以就找不出她的缝子来,他只感到她撒的是绝户网,连个寸大的小鱼也逃不出去。——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名师点评:
本句运用通俗的比喻生动地表现了虎妞假装怀孕要求祥子娶她时,祥子感到委屈难过、压抑无奈、恐惧沮丧的心理。这种运用比喻描写心理的方法能让人物心理具体可感,更富有表现力。
名篇示范: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选自李汉荣《山中访友》
名师点评:
本句运用拟人描写山中景物,烘托了“我”山中访友时愉悦的心情,情景交融,语言富有诗情画意。
名篇示范: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选自莫怀戚《散步》
名师点评:
整句和散句巧妙融合,生动地描绘了一家四口三代在田野散步的温馨,很有情趣。
段落排列有规律
我们能仿写的段落形式五彩缤纷:总分式、递进式、对比式、时空排列式……优秀的段落排列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们内在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前后衔接巧妙,过渡自然;内部联系紧密,前后呼应;段内构成灵动多变,丰富多彩。在写作中最容易仿写且运用广泛的段落形式是总分式,这样的段落由段首总领句、中间主体、段尾总结句构成。总领句与总结句往往前后呼应,但又各有侧重,总领句侧重于概括语段内容,总结句常用议论抒情评价人物、抒发情感、表达观点,与文章的主题巧妙呼应。中间主体主要围绕总结句中的人物的品质、抒发的情感、表达的观点,或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加上富有表现力的修饰语,或对人物进行具体的立体描写,或运用景物描写侧面烘托进行多维表现。在段落仿写过程中,先要精准细致剖析,然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行仿写训练。
名家示范: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形,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放在阳光下晒,会闻见花朵的香气。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丁立梅《祖母的葵花》
名师点评:
本段就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段首句以“另有一种风韵”总领整段;段末以“一颗瓜子,原是一朵花的魂啊。”抒发喜爱和赞美之情;主体部分运用拟人生动地描绘葵花结籽的过程表现葵花的昂扬向上,运用细节描写叙述祖母摘葵花籽的情景表现祖母的勤劳乐观,来具体表现总领句中的“风韵”与总结句中的“魂”,同时景物描写与人物刻画巧妙融合。
名家示范: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住了九年,受了她的极大深刻的影响。我十四岁(其实只有十二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选自胡适《我的母亲》
名师点评:
本段运用排比句式通过议论来表现母亲对自己产生的深远影响,抒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这样的段落适合安排在文章结尾来评价人物,抒发情感,深化主题。议论一定要与前文所叙之事以及表现的人物品质相对应,不能脱离前文的事件与人物来发表议论表达情感。
谋篇布局有路径
对优秀文章的谋篇布局进行仿写是一项高难度的挑战,只要掌握其思维路径,你就能化难为易,轻松驾驭。我们先要分析范文的选材立意,这样我们才能站在更高的角度俯视与研究范文,去真正发现与理解作者谋篇布局的独具匠心。
在分析范文的谋篇布局时可运用思维导图从大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文章的结构:
文章采取的是一人一事的流线型结构,还是多画面多场景、一人多事或多人多事的镜头组合式结构;是先叙事后议论故事加哲理的思路,还是采取一波三折式讲述故事;是借景抒情还写事记人表达情感……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梳理。然后观察范文并思考:作者是如何开篇引出主体内容;主体部分如何根据主题安排详略,按照什么顺序组织素材;各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内在关联;各部分之间如何衔接过渡;运用了哪些具体写作方法记叙事件、刻画人物、描写景色来突出重点,表现主题;结尾如何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用一双慧眼细致地观察,用一颗慧心深入地研究,我们方能找到范文谋篇布局中最佳的仿写点。
名家示范
祖母的葵花》是作家丁立梅写的一篇纪实散文,全文以“葵花”为明线,以赞美祖母为暗线,一明一暗贯穿全文。开篇描写院子中的葵花引出祖母种地;接着描写祖母种的丝光、黄瓜和“乌子”来衬托葵花的斗志昂扬和宁折不弯;然后重点描写祖母在缺衣少吃的岁月里种葵花,摘葵花籽,炒葵花籽,让“我”的童年香香地过;最后写祖母老了,坐在老槐树下望着远方,“那里一定有一棵葵花开放,开在祖母的心里”。
名师点评
《祖母的葵花》作者采取一线串珠的方法,记叙祖母的日常往事,但作者匠心独运巧妙聚焦,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景物的描绘、情感的触发都聚焦在“葵花”之上,独特视角的切入便有了“化腐朽为神奇”的魅力。整篇文章以小见大,人景辉映,结构清晰,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堪称经典。
技法小结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善学者,得鱼忘筌;不善学者,刻舟求剑。”无论是句子表达,还是段落排列,甚至谋篇布局的仿写,首先应用高级的审美眼光选择优秀的仿写范本很重要,范本的良莠好坏决定着你仿写的起点;接着用科学理性的思维多角度全方位发掘具体的仿写点决定着你对范本价值的利用程度;最后根据自我喜好和需要进行认真仿写与变通创新决定着你仿写的高度。仿写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学习写作,是每一个同学都应该积极掌握的提高写作能力的不二法门。
佳作展示
爷爷的那碗鱼汤
朱沐朗
大鱼出水了,带起片片水花。
我走过去,摇摇晃晃地抱起大鱼,然后将它丢在石上,干脆利落地“解决”了它。我又将鱼抱到了池塘边,开始处理鱼肉,白花花的鱼肉被翻洗成了小碎块。架好小锅,生起火,将鱼下锅,再放佐料,一步,两步,三步……我小心地操作着,生怕它失去那一种味道。水开始冒泡,鱼汤的香味混着冷凝的雾汽萦绕在鼻端,深吸一口却让人想哭。
几年前,爷爷经常炖这种鱼汤。那时爷爷还健在,他总是有事没事就抬着那根鱼竿,叫上亲爱的孙女,一起去湖边钓鱼。
晴空万里,微风不燥,阳光明媚,但钓鱼的爷爷看上去非常的严肃,两根粗眉拧成一个大疙瘩,眼光似一把透着寒光的匕首射向湖面,嘴唇抿得紧紧的,看上去就像一只老狮子,认真地盯着自己的猎物。
只不过,我经常会让他看上去不那么“吓人”,我偷偷地给他戴上一个“花环”,上面夸张地贴满了红色大花。这时,爷爷就会笑,一嘴的牙齿都会笑得露出来,眼睛与眉弯了起来,像轮弯月,手里的鱼竿也会笑得抖个不停。爷爷那爽朗的笑声早把鱼都被吓跑了。
当爷爷钓出一条大鱼给我熬汤的时候,他看上去又像只老狮子了,汤锅中冒出白雾扑上他的脸,拧紧的眉上吊满了细小的水珠,眼睛又恢复了那种认真的神情,一眨不眨,就连我在他边上蹦蹦跳跳,他也不理我。后来我也蹦得少了,因为我知道,爷爷在制造美味哩!
爷爷不只给我熬鱼汤,也做别的美味,但是啊,我记得最为清楚的就是那用白瓷碗盛好的鱼汤。汤面是泛着淡金色油光的奶白色,表面是细碎的鱼肉,浮着鲜红的辣椒圈与丝丝绿葱,入口便是一片鲜香,就像喝下了一池鱼鲜。
回忆被水的沸腾声打断。眼角一凉,用手一擦,才知在回忆中,不经意间已经泪成行。原来,那鲜美的不是鱼汤,而是那份融入在汤汁里浓浓的爱啊!
可惜,爷爷已离我远去,“我们”已经成了我,无论我炖多少次,我再也无法找回那份鲜香了。
名师点评:
本文以“鱼汤”为明线,以“祖孙情”为暗线,运用圆形结构谋篇布局。从“我”捕鱼熬汤处落笔引出回忆,在爷爷钓鱼给我熬鱼汤的往事追述中塑造人物,又在熬鱼汤的“水的沸腾声”中结束回忆,首尾呼应,浑然一体。本文精选爷爷钓鱼和熬鱼汤两个镜头,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爷爷的外严内慈的形象。字里行间洋溢的祖孙情真挚动人,结尾抒情画龙点睛,寥寥数语却让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