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2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16 10:4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 第 3 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稳定物价土地改革
1950-1952抗美援朝
1950-1953知识回放巩固政权内政、外交
成就(建国初期)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最高权力机关。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其主要职权有:①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有修改宪法的权力,其他任何国家机关和政党、组织都没有这项权力。②制定和修改国家的基本法律。③选举、决定、罢免国家机构组成人员。选举和罢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和委员;选举和罢免国家主席、副主席;根据国家主席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人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政体。它最直接反映中国的性质,体现中国各族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小资料一、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召开时间
地点
重要文件及文件内容
意义 毛泽东亲自领导和参与了起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工作。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地点
重要文件
文件内容
选举国家
领导人
意义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1949、9 1954、9 北平 北京《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名称和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政府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筹建新中国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想一想 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
主义类型的宪法?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利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从而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信息整理①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②1954年6月,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共同发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会议的召开: 时间 地点
中国政府代表
2、会议的性质:
3、会议的主题:
4、周恩来对万隆会议最大的贡献:
5、万隆会议的影响
万隆精神
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1、会议的召开:时间 地点
中国政府代表
2、会议的性质:
3、会议的主题:三、周恩来与万隆会议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经
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4、周恩来对万隆会议最大的贡献: 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挫败了帝国主义的阴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求同存异”的意思:“同”,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平、独立、发展问题—会议主题) 。 “异”,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周恩来对万隆会议最大的贡献:深入探究5、万隆会议的影响: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国际地位;平等、协商、求同存异的“万隆精神”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小结提高 建国初期我国内政和外交领域有哪些重大成就?①1954年9月,第一届人大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②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6月,和印度、缅甸联合发表。
③1955年4月,周恩来代表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回想过去,关注当今,瞻望未来,你对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和发展有什么感触或体会?思维拓展 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智慧谋略。
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弱国无外交”。
经济发展,国家强盛是开展外交的坚实后盾。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
外交是妥协的艺术,要有“宽容大度”的气质。
外交同国家领导人正确决策分不开。
情感交流 周恩来受到我国乃至全世界人民深切爱戴和尊敬,我们应从伟人事迹中发现成为伟人的本质内涵。
我们可以从周恩来身上学到那些高贵品质?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总理会谈 周恩来总理与缅甸总理吴努会谈 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到达万隆机场
受到热烈欢迎。 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时在机场受到尼赫鲁总理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