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一朝春尽红颜老 花落人亡两不知
《骊歌》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问君此去几时还,来时莫徘徊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城南旧事》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童年在北京生活,1948年回台湾。她的创作丰富,有散文集《两地》、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
林海音与丈夫夏承楹
电影《城南旧事》剧情:
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认识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本文节选自《城南旧事》的最后一部分,写主人公英子经历了那么多人生世事,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从父女的泪光中,
你体会到了什么?
父 女
爱
记叙文/以记事为主的抒情文(自传体小说)
体裁
给黑体字词注音
衣襟
低哑
皱
挪
掸
咻咻
哭号
狼狈
痕
撩起
栅栏
簪
渣
廊檐
骊歌
屉
jīn
yǎ
zhòu
nuó
dǎn
xīu
háo
bèi
hén
liāo
zhà
zān
zhā
yán
lí
tì
◆你能找出哪些段落是在记叙现在,哪些是在回忆过去吗?
(1)毕业典礼前
(2—12)回忆昨天去看爸爸的情景
(13—29)回忆一年级爸爸逼我上学
(30—31)回忆此事以后我的变化
(32)毕业典礼开始
(33—34)回忆爸爸喜欢花
(35—37)毕业典礼进行
(38—45)回忆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46—53)回忆爸爸鼓励我独自寄钱
(54—68)毕业典礼后
我长大了
爸爸的花儿落了
记叙文常见的记叙顺序有:
1、顺叙:按事情发生、发展顺序叙述。
2、倒叙:把事件最关键、精彩、动人(结局、高潮或某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边来写。
3、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中暂时插入另外与中心有关的内容。这段插叙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3、在结构特点上 ,文章采用了什么叙述手法?
插叙
全文采用插叙的手法,有哪些好处?
文章结构清晰而又波澜起伏;
内容丰富而不混乱;
更加深刻地体现了对父亲的爱。
《爸爸的花儿落了》题目含义——
一语“双关”
实指——
爸爸种的夹竹桃的败落
象征——
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含而不露、哀而不伤
本文有两个主要人物:
一是——
二是——
主要人物是——
爸爸
我(英子)
爸爸
请用
“我认为这是一个 的爸爸。”的句式说说。
读通课文
------走近父亲
1.爸爸表面上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2、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3、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4、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从全文看,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严厉慈爱
善于教子
注重感情
特别爱花
一位
的爸爸
……
二.说一说英子
1.从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英子的成长?
明确:英子的长大主要表现为——
1.学习非常用功,被选做代表为同学领毕业证书和致谢词。
2.从六年前的那一次后从不迟到。
3.硬着头皮完成了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这件事。
4.闻说爸爸去世而处乱不惊从容面对……
本文有两条线。一条是:
写眼前——毕业典礼
另一条是:
◆ 你能找出贯穿全文的线索吗?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
时间顺序
忆往事——花
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花”在全文结构中起怎样的作用?
1、 英子想逃学,爸爸打她,是不是说明爸爸脾气粗暴,不懂得爱自己的女儿?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
严在其外,爱在其中。
阅读第12到第30节
2、 哪句话表明英子理解了爸爸的用心,明白这是“严厉的爱”,并把理解变成了自己的行动?
自从六年前的那一次,我何曾再迟到过
从那以后,到今天,每天早晨我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栏校门的学生之一。
对爸爸逼“我”去上学的回忆表明了爸爸怎样的态度和情感?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课后)
爸爸对“我”要求很严格,希望“我”从小就能养成好的习惯,但是他表面的严厉中又有无限的关爱,关心自己的冷暖和苦乐。
爸爸的爱使“我”意识到不能懒惰,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我”以后的成长上了很好的一课。
爸爸有一句话也暗示他将不久于人世,甚至可以看作是爸爸的“遗嘱”,是哪句?
“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
“没有爸爸”——双关。
分析课文54------68节的内容.
1.“快回家去”连用两个有什么作用
突出了“我”急切的心情,想快点告诉爸爸这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
2.“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有什么作用?
突出“我”仿佛有中预感,这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埋下了伏笔。
渲染家中凄凉、冷寂的气氛,暗示爸爸已不在人世。
4.文中第55节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中找出直接刻画“爸爸的花儿落了”的句子?
6.当“我”得知爸爸去世的消息时,“我”表现为“镇定、安静”,如何理解这种反常现象?
说明爸爸的教育已经发生作用了,“我”已经长大了,能够坚强地面对困难,学会了生存。
“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课后习题)
是的。“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最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6、毕业典礼后“我”回家时见到了怎能样的情景?这情景预示着什么呢?
弟弟妹妹们只是自顾自地玩着,爸爸种的夹竹桃垂下好几枝,很不像样子;小青石榴从树上掉下来,老高急匆匆地告诉医院来了电话,等等,这些预示着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将不久于人世。
课文有这样两句:
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意图何在?
反衬手法:用弟弟妹妹的幼稚不懂事反衬我的“懂事”,我的“长大”。
7、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的含义?
(这句话是文章的主旨句)作者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到自己已经长大了,不再是小孩子了。
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念的感情。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找出这些伏笔。
“我”去医院看望爸爸,爸爸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
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 。
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
回到家,见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
分析课后习题一.
1.回忆起爸爸叫她到东交民巷正金银行,汇款给在日本的陈叔叔.
2.回忆起爸爸惩罚她赖床不起,使她明白爸爸对她的爱是很深的.
3.回家后看到垂落的夹竹桃,掉在地上的青石榴,得知爸爸死讯时,她虽然很悲伤,但是想到爸爸对她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
主旨:本文记叙“我”的童年往事:父亲对“我”的期望与教诲,以及父亲的去世令“我”成长起來,抒发“我”对父亲的无限怀念。
比天空更大的,
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
是父母对儿女的恩
情!
比海洋更大的是天空,
父 爱 如 山,让我领略了它的沉稳与厚重。
请你仿照此句,用比喻的
方式写出你对父爱的感觉。
父爱如大海,让我领略了它的浩瀚与深邃。
父爱如阳光,让我沐浴了它的温暖与恩泽。
父爱如清风,让我享受了它的温柔与细腻。
父爱如春雨,让我品味了它的甘甜与圣洁。
父亲,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
父亲,是一幅永远看不完的画;
仿 句 练 习
小练笔
请给你的爸爸写一句话,
说真心话,诉说真感情。
作业:
1、小作文《世上还有爸爸好》
要求:重新认识你的父亲
说真话,诉真情
200字以上
2、预习下一课
教 子 无 方
林海音
母亲骂我不会管教孩子,她说我:“该管不管!”我也觉得我的儿童教育有点特别。
刚下过雨,孩子们向我请求:“让我们光脚出去玩,好不好?”我满口答应,孩子们高兴极了,脱下鞋子,卷起裤腿儿,三个一阵呼啸而去。母亲怪我放纵,我小时候不是最爱趟水吗?母亲只好骂我一句:“该管不管!”
我们小家庭里,为孩子的设备简直没有,既没有游戏室,也没有时间带他们到海滨去度周末,趟街上的雨水,就好比我们家门前一片海滩,岂不很好?
我记得童年时候,喜欢做的许多事都是爸妈所不喜欢的,所以常常要背着他们做。我们最喜欢听到爸妈不在家的消息,因为那时候我们更可以任意而为。我偶然
发现我的孩子跟我一样。有一次我们要出门,老二怕着小手笑嘻嘻地向老三说:“爸妈要出去,我们好开心!”我听了似有所悟,我的爸妈那样管束我,并没有多大效力,我又何必施诸儿女?这以后,我便把尺度放宽。甚至有时候帮助他们把枕头堆起来,造成一座结结实实的堡垒抵御敌人,枕头上常常留有他们的小泥脚印。母亲没办法儿,便只好又骂我:“该管不管!”我心想,他们淘气还不及我的童年一半呢!
成年人总是绷着脸儿管教孩子,好象我们从未有过童年,不知童年童趣为何物何事。有时看着孩子们淘气,想着我的童年,就不禁哑然失笑。母亲骂我“该管不管”,我也只好自叹“教子无方”了。
题目探讨:
1、第一段中 “我也觉得说我的儿童教育有点特别”。文中举了哪几个例子说明其特别?
2、全文的叙述顺序是 ,叙述人称是 。
3、文章反应了“我”怎样的儿童教育观?
4、“严师出高徒”“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中国传统文化里十分推崇对孩子的从严教育,你认为这与作者的观点矛盾吗?请简单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说理清楚,语言连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