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下册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16 10:4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请 思 考: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何时确立?标志是什么?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对于年轻的新中国来说,如何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探索中前行。一、中共“八大”:1956年 北京1、主要内容2、历史意义: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主要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思考:1.“大跃进”是怎么回事?人民公社化又是怎么回事?
2.主要标志是什么?
3.造成哪些严重后果?
4.造成失误的原因有哪些?
二、“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评价:
⑴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愿望。
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⑶主观愿望是好的,但客观实际不一定能实现。
到年底,产量指标完成,但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57年1958年1959年1962年535万吨9000万吨3000
万吨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1070万吨1958年7月份,各媒体先后刊登湖北省长风农业生产合作社,早稻亩产15361斤,放了一个大“卫星”。随即农业部公布夏粮产量同比增长69 %,总产量比美国还多出40亿斤。亩产万斤粮的消息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1958年10月1日《天津日报》报道,天津市的东郊区新立村水稻试验田,亩产12万斤,并称在田间的稻谷上可以坐人,让群众参观。到了10月8日和10日两天,《天津日报》又分别报道天津市双林农场“试验田”,亩产稻谷126339斤的特大消息,一时轰动全国,可称得起亩产之最了。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刻 舟 称 瓜造成的严重后果?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产生的严重失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错误泛滥,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想一想:为什么会在经济建设中出现严重失误?一是缺乏经验;二是对国情分析不够;三是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最主要的原因)三、国民经济的调整和发展:八字方针:调整 巩固
充实 提高 七千人大会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并得到发展。比一比1953-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6%
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0.6%
1963-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5.7%
比较以上数据,并分析:

1.1953-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6%,为什么会出现这样高的增长率?
(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成就)
2.1958-1962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仅增长0.6%,如此缓慢的原因是什么?
(“大跃进” 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影响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3.1963-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加快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1961年以来,党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加快)
课堂练习与反馈 1、1956年9月, 在北京举行,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全国人民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
2、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会后, 运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主要特征是 。中共“八大”社会生产力多快好省大炼钢铁大跃进3、1958年9月,在全国农村一哄而起的以“ ”为特点的 运动。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的错误表现为:高指标、 、 、“共产风”等。4、1961年初,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 、 ”的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调整工农业生产。一大二公人民公社充实瞎指挥浮夸风提高选一选 1.小刚的奶奶回想起当年的那段历史时常说:“那时我们都到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可是吃了几个月就没有粮了。”这个情景可能会出现在哪一年呢?( ) A.1955年 B.1959年 C.1962年 D.1966年 2.在“大跃进”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匪夷所思的现象。下列哪些信息是来自于这一时期的?( ) ①一个萝卜重千斤 ② 9000万人上山挖煤找矿 ③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④小姑娘坐在稻丛上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