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水经过丽江》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滴水经过丽江》这篇课文是作者应当地政府之约,为中小学生写的一篇有关丽江的散文,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下五单元新选的一篇游记散文。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游记,与一般游记作品以人的游踪为线索不同,作者化身为一滴水,以水的游踪为线索,展开对古城丽江自然风光,人文风情进行描绘,构思新颖,视觉独特。表现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二、学情分析:
就知识结构而言,学生可能对“水的视角”这一新奇的线索兴趣较为浓厚,但对游记的要素和游记之美的层级未必有清晰的认识,对文中所出现的“一滴水的人文内蕴”未能挖掘深层内涵。整体而言,学生学习本文应有一定的兴趣,难度应不大。语言调遣和构思布局方面的一些考究精妙之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
三、教学目标:
1.跳读,一滴水的前世今生。
2.细读,一滴水的沿途风光。
3.品读,一滴水的人文内蕴。
四、教学重点:
一滴水的沿途风光。
五、教学难点:
一滴水的人文内蕴。
六、教学方法:
吟读法、鉴读法、联读法、以意逆志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创意:
本课教学以语言品析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意境之美。同时,设计精巧的主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文章的主旨,领悟阿来语言的清新隽永。
八、教学环节:
1.一滴水的前世今生(所至)
2.一滴水的沿途风光(所见)
3.一滴水的人文内蕴(所感)
九、教学过程:
环节一:【一滴水的前世今生】——5分钟
板书:一滴水经过丽江——阿来
师:静水流深,沧笙踏歌。在我国的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她的名字叫丽江。丽江,静美得像一片散淡的云朵,雅致得像一幅写意的丹青,独特得像一首凝固的诗行,静静地沉睡在祖国大西南的崇山峻岭之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跋山涉水,像一滴水一样,缓缓地流过丽江,去领略她的魅力与风采。
师:丽江丽江,何谓“丽”也?
生:美丽、美好。(齐答)
生:秀丽、好看。(齐答)
师:大家的推测不无道理。(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如是说道:丽——“旅行也。此麗之本義,其字本作丽,旅行之象也。”也就是与旅行有关。“丽江”作为地名,始于忽必烈南征大理革囊渡金沙江。金沙江作为长江的支流,最早因发源于青藏高原犁牛山下,被称为“犁水”,后因“犁”与“丽”古音相近,金沙江又称“丽水”,因江得名。
师:自古以来,它便享有“金生丽水,玉出昆冈。”的美誉。——《千字文·全文》
【屏显】:
中国的物产,黄金和玉石都是非常珍贵、非常稀有的天然物产。黄金是百金之首,众金之王,现代科技证明它的抗氧化作用很强,可以长久保存不变色、不变质、不生锈,自古以来都用黄金做流通的货币。古人认为,黄金可以驱邪避凶,故此多用黄金做佩戴的首饰。中国最有名的沙金产地在丽水,就是云南的丽江。当地的土人都在江边筛沙沥金,丽江因为出金沙,所以自古就被称为“金沙江”。
师:首先让我们速读课文,一同走进水的前世今生。说说水的蜕变经历了哪几个过程?
生:雪
生:冰
生:水
环节二:【一滴水的沿途风光】——25分钟
师:时过境迁,沧海桑田。无论形态如何变化,它的初心依旧不改。我们继续跳读课文,找出描写“一滴水”历经的地点,感受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
生:玉龙雪山。
生:丽江坝草甸。
生:落水洞。
生:黑龙潭。
生:四方街。
生:玉河。
生:城外的果园和田地。
生:金沙江边。
生:大海。
师:——(明)董其昌《画旨》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在沿途的水声山色间,洞察另一番浩然天地。这番天地的内涵和真谛就是?
生:情,感悟,感受。
师:这就是我们之前讲到的一种学法?
生:一线串珠。
板书:一线串珠
【屏显】:
线:课文内容的主要线索
珠: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冰糖葫芦法)
所谓“线”是文章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链条,起联结作用。
所谓“珠”是能够多角度、多侧面表达主题的一个个材料。
师: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学期的第三单元文言游记中我们曾了解《桃花源记》和《小石潭记》的独特魅力,一个是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一个是诗人被贬之后孤凄、悲凉的心境。这就是一线串珠中的珠。而这条贯穿游记始终的线,便是?
生:渔人的行踪。
生:作者的行踪。
师:以此类推,本文的线便是?
生:一滴水的行踪。
师:这是以水的视角来写游记。至于本文的“珠”是为何物?就让我们去字里行间细细斟酌。
师:再回到游记本身的概念,游记游记,有游才有记。第一要素是?
生:游的地方。
师:其次是?
生:游的风光。
师:最后是?
生:游的感受。
师:这就是游记的基本要素——所至、所见、所感。“大抵霞客之记,皆据景直书,不惮委悉烦密,非有意於描摹点缀,托兴抒怀,与古人游记争文章之工也。”
——(清)杨名时《<徐霞客游记>序》
师:走走停停,或南或北。那一滴水在去丽江坝的路上都看见了些什么?(所见)
生:一路上,经过了许多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
生:还有更多的树开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
生: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生:我还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映照雪山,真让人目眩神迷啊。
生:……(花草树木、山川湖海)
师:这是自然之美。
师:风吹日晒,自由又自在。除了自然之美,那一滴水在去丽江坝的路上还看见了些什么?(所见)
生:几座小山前,人们正在建筑一座城,村庄里的木匠与石匠,正往那里出发。牧羊人在草甸上放牧牛羊。
生:在街道,银匠“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玉器店老板挂出了翡翠;字画店老板卖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白须垂胸的老者们,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生:在院子里,浇花人给兰花浇水;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拍照,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
生:晚上,游客聚集的茶楼酒吧中,传来人们的欢笑与歌唱。
生:……(人们的欢声笑语、辛勤劳作)
师:这是人文之美。所谓山水慰藉君心,自然抚平失意。在游览过程中,你最难忘的是哪一幅场景呢?你心中的自然之最和人文之最又分别是哪一句呢?给大家一分钟的讨论时间,和同学交流一下你的理由。
【预设】
师: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生: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赞美与热爱。
师: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生:用对比表现、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写出丽江的纯净山水、人文风情。抚平并净化了心情浮躁的远方游人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师:这是______________的一滴水,从______________可看出。(视角)
生:这是令人羡慕的一滴水。因为______________
师:你的视角独特,推人及己,看到了水的前世今生。
生:这是富有童趣的一滴水。因为______________
生:这是富有诗意的一滴水。因为______________
师:你的视角新颖,推人及己,看到了水的理趣。
生:这是幸运的一滴水。因为______________
生:……
师:这是______________的丽江,从______________可看出。(游记)
生:这是美丽的丽江。从自然之美和人文之美可看出。
师:你有一双慧眼,看到了丽江的两个维度的美的绽放。
生:这是和谐的丽江。从大家安居乐业,风光秀丽如画可看出。
生:这是淳朴的丽江。从主人客人互相交谈询问的场景可看出。
师:你眼中有生活,有人间烟火,看到了丽江与人的物我合一。
生:这是厚重的丽江。从演奏古代的音乐和售卖东巴象形文字可看出。
师:热爱漫无边际,生活自有分寸。现在,请你给《一滴水经过丽江》提供插图要素。注意修饰限定词语。
生:巍峨的玉龙雪山。
师:你讲出了丽江最具代表性的景观的气势,总揽全局。你是一位导游式的人物。
生:澄静幽彻的碧潭。
生:漫山遍野的杜鹃和山茶。
师:你观察到了丽江的花团锦簇,见微知著。你是一位诗人般的人物。
生:车水马龙的四方街。
师:你讲出了丽江最具商业气息的地点,繁华不断。你是一位领袖式的人物,颇有商业头脑。
生:牛羊成群的草甸。
生:汩汩潺潺的山涧溪流。
生:游客攒集的茶楼酒吧。
师:你将自己融入丽江的生活中,在稀松平常中感受真实。你是一位有着高雅生活追求的人物。
生:……
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趁热打铁,我们利用刚刚得出的插图要素和雅致的文字完成续写。
师:在文字中,我们似乎能做世界的水手,游遍所有。让我们在齐读中用心感受,水的所见所感,丽江的得天独厚。
生:齐读。
师:为何阿来的文字视角如此独特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寻根溯源。
【屏显】:
阿来,藏族,1959年生,四川马尔康人,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这篇游记散文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他的作品往往有特殊的藏文化气息,文字干净、隽永、富有诗意。
环节三:【一滴水的人文内蕴】——10分钟
师:——(清)王国维《人间词话》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次丽江之行阿来把身心完全舒展开来,沉醉其中。我们常说一个人的文风和他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紧密相连,那大家思考一滴水经过丽江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深层含义?
生:☆诗性——生命的本真之美。
生:☆共生——生命的爱的本质
生:☆平等——灵魂的共同呼吸
师:阿来的生命里经历的每一个事件都是他独特的生命映像,在他细腻的诗歌里,我们看到了几千公里外中那个朦胧丽江,真切地感受到他那份融入自然与人文的全部情思。充满了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美好共同发展的向往之情。
师:有人说啊题目是神来之笔。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设计?首先从原文中寻找。
生:我以《一滴水_____丽江》为题,因为这个词____________。
生:我以《一滴水_____丽江》为题,因为这个词____________。
生:我以《一滴水_____丽江》为题,因为这个词____________。
生:来到。
生:走过。
生:游过
师:奔赴。
生:一滴水奔赴丽江,写出了水所历经的千辛万苦,我觑千山万水,为你而来。
师:拥抱。
生:一滴水拥抱丽江,写出了水对丽江的拳拳深情,为你千千万万遍。
师:水流双车转,桥小百座横。故道茶马远,古柳又新春。这节课我们一同在游记的变换中深入丽江之美。
师:一滴水的前世今生,这是游记要素的?
生:(所至)
师:一滴水的沿途风光,这是游记要素的?
生:(所见)
师:一滴水的人文内蕴,这是游记要素的?
生:(所感)。
师:高原水乡不虚名,小桥流水杨柳亭。十里酒吧千年月,绝胜江南别样情。本文以_________的视角讲述了一滴水经过漫长的等待终于游过丽江的一段旅程,从古代到现代,从雪山到平原, _________、_________地展现了丽江的_________之美、 _________之美,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_________与_________之情。
生:第一人称。
生:全方位。
生:多角度。
生:自然。
生:人文。
生:向往。
生:热爱。
师:玉龙雪峰白云飞,蓝月湖波翠如翡。甘海子草色漫天,牧歌遥遥骏马归。让我们在丽江颂的祝词中看万千风景。
【屏显】:(齐读)
家家宅边,绿水长流。
户户门前,依依杨柳。
小街小巷,老屋多多。
红灯串串,高挂处处。
笛音悠悠,鼓声咚咚。
异族小伙,纵情放歌。
蛮女夷娥,翩翩起舞。
千年古道,马铃叮咚。
茶馬客栈,人进人出。
僧道杂流,来来去去。
中外宾客,驻足长留。
环境幽雅,气氛祥和。
世界遗产,丽江古旧。
梦幻仙乡,何处觅求?
舍此丽江,再无可索!
师:撑一把油纸伞,我走进你的小巷,脚下是数千年斑驳的石头,长满了青苔,两旁是历经风雨斑斑驳驳的古屋,有800年历史的丽江古城依山傍水而建,兼具山城风貌与水乡韵味主街傍河,小巷临渠。在四周苍翠青山的紧紧环抱中,古城瓦屋错落有致、鳞次栉比,五颜六色的乐角岩石铺路,在人行马踏、雨水冲刷下光滑透亮。
师:读《一滴水经过丽江》,要读到情难自抑,心驰神往,你才真正读懂了“游记”的含义;读阿来,要读到生命本真,物我合一的情怀,你才真正读懂了“文字”的分量。让我们以期待理想的语调,用真情致敬丽江。
【屏显】(齐读)
请乘理想之马,
挥鞭从此起程,
路上春色正好,
天上太阳正晴。”
——流沙河《理想》
师:山水有相逢,望大家谨记:“年少的我们,手机攥的不是登机牌,而是通往星辰大海的门票。”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