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我的叔叔于勒》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3 10:4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这是什么?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嘿!你们这些天神们啊,为什么要给我这东西呢?嘿,这东西会把你们的祭司和仆人从你们的身旁拉走,把壮士头颅底下的枕垫抽去;这黄色的奴隶可以使异教联盟,同宗分裂;它可以使受咒诅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的癞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即使她的尊容会使身染恶疮的人见了呕吐,有了这东西也会恢复三春的娇艳。
----节选自《雅典的泰门》
课堂拓展
凡事若在金钱利益上着眼,就难免在人情道义上有几分刻薄。 ——罗兰
世上的喜剧不需要金钱就能产生,世上的悲剧大半和金钱脱不了关系。 ——三毛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有钱能使鬼推磨。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莫泊桑作品)每一篇都是一出小小的喜剧,一出小但完整的戏剧,打开一扇令人顿觉醒豁的生活窗口,读他的作品,读他笔下的人物,可以是哭或是笑,但永远是发人深思的。
——左拉
1.小说的三要素:( )、( )
( )。
2.小说的故事情节由:( )( )
( )( )等构成。
3.人物描写包括( )、( )
( )、( )、心理描写。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小说知识
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3.理解小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4.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
学习目标
莫泊桑(1850-1893) 法国作家。 生于没落贵族家庭,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成名作。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漂亮朋友》)。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这些作品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走近作者
法国的莫泊桑—《羊脂球》
俄国的契诃夫—《变色龙》
美国的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美国的马克·吐温—《竞选州长 》
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家及其代表作:
资料链接
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
别墅、艇、旅游……
拮据( jié jū): 经济境况不好。
计较:计算比较。
栈桥( zhàn )
打发:撵,使离去。
与日俱增: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增长,形容增长很快。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
别墅( shù )
海边散步
真奇怪!这个卖牡蛎的……像于勒?
牡蛎( mǔ lì )
褴褛( lán lǚ)
: 衣服破烂。
撬开( qiào )
莫名其妙: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恭维:为讨好而赞扬。
阔绰( chuò)
煞白( shà ):因恐惧而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呆直:发愣。
张皇:惊慌。
女婿( xù )
嘟哝( dū nong )
郑重其事:对事严肃认真。
在“特快号”上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 亲叔叔。
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
狼狈不堪:非常窘迫的样子。
诧异( chà )
“我”付钱
小说标题是“我的叔叔于勒”,依照“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情节,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4) 开端——盼于勒。
第二部分(5——19) 发展——赞于勒。
第三部分(20——47)高潮——见于勒。
第四部分(48——49)结局——躲于勒。
姓 名 性别 年龄
籍 贯
主 要
经 历 青年时期
中年时期
老年时期
主要社
会关系
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流浪汉于勒主要情况调查表
姓 名 于勒 性别 男 年龄 50多岁
籍 贯   法国哈佛尔 
主 要
经 历 青年时期 没钱,行为不端、糟蹋钱
中年时期 有钱,正直、有良心
老年时期 没钱,自食其力、不拖累人
主要社
会关系 哥嫂菲利普夫妇、侄子若瑟夫、两个侄女、二侄女婿
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流浪汉于勒主要情况调查表
仔细研读课文,探讨下面的几个问题:
研读课文
于勒的“称呼”欣赏
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
说说若瑟夫的“看”
文中的景物描写欣赏
千姿百态的“说”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
课文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于勒的“称呼”欣赏
全家唯一的希望
全家的恐怖
分文不值的于勒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这个小子、这个家伙
这个贼、那个讨饭的
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人物的称呼表现了人物的命运变化,对人物“称呼”的变化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到“一个穷鬼、一个流氓”,既表现出于勒的身世、命运和遭遇,也表现出菲利普夫妇的为人。而若瑟夫则表现出对叔叔的同情。原来,称呼的变化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请根据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想一想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不同行为和态度。对于勒的经历作出简单介绍。
菲利普 夫妇:
称呼:
于勒简历:
行为:
态度
于勒简历
菲利普夫妇行为

盼、赞
怕、躲
挥霍家产
经商发财
衰败穷困
于勒简历
菲利普夫妇行为

盼、赞
遇、躲
经商发财
挥霍家产
衰败穷困
于勒简历
菲利普夫妇行为

盼、赞
怕、躲
经商发财
挥霍家产
衰败穷困
于勒简历
菲利普夫妇行为

盼、赞
怕、躲
经商发财
挥霍家产
衰败穷困
于勒简历
菲利普夫妇称呼与行为

盼、赞
怕、躲
坏蛋、流氓、无赖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的于勒
小子、家伙、贼、流氓
经商发财
挥霍家产
衰败穷困
惧怕、憎恨
奉为福星
深恶痛绝
文学作品中,很多故事情节的发展都靠巧合,巧合是小说的大技巧。本故事设置了一个场景——船上,“我们”一家人巧遇于勒的地方,没有这只船,这个巧合就不可能发生。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
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
课文第一部分写于勒都是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第二部分写于勒一刹那间出现了,而这时的描写是通过“我”的眼睛来完成、来进行的:这就是若瑟夫的“看”。
若瑟夫两看“于勒”。第一处写到“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第二处又写到他“又老又穷苦”,通过若瑟夫两看“于勒”,让我们想到若瑟夫不仅看到叔叔于勒,同样也看到爸爸妈妈在亲情、金钱面前的表现。
这篇小说是通过若瑟夫的眼睛来表现人物的,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说说若瑟夫的“看”
起先是“平静的海面”,但后来是“紫色的阴影”,太沉重了,紫色的阴影笼罩着人物的心理。平静的海面——快活的旅行——紫色的阴影,景物描写为人物服务,欣赏小说要欣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欣赏景物要和人物联系起来。
文中的景物描写欣赏
千姿百态的“说”
①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吃多了要生病的。”
②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③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
④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
第25段中我的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不安”这个词语很微妙地表现出了菲利普的心理活动。后来菲利普不相信那个卖牡蛎的酒鬼就是自己的弟弟,表现出脸色煞白、两眼发直,表现出近乎绝望的心理,这一系列的神态描写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人物的神态描写一定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父亲神色煞白、两眼发直、神色狼狈,母亲突然暴怒,人物的心理表现在人物的神态变化上,让我们感到他们是多么地不安,多么地愤怒,多么绝望!
课文第一、二部分写于勒都是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第三、四部分正面描写。
课文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作者为何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
表明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
辨析研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于勒?我?菲利普夫妇?
①于勒是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现在。
②“我”是线索人物,以“我”的见闻展开情节,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③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了全文的主题思想。
人物
于勒
“我”(若瑟夫)
两个姐姐,一个姐夫
“父亲”、“母亲”(菲利普和克拉丽丝)
暗线
见证人
陪衬人
谁是主人公?
主人公
自私冷酷、爱慕虚荣、势利贪婪、金钱至上
我眼中的菲利普夫妇
真诚善良、有同情心
我眼中的若瑟夫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短语同指一个对象,何以要反复?
同义反复的三个判断句,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深切地表达了“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说是线索性的人物。
……
你认为这篇小说的构思与情节有哪些特点?
1.选材巧:
2.处理安排巧:
3.自始至终有一个“我”。
4.双线交织,情节完整而紧凑:
5.巧设悬念:
多种角度梳理课文的情节结构
1.原因 结果 (逻辑);
2.期待 破灭 (心理);
3.悬念 结局 (技巧);
4.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情节发展)
原因——结果(逻辑)
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
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
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
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期待——破灭(心理)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
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
悬念——结局(技巧)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 于勒在海外发财了。
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
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
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
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
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在现实社会里金钱对人、对人性的扭曲,对“金钱至上”的思想进行了批判。
课堂小结
仿句练习
例: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不一定能买到美丽。
仿写:钱可以买到_____,但不一定能买到_____。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不一定能买到温馨;
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不一定能买到气质;
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不一定能买到健康;
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不一定能买到文思;
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不一定能买到智慧;
钱可以买到礼物,但不一定能买到友谊;
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不一定能买到亲情……
想象一下,菲利普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会怎样?试写成500字左右的短文。
随堂练习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