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营口市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4-16 11:3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考 场
考 号
班 级
姓 名
○○○○○○○○○○○○○○○○○○○○○○○○○○○○○○○○○○○○○○○○○○○○○○○○○○○○○○○○○○○○○○○○○○○○○○○○○○○○○○○○○○○○○○○○○○○○○○○○○○○○○○○○○○○○○○○○○○○○○○○○○○○○○○○○○○○○○○○○○○○○○○○○○○○○○○○○○○○○○○○○○○○○○○○○○○○○○○○○○○○○○○○○○○○○○○○○○○○○○○○○○○○○○○○○○○○○○○○○○
(本卷满分120分)
题号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总分
得分
基础知识(3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岑(cén)寂 枯瘠( jí) 犀 ( xī ) 利 忍俊不禁(jìn)
B、劲(jìn) 俊 隽(juàn)逸 猥鄙(wěi) 蹑手蹑脚(niè)
C、奇崛(jué) 束缚(fù) 剽(biāo)悍 毫不辟易(bì)
D、分娩(miǎn) 绮(qǐ)丽 亵(xiè)玩 融融泄泄(yì)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左顾右盼 蹑手蹑脚 三眼一板 不盛其烦
B、融融泄泄 无计于事 忍俊不禁 唾津潜溢
C、络绎不绝 束手无策 小心翼翼 争妍斗艳
D、明眸皓齿 无可言语 刁奸猥鄙 光怪陆离
3、指出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2分)
A、他是我班首屈一指的业余节目主持人。
B、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了,让我有点措手不及。
C、他上课的时候总是我行我素,一点也不受其他同学的干扰,所以总是受
到老师的表扬。
D、我们要先发制人,不能总是比别人慢一个节拍。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B、每一个有志青年都要提高和充实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修养。
C、经过开展机动车使用乙醇汽油的活动,使广州的空气更加清新。
D、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和发现存在的问题。
5、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正确的是( )(2分)
自然界的物体,多数呈曲线状。崇山峻岭,__________________;江河溪流,_______________;大海汪洋,__________________;湖光粼粼,__________________。
①是蜿蜒盘旋的曲线 ②是翻腾滚动的曲线 ③是自由舒缓的曲线 ④是巍然屹立的曲线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④②③①
6、仿句:(2分)
宽容是一支乐曲,可以平静心中的涟漪。
宽容是 ,可以 。
宽容是 ,可以 。
7、走进名著(2分)
(1)《繁星》《春水》两本小诗集,其作家是 ,主要以对 , , 的赞美为主题。
8、综合性学习(4分):
政府向全民发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号召,你一定积极参与其中了吧!请举出一种发生在你身边的浪费资源的现象,拟出一条有关节约资源的公益广告语 .
①浪费资源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节约资源公益广告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15分,每空1分)
(1) ,甲光向日金鳞开。
(2)潮平两岸阔, 。
(3)念天地之悠悠, 。
(4) ,小桥流水人家。
(5)报君黄金台上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中有真意, 。
(7) ,悠然见南山。
(8)结庐在人境, 。
(9) , 江春入旧年。
(10)《陋室铭》中描写居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诗句是“ , ,”
(11)《雁门太守行》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战斗惊心动魄,异常惨烈的句子是:
, 。
(12)《陋室铭》中写出“陋室不陋”原因的诗句是 , 。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下面的诗文。完成第8—13题。{15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③菡萏:未开的荷花。④异馥:异香。⑤芙渠:荷花。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
?? ⑴濯清涟而不妖(??? )
?? ⑵陶后鲜有闻(???? )
?? ⑶与翠叶并擎(???? )
?? 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
1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有风既作飘飘之态”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 C.孔子云:“何陋之有?”?D.水陆草木之花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 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甲、乙两个文段表达的情感各是什么?(4分)
?? 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试分析分别是什么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2分)
木棉花开(15分)
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 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 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 秋夜》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
③ 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春天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故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英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 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⑤ 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一年的精华沉淀,一年的淡定从容,直到此时此刻 , 满树的红花见证了它的存在,满堂的喝彩彰显了它的内力。
⑥ 我手捧落花,泪流满面———木棉花落在了树下的草坪上,还是很美。花开花落之间,你已向世人展现了最华美的乐章,用心、用情精心谱写。这,就已足够了!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成就一项人生事业名垂青史;“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保家卫国的士兵们在平时,同样是普普通通的匹夫,而在某一场战役中,因着心中爱祖国爱人民的无限赤子情怀,他们将毕生追求化作祖国锦绣河山。其实各行各业的人们也一样,他们都是国家建设的基石,都是人民生活稳定的护卫者,他们同样用自己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⑦ 而你———火红的木棉花,一年一次在天地灰蒙蒙的四月展现自己,你的高冠艳花将一切漠视甚至耻笑你的狂徒温柔的扫荡。何须追求永世的绚烂呢?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生活所给予每一个生命的尊重都是一样的,所得所失何苦斤斤计较。不追求个性张扬,却愿如你默默无闻,始终透着那般无视权贵又不谐峰蝶的傲然正气,最后给人一种惊喜,生命也同样精彩。
(选自《 闽南日报》,有删改)
15、阅读第①段,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惊呆”? (请用原文回答)(3分)
16、请根据② 一④ 段的内容,概括出木棉的特点。(4分,答出4 个即可)
17、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1)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2)春天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
18、结合文章的内容,说说你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理解。(4分)
雪中小卓玛(17分)
李春雷
玉树大地震之后的第七个早晨,我从震中的结古镇,驱车赶往西宁。忽然发现,前面路边悄然站立着一个藏族小姑娘,双手捧着一个奖状大小的纸板,上面歪歪扭扭却又清清楚楚地写着两个殷红似火的大字:“谢谢!”
四周是茫茫的雪山,根本看不到村庄的影子,她是从哪里来的呢?
停下车,我走过去,拉住她的手,轻轻掸去她头上的一层雪花。这个在风雪中瑟瑟发抖的小姑娘,约有五六岁的样子,蓬乱的头发,瘦瘦的小脸上是典型的高原红,额头上还凸起一道长长的已经结痂的伤痕。
“你是哪个村庄的?”“谢谢!”
“上学了没有?”“谢谢!”
“你叫什么名字?”“谢谢!”
我有些纳闷了,又问她这次地震中家里的情况。她似乎没有听懂,圆睁着大大的眼睛,迷惑地看着我,嘴里仍只是在重复着那两个字。
我猛然明白,这里是纯粹的藏族牧区,她还没有上学,自然听不懂汉语。
这么冷的天,是谁让她来的呢?震中心周围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了,伤亡惨重。她的家中,她的小村灾情如何呢。这个小姑娘,是不是想通过这种方式,希求援助呢?
但我马上否定了自己。地震之后,灾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都得到了政府救济,逝者安葬,伤者就医,失居者也都有了帐篷,有了粮食,有了饮水。正是因为这些,灾区才安定下来。
况且看看她额头上的伤口,早已经过医生处理,且已经结痂了。身上的衣服虽然破旧,却也算干净整齐。再看她的神情,更像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我决定把车上的食品,送给她一些,还有她的家人。那是从城市里买来的一些奶制品和肉制品,花花绿绿,包装精致。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不仅摇头,红红的小手也在摇动着,像风中的枫叶。
我坚持着,有些强行地塞给她。她迟疑了一下,只得从其中拿了一块造型别致的巧克力,揣在怀里。接着,恭恭敬敬地冲着我,鞠了一个躬,再次清晰地说出了那两个字“谢谢!”之后,她细心地把巧克力塞进贴身的兜兜里。
做完这一切,她又用双手托起了那个宝贝纸板,高高地抱在胸前,遮住了自己的半张脸,只露出两只大大的眼睛,像青海湖一般澄澈和镇静。
虽然我不知道在这个孩子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灾难已经过去,作为一个小小的亲历者,她只是要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一种心底里难以言说的感激。
从她的脸上,我看到了一种与年龄并不相符的镇静和成熟!我们城市里的五六岁的孩子,在这样的冰雪天气里,会干什么呢?或许正依偎在妈妈怀里睡觉呢?或许正在暖意盈盈的房间里玩游戏吧?哦,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理解人生的艰难吗?你们品尝过感恩的味道吗?你们明白国家和民族的概念吗?
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地感觉到了这一切。
孩子,我不知道你的名字,权且按藏族人通常的习俗,称呼你小卓玛吧。我也不了解发生在你身上的故事,但我理解和明白你的心思。不过,今天太冷了,雪太大了,你还是回家去吧,那怕只是一顶简陋的帐篷。
我再三地劝她。这个小姑娘,这个小卓玛,却像巴颜喀拉山一样坚定和倔强,她虽然明白了我的好意,但再一次摇了摇头,用手指了指纸板上的那两个字,指了指远方,又指了指自己的心窝。
哦,可爱的孩子,可爱的小卓玛,我的眼中酸热热的,情不自禁地双手抱拳,面对她的痴情,面对她的坚定,深鞠一躬,并模仿着她的语气,说了一声:“谢谢!”
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
(摘自《人民日报》2010年4月28日,有改动)
19.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20.阅读全文后,你觉得藏族小姑娘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这个青藏高原上的楚楚可怜的藏族小姑娘,她才五六岁,通过这一场灾难,却已经开始真切的感觉到了这一切”中的“这一切”指什么?(3分)
22.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车走远了,雪中小卓玛的身影,像一簇猩红的篝火,在我的心底燃烧着”的含义。(4分)
23.下面是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请根据这句话的具体语境,揣摩此时小卓玛的心理活动。(4分)
她的眼光一亮,旋即又摇了摇头。
三、作文(40分)
24、以“品味 ”为题

提示:感受生活,细细品味生活中的人、事、物。品味大自然优美的景物,品味浓浓的亲情,品味纯洁的友谊,品味为理想奋斗的苦乐,品味苦痛与挫折……
要求:(1)补充题目内容(2)字迹工整(3)文章不少于600字(5)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级、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