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泉州沉洲小学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主要学习的内容有:了解圆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 ?? (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 (3)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猜想等数学活动过程认识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能利用圆的特征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创设“游乐场乘车”的情境,引出学习任务? 丁丁有一天做梦来到了梦想王国,梦想王国里总有些与众不同的事物。你看这就是梦想王国里特殊的出行工具。屏幕出示五辆车(车轮有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平行四边形的、三角形的、圆形的)? 问:你会选择乘哪辆车?为什么要选这辆车??学生讨论、交流?。
2.导入新课,提出任务
(1)现实生活中的车轮都是什么样的?(2)对于车轮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学生没有问题,教师补充:现实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都是圆的,且车轴都装在圆的中心,为什么要装在中心,不装在中心,行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通过“做车轮”的活动来认识圆,好吗?? ?【 设计意图:创设这样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合适乘的车,并说明选择的理由。让学生初步了解圆,使数学学习内容充满生活色彩。通过学生熟悉的,现实的生活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及探究欲望,同时以“制作车轮”为任务驱动,能吸引学生尽快的参与、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做车轮(画圆)?? 师:要做车轮,首先要做什么?(画圆)?? 学生小组合作,任选工具画圆,再把圆剪下来。?? 师:你是怎样画这个圆的??(学生介绍不同的画圆方法,不用圆规也给予肯定)。?
师:你是怎样用圆规来画圆的?你认为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师介绍圆规的结构及画法。?? 2.装车轴(认识圆心)?? 师:老师这有一辆玩具车,你们看,车轴应装在圆的哪里呢?(?学生尝试确定车轴的点位?)?这一点我们就叫做圆的圆心。? 师;有的同学不是用圆规画圆的,怎样找车轴??(让学生介绍、交流不同的方法))?? 3、装车辐条幅(认识半经):?
(1)让学生尝试在车轮上画上幅线?? (2)展示、交流
投影出示学生的作品。
讨论:画车轮条幅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它们都是怎样的线段??这样的线段你能画几条?你还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强调“圆上、圆内、圆外”的区别)
(3)小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半径的长度都相等。(4)(课件出示)练习:判断下面的线段哪些是半径?为什么?
4、折折、比比(认识直径)
(1)老师投影操作:在一个车轮里画半径,注意老师不停手把半径继续画下去,哎,这条直线跟刚才的半径相比有什么不同?这条线我们叫直径,你们知道怎么在圆片上找出直径吗?(折折——比比)
5、探究圆的特征。
出示半径与直径的对比图。
(1)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探究圆的特征,填写“发现单”:
关于半径,我们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直径,我们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还发现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是:
(2)学生汇报交流。
(3)结论:在同一圆内(或等圆)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2倍,也就是“ d = 2r 或 r = ” 。6、实际应用
1、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1)所有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相等。( )
(2)半径3厘米的圆比直径5厘米的圆小。( )
(3)圆的直径是半径的2倍。( )
(4)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 )
(设计意图:“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动手操作的过程,不仅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而且对所学知识能理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通过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索、动手实践、积极合作,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体验成功的喜悦,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在这里学生的学习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 三、应用拓展、巩固新知
1、解决问题
一些小朋友进行套圈游戏,比谁能套中小旗。你们选择让小朋友站成什么样的图形进行比赛(长方形、圆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为什么? 2、????画一个半径3厘米的圆。? 3、自主画圆:要用一张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剪出一个最大的圆.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办法来确定它的圆心?它的半径应是多少?? (设计意图:第1、2两题,让学生通过思考、议论以及实践操作,进一步理解、巩固所学的新知;第3题设计了开放性的问题加以拓展延伸,以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 四、归纳反思、完善认知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2、介绍课外阅读资料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