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东中考专题五:现代文阅读专练 课件(共8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广东中考专题五:现代文阅读专练 课件(共8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2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3 15:5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4张PPT)
第一部分 专项提分
专题五 现代文阅读专练
现代文阅读专练(一)
说明文阅读
(一)能无痛注射的微针(10分)
①肉眼几乎不可见的微针有望让我们进入一个无痛注射和无痛血检的新时代。无论是与注射器还是贴片结合,微针都能避免与神经末梢接触,从而避免产生痛觉。微针的长度通常为50~2 000微米,宽度通常为1~100微米。它可以穿透皮肤表层的死细胞,到达由活细胞和间质液组成的表皮,但大多不能达到或只能勉强接触到真皮层。
②许多微针注射器以及微针贴片已经被应用于疫苗注射,还有更多的被应用于糖尿病、癌症以及神经性疼痛疗法的临床试验。因为微针注射器或者微针贴片会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表皮或真皮中,所以它们能够比常见的依靠皮肤扩散的透皮贴剂更有效地递送药物。今年,研究人员推出了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如牛皮癣、疣和某些皮肤癌)的新技术。他们将星形微针混合到治疗性霜剂或凝胶中,星形微针在皮肤上产生临时性、柔和的穿孔,从而增强药剂的递送能力。
③许多微针产品正朝着商业化的方向发展,这些产品能快速、无痛地抽取血液或间质液,用于疾病诊断或监测健康状况。微针针头产生的微小针孔会引起表皮或真皮中的局部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迫使间质液或血液进入收集装置。如果将针头连接到生物传感器上,则该设备可以在几分钟之内直接测量指示健康或疾病状态的生物标志物,例如葡萄糖、胆固醇、酒精、药物分解产物或免疫细胞。
④有些微针产品能让使用者在家实现抽取样本,然后邮寄到实验室或是直接在家中进行分析。在实验室研究中,微针还能和无线通信设备集成,用于测量生物分子,根据测量结果来确定适当的药物剂量,然后按照该剂量递送药物。这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医疗。
⑤由于微针不需要配置昂贵的设备,也不用对使用者进行大量的培训,因此可以在医疗服务匮乏的地区进行诊断检测和治疗。Micron Biomedical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一种绷带大小的易于任何人
使用的贴片,Vaxxas公司也开发出一种微针疫苗贴片,在动物以及早期人体试验中,这种贴片仅使用通常剂量的一小部分就可以引发很强的免疫反应。
⑥当然,微针也存在劣势,例如当需要大剂量的药物注射时,它们就难以满足需求了。并非所有药物都可以通过微针注射,也不是所有的生物标志物都可以通过微针采集,我们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来了解诸如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注射部位和递送技术等因素如何影响微针技术的有效性。尽管如此,这些无痛微针仍
然有望大幅促进药物输送和诊断产业的进步。随着研究人员设计出将其用于皮肤以外器官的方法,微针技术也会产生新的用途。
(选自《环球科学》,有删改)
1.根据文章第①、第②段的内容,可以概括出微针实现无痛注射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微针与注射器或贴片结合,将药物直接注射进表皮或真皮中,避免与神经末梢接触,从而避免产生痛觉。
2.下列有关微针及其产品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微针之“微”主要是指它从外观上看,肉眼完全不可见,因为它的长度仅为50~2 000微米,宽度也仅为1~100微米。
B.许多微针注射器以及微针贴片已经被应用于疫苗注射,更多的被应用于糖尿病、癌症以及神经性疼痛疗法的临床试验。
C.微针采集血液或间质液的原理是其针头产生的微小针孔会引起表皮或真皮中的局部压力发生变化,从而迫使间质液或血液进入收集装置。
A
D.尽管微针也存在劣势,但它仍有可能大幅促进药物输送和诊断产业的进步,也有望让我们进入一个无痛注射和无痛血检的新时代。
【解析】根据第①段可知,选项与原文“肉眼几乎不可见”“微针的长度通常为50~2 000微米,宽度通常为1~100微米”不符。
3.微针及其产品有哪些优势?分条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更有效地递送药物;②在诊断疾病或监测健康状况时能做到快速无痛;③有助于更好地实现个性化医疗;④可在医疗服务匮乏地区进行疾病的诊断检测和治疗。
散 文 阅 读
(二)父亲的车后座(17分)
张风芹
①父亲节那天晚上,妹妹发过来一张图片,一个小女孩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妹妹说:“曾经,我们也这么小,父亲也这么年轻。”
②凝视那张图片,往日的时光如潮水一样涌过来,漫过心海。
③从有记忆开始,父亲就有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那时候父亲在县城做木材生意。县城十天两个集,每逢集日,天还不亮,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一去就是一整天,将近半夜才能回家,一年四季,风雨无阻。那时候我们都太小,根本不懂得父亲的艰辛,我们期盼的是父亲自行车后座上带回来的东西。最喜欢夏天,父亲会给我们带回来各种水果,桃、李、杏、枣、香瓜……年幼的我们只懂得填满我们贪吃的嘴,哪里知道那是父亲用省下的午饭钱给我们买的。那些水果是商贩散
集后处理的,成堆廉价卖。就为能买到这些别人看不上的瓜果,父亲要在集市上忍饥挨饿一整天。
④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不只承载着他的劳苦,更承载着我们的快乐与幸福。
⑤上小学的时候,我每个学期都会参加一次乡联校举办的抽考比赛,每次都是父亲用自行车载我去考试。那一天的父亲显得特别精神,平日里下巴上密密麻麻的胡茬跑得无影无踪,干裂、粗糙得像松树皮的双手洗得发白,他换上雪白的衬衫,蹬上一双
崭新的千层底布鞋,父亲载着我一路颠簸,那条长长的土路,颠簸出我心里的感动,好几回我都忍不住靠着父亲的后背,父亲的后背真硬啊!那时,父亲正年轻。
⑥等到我去镇上读了中学,开始住校。父亲的破自行车也换成了崭新的大金鹿,那亮晃晃的自行车让我骄傲了好久。父亲去镇上的时候就会顺路绕到学校门口等我放学,崭新的自行车后座上带着给我的衣服被褥,或者草席蚊帐。等我放学后飞快地跑到父亲面前,父亲就会变戏法般从衣兜里掏出来一个大纸包,大纸
包里常常是两个香喷喷的羊肉大包,或者两个撒满芝麻的吊炉烧饼。虽然我不忘把包子烧饼递一个给父亲,可是父亲却从来都不舍得咬上一口。
⑦结婚后,我们住在县城的出租屋里,冷暖温饱依然让父亲牵肠挂肚。每年,麦子收了,父亲送来麦仁和白面,说是新麦子格外好吃;玉米长成了,送来成袋的嫩玉米,说孩子们都爱吃这口;树上新打下来的红枣,地里刚摘的毛豆,母亲腌的咸鸭蛋,刚开封的西瓜酱。近四十里的土路,父亲蹬着那辆由新变旧的自
行车,一样一样都给我们送到了跟前。我常常心疼不再年轻的父亲,忍不住埋怨他:“蹬车这么远,路又不好走,何必非要送来呢,等我们回去再吃也不迟啊!”父亲不生气,一边逗弄着孩子一边说:“我想来看看孩子了,这一点儿路算个啥!”我忍不住鼻子酸酸的,两眼含泪,坐在父亲车后座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眼前。我真想再回到小时候,坐在父亲的自行车后座上,和父亲一起回家。
⑧父亲老了,蹬自行车费力了,就换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这次后座特别宽敞,可以带上母亲一起来城里看孩子。父亲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放假的时候,我来接你们回家吧!这车后座像沙发一样舒服呢!”
⑨可是,我们还没来得及坐上那像沙发一样舒服的车后座,父亲就和我们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悄悄地离去了。留下那辆崭新的三轮车和那辆破自行车默默地停放在老院里。⑩父亲,今夜有月,月明风清,梦里,驾上您的三轮车再来看看吧,我想您的车后座了。
(选自《特别文摘》,有删改)
1.这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与父亲车后座有关的几件事,流露出浓浓父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阅读全文,完成表格。 (3分)
父亲用自行车后座带东西回来给“我们”吃。
时 间 事 情
从有记忆开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小学的时候 父亲用自行车载“我”参加抽考比赛。
在镇上读中学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婚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用自行车后座给“我”带衣服被褥,或者草席蚊帐。
父亲用自行车后座带来各种食物。
2.文章以《父亲的车后座》为题,有什么好处?试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父亲的车后座”既是行文的线索,又是父爱的象征,以《父亲的车后座》为题,为作者抒写父爱找到一个巧妙的切入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3.按要求赏析语句。(6分)
(1)天还不亮,父亲就蹬上那辆破自行车,颠簸在蜿蜒的乡间小路上。(体会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蹬”意思是用力踩,“颠簸”意思是上下震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辛劳的形象, 表达了“我”对父亲的心疼。
(2)树上新打下来的红枣,地里刚摘的毛豆,母亲腌的咸鸭蛋,刚开封的西瓜酱。(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极力渲染父亲不辞辛劳为“我”送来丰盛食物的情形,表达了深沉无私的父爱,暗含着“我”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4.文中“我”的父亲一路颠簸为“我”送吃的,让“我”“两眼含泪”,联系原文说说泪水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感受到父亲的无私付出是出于对孩子真挚的爱,内心既感激又心疼,这泪水中包含着感动和对父亲深深的爱。
现代文阅读专练(二)
议论文阅读
(一)大兴勤俭节约之风(10分)
①“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新时代领路人习近平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因此,大兴勤俭节约之风势在必行。
②俗话说,人无俭不立。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诸葛亮《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中国长久以来的价值观里,俭朴不仅是一种行为方式,更是一种大的德行,是培养良好道德的基础。因为一个勤俭节约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知、自律、自省的人。今天我们提倡节约,不仅是要倡导一种健康适度的生活方式,更是要让人们在厉行节约中涵养“恒念物力维艰”的道德品质,去除骄奢淫逸的不良之风,在举手投足间展现深藏于心的素养,去拥抱更美好的生活。
③浪费还是节约,这看似是个人的行为选择,却照鉴着一个社会的文明品质。现实中,一些人缺乏节约意识,有意无意地浪费粮食、糟蹋粮食,一些人爱面子、讲排场,不同程度地过度消费、攀比铺张,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这些都与社会文明背道而驰。文明,在于“人人相善其群”的公德意识,在于敬畏自然、尊重劳动的自律自觉,在于重视公共利益的价值尺度……由此而言,了解“一粒米千滴汗”的辛劳,进而感恩大自然的馈赠和劳动者的付出;懂得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道理。
④“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对于国家来说,也要提倡勤俭节约之风,也要增强危机意识、赓续艰苦奋斗的精神。今天,我们拥有的这份“家底”,是几代人筚路蓝缕、拼搏奋斗才攒下的,决不能在挥霍浪费中白白断送。正如新时代领路人所指出的,“即使生活一天天好了,也没有任何权利浪费”!因为无论是面对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脆弱的现实国情,还是面对宏伟的奋斗目标、复杂的内外环境,都需要我们时刻葆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的作风。“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节约每一粒粮食,节约每一点资源,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我们才能拥有抵御风险的深厚底气和迎战困难的强大力量。
⑤勤俭节约,是个人涵养优良品德的重要内容,是推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全社会要汇聚合力,建立勤俭节约的行动自觉。于家庭,从一箪一瓢做起,懂得珍惜;于商家,要引导理性消费;于媒体,要通过宣传与引导,在社会倡导勤俭节约的文化自觉。只有这样,方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躬行不辍。
(有删改)
1.文章思路清晰,开篇明确提出中心论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从勤俭节约体现个人的道德修养、(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3)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论述了勤俭节约的重要作用,最后总结全文,倡导勤俭节约。(3分)
要大兴勤俭节约之风
照鉴着社会的文明品质
推动国家发展
2.下面A、B两项哪一个更适合放在选文第④段中?阐明理由。(4分)
A.据统计,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3 500万吨,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在我国,大型聚会食物浪费率达38%,学生盒饭有1/3都会被扔掉。
B.近年来,随着视频直播平台兴起,各类“吃播秀”大行其道,部分主播运用视频剪辑加工技巧制造了一顿饭能吃几十斤牛肉、几十只炸鸡的轰动效应。这种浪费食物、吸引流量的做法,违背了营销的诚信原则,观众应该坚决抵制这种欺骗行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更适合。A列举了我国的浪费现象,能够证明第④段“对于国家来说,也要提倡勤俭节约之风,也要增强危机意识、赓续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一观点。B写的是“吃播秀”的欺骗行为,不能证明第④段的观点。
道理论证。引用《左传》《诫子书》的名言,有力地论证了“勤俭节约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这一观点。
小 说 阅 读
(二)别把我当陌生人(17分)
尉克冰
①去年夏天,我去外地开个笔会。想要看看沿途不同区域的风景,决定去时坐火车。3 000多千米的路途,我没有同伴。
②出发前,老公反复叮嘱我:“独自出行,注意安全。路上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置,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弄得我还没出门就倍感紧张。
③我刚走进火车包厢,一个男人也进来了,身后跟着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男人的女儿。过了一会儿,一个七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跳跳地过来了,他妈妈紧跟在后面。整体环境不错,我心里稍稍平静了些。
④晚上10点多,我锁好门,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不知不觉,已到深夜。人们都睡熟了。突然,我在似睡非睡中听到窸窸窣窣开锁的响动,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了。我看到,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身体还在外面。不好,一定是小偷!我
猛地打了个激灵,心跳到了嗓子眼儿,身体哆嗦,头皮发麻。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内。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顿时从铺上弹坐起来,大喝一声:“干什么的?”“我,我上车呀。”刚上车的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随后他将行李拖了进来,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
⑤昏昏沉沉的一夜过去了,我感觉过了一个世纪。早晨醒来,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在。
⑥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了几次,回来后,我严格按照老公嘱咐的去做,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包厢里,孩子们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当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我没有。
⑦“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下铺的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笑着对我说。她把我从铺上唤下来,我就和他们几个大人聊了会儿,孩子们也不闲着,小姑娘唱歌,小男孩讲故事,我们的包厢里显得很热闹。
⑧“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奶声奶气地说,接着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赶忙说了声谢谢,接过荔枝,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上车快一天了,我们都是各吃各的东西,谁都没给过孩子吃的。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同时我更害怕遭遇被拒绝的尴尬。
⑨接着小姑娘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没有人拒绝她。看着大家一起分享她的甜蜜,她笑得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此刻我
拿着荔枝,不敢面对孩子天真无邪、清澈透亮的眼睛。和孩子比起来,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顾虑。突然间,我觉得非常惭愧。
⑩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同荔枝皮,坚硬、粗糙,常有顾虑;孩子的世界如同荔枝瓤,柔软、晶透,充满善意。我们的小包厢渐渐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让她坐在我腿上,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拍了很多照片。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第三天清晨,越过上千里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滩,终于看到了茂密的树林。“快看,天山!”人们指着远处峻拔高耸、白雪皑皑的群峰喊着。
车停了。人们如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出站了,外面人头攒动。要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的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如此不舍,背过身去……
11
12
手机响了,收到老公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食物和饮品。”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
(选自《读者》,有删改)
13
1.阅读选文第③~段,完成表格。(4分)
“我”误把上车乘客当小偷
时间 刚上火车 当天深夜 第二天 第三天
主要情节 “我”见到了同一包厢的乘客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姑娘给每个人分荔枝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 心情 ①________ 害怕 ③________ 不舍
“我”与小姑娘下车告别
平静
惭愧
2.按要求赏析句子。(6分)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⑤段画线的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②段和第⑧段中两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反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时间之长,突出表现了“我”的害怕与不安。
“反复”指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突出表现了丈夫对“我”独自出行的担忧和关切。
颤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⑥段结尾句提到“我”没有拿零食给孩子们吃,从文中找出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颤抖”指哆嗦,发抖。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我”面对小姑娘的善意时诧异、激动、愧疚的心情。
①丈夫嘱咐“我”旅途中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②“我”觉得他们的父母一定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害怕遭遇被拒绝的尴尬。
4.结合选文,分析第段画线的句子不能删去的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了“我”与小姑娘的亲密,以及小姑娘的爸爸对“我”的帮助,与前文“我”刚上车时对他们的戒备形成对比,突出主题:人和人之间应该互相信任。
现代文阅读专练(三)
说明文阅读
(一)“舌尖上的浪费”触目惊心(10分)
段梅红
①“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中国文化中自古至今传承着“民以食为天”的警训。然而,当曾经的贫穷、饥饿、匮乏与我们渐行渐远,“吃”便被赋予了许多生理需要之外的社会功能,也有了诸多社会表现,“舌尖上的浪费”就是其中一种。
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联合对北京、上海、成都和拉萨4个城市的366家餐饮企业开展了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2018年底,发布了《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报告》的数据可以看出,食物浪费的严重程度已非“触目惊心”四个字所能概括。
③根据《报告》,我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 700万~1 800万吨,相当于3 000万~5 000万人一年的口粮。中国餐饮业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大型餐
馆的食物浪费量更大,因为这样的场合往往是朋友相见、商务聚会的场所,点餐、就餐往往更注重“面子”。这类聚会还会有大量酒水消费,因而会减少对其他食物的食用,常常导致更为严重的食物浪费。据《报告》,大型餐馆商务聚会类型的平均浪费率高达38%。
④校园也是浪费的“重灾区”。各种供餐方式中,以盒饭浪费最严重,浪费量高达每人每餐216克,约占食物供应量的1/3,换句话说,1/3学生的盒饭被倒掉了。香港《南华早报》也曾刊文
指出,内地大学校园里2 800万大学生每年扔掉的粮食足以养活
1 000万人。
⑤要知道,这只是“城市餐饮”这一环节中的浪费。其实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很多浪费行为已经在厨房开始了。比如,不少烹饪食材其实只使用一部分;一些用于吊汤的食材大部分被丢弃;为了口感,极端挑剔地选用食材;为了卖相,很多食材只是入眼而非入口。
⑥如果继续向前追溯,在食物进入市场流通之前,浪费已经出现。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计,我国每年仅在粮食存储、运输和加工等环节造成的损失就在350万吨以上。对此,《经济日报》曾报道,我国每年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环节产生的浪费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⑦或许很多人还未意识到,餐桌浪费不仅意味着大量食物被扔掉,更意味着生产这些食物时所投入的大量淡水资源、能源、土地以及生产资料等的无效消耗。同时,处理这些厨余垃圾也将
给城市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如果我们能够减少或避免浪费食物,那么,每年就会有250万亿升的淡水、113亿千瓦时的电力、18 919平方千米的森林重新回到我们身边。
⑧如果美食不可辜负,那么食物就是我们与自然最近的红线,我们有千万种理由让每一粒米、每一叶菜都能最终固于厨房和餐桌。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从选文说明内容看,“舌尖上的浪费”主要表现在城市餐饮浪费,如餐桌食物浪费、大型餐馆浪费、____________等;以及消费前的环节浪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3分)
酒水浪费
厨房浪费
校园浪费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第③段中加点词语“仅”“就”表限制,强调仅仅是我国城市餐饮业的餐桌食物浪费量就已经很大了,说明还有其他方面的浪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第③段主要引用数据,具体准确地突出了食物浪费的触目惊心。
C. 第④段主要运用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校园食物浪费量很大,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D. 第⑤段主要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城市餐饮浪费的严重。
D
3.阅读本文后,有的同学深有感触,表示赞同,但也有少数人不能理解,认为现在国家脱贫了,吃喝不愁了,浪费一点无关紧要,情有可原。据此,班级拟开展以“制止餐饮浪费,涵养节俭风尚”为主题的辩论会,请你为辩论会拟写一则辩题。(4分)
辩题示例:正方:逆境有利于成长。反方:逆境不利于成长。
正方:现代社会更需要专才。反方:现代社会更需要通才。
【解析】第⑤段主要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在消费前的制作环节,已经开始出现很多浪费行为。
(1)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提倡节俭,餐饮浪费必须制止。示例二:制止餐饮浪费势在必行。
示例一:生活富裕,浪费一点无伤大雅。示例二:制止餐饮浪费别矫枉过正。
小 说 阅 读
(二)守望(17分)
秦兴
江初冬时节,天变得越来越短。眼看太阳就要下山了,马大爷抚摸着身边的墓碑,还没有要走的意思。今天是来滩涂边第三天了,这三天陪伴他的只有身边马老太的墓碑,马大爷还没有看见一只天鹅的影子。
“会等到的,会等到的。”马大爷一边自言自语,一边像是安慰着墓碑下的人。“奇怪,比十年前整整晚了三天啊!”
马大爷不由想起十年前的那个下午,那个黄昏。
那天下午,马大爷和马老太在自家自留地里收拾秋后的玉米秆和残枝败叶。看着天色不早了,马大爷说:“饿了,咱回家弄饭吃吧。”马老太一边应声起身,一边突然指着远处的水边问:“那是什么?”
“像两只鹅。奇怪,这是谁家的鹅啊?”马大爷看着不远处的两只大白鹅说,“天都黑了,谁家的鹅跑这么远哩?”
也许是那两只鹅发现了他们的议论,突然一声长鸣,展翅飞远了。
“天哪,不会是天鹅吧!你看你看,都怪你,说话不能小声点?一辈子急吼吼的,像放炮仗似的!”
马老太开始大声埋怨起来。马老太一般是不埋怨他的,她是一个好媳妇,历来和声细语,可是这次却大声埋怨起他来。
第二天下午,他们又来到了滩涂自留地。当然,跟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很多白天鹅。
第三天也是,从第二天的12只,变成了16只。马老太数了半天终于数清了是16只。
那一年,是白天鹅来的第一年,虽然白天鹅来的并不多,但是第二年、第三年,每到那个时节,马大爷和马老太都会去那个滩涂等候,白天鹅也会如期而至,一年比一年多。特别是经过了三年以后,他们更加坚信,白天鹅会不请自来。
马大爷和马老太逢人便讲那些白天鹅的故事,那是他们的滩涂,那是他们的白天鹅。知道白天鹅的人越来越多,后来每到白
天鹅快来的日子,滩涂上就不知从哪里突然冒出好多好多奇怪的人,他们带着“长枪短炮”,穿着奇装异服。“你们,你们,你们是干啥的?不要吓跑了我的白天鹅!”
马老太挺身而出,声色俱厉。
“又不是你家的白天鹅!”那些人连嘴巴都不用歪一下,他们就像听不见马老太的声音,看见白天鹅飞来了,就恣意地踏过马老太家的自留地,举起手中的“长枪短炮”,瞄向水边的白天鹅……
马老太气急之下,一病不起。后来就再也没有白天鹅翩翩飞来。
第四年,不,是第五年,白天鹅的身影终于引起了有关部门和更多人的关注。百里黄河沿岸,那一片片滩涂,和那水波荡漾的黄河水面上,还有那林木交错的黄河湿地,数千只白天鹅仿佛水中的雪莲,又宛若快乐的天使,时而悠然自得地引吭高歌,时而踏着水花婉转低鸣,时而凌空亮翅,时而翩翩起舞……
那一片水域和滩涂,从此便被人们称作“天鹅湖”。
可是,马老太却走了。
“不,你没走,我要陪着你,年年都陪你看天鹅……”
马大爷从遥远的思绪中回到现实。天就要黑了,他留恋地抚摸着身边的墓碑。马老太去世后,她的坟就埋葬在自家的滩涂,这里是最先看见白天鹅的地方。
可是后来天鹅湖的水深达几米,沿河滩涂湿地都被淹没了。冬天,天鹅来的时候找不到吃的,天鹅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少,最
后竟不再飞来……这两年冬天,马大爷和村里的老人们没少带着自家的大豆、玉米,撒向白天鹅活动的黄河滩涂。马大爷想,如果马老太在的话,她肯定也会大力支持自己这样做的。不然,河水上冻的时候,那些天鹅去哪里找食吃呢?
天真的要黑了。马大爷再次抚摸身边的墓碑,恋恋不舍地说:“算了,明天我再来陪你吧!”
他擦拭着眼角的一滴泪水,缓缓地转过身。这时,天空中突然传来一声久违的鸣叫,那声音,马大爷再熟悉不过了!
“来了!来了!”马大爷激动地大声喊着。夕阳的余晖中,那最前面的一个身影,竟然变成了马老太年轻时的身影,是那么美丽动人……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马大爷“守望”的是什么?试简要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马大爷在守望天鹅,也在守望马老太,更是在守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
2.小说回忆了“十年前的那个下午”,作者这样写有何意图?(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年前的那个下午”是故事发生的开端,交代了马大爷在墓前守望的起因,表达出人们对天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的期盼。
3.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意蕴。(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这个句子写出天鹅数量之多,生动地展现了天鹅悠闲快乐的美好姿态,描绘出黄河沿岸的优美环境,刻画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有力地渲染了愉悦的氛围。
4.小说写“夕阳下白天鹅化身马老太”这一内容来结尾能否删除?简要说说你的看法及理由。(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删除。这一内容既与开头呼应,又表达了人们对天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的呼唤。文章开头是马大爷抚摸着马老太的墓碑在等待天鹅,结尾处“马大爷再次抚摸身边的墓碑”与开头呼应,最后天鹅又飞来了,是对开头“等待”的回答,首尾呼应,结构紧密,深化了主旨。
现代文阅读专练(四)
议论文阅读
(一)精进之道(10分)
①成就美好人生离不开“精进”。
②什么是精进?“精”,精者无杂,是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做好一件事情;是对学习,对工作,对事业精益求精、专注投入的精神状态。“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钻劲,是为达到目标不懈付出努力的进取行为。“精进”也是勤勉、奋斗,不懈怠、不偷懒的代名词。
③“精进”体现为一个人学习、工作、做事精神态度上奋发有为的“精气神”,有“想干事”的强烈愿望,有“干成事”的专注和热情;表现为工作水平及做事技艺上的精益求精,肯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精进”的结果是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取得预期或超预期的做事结果,是“做成事”的圆满。中科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长年在手术台工作,他用手指在病人腹腔中一摸,就能准确找到需要处理的血管。他的右手食指指尖畸形歪曲,像个钩,这是长年累月拿手术刀自然形成的。这背后,是他对病患无私的大爱,是对业务长年累月的精益求精,是对工作数十年如一日的热情。他的一生,是对“精进”精神最好的诠释。
④学习、工作、做事要“精进”,修身、立德也要“精进”。进德,你则会处理好周围的人际关系,成为一个大家敬佩的人;修业,你则会提升自己的能力,遇事有主见,是团队的主心骨,遇到什么问题都能解决,人人信赖,人人敬服。做到这两件事,你就是大家心中的强者,自带光环。把这两件事都做好,离成功的彼岸就不再遥远。
⑤大凡有成就的人,定然是精进之人。勤奋工作是精进,热爱工作,全身心投入工作是人生价值的体现,“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是勤奋工作至高境界的写照;锲而不舍是精进,做人做事都需要一种钉钉子的精神,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日行三省是精进,日日反省,时时改过,修身立德,是做人做事之本。
⑥成就美好人生离不开“精进”。“精进”之道,就是人生大道。
(选自《金华日报》,有删改)
1.文章结构清晰,开篇第①段直接提出“(1)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的中心论点,第②段阐述什么是精进,第③段举吴孟超院士的事例,证明了“(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论点,第④段论述了“(3)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分论点,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3分)
成就美好人生离不开‘精进’
学习、工作、做事要‘精进’
修身、立德也要‘精进’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论证思路清晰,结构完整,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述。
B.第②段首句以设问形式,引出对本文论题的阐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第③段举吴孟超院士的事例,证明了“学习、工作、做事要‘精进’”的观点,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
D.“曾国藩先生说过,人生只有进德、修业两件事靠得住”这句话,可以放到第④段中作为道理论据,用来论证本段的观点。
A
【解析】“采用并列式结构展开论述”表述错误。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后,第②段以设问形式,引出对论题的阐述。第③、第④段是层层论证的方式,并非并列式结构。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④段画线的句子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上承上启下,“学习、工作、做事要‘精进’”总结上文,而“修身、立德也要‘精进’”引出下文;内容上,突出了“精进”的重要作用。
散 文 阅 读
(二)树祖(17分)
贾梦玮
①我喜欢看树,特别是古树。每一次与古树相见,我总觉得是受了上天的眷顾与恩典,否则千载悠悠、芸芸众生,凭什么我们就能相见。那些古树,几百年、上千年地活在世上,那要经历多少、怎样的时光?与古树对视,树当然不会改变,但看得久了,看树的人不由自主地有了变化——当然是心理上的:人犹如此,树何以堪?人把自己看成了一棵树。
②树不再是“他”,而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你”。
③甘肃平凉多山,多树。平凉的树,都富生气,而且活泼可爱,那是因为他们的老祖仍健在。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树们因此都是孩子:在老祖慈爱的目光下,他们都有小儿女的姿态。
④我们特地去拜望的这位树祖,被称为“华夏古槐王”,在甘肃平凉市崇信县铜城乡关河村。已是黄昏时分,我们登上半山腰,在开阔的山腰平地上,蓦然见到他——只能是他,那是祖、
是王!虽然他头上没有皇冠,但那巨大的树冠一下震撼了我——皇冠是人为戴在头上,而树冠是从自己的身体里长出来的。品种是国槐,主干胸围10米多,七八个成人才能合围,树冠东西、南北宽都将近40米,占地面积近2亩。有八大主枝,相互交缠,基围最小的也有3米,最大的近5米。躯干上还寄生着杨树、花椒、五倍子等树种以及小麦、玉米等多种植物,都是“啃老族”。
⑤据专家考证,他的年龄是3 200岁。3 200年前,那还是商周,不知秦汉,无论魏晋,更不要说唐宋元明清了,如今的我们要花好大的劲儿、用多种参照系才能想象他的“老”。关键是,他仍健康,枝枝叶叶沛然有生气。绕树三匝,因为他年事特别高,我心中凛然;因为他老,我又有在他跟前撒欢耍赖的冲动。我们都是树祖膝下的孩子。
⑥当地朋友在树祖跟前放了桌子、板凳,摆上了水果、瓜子、茶水,我们坐着看树。树祖已经成为独特的具体,有他的前世今生,成了相对于我的“你”。树也有自我意识吧,那样,我也可以妄想成为树祖的“你”,我和你!我用眼睛看你,用耳朵听你,并用“心”转换意念,揣摩你。
⑦想当年,不知是何人栽下了你,或者只是一只鸟遗落了一颗种子、无心长成了你?三千多年来,你经历了太多的朝代更迭,
多少风雨、彩虹,那都不算什么。多少暴风、雷电、地震、山火、虫害,你是怎么活下来的?此处在半山腰,古代应该人迹罕至,人为破坏不易。雷电因旁有山峰,击中你的机会减少;扎根处在宽阔的平地,地震不能把你震塌。人心险恶,我们怎么想那恶、那险都不为过,你是如何逃过无数劫难,那些险恶心思因为什么未能落实?“高坡平顶上,尽是采樵翁。人人尽怀刀斧意,不见山花映水红”,你是怎样幸运地一次次躲过了刀斧之灾?根仍在汲取,叶仍在吐纳,空气和土壤一定是永不停歇地和你进行着交流互动。“南方水阔,北地风多”,一年又一年风的嘶吼,都未能将你奈何。
⑧我就这样看着你,珍惜与你相处的短暂时光,虽然我根本没有资格跟你讨论“时光”。四周山峦逶迤,树木葱茏,山风来过,树声哼吼,贯通肺腑。懂树的朋友说,这里一定有充足的地下水源,你四处探路的根须早已与地下水源接通,至少三千多年来从未枯竭。
⑨古树从来不是孤独的,你一定不是单个的存在。崇信还有不少古树,五百岁以上的就有好几棵,写崇信的古诗词,有不少咏叹的是古树名木。这里的树活得长,有风气、有遗传。当地朋友介绍:在离古槐王直线距离不到2千米的地方还有一棵年龄相仿
的国槐。大家都想去看看古槐王的这位兄弟。遗憾的是我乘坐的车开反了方向,天色已晚,错过了跟他见面的机会。去看了那棵树的朋友后来告诉我:大概是在历史上受了雷击,那棵树只有半个身子还活着,活着的半个身子倒也是生机盎然。我想,千百年来,你和这位“半身不遂”的兄弟,一定有着独特的信息系统,天上、地下,想必一直互通着信息。天上有风信、地下有根须的脉冲,你们并不寂寞。
⑩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3 200年,这样的情形似乎以后也不会改变。想象你们的未来,我有担忧,居然也有信心。
(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 阅读全文,概括“树祖”的特征。(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1)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树们因此都是孩子:在老祖慈爱的目光下,他们都有小儿女的姿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大、粗壮,古老、健康,坚强不屈。
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突出老树古老的特征,表达作者对老树的赞美。
(2)根仍在汲取,叶仍在吐纳,空气和土壤一定是永不停歇地和你进行着交流互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生动形象又感情强烈地写出了“树祖”的生命力旺盛,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叹之情。
3.文章中对“树祖”的称谓先用“他”后来用“你”,简要分析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他”而不是“它”,表达了“我”对“树祖”的尊敬和倚赖之情;用“你”,更直接亲切地面对面交流,表达了“我”对“树祖”的敬仰。
3.文章中对“树祖”的称谓先用“他”后来用“你”,简要分析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他”而不是“它”,表达了“我”对“树祖”的尊敬和倚赖之情;用“你”,更直接亲切地面对面交流,表达了“我”对“树祖”的敬仰。
4.“树祖”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也有丰富的精神内涵。结合全文,探究“树祖”的象征意义。(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古树对儿女们慈爱,是儿女们坚强的后盾与倚靠,象征着老人对儿女的疼爱、无怨无悔的付出;②古树历经风雨和灾难,仍坚强不屈,象征着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③古树不寂寞,树之间心意相通,象征人与人之间要兄友弟恭,相亲相爱。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