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专题指导栏目导航点击进入检测试题第二章 检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测控导航】
知识点
题号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8
2.位移公式
2、7
3.速度位移关系式
4、5
4.速度—时间图象
6、9
5.自由落体运动
1、3
6.逐差法求加速度
10、11
7.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13
8.追及与相遇问题
12
一、选择题(共9道题,每题6分,共54分.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下列关于重力加速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A.重力加速度g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通常计算中g取9.8 m/s2
B.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不同,但它们相差不是很大
C.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
D.在地球上的同一地方,离地面高度越大,重力加速度g越小
解析:重力加速度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与重力的方向相同.在地球表面,不同的地方,g的大小略有不同,但都在9.8 m/s2左右,所以A不正确,B正确;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g的值都相同,但随着高度的增大,g的值逐渐减小,所以C、D正确.
2.2010年3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宣称,采用最新科技的VASIMR火箭,未来从地球到火星的旅行只需要39天.假设火箭从地球出发后的一段位移x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火箭的加速度是a,则火箭运动的时间为( B )
A. B.
C. D.
解析:根据x=at2,解得t=,选B.
3.图(甲)是某研究者在地面上拍摄的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假设在月球上使用相同的设备,并保持频闪光源闪光的时间间隔不变,拍摄小球在月球表面做自由落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可能是图(乙)中的( C )
解析:由x=gt2知g越小,相同的频闪时间内x越小,C正确.
4.假设列车在某段距离中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由5 m/s增加到10 m/s时位移为x.则当速度由10 m/s增加到15 m/s时,它的位移是( B )
A.x B.x
C.2x D.3x
解析:用位移速度关系式有:
2ax=(10 m/s)2-(5 m/s)2及
2ax'=(15 m/s)2-(10 m/s)2
得==,所以x'=x,B项对.
5.(2012昆明一中高一检测)一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到达B点时速度为v,到达C点时速度为2v,则AB∶BC等于( C )
A.1∶1 B.1∶2
C.1∶3 D.1∶4
解析:画出运动示意图如图所示.
由v2-=2ax得
xAB=
xBC=
所以xAB∶xBC=1∶3.
6.(2012德州高一检测)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在0~t0和t0~3t0这两段时间内( AC )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C.位移大小之比为1∶2
D.位移大小之比为1∶3
解析: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故两段时间内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A项正确、B项错误;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故两段时间内位移大小之比等于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为1∶2,C项正确、D项错误.
7.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5 s与开始刹车后12 s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C )
A.75∶96 B.96∶75
C.3∶4 D.4∶3
解析:汽车从刹车到静止用时t0===10 s.
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a=-2 m/s2
所以刹车后5 s内的位移
x1=v0t1+a=20 m/s×5 s-×2 m/s2×(5 s)2=75 m.
刹车后12 s内的位移等于10 s内的位移
x2=v0t0+a=20 m/s×10 s-×2 m/s2×(10 s)2=100 m,x1∶x2=75∶100=3∶4,C项正确.
8.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甲是vt图象 B.乙是xt图象
C.丙是xt图象 D.丁是at图象
解析: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恒定不变,且不为零,速度均匀变化,故A、D都对;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位移公式为x=v0t+at2,对应图象为一条抛物线,故C对,B错.
9.(2012银川高一检测)一物体在A、B两点的正中间由静止开始运动(设不会超越A、B),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设向A的加速度方向为正方向,若从出发开始计时,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D )
A.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4秒末静止在原处
B.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4秒末静止在偏向A的某点
C.先向A,后向B,再向A,又向B,4秒末静止在偏向B的某点
D.一直向A运动,4秒末静止在偏向A的某点
解析:作出vt图象如图所示,由该图象可以看出物体的速度时大时小,但方向始终不变,一直向A运动.又因vt图象与t轴所围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位移,故4秒末物体的位移为正值x=2 m.即从计时开始,向A运动了2 m,故选D.
二、非选择题(第10、11题每题10分,第12、13题每题13分,共46分)
10.(2012贵州遵义高一联考)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是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A点为计时起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
(1)根据 可判定小车做 运动.?
(2)根据 计算各点瞬时速度,则vB= m/s,vC= m/s,vD= m/s.?
(3)在图(乙)所示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加速度a= m/s2.?
(4)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是 m/s,此速度的物理意义是 .?
解析:(1)根据Δx=aT2为定值,可判定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vn=
vB==1.38 m/s
vC==
=2.64 m/s
同理得:
vD=3.90 m/s.
(3)如图 a=12.6 m/s2
(4)图线与纵轴交点的速度是0.12 m/s,表示小车的初速度.
答案:见解析
1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隔两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号如图(乙)所示.
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g1=,g2=…g5=,取平均值=8.667 m/s2;
方法B:由g1=,g2=,g3=,取平均值=8.673 m/s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x1、x2、x3、x4、x5、x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 ;方法B中有 .因此,选择方法 (“A”或“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 (“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有 (试举出两条).?
解析:物体只在重力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对纸带数据的处理,可以求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数值,本题主要考查在处理数据的两种方法中哪种误差较小,是属于误差分析类问题.
方法A:=
=
=
所以方法A中只有x1和x6起作用.
方法B:=
=
=
所以方法B中x1、x2、x3、x4、x5、x6均起作用,因此选择方法B更合理,更易减小偶然误差.
本实验中误差来源较多,例如:阻力、交流电频率不稳定、长度测量不准确等.
答案:x1、x6 x1、x2、x3、x4、x5、x6 B 偶然 阻力、交流电频率不稳定
12.车从静止开始以1 m/s2的加速度前进,在车开始运动的同时,车后20 m处某人骑自行车开始以6 m/s的速度匀速追车,能否追上?人与车的最小距离是多少?
解析:当v车=v人时相距最近,此时刻前若追不上,以后永远追不上.
由v车=v人=at得
t===6 s
此时x人=v人·t=6 m/s×6 s=36 m
x车=at2=18 m
x车+20 m=38 m>x人可得追不上.
人与车最小距离为
Δx=38 m-36 m=2 m.
答案:追不上 2 m
13.沿平直公路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连续通过三根电线杆,通过两相邻电线杆之间所用时间分别是3 s和2 s,已知两相邻电线杆之间间距是60 m,求汽车的加速度和汽车通过各电线杆时的速度大小.
解析:设汽车经过三根电线杆时的速度分别为v1,v2,v3,加速度为a,
则由v=v0+at得
v2=v1+3a①
v3=v2+2a②
由=得
=③
=④
联立①②③④式得
a=4 m/s2,v1=14 m/s,v2=26 m/s,v3=34 m/s.
答案:4 m/s2 14 m/s 26 m/s 34 m/s
自我补偿区
考查点一:自由落体运动(对应检测试题第3题)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CD )
A.它是竖直向下,v0=0,a=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B.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是1∶4∶9
C.在开始连续的三个1 s末的速度大小之比是1∶2∶3
D.从开始运动起下落4.9 m、9.8 m、14.7 m,所经历的时间之比为1∶∶
解析: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正确.在开始连续三个1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1∶3∶5,B错误.由v=gt知,连续三个1 s末的速度之比为1∶2∶3,C正确.由x=gt2知t∝,故D正确.
考查点二:速度—时间图象(对应检测试题第6、9题)
2.(2012贵州遵义高一联考)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 BC )
A.在第10 s末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
B.第4 s末和第10 s末速度方向相反
C.第4 s末和第10 s末在同一位置
D.物体在前10 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是3.2 m/s
解析:0~7 s内,物体始终朝正方向运动,第7 s末运动方向改变,所以第7 s末物体相对于起点的位移最大,A项错误;第4 s末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第10 s末速度方向为负方向,B项正确;4 s~7 s内与7 s~10 s内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第4 s末和第10 s末物体处于同一位置,C项正确;前10 s内的位移实际就是前4 s内的位移,x=×2 s×4 m/s+×2 s=14 m,所以前10 s内的平均速度为==1.4 m/s, D项错误.
3.如图所示是两个由同一地点出发、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和B的速度图象,运动过程中,A、B的情况是( D )
A.A的速度一直比B大,B没有追上A
B.B的速度一直比A大,B追上A
C.A在t1后改做匀速直线运动,在t2时B追上A
D.在t2时刻,A、B的瞬时速度相等,A在B的前面尚未被B追上,但此后总是要被追上的
解析:这是vt图象,由图象知,物体B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A先做加速度较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1时刻后,做匀速直线运动;t2时刻以前,B的速度小于A的速度,t2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t2时刻以后,B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0~t2时间内物体A的位移等于A的速度图象和时间轴围成的梯形的面积,0~t2时间内物体B的位移等于B的速度图象和时间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此时A在B的前面, t2时刻后B的速度大于A的速度,在某一时刻,B将追上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