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历史八年级下册课件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共聚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图为党和国家领导在第一届人大会议主席台上的情景。从左起依次是董必武、周恩来、李济深、刘少奇、毛泽东、朱德、宋庆龄、张澜、林伯渠。
制定时间:1954年国家性质: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主要内容:根本政治制度:指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会议名称
召开时间
地点
重要文件
文件内容
选举国家
领导人
意义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1949、9 1954、9 北平 北京《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名称和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政府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筹建新中国 通过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1954年9月27日,一届人大会议进入尾声,选举国家领导人的投票工作开始。图为毛泽东在填写选票,其左侧是周恩来。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问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年提出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 (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政府代表的谈判中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要内容有哪些?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周恩来与万隆会议 1955年4月17日至25日,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亚非会议,通称万隆会议。这是周恩来总理在作大会发言。
问? 你知道“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吗? 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 睿智优雅、风度翩翩的周恩来总理成为万隆会议的明星。请讲述关于周总理这次外交生涯的事迹。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讨论什么是万隆精神?(求同存异) 这里的“同”和“异”指的是什么?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 提出的“求同存异”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这里的“同”和“异”各指的是什么?
“同”指各国面临着保卫和平,争取民
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异”指各国的处境不同,发展的道路、
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不同。
2、万隆会议 ⑴、会议的召开:时间 地点中国政府代表⑵、会议的性质:
⑷ 、周恩来提出的方针:1955、4周恩来率领的代表团印度尼西亚 万隆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⑶、会议的主题:主要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求同存异”
周恩来总理以他独特的人格魅力和为人民鞠躬尽瘁的无私奉献精神得到了世人的爱戴和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