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古代日本 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2 21:51: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四单元
新课导入
2020年2月,日本汉语水平考试事务所赠给湖北口罩和一批红外体温计,物资外包装的标签上写着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是日本长屋王赠与唐代僧人袈裟上绣的文字。
一、大和政权与“部民制”
公元1-2世纪,日本有100多个小国。
公元3世纪,这些小国逐渐统一。
5世纪,本州中部的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东汉光武帝赐予的“汉倭奴国王”印
建武中元二年(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
——《后汉书·倭传》
(239年)十二月,诏书报倭女王曰:“……今以汝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装封付带方太守假授汝。 ”
——《三国志·魏志·倭人传》
一、大和政权与“部民制”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己的私有领地。
大和国君主的正式称呼原本是“大王”,《日本书纪》记载向隋炀帝递送的国书“东天皇敬白西皇帝”是日本首次在外交场合使用“天皇”一词。
大和国王古坟
日本皇室“三神器”:
八咫镜
草薙剑
八尺琼勾玉
一、大和政权与“部民制”
日本由众多岛屿组成,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平原狭小,分布在沿海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多火山地震。
日本本土生产力水平落后,与中国大陆、朝鲜半岛一衣带水。
如果你是大和政权的“大王”,你会怎样发展日本的早期经济?
发展农业、渔业,
引进中国、朝鲜移民技术。
一、大和政权与“部民制”
地位: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位近似于奴隶。
手工业:来自中国、朝鲜的移民依其特长分别被编入锦织部、锻治部等。
农业: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形式组织生产,从事农业的称为“田部”,从事海洋捕捞的称为“海部”等。
二、大化改新
7世纪时,日本依然处于奴隶社会,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部民,权势很大。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部民不堪遭受压迫,反抗不断。
大业三年(607年),其王多利思北孤遣使朝贡。……其国书曰“日出处天子至书日没处天子无恙” 云云。……明年,上遣文林郎裴世清使于倭国。
——《隋书·倭国传》
同时期,隋唐的先进强大实力与朝鲜半岛新罗的崛起坚定了日本改革的决心。
圣德太子主持“推古改制” ,仿照中国品级和服制设置“冠位十二阶”,将官僚分为十二品级,并颁布了日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七条宪法》。
二、大化改新
6世纪末7世纪初,推古天皇时期圣德太子主持进行“推古改制”,为大化改新奠定基础。
《十七条宪法》
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645年,大和皇族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即位,年号大化。
二、大化改新
后稍习夏音,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国近日所出,以为名。或云日本乃小国,为倭所并,故冒其号。使者不以情,故疑焉。
——《新唐书·日本传》
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称日本国。
日本国旗:日之丸
二、大化改新
政治:
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
日本中央官制
唐代三省六部制
经济:
①公地公民制: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
②班田收授法: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
③统一赋税,实行租庸调制度。
政治:
经济:
政治:
经济:
二、大化改新
中央:二官八省制
地方:国-郡-里
①公地公民制
②班田收授法
③租庸调制度
中央:三省六部制
地方:州-郡-县
①封建土地所有制
②均田制
③租庸调制度
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为多系日本自创,然一检唐史,则知多模仿唐制。
——(日)木宫泰彦《中日交通史》
二、大化改新
影响:
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大化改新把氏族豪强改造成为律令国家服务的官僚,大大削弱了他们的传统特权,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限制了为争夺土地和人民而进行的无休止的斗争,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比较稳定的社会环境。
唐长安与日本平城京
唐开元通宝与日本和同开珎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三世一身法》
大化改新功臣中臣镰足被赐姓藤原氏,此后200余年,藤原氏一族世代为外戚,专擅国政。每当天皇幼少、病弱或是女帝当政,藤原氏就以摄政掌权。天皇亲政后,藤原氏又改任关白,成为变相的摄政,继续掌权。藤原氏被称为“摄关家”,取代天皇成为真正的统治者。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日本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呈现出了什么问题?
土地私有、土地兼并盛行,
天皇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中央对地方逐渐丧失了控制能力,社会局势动荡。
地方豪强为了保护自己的庄园,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 。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武士最初是庄园主豢养的看家护院的专职打手,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打手不再种地,专职练武成为了职业军人,后来就慢慢地就形成了日本武士。武士最初地位低下,被视作爪牙,后来伴随着政治动荡崛起壮大。
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击败平氏武士集团,源氏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设幕府于镰仓。
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日本由此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幕府本指将领军帐,后演变成一种特有国情的政治体制,用法始于镰仓幕府建立。
源赖朝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武士道的影响:
积极:为理想而不屈的精神,是武士道精神的扩展。
消极:经历了一次畸变,成为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工具,成为日本右翼的文化土壤。
根据所学,你认为日本有着怎样的民族性格?
刀与菊,两者都是一幅绘画的组成部分。
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而又非常温和;
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
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
忠贞而又易于叛变;勇敢而又懦怯;
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他们十分介意别人对自己的行为的观感,但当别人对其劣迹毫无所知时,又会被罪恶所征服。他们的士兵受到彻底的训练,却又具有反抗性。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
拓展阅读:《菊与刀》对日本民族性格的分析
思考: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日本国?
我们应当怎样处理中日两国关系?
理性对待,睦邻友好。
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知识结构
古代日本
一、大和政权与“部民制”
二、大化改新
三、武士和武士集团
大和政权统一日本
“部民制”
圣德太子与推古改制
乙巳之变与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特点与影响
武士集团的崛起
幕府政治的建立
习题演练
右图是“汉倭奴国王”金印,“倭奴国”指的是( )
A. 幕府统治时期的日本 B. 天皇统治时期的日本
C. 6世纪前的日本 D. 大化改新时期的日本
2. 公元7世纪,日本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照中国的制度和文化,把处于蒙昧状态下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日本实行大化改新的根本原因是( )
A. 国家统一的需要 B.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C. 改革派积极提倡 D. 孝德天皇掌握了政权
3.诏书规定: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根据你的判断,颁发诏书的是( )
孝德天皇 B. 明治天皇 C. 明仁天皇 D. 彼得一世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