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六单元 复习与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鬓(bìn) 嘉肴(yáo) 学学半(xué)
B.自强(qiáng) 大庇(bì) 辗冰辙(zhǎn)
C.挂罥(juàn) 幽咽(yàn) 沉塘坳(ào)
D.外见(xiàn) 叱牛(chì) 无马邪(yé)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足( )(3 分)
A.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都)
C.亦若是则已矣(这样)
D.虽有至道(道理)
3.下列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去以六月息者也生 物之以息相吹也
B.其此之谓乎 不知其旨也
C.天下为公 不必为已
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
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安知鱼之乐
C.盗窃乱贼而不作
D.茅飞渡江洒江郊
5.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C.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D.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北实有鱼》选自《庄子集释》,作者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
B《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子本人所作。
C.《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的诗歌,杜甫,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7.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7 分)
(1)子非鱼, ?
(2)水击三千里, 。
(3)是故,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4) ,如闻泣幽咽。
(5)可怜身上衣正单, 。
(6)《石壕吏》中表现人民长期深受兵役之苦(或表明捕吏凶暴,老妇凄苦)的语句是:
!
8.观察右面这幅图画,按要求答题。(7 分)
(1)这幅图表现了什么主题 (3分)
(2)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4 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9~10题。(5分)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行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失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9.诗中画线的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句中“飞”“渡”“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 对茅屋的 。(3分)
10.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2 分)
“为时”(为反映社会现实):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6 分)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
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已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又欲进道,领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黃庭堅《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 分) .
(1)不知其旨也:旨:
(2)然后能白反也 反:
(3)诚能如是 是:
(4)令心意不驰走 走: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甥性识颗惜/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3分) .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2分)
14.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4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5~-18题。(17分) .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抵辱于奴隶人之手,研死于槽奶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传中、传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1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不以千里称也 先帝称之日能
C.策之不以其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其真无马邪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C.骈死于槽枥之间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D.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孔孟论学习》)
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 分)
(2)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分)
1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说”和“表”分别是选文的体裁,“说"就是“谈谈”的意思.写法比较随意,“表"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疏。
B.选文内容都与人才有关,[甲]文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够发现人才,策之以其道;[乙]文作者希望后主刘禅亲贤远佞,知人善任。
C. [甲、乙]两文都具有情理交融的特点,但[甲]文重在说理,在说理中渗透强烈的情感,而[乙]文重在抒情,通过抒情让后主明白道理。
D. [甲]文巧用比喻,语盲严谨,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浩然之气;[乙]文语言率直质朴。句式骈散结合,富有音韵美。
三.作文(50分)
19.根据要求写作文。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是棵长满可能的树。”青春芳华的你,希望这棵树是什么样子的。为此你打算怎么做。请根据上述文字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第六单元测评卷 参考答案
1.D 2.B 3.D 4.D 5.A 6.A
7. (1)安知鱼之乐(2)抟扶掘而 上者九万里(3)谋闭而不兴(4)夜久语声绝 (5)心忧炭贱愿天寒 (6)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8. (1)图画表现了少年有志气,好学上进的主题(或孩童牧牛,童心童趣)。(符合画而主题即可)
(2)画面上有两头健壮的牛儿,它们并排前行,相对话语:两个牧童,一个坐在牛背上,一个牵着牛绳走在前面,两个牧童都沉浸在各自手中书的世界里。(画面内容完整,有情景,语言生动连贯即可)
9.描写肆虐摧残
10.民生疾苦(民生艰苦)忧国优民
11. (1)味美(2)反思,反省 (3)这,这样 (4)跑
12. B
13. (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 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
14.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15.D 16. B
17. (1)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或:况且想让它和普通的马一样都做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能准确译出“且”“安"“千里”等字即可)
(2)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波不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辅佐陛下。(能准确译出“良实”“是以"简拔”等字即可)
18. C
19.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