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9.那个星期天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课时
那个星期天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呢?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2010),中国作家、散文家。21岁时因病瘫痪,从此永远坐上了轮椅。代表作品有散文集《我与地坛》、长篇小说《务虚笔记》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别获得1983年、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老屋小记》获1998年首届鲁迅文学奖。
检查预习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
2.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语。教师相机指导。
3.小组内交流,运用词语造句,借以理解。
字词学习
mèi
yǐ
dāo
bàn
dān
媚
蚁
叨
绊
耽
揉
róu
cuō
huáng
wēi
搓
惶
偎
绽
zhàn
wěn
吻
zhuān
砖
jiǎo
绞
字词学习
组词
明媚 妩媚 谄媚
造句:
她用那双晶莹明媚的眼睛端详着我。
媚
mèi
笔顺
字词学习
组词:
羁绊 绊子 磕绊
造句:
他冲破旧社会的羁绊。
绊
bàn
笔顺:
字词学习
组词:
揉搓 揉炼 揉皱
造句:
老人三两下就用手里的面团揉捏出一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揉
róu
笔顺:
字词学习
组词:
惊惶 仓惶
造句:
他十分的惊惶不安。
惶
huáng
笔顺:
字词学习
组词:
依偎 偎傍 偎怜
造句:
她依偎在他身边。
偎
wēi
笔顺:
字词学习
盼望:殷切的希望。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吓唬:使害怕;恐吓。 依偎:亲热的靠着,紧挨。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检、搜查。急遽:急速。
沉郁:低沉郁闷。 耽搁:拖延时间。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惊惶:惊慌。
惆怅 惊慌 荒凉 耽搁 依偎 消逝 急遽 念念叨叨
字词学习
叨
dāo
dáo
唠叨 叨念
叨咕
辨析
①表示“没完没了地说”时,读dāo,如,唠叨、叨念;
②表示“小声絮叨”时,读dáo,如,叨咕;
③表示“受到(好处)”时,读tāo,如,叨光、叨教。
tāo
叨光 叨教
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但却一直没等到,伤心、失望之时得到母亲安慰的经历。
默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时间顺序
第一部分(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2~6):讲了“我”从兴奋期待到疑惑暗生,但依然在焦急无奈的心情中耐心等候,却最终彻底失望的过程。
第三部分(7):讲了“我”最后失望委屈以致伤心到哭泣,以及母亲对“我”的安慰。
整体感知
兴奋期待
耐心等待
焦急无奈
自读课文,圈画表达心情的关键语句,并且交流“我”的心理经历了的变化。
失望委屈
整体感知
课文的第1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对比句子:
(1)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从早等到晚。
(2)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小声地读一读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一个句子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感情,为什么?
第(2)句更能体现主人公的感情,通过罗列时间点,显得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第二课时
课文主要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等待母亲带他出去玩但却一直没等到,伤心、失望之时得到母亲安慰的经历。
回想一下: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回顾课文
兴奋期待
耐心等待
焦急无奈
“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失望委屈
精读课文
“我”真切地希望母亲能够实现他小小的愿望——在一个星期天带他出去玩。可是母亲最终没能履行诺言,“我”的心情怎么样?
1.试着找出表现母亲行为的句子。
2.找出描写“我”的心情的语句,做好批注。
3.思考“我”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
精读课文
哪几个段落能体现出早晨时“我”心情变化的片段?圈画出相关语句。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这段时光不好挨。
焦急又兴奋。
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
……
精读课文
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环境描写:烘托出“我”马上就能跟妈妈出去玩的愉快心情。
知识点拨: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精读课文
你从这些词语里体会到了什么?
“这段时光不好挨”写出了“我”在耐心等待;“空空落落”写出“我”等待时的无聊与孤独……
精读课文
默读描写下午“我”心情变化的片段。
“我”盼着什么?作者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
精读课文
思考:环境描写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通过环境描写,写出光线变暗,暗示时间的推移,烘托出在漫长的等待中,“我”的期盼落空;用环境来照应“我”的心情,希望渐渐破灭。
精读课文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
怎样理解“漫长而急遽”这对看似矛盾的词语?
“漫长”是说时间长,指“我”在等待过程的煎熬;“急遽”的意思是急速,是说“我”又觉得黑夜来得太快。这对看似矛盾的词语,体现了“我”执着盼望的心情。
精读课文
默读描写黄昏时“我”心情变化的片段。
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母亲为什么“惊惶”?表现在哪些行动上?
精读课文
通过动作描写,我感受到了母亲对自己没有兑现承诺而感到自责、不安,所以惊惶;可以感受到其实母亲是很爱“我”的,只是被家庭生活所迫,有做不完的家务事而忽略了“我”,忘记了自己的承诺。
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精读课文
万分期待、心怀欢喜
耐心、仍然有所期盼
焦急万分
期盼落空
梳理人物心情的变化:
体悟形象
再读课文,思考: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她是一位好母亲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母亲因为家务缠身而没有兑现承诺,并因此感到自责,可以看出她对“我”的疼爱,是一位善良的好母亲。
体悟形象
作者既然这么希望出去,为什么不是直接拉着母亲去,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等待母亲做那做不完的一件又一件事?
文中的作者很懂事,体谅母亲的辛劳,所以才一直都在等待,而并没有任性做其他事情。
读写结合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
读写结合
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读写结合
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试着完成下面的学习单。
表达方式/课文 相同点 不同点
《匆匆》
《那个星期天》
读写结合
1.相同点:在情感上都表达出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惆怅。
2.不同点:表达方式的不同,《匆匆》通过运用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那个星期天》则是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写来细腻再现当时作者情感的变化。
总结课文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学习作家们真实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情感,只有采撷生活之浪花,只有采用生花之妙笔,才能让思绪在笔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让真情在纸上纵情地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