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一颗小桃树》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一颗小桃树》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3 22:36: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一颗小桃树》课时训练
一、填空题
1.文学常识对对碰。
贾平凹,当代作家。原名贾平娃。1952年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其创作以_____________成就最为突出。其中《____________》获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___________》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8年凭借《__________》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整体感知:阅读课文《一棵小桃树》,根据课文情节结构完成下列填空。
眼前景①________——②________(奋斗)——眼前景③________
二、选择题
3.下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忏悔(chàn ) 淅沥(xī lì) 哆嗦(duō suo) 矜持(j n)
B.伫窗(chù) 褪尽(tuì) 执著(zhuó) 孱头(càn)
C.委琐(suǒ) 渺小(mi o) 幼稚(zhì) 恍然(hu ng)
D.花骨(gǔ)朵 马嵬(gu )坡 灼灼(zhuó) 颤抖(zhàn)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风雨里的小桃树,花瓣一片片落了,树瘦了许多,一副可怜的弱者模样,我目不忍视的同时,蓦然发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看清自己不过是个不敢面对弱者的软弱无能之辈。
B.爷爷喜欢服侍花,每天为他的花事忙忙碌碌,却从来不顾我的小桃树,与奶奶对桃树的照顾形成鲜明对照。爷爷的不好,反衬出奶奶的好来,成为我怀念奶奶的原因。
C.开花的小桃树,“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笑着。我忍不住几分忧优伤,泪珠儿又要下来了。”作者的流泪,固然与对小桃树的情感很特殊有关,同时,睹物生情,多愁善感,也算是文人情怀的一种体现吧。
D.桃花遇上春雨,不想它却命薄,受不得这么大的福分,片片付给风雨,我于是“心里喊着我的奶奶”。我在可怜我的奶奶,命运如同这桃花,在日子愈来愈幸福的时候,却命薄而过早离开人世。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用素心托高洁,教学几十年成绩显著,多次受到表彰,她是名副其实的“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B.他慷慨激昂的演讲一结束,听众就爆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掌声和欢呼声。
C.上课的铃声响起,操场上正热火朝天踢足球的同学们戛然而止。
D.仲春时节,这里繁花遍野,姹紫嫣红,各地游人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错的,”他改变了语气,“就这样坚持下去就好。”
B.这样做,是对呢?还是不对?
C.古书是这样解释“雪”的:“雪,凝雨也”。
D.孩子们欢快地唱着“卖报歌”。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视剧《人世间》,以平民视角展现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堪称一部“百姓生活史诗”。
B.故宫沉浸艺术展,重新用数字技术再次将北宋画作《千里江山图》呈现,让人们以更加生动的方式了解优秀传统文化。
C.通过艺术创新,赋予红色经典鲜明的时代意义,让新时代青年了解历史,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传递信仰的力量。
D.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2颗卫星发射升空,创造了我国一箭多星新水平。
三、综合性学习
8.为迎接2022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光华中学准备开展“快乐读书,幸福人生”主题实践活动,下面是此次活动的几项任务,请你完成。
(1)[任务一]请你为此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任务二]阅读一本书,根据阅读习惯、兴趣或目的不同,可以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此次活动中,学校对同学们的阅读方法进行了一项调查,你是学生代表,请根据示例写出调查表中空格处的内容。
阅读方法调查表
阅读方法 优点
示例:精读法 能够对作品进行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
① ②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一颗小桃树(节选)
贾平凹
①早晨起来,雨下得大了,一直下了一整天。我临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纤纤的生灵儿,枝条已经慌乱,桃花一片一片地落了,大半陷在泥里,在黄水里打着旋儿。哦,我可怜的小桃树!
②好多年前的秋天,我们还是孩子。奶奶从集市回来,带给我们一人一个桃子,她说:“都吃下去吧,这是‘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我们全都含了桃核爬上床去。我却无论如何不能安睡,就爬起来,将桃核儿埋在院子角落的土里,想让它在那里蓄着我的梦。
③第二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奶奶打扫院子,突然发现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便叫道:“这是什么呀?”我才恍然记起了是它: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了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它长得很慢,一个春天,才长上二尺来高,样子也极猥琐。但我却十分地高兴了:它是我的,它是我的梦种儿长的。
④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上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但是,我慢慢发现我的幼稚,我的天真了,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还读不懂呢。我渐新地大了,脾性也一天一天地坏了,常常一个人坐着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这时候,奶奶也去世了,真是祸不单行。我连夜从城里回到老家去,看着满屋的混乱,想着奶奶往日的容颜,不觉眼泪流了下来,对着灵堂哭了一场。天黑的时侯,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它竟然还在长着,弯弯的身子,努力撑着的枝条,已经有院墙高了。弟弟说:“那桃树被猪拱折过一次,要不早就开了花了。”大家曾嫌它长得不是地方,又不好看,想砍掉它,奶奶却不同意,常常护着给它浇水。看着桃树,想起没能再见一面的奶奶,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⑤如今,它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但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可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我每每看着它,却发现从未有一只蜜蜂去恋过它,一只蝴蝶去飞过它。可怜的小桃树!
⑥雨还在下着,花瓣儿纷纷零落去,片片付给风了,雨了!我心里喊着我奶奶。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然而,就在那俯地的刹那,我突然看见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然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嫩黄的,嫩红的,在风中摇着,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⑦我心里稍稍有些安慰了。啊,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朵花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我亲爱的,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儿,对吗?
(《平凹散文》,有删改)
9.文中说:“哦,我可怜的小桃树!”作者认为小桃树的“可怜”表现在哪几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0.下面这个句子生动形象,富有深意,请加以赏析。
但它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
11.请说说本文和《紫藤萝瀑布》在写法和所寄寓的深意上的相同之处。
(二)阅读文段,完成问题。
岁月深处的暖灯
(赵丽宏)
①我走上文学创作之路,已经有五十多年,在我的记忆中,最难忘记的,是曾经鼓励、指点、帮助过我的那些文学编辑。他们分布在全国各地,在上海,在北京,在广州,在天津,在南京……和这些城市联系在一起的,是一个个亲切的名字,想起他们,我的心里会感到温暖。其中一位,便是徐开垒先生。
②上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崇明岛上的一个插队知青,在艰困孤独的环境中,读书和写作成为我生活的动力。我把自己的习作寄给了《文汇报》,但没有信心。《文汇报》的副刊《笔会》是明星荟萃之地,会容纳我这样默默无闻的投稿者吗?出乎意料的是,我的一篇短文,竟然很快就发表了。发表之前我并没有收到通知,以为稿件已石沉大海,或许被扔进了哪个废纸篓。样报寄来时,附着一封简短的信,我至今还清楚地记着信的内容:“大作今日已见报,寄上样报,请查收。欢迎你以后经常来稿,可以直接寄给我。期待读到你的新作。”信后的落款是“徐开垒”。
③读着这封短信,我的激动是难以言喻的。虽然只是寥寥几十个字,但对于一个初学写作的年轻人,是多么大的鼓舞。徐开垒这个名字,我并不陌生,我读过他不少散文。他的很多作品曾经打动少年时的我。在此之前,我并不知道是开垒先生在主编《文汇报》副刊。对我这样一个还没有步入文坛的初学者,开垒先生不摆一点架子。此后,只要我寄去稿子,他都很快回信。在信里他没有空洞的客套话,总是给我真诚热情的鼓励。如果对我的新作有什么看法,他会一二三四地谈好几点意见,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写满几张信笺。即便退稿,也退得我心悦诚服。
④开垒先生是一个忠厚善良的人,对朋友,对同事,对作者,对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读者,都一样诚恳。记得一年春节前,我去看望他,手里提着一篓苹果。那时食品供应紧张,这一篓黄蕉苹果,是我排很长时间的队,花三元钱买的。我觉得第一次去看望老师,不能空着手。到了开垒先生家里,他开始执意不收这篓苹果,后来见我忐忑尴尬的狼狈相,才收下。我现在还记得他说的话:“以后不要送东西,我们之间,不需要这个,你又没有工资。我希望的是不断能读到你的好文章。”这样一句朴素实在的话,说得我眼睛发热。春节过后,开垒先生突然到我家来,走进我那间没有窗户的小房间。他说:“我知道你在一间没有阳光的屋子里写作,我想来看看。”先生的来访,让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才好。此后,开垒先生多次来访问我的“小黑屋”,和我谈文章的修改,有时还送书给我。开垒先生不是一个健谈的人,我也不善言辞,面对自己尊敬的前辈,我总是说不出几句话。有时,我们两个人就在台灯昏暗的光线中对坐着,相视而笑。在他的微笑中,我能感受到他对年轻后辈深挚的关切。他是黑暗中的访客,给我送来人间的光明和温暖。
⑤1983年,出版社要出版我的第一本散文集,开垒先生知道后,比自己出书还要高兴。他说:“第一本散文集,对一个散文写作者来说,是一件大事情,你要认真编好。”我请开垒先生为我作序,他慨然允诺。他很细致地分析我的作品,谈生活和散文创作的关系,还特别提到了我的“小黑屋”。每次,我翻开我的第一本散文集《生命草》,读序文中那些真挚深沉的文字,就感觉开垒先生坐在我的对面,在一盏白炽灯的微光中娓娓而谈,我默默倾听,推心置腹之语,如醍醐灌顶。
⑥《笔会》于我,并非发表作品的唯一园地,而开垒先生在黑暗中对我的引领,在艰困中对我的帮助,却是谁也难以替代的唯一。
(有删改)
12.作者为什么要在第②段中描写当年的艰难处境?
13.徐开垒先生哪些方面的举动让作者特别感动?
14.按要求,赏析下列词句。
(1)如果对我的新作有什么看法,他会一二三四地谈好几点意见,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写满几张信笺。(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他是黑暗中的访客,给我送来人间的光明和温暖。(语句蕴含的深意)
15.说说本文首尾是怎样呼应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16.结合内容,简要说说你对文章以“岁月深处的暖灯”为标题的理解。
(三)阅读记叙文《雪夜灯火》,完成各题。
雪夜灯火
马庆民
①加完班已是深夜,从帮扶村返回家的路上,天空飘起了雪。一瓣瓣轻盈的雪花,有对天空的依恋,有对大地的向往,纷纷扬扬,翩翩而舞。
②不远处,亮着几盏灯火,我想,每一盏灯火里都包含着一份守候与期待,或许,还有不期而然的遇见和美好。
③这样的雪夜,这样的灯火,总会点亮埋在心底里那些若隐若现的往事。
④军校毕业那年,我去东北某部实习。那里的冬天出奇地冷,大雪下个不止。一个冬日傍晚,我接到命令:去给演习部队送补给。完成任务返回时,我们走错了路。夜越来越深,雪越下越大,幽冷深邃的夜空拥抱着那伸向山野深处的弯弯小路。没有村庄,也无行人,唯有雪在纷飞,风在呜咽。
⑤我们打算找地方掉头时,伴着几下颠簸,车子陷进坑里了。因为是临时紧急任务,车上既没有通信设备,也没有可使用的自救工具。
⑥我提议我在车后推,司机小刘在车上驾驶,我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反复尝试几次,车不但没出来,轮子打滑还越来越厉害,越陷越深。于是我让小刘在车上守着,独自去前面看看有没有村庄,好找一户人家借把铁锹。
⑦山野的雪夜,猝然而起的“咯吱咯吱”声,打破了这份和谐与宁静。不知道走了多久,突然,一盏幽暗的灯火出现在我的视线,那,似乎是一种等待,也是一种希望。
⑧伴着一阵喜悦,我快步走去。那是几间矮矮的平房,一圈篱笆围起一个小院。灯火,正是从破旧的老窗透出来的。我轻轻拍了几下木门,唤了几句,“有人吗?”半天没有反应。正在我各种猜测的时候,屋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位发白如雪的老奶奶披着衣服探出头来,“谁呀?”
⑨“奶奶,我是当兵的,正在执行任务,但我们车子陷进坑里了,想借一把铁锹用。”我赶紧说明来意。
⑩“哦,解放军同志啊,你等俺一下,马上给你开门。”老奶奶说着折回屋里拿钥匙。
门开了,老人要我先进屋暖和一下,我说还有司机在原地等着,得赶紧回去。
“那咱们一起去”,老人穿上羊皮大衣,又踏上棉鞋,她说这条路她闭着眼都知道咋走。
路上,老奶奶问我是怎么找到村里的,我笑着说,“是您屋里那盏灯!哦,对了,这么晚了,大家都睡下了,为什么奶奶还亮着灯呢?”
老奶奶叹了口气,“男人和俺刚结婚不久就去战场抗日了,从那时开始我就在夜里亮着灯等,从起初的煤油灯、蜡烛,到如今的电灯,一直亮着,我怕他哪天回家,找不到门。”
雪在飘飞,晶莹了世界,也晶莹了眼睛。泪眼朦胧中,我回首凝望背后那盏灯,灯光昏黄,却显得如此温暖,又如此光明。
点亮一盏灯,给离家的人照亮归程;点亮一盏灯,给守家的人照亮了梦。灯火之下,有人和衣而卧,静静聆听着风雪肆虐的声音,念着远方的亲人。或许,那盏摇曳不灭的灯火,只为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车子被救出来后,我坚持要送奶奶回家,她却只让我送到小路拐弯处,也就是刚好看见灯火的地方,奶奶说,“看见灯,就到家了,就不用怕了。”
很多年过去了,我走过很多冬天,经历过无数雪夜,却一直深深记得那句话,那盏灯。
行路的人,走得再远,心中牵念的,无非是暖暖的一盏灯火。灯火下,有书、有棋、有酒,就算没有这些,有人也就够了。
我想,每个人眼里都有一盏亮着的灯火,看见它,就会在心底腾起一阵暖意。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17.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灯火”为线索,串联起作者的经历和感受,思路清晰。
B.第③段是过渡段,由眼前所见景象,引出作者对往事的回忆。
C.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标题,并点明了本文的主旨。
D.本文主要表达了作者对雪夜的赞美和对光明的向往之情。
18.第④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19.赏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雪在飘飞,晶莹了世界,也晶莹了眼睛。
20.第 段说“行路的人,走得再远,心中牵念的,无非是暖暖的一盏灯火。灯火下,有书、有棋、有酒,就算没有这些,有人也就够了。”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 小说、散文 腊月·正月 满月儿 秦腔
2. 逆境; 忆过去; 希望
3.C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给词语拼音的能力。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做起来并不难。A“矜持”的“矜”读jīn。B“伫窗”的“伫”读zhù。C正确。D“骨”是多音字“花骨朵”的“骨”读gū。
4.C
A.风雨里的小桃树,花瓣一片片落了,树瘦了许多,一副可怜的弱者模样,我目不忍视的同时,蓦然发现“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明白了逆境并不可怕,关键在于坚持与希望;
B. “爷爷的不好,反衬奶奶的好”表述有误;
D.桃树是在奶奶的庇护下成长的,看到它经受风雨,自然会想起关爱小树的奶奶,觉得奶奶和桃花的命运相似;
故选C。
5.C
A.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使用正确;
B.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使用正确;
C.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不能形容停止了某种动作,用错对象;
D.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使用正确;
故选C。
6.A
B.这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问句,第一个问号应改为逗号;
C.“雪,凝雨也”是对前面“雪”的解释,不需要用引号;
D.“卖报歌”是歌曲名称,应用书名号;
故选A。
7.A
B.有误,语义重复,删去“再次”;
C.有误,成分残缺,在句首加上“这次展出”;
D.有误,搭配不当,把“水平”改为“纪录”;
故选A。
8.(1)(示例1)我阅读,我快乐!
(示例2)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2)(示例)①跳读法;②能够提高阅读的效率
9.①写小桃树遭受风雨等的摧残来表现它的可怜;②写小桃树长得很委屈,样子很委琐,花儿单薄等来表现它的可怜;③写小桃树被人鄙视,孤独寂寞来表现它的可怜。
10.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光灯,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同时也给予作者希望和信念。
11.写法相同之处: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或借景抒情);寄寓深意:困境不气馁,心中有梦,顽强斗争,不懈追求(言之成理即可)。
12.作者描写当年的艰难处境,下乡劳动,艰困孤独。正是在这样的处境中,他仍坚持文学创作,表现出对文学与生活的热爱。同时,也是为了突出自己走上文学之路的引路人,以表达对他的感激之情。
13.一是发表了素不相识的作者的作品并写信给予鼓励,二是经常写信给予作者指导,三是到作者住处看望作者,四是为作者的第一本散文集作序。
14.(1)示例:“密密麻麻”表现写的字非常多,突出徐开垒先生的指导非常认真。
(2)示例:这里运用一语双关的修辞手法,“黑暗”既指房间的黑暗,也指生活中的不如意。突出徐开垒先生对“我”的帮助之大给予“我”光明与温暖,传递给“我”信心与希望。
15.文章开头说“想起他们,我的心里会感到温暖。其中一位,便是徐开垒先生”,结尾呼应开头说“在艰困中对我的帮助,却是谁也难以替代的唯一”,突出徐开垒先生在“我”成长并成为作家的人生历程中的重要意义,“唯一”是强调,同时也暗含了深深的感激之情。
16.示例:文章以“岁月深处的暖灯”为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徐开垒先生对自己的长期帮助比喻成岁月深处的暖灯,表达了作者对徐开垒先生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另外,这一标题是全文的“文眼”,也是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17.D
18.属于景物描写或自然环境描写,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②渲染幽冷深邃的气氛,③烘托人物身处困境失落(迷茫)的心情,④为下文遇见老奶奶做铺垫。
19.“晶莹”是形容词,是“光洁、透明”的意思,在句中被活用为动词,是“使……晶莹”的意思,准确生动地写出了大雪纷飞中世界和眼睛都变得晶莹光亮起来,并含蓄地表达出“我”因老奶奶的话感动得流泪的情景。
20.“灯火”代表家的温暖,“灯火下,有书、有棋、有酒”代表幸福美好的家庭生活,“有人也就够了”这里的人指的是家人、亲人。这段话表达的是离家在外的人,无论走多远,心中永远牵挂的是家人的平安幸福,永远渴望的是家的温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