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中学教育集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语文 2012.11
友情提醒:请保证卷面整洁,本试卷总分150分,试题总分147分,书写分3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得分
一.选择题。(14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腼腆(tiǎn)???? 裨益(bì)????? 归省(shěng)?????潜移默化(qián)?
B.徜徉(cháng)??? 荟萃(cuì) ?迸(bèng)溅????? 冥思苦想(míng)C.黝黑(yǒu)??????自诩(xǔ)??????呜咽(yàn)?????? 谆谆教诲(zhūn)D.摒弃(bìng)???? 家眷(quàn)????涟漪(yī)?????? 不屈不挠(náo)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 他也只能是“高智商的野蛮人”。 B.科学家研究发现,忧郁、愤怒、悲伤……等恶劣情绪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C.“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
D.最近多名省部级高官因贪污受贿被判处死刑,人民群众无不拍手称快,但人们还在关注着检察机关对那些行贿者将如何处置?
3.下列句中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样雅致的漆器屏风,再配上这般端正清秀的书法,确实让人赏心悦目。
B.一个熟悉扬州历史的人,一般不会把普通书画家和扬州八怪相提并论。
C.要弄清事实真相,就不能轻信道听途说,必须亲自去调查、研究,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
D.公园里的道路比较复杂,李明不久就辨不清方向了,就在他走投无路之时,一位管理人员及时帮助了他。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正确的一句是( )(2分)
A.《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故居坐落在风光秀丽的淮安。
B. 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C.我们要认真宣传新的《中学生守则》,防止中学生不做坏事。
D.中国珠峰登山队之所以能成功登上珠峰,是因为全体队员不畏艰险,团结协作的精神。
5.对下列一段话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葡萄种下去的时候,枯枝一根,只担心它抽不出叶来。 那叶片淡绿,曲折有致的边沿却镶了一圈紫红,还没看见葡萄,人的口水就被引出来了!
①那茸头褐色,小小的一点,粗心的简直看不出来。
②终于在一个弯节处,顶出一个茸头来,过几天,又一个!
③因为担心,每天都殷勤观看。
④几场春雨一浸,老根发力了吧,茸头一个抖擞,变成了叶片!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④①②③
6. 下面这段话中,关于文学作品内容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句是( )(3分)
A.《韩非子》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明道理,《刻舟求剑》就是其中的一则,它告诫人们要随着情势的变化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B.鲁迅的《社戏》写了“我”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经历,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质。
C.《安恩和奶牛》一文作者约翰尼斯·延森,丹麦小说家、诗人。这篇小说让我们了解到了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情感。
D.《端午日》的作者是现代作家沈从文,文章主要写了赛龙舟、捉鸭子等端午习俗,具有浓郁的湘西风情。
二.知识积累与综合运用。(21分)
7.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写到这里,不由吐了吐舌头,因为北大老师们的肖像,也一视同rén(?? )地留在了我的写生画册上:有的绅士风度,有的和ǎi(?? )可亲,这个怪pì(?? ),那个潇洒,或于谈笑风shēng(????)间“樯橹灰飞烟灭”,或于古朴凝重之中形成另一番风格……
8.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但愿人长久,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3)青山有幸埋忠骨, 。 (杭州岳墓对联)
(4)中庭地白树栖鸦, 。 (王建《十五夜望月》)
(5) ,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6)四面湖山归眼底, 。 (湖南岳阳楼对联)
(7)松间沙路净无泥, 。 (苏轼《浣溪沙》)
(8)淡黑的起伏的连山, ,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鲁迅《社戏》)
9.名著阅读与综合实践活动(9分)
语文老师要你到图书馆去借一本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1)你到了图书馆书库,首先做什么?(2分)
。
(2)《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了有关汤姆和蓓姬的哪几个故事?(至少写两个)(2分)
。
。
(3)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老师希望你用文字为汤姆“画”一幅肖像画,你是这样“画”的:
(2分)
(4)你班要举行《汤姆索亚历险记》读书报告会,你的好朋友李明同学一直表现不积极,认为读这本书花费时间太多,提高语文成绩收效很慢,不如多做做习题,你该怎么劝说他改变他这种想法,愉快地跟你们一起看这本书?注意说话时要婉转得体。(3分)
。
三.阅读理解。(52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1题。(6分)
月夜① 十五夜望月
(唐)刘方平 (唐) 王建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注释]①诗是抒写感受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清新而有情致。
10.从视角看,《月夜》诗的前二句是?????? ,寥廓天宇,月色空明;后二句是 ,大地静谧,虫声新透。(2分)
11.两首诗歌构思新颖别致,不落窠臼,用语清丽细腻,妙然生趣,请举例说明。(4分)
。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2-15题。(15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一道士自夸法术高强,做得好驱蚊符。或请得以贴室中。至夜蚊愈多,往咎(责怪)道士。道士曰:“吾前往观之。”见所贴符曰:“原来用得不如法耳。”问:“如何用法?”曰:“每夜赶好蚊虫,须贴在帐子里面。”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项为之强( ???????) (2)鞭数十(???????? ?)
(3)或请得以贴室中(??????? ?)?? (4)至夜蚊愈多( ??????????)
13.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3分)
A、或请得以贴室中(把) B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C、方出神(正) D、徐喷以烟(慢慢地)
14.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每句2分)
(1)蹲其身,使与台齐。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5.用下面的句式写出[乙]文这则笑话所蕴含的道理。(4分)
本文讽刺了像道士那样 的人。
讽刺了像买符者那样 的人。
(三)阅读下列文章,完成16-20题。(14分)
小鸟,你飞向何方(节选)
赵丽宏
①在黄昏的微光里,有那清晨的鸟儿来到了我的沉默的鸟巢里。
②我喜欢泰戈尔的诗。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泰戈尔就把我迷住了,一本薄薄的《飞鸟集》,竟被我纤嫩的手指翻得稀烂。那些充满着光彩和幻想的诗句,曾多少次拨动我少年的心弦……
③《飞鸟集》破损了,我渴望再得到一本。然而,“文化革命”一开始,这个小小的愿望,竟成了梦想。我的那本破烂的《飞鸟集》,也被人拿去投入街头烧书的熊熊烈火中,暗红色的灰烬在火光里飞舞,飘飘洒洒,纷纷扬扬。我仿佛看见老态龙钟的泰戈尔在火光里站着,烈火烧红了他的白发,烧红了他的银须,也烧红了他的朴素的白袍。他用他那冷峻而又安详的目光注视着这一切,看着,看着,他的神色变了,似有几许惊恐,几许不安,也有几许愤怒,几许嘲讽……
④我还是喜欢泰戈尔。在动乱的岁月里,我默默地背诵着他的诗,以求得几分心灵的安宁。“诗人的风,正出经海洋和森林,求它自己的歌声。”我陶醉在他所描绘的大自然中了——那宁静而又浮躁的海洋,那广袤而又多变的天空,那温暖而又清澈的湖泊,那葱郁而又古老的森林……
⑤有一天,我忽然异想天开了:到旧书店去走走,看能不能找到几本好书。结果,当然叫人失望。但,我发现,有时还会有几本“罪当火烧”的书出现在书架上,或许,这是出于店员的粗心吧。于是,我抱着几分侥幸,三天两头往旧书店跑。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又走进冷冷清清的旧书店。我的目光,久久地在一排排大红的书脊中扫动,突然,我的眼睛发亮了:一条翠绿色的书脊,赫然跻身在一片红色之间,呵,竟是《飞鸟集》!
⑥该不会有另一种《飞鸟集》吧?我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仔细一看,果真有泰戈尔的名字。随即,我又紧张了,是的,这年头,得而复失的太多了。挤压着《飞鸟集》的一片红色,又使我想起街头那一堆堆焚书的烈火,那漫天飞扬的纸灰……我赶紧向书架伸出手去。
⑦几乎是同时,旁边也伸出一只手来,两只手,都紧紧地捏住了《飞鸟集》。这是一只瘦小白皙的手,一只小姑娘的手。我转过脸来,正迎上两道清亮的目光——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小姑娘站在我身旁,抬起脸看着我,白圆的脸上,一双清秀的眼睛眨巴眨巴地闪动着,像一潭清澈见底的泉水,微波起伏,平静中略带点惊讶。
⑧我愣住了,手捏着书脊,不知如何是好。(A)还是她开了口:“你也要它吗?那就给你吧。”声音,清脆得像小鸟在唱歌。
⑨我的脑海里忽然旋起个念头:在这样的时候,她还会喜欢泰戈尔?莫非,她根本不知道这是怎样一本书?于是,我轻轻问道:“你知道,这是谁的书?”
⑩“谁的书!”(B)小姑娘抬起头来,颇有些惊奇地看着我,秀美的眼睛睁得滚圆,转而,开心地笑起来,一边笑,一边做了个鬼脸:“这是一个老爷爷的书,一个满脸白胡子的印度老爷爷。我喜欢他。”说罢,用手做着捋胡子的样子,又咯咯地笑了。如同平静的池塘里投进了一颗石子,笑声,在静静的店堂里荡漾……
(11)啊,还真是个熟悉泰戈尔的!我多么想和她谈谈泰戈尔,谈谈我所喜欢的那些作家,谈谈几乎已被人们遗忘了的世界呵!然而,这样的年头,这样的场合,这样的谈话肯定是不合时宜的,即便年轻,我还是懂得这一点。(C)小姑娘见我呆呆地不吭声,刷地一下把《飞鸟集》从书架上抽下来,塞到我手中:“给你吧,我家里还藏着一本呢!”没等我作出任何反应,她已经转身去了。我只看见她的背影:(D)一件淡紫色的衬衫,上面开满了白色的小花;两根垂到腰间的长辫,随着她轻快的脚步摆动……
(12)她走了,像一缕轻巧的风,像一阵清凉的雨,像一曲优美的歌……
16.本文以什么为线索?请按线索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2分)
17.分析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表达效果。(4分)
(1)一条翠绿色的书脊,赫然跻身在一片红色之间,呵,竟是《飞鸟集》!
(2)《飞鸟集》破损了,我渴望再得到一本。然而,“文化革命”一开始,这个小小的愿望,竟成了梦想。
18.文中多次出现对泰戈尔的外貌描写,作者的意图是什么?(2分)
19.A、B、C、D四处划线的句子是对小姑娘的描写,请任选一句,分析人物描写的作用。(3分)
我选( )句,
20. 联系全文,说说题目中的“小鸟”有什么含义。(3分)
(四)阅读下列文章,完成21-24题。(17分)
最后的母爱
小疼
很长时间了,一直无法忘记她。
是我曾经的病人,一个年过六旬的妇人。她的一双儿女将她送来时,她已经非常憔悴。但依然保持着一个女人并未随时老去的优雅。头发没有白,梳理得非常整齐,黑色毛衣开衫套一件墨绿的衬衣,黑色短裙,方口皮鞋。略瘦,习惯性地先微笑再开口。笑容苍白但真诚。
她的女儿说,她刚退下来,是大学教授。曾经在国外待过几年。但检查结果很无情,脑瘤,已是晚期。职业本能告诉我,她的时间不太多了,甚至已不再具备手术价值———即使手术,也无法延长她的生命,只能让她白白承受手术的痛苦。
看得出来,她的儿女很孝顺,目光里满是焦灼和忧虑,但在她面前,还是努力保持着一份轻松。她的儿子偷偷告诉我,若检查结果不太好,不要告诉她实情。只要有一线希望,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母亲。
想着如何婉转告诉她的儿女这样的状况时,她却敲开了我的门。
她轻轻微笑,我不是来询问检查结果的,我的身体我很清楚。
我愣了一下,决定不再隐瞒,点点头,是的,状况不太好。
她依然微笑,我想请求您帮我安排手术。
我再次愣怔,这样的要求,并不理智。停顿了一下,我说,或者,保守治疗会更好一些。
不!她果断地说,我要手术。可以做手术的是吗?况且,保守治疗的费用并不比手术少。
她忽然握住我的手,能够手术我还可以给他们一份希望,让他们相信我还有康复的可能,若连手术都无法做了,他们一定会很绝望,我不想他们现在就绝望。
我抬起头来,这是我做医生的第十三个年头,在此之前,我不记得我遇见过多少病人,给多少病人做过手术,又给过多少病人无药可救的绝望答案。邂逅过多少相互疼爱和不舍的亲人,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因为太多,已经不再随同他们悲伤或感动,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妇人,还是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一切都在走向结束,那是她生命中最后的春天,她心知肚明,却在最后的时间,还是要用自己正在凋零的生命给孩子最后一份希望。儿女们一直在努力地计划怎样瞒她,却不知道,他们的母亲为了给他们这微薄短暂的希望,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
十天后,她在儿女的注视下被推上了手术台。
手术很顺利,但已毫无意义。转回病房的一个月,每次去查房,都会看到她的儿女在那里无微不至地照顾她。这个在女儿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背着孩子,她偷偷对我说,让他们尽心尽力吧,这样,以后我不在了,他们会因为这些付出而得到安慰,就不会太痛苦了。
半年后,她离开了。她的儿女没有太过悲伤,如她所说,他们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在母亲最后的时间,用尽力气去爱了一场,虽然母亲的离开依然让他们难过,但,他们已经没有遗憾———因为尽力了。
在母爱的诸多诠释中,她的表达方式让我震撼。那是她生命凋零之前的最后一次盛开,以母亲的名义,开得那样饱满、绚烂。 (《读者》2012年第10期)
21.本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横线上写出来。(4分)
(知道检查结果后)犹豫不决 —— —— 再次愣怔 —— —— 震撼
22.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4分)
①赏析“头发没有白,梳理得非常整齐,黑色毛衣开衫套一件墨绿的衬衣,黑色短裙,方口皮鞋。”这一句子。(画横线句)
②理解画波浪线句“这个在女儿口中一辈子都不愿麻烦人的女人,在最后的时间里,尽情地麻烦着她的孩子们,耍小脾气,要求他们帮她翻身,给她唱歌,读报纸,做各种饭菜……”这一句子的含义。
23.“可眼前这个平静而憔悴的妇人”,为什么会“让我难以抑制地有流泪的冲动”?请根据文意回答。(4分)
24.“可怜天下父母心”,文中母亲让我们感动不已!请联系文本并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母亲曾让你感动的某一做法。(5分)
四.作文。(60分)
25.把“这一次,我没有 ”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横线上可填:胆怯、失落、骄傲、犹豫、留恋、欣喜、退路、成功、说谎…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4)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题目:这一次,我没有
初一语文期中试卷答案
1.B 2.A 3.D 4.B 5.C 6.A
7-8略
9.(1)检索名家名著 (2)汤姆被迫和蓓姬同桌;汤姆为蓓姬承担撕书的责任;代蓓姬受罚 (3)结合汤姆的性格特点进行“绘画”。如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正直勇敢,喜欢幻想、喜欢历险等
(4)称呼、理由、注意语气委婉各一分。
10.仰望? 俯视;
11.初春的虫子也许还很稀少,但是诗人已经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虫声是生命的萌动,万物的复苏,也令人油然生发出春回大地的美好联想。
或者:《十五夜望月》中一个“落”字,新颖妥帖,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家等。
12.(1)通“僵”僵硬 (2)用鞭子打(3)有的人(4)到
13.A.
14.
(1)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2)(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吞进肚里。
15.耍奸卖滑,招摇撞骗,投机取巧,花言巧语;崇信法术,奉从迷信而上当受骗(意对即可)
16.本文以《飞鸟集》为线索,以沉迷《飞鸟集》——失去《飞鸟集》——寻找《飞鸟集》——拥有《飞鸟集》为行文思路。
17.(1)表现了在特定时代,作者发现自己最喜欢的书时的意外和惊喜之情。
(2)运用心理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特定年代的控诉,对美好事物的渴求。
18.借泰戈尔老人神情的变化控诉那个时代对文化的破坏、对美的摧残,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愤怒。
19.A语言描写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D外貌描写 写出了小姑娘的纯真活泼 善良大方 善解人意 美丽可爱 . 对喜欢读书的小姑娘的美好纯真心灵的赞美。
20.小鸟既象征《飞鸟集》,又象征小姑娘,还象征了作者追求的美好事物。答对两点即可。
21.愣了一下 有流泪的冲动
22.(1)此句用了外貌描写,细腻地写出一个年过六旬的女病人的优雅、乐观。(1分)
同时也为下文“与众不同的做法”做了铺垫。(1分)
(2)通过对母亲正侧面描写,其子女就能“理解”自己的做法了,以此让子女觉得他们已经付出了能够付出的一切,他们没有遗憾了。(1分)实际上,母亲这一做法真是用心良苦,突出了母爱的伟大、特殊。(1分)
23.因为作者在十多年里,已经见过太多的场面,已经不再随同这些场面悲伤或感动。(2分)可眼前这个憔悴的妇人,与一般病人不一样。她平静,她为了给子女微薄短暂的希望,却不惜去额外地承受一份身体的苦痛和折磨。这种母爱怎么不让作者有流泪的冲动呢?(2分)
24.文中母亲为了给子女一丝希望,让子女不会太痛苦,在她生命凋零之前故意要动手术,以此来“麻烦”子女,她的这种表达方式让我震撼。母爱太给力了!这让我想到……(结合文本2分,结合生活实际3分)
25作文评分常规要求
1.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3分。
2.标点符号错误较严重者,酌情扣1—2分。
3.字数每少50字扣l分,最多扣2分。
书写 (3分)书写要求:字迹清楚(1分);书写工整(1分);书写美观(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