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浮力 学科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授课教师 工作单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4.初步探究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2.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3.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启发、讨论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ppt图片、百度,希沃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是在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由浮力、浮力的产生原因、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三部分内容构成。首先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受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物体一定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然后通过测量铝块浸没水中所受浮力大小的实验,使学生明确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液体内部深度越大,压强越大,所以可以很顺利的引出浮力产生的原因,使学生完成对浮力本质的认识。在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体验中提出问题及猜想,并通过实验检验这一猜想。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展示教学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展示木筏、帆船、轮船、航空母舰、鸭子、救生圈、热气球、飞艇、潜水艇等图片。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 (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3)、人在死海中游泳,为什么漂浮在海面上? (4)、孔明灯为什么能升空? (5)、木块在水面上漂浮,受到浮力吗? (6)、铁块在水中沉底,受到浮力吗? 二、合作探究 (一)认识浮力 1、观察图片木块在水中受到浮力,漂浮在水面上。 提出问题:铁块在水中会沉底,铁块在水中受浮力吗?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通过实验得出:铁块在水中受到浮力,并学会称重法测浮力。 浮力产生的原因 1、学生观察图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力。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情境分析 已知:边长为L的立方体位于水面下h深处 四个侧面所受压力F合=0 N。 上、下两面所受压力关系 ∵p向上> p向下 ∴ F向上> F向下 F浮= F向上- F向下 结论: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3、演示实验 乒乓球实验 实验现象:将乒乓球放入瓶内,向瓶里倒水,乒乓球不浮起;将瓶下口堵住,乒乓球浮起。 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指导学生做小实验并提问:把空饮料罐用手按入水桶,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手的感觉有什么变化?你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什么样的科学问题? 学生做实验,体验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手受到的压力越大。根据实验体验,讨论交流,得出结论:饮料罐进入水中越深,浮力越大。由此提出新问题: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组织学生探究实验: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的分工协作是否合理;如何设计表格;对获取的数据如何处理;针对学生在不同的问题中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1) 探究浮力与浸没后深度的关系 深度h/格重力G/N弹簧测力计示数F/N浮力F浮/N
实验结论:浮力大小与浸没水后深度无关。 (2)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V排/格重力G/N测力计示数F/N浮力F浮/N
实验结论: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ρ液/kg·m3重力G/N弹簧测力计示数F/N浮力F浮/N
实验结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浮力的知识,主要有三个方面: 浮力的概念:包括浮力的定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浮力的测量方法、浮力的方向、以及在液体和气体中都有浮力。 2.浮力产生原因:浮力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只差。 3.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通过探究实验我们得出浮力的大小和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与物体浸没后液体的深度无关。 除了这些,浮力的大小是否还和其他因素有关呢?如果你想到,不妨自己做实验探究一下。 四、当堂训练 1.浸没在湖水中的物体,随着浸没深度的增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受到的压强增大 B.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增大 C.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差增大 D.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 答案:ABD 2.质量相同的铁球和铝球,分别挂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上,将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若挂铁球的示数变为F1,挂铝球的示数变为F2,则 A.F1>F2 B.F1=F2 C.F1<F2 D.无法比较 答案:A 从有趣的实际问题中引入课题,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 连续提出几个与浮力相关问题,引起学生对生活中浮力问题的关注。 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认识浮力的存在,了解到在生活和生产中浮力的各种应用,进而引发浮力的概念的思考。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体在浮力的作用下可以漂浮在水面上 引起学生思考,培养迁移能力。引导学生对浮力的概念进行总结归纳。 比较物体各表面受到液体压力及压力和合力的情况。 利用压强压力的知识推导得出浮力与物体所受液体压力的关系。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及体验分析并由此提出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依据事实提出科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高分析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渗透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的方法。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表格设计、规范操作的能力。 使学生正确区分液体压强、压力和浮力的概念。 提高学生运用公式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钟 7分钟 10分钟 20分钟
板书设计 10.1 浮力 一、浮力 1.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 符号:F浮 3.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浮=G-F 4.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二、浮力的产生原因 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