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新高考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考前冲刺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 中国至春秋时期,在井田制下,“民不肯尽力于公田”,“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的现象时有发生。这实质上反映了井田制
A. 导致了土地兼并 B. 妨碍了生产力发展
C. 限制了人身自由 D. 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2. 下表西汉丞相出身统计,对如表解读准确的是
功臣/功臣子 外戚宗室 掾史文吏 经学之士 其他
高帝到景帝 12 1
武帝 5 3 1 3
昭帝到平帝 1 9 11
A. 西汉确立以文治国的政策 B. 汉代皇权与相权此消彼长
C. 儒家思想的地位不断提高 D. 西汉王朝选官制度多样化
3. 汉代《百官志》记官而不及机构,以长官、佐贰、属官代表各自府署,被称为“以官存司”;而唐代《百官志》则是“以司存官”,即在各机构名下记其长官、佐贰及所属官吏,并将之概视为机构成员。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强化集权秩序的趋势 B. 权力分配趋向于合理
C. 强干弱枝的指导思想 D. 政府行政效率的降低
4. 宋朝之前,棉花种植主要是在边疆地区。北宋建立后.棉花种植由南向北植移,在福建、广东一带盛行:南宋时、植棉区已经逐渐推广到了长江和淮河流域,并且棉纺织业逐渐兴盛。这一变化
A. 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B. 有利于缓和植棉区的人地矛盾
C. 加速了城市市坊制度的崩溃 D. 得益于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5. 明清时期,南京、苏州的府城都是全国级别的丝织业中心。然而,江宁府本地不产优质生丝,苏州府境内的生丝生产规模也不大,远不及嘉(嘉兴)湖(湖州)。据此可知
A. 丝织业的生产效率不高 B. 商业资本影响丝织业发展
C.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 南北经济联系大幅度加强
6. 1868年,英美领事与上海道订立了《上海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该章程规定:“凡不作商人之领事馆及为其服役并雇用之人,未得该领事馆允准,不得拿获。”之后,列强还设立了领事法庭、领事公堂、高等法院和上诉法院等在华审判机关。这一系列举措
A. 完善了中国近代的司法制度 B. 使中国在涉外纠纷中处于被动局面
C. 促使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D. 表明清延主动寻求外交的近代转型
7. 下表为1910年清政府举办的南洋动业会和1903年日本举办的大阪博览会场馆对照。它反映了清政府
相同 不同
南洋劝业会 大阪博览会 南洋劝业会 大阪博览会
工艺馆 工业馆 卫生馆 动物馆
农业馆 农业馆 武备馆 植物温室
林业馆 京畿馆 冷藏库
水族馆 水族馆 兰简馆 台湾馆
水产馆 各省别馆 商标馆
机械馆 机械馆 海军陈列馆 不可思议馆
通运馆 通运馆 博山琉璃馆 学术人类馆
教育馆 教育馆 金界缎业馆 世界一周馆
A. 推行新政效果初显 B. 重视科技成果转化
C.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 D. 重视国家海防建设
8. 清末诗文中描写了北京狭袖窄腰的新式服饰,不施粉黛的女学生,“千龙万蛇地下排”的 电线、煤气管与自来水管。这说明
A. 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 B. 社会生活体现出中西合璧特色
C. 社会生活出现新形态 D. 新潮人士崇尚奢靡的生活方式
9. 1944年底,重庆实验地方法院公开审理美国人麦克米兰因驾驶车辆误伤人命案,判决过失杀人罪名成立。该案经过两次上诉,此事最终以麦克米兰无罪收场。1945年重庆实验地方法理的3宗涉美案件分别以管辖错误、撤回及上诉结案。以上现象
A. 背景为中美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 B. 适用《望厦条约》的领事裁判权
C. 反映出国民政府完善了法律体系 D. 说明中国摆脱了外交的屈辱地位
10.邓子恢在《中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文中指出:“适合于目前农业生产特点的生产责任制,是鼓舞社会积极劳动,改进技术、提高劳动效率的良好制度。”邓小平在1962年6月下旬中央书记处讨论责任田问题时也表示了支持的意见,肯定了安徽实行责任田的办法。据此可知当时( )
A.试图纠正农村“左”倾错误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的成分
C.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提高了人民公社化的水平
11. 法国学者库朗热对雅典公民的日常生活作了如下描述:“某天,他被区议会召集,讨论这个小团体的宗教或财政事务。又某天,他被部落议会召集,筹备宗教节庆,或讨论开支,或制定法令,或任命首领及审判官。每月有三次,他得出席民众大会,他不能请假。”据此可知
A. 雅典公民的政治权利被严格限制 B. 雅典民主政治的宗教色彩非常浓厚
C. 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D. 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范围比较狭隘
12.下为《16—17世纪初美洲(墨西哥)地区印第安人人口变化表》(据齐世荣等《15世界九强兴衰史》改编)。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美洲地区 墨西哥(一地)
1500年 7000万 1519年 2500万
1600年 800万 1569年 270万
/ / 1619年 75万
①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大规模屠杀 ②欧洲移民带来的各种疾病的影响
③非洲黑人贩入对印第安人的排挤 ④美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冲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3. 17世纪的学者们树立起一套全新的思想规范,这套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思想规范在自然界中表现为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来认识的宇宙规律,在人类社会中则表现为通过社会契约而缔结的法律制度。这里的“思想规范”主要指
A. 法律至上 B. 信仰自由
C. 民权优先 D. 理性主义
14. 英国对北美地区的出口,从1740年的87.2万英镑增加到1760年的200万英镑,再到1771年的450万英镑。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大西洋贸易路线的开辟 B. 北美是英国的殖民地
C. 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D. 英国实施《航海条例》
15. 美国总统由各州选举团选出,即先由各州议会选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选举总统。如1984年罗纳德·里根获得59%选民票,525张选举人票(98%)而当选;比尔·克林顿在1992年获得43%选民票,370张选举人票(69%)也当选总统。可见美国选举人制度
A. 符合直接民主精神 B. 代表多数选民的意愿
C. 违背每票平等原则 D. 保证总统选举的公平
16. 19世纪中期,有文章写道:“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人民……彼此紧紧地联系起来……大工业使所有文明国家的社会发展大致相同,以致在所有这些国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都成了社会上两个起决定作用的阶级,它们之间的斗争成了当前的主要斗争。”上述观点
A. 具有自由主义的典型特征 B. 表达出启蒙思想的核心内涵
C. 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 D. 属于社会进化论的思想范畴
二、非选择题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从历史来看,中央与基层社会的关系,既非“皇权不下县”的“地方自治”,也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集权控制”。古代行政权力致力于基层秩序的稳定以及赋税徭役的征收。家族宗族负责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民事纠纷的裁决、乡约教化、协助政府管理赋税徭役的征收事务、推进资助乡村公共事业、保卫乡里,等等。乡绅作为乡里的代表与官府沟通,官府批准的福利救济经费通常由士绅承担。很多地方,保甲职役是由宗族组织中的各姓氏或房支派轮流顶充,保甲与宗族是相互融合的。
——摘编自杨国安《“天高皇帝远”-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
材料二 从194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城市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体系。接管各大城市后,中国共产党废除了保甲制度。参照乡村经验,不少城市建立了市、区、街三级行政管理体制,街政府成为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这种三级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效率低下,无法适应城市“集中”的特点。不久,街政府被撤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管理模式。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基本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闸述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孔子将体育视为一种礼仪活动,并将这种"礼"作为人的体育活动中道德的界限和行为标准,而古代教育中宣扬的体育思想以及提倡的体育活动则是孔子实施"仁"教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把教育者变成理想的"仁"人。射礼作为一种实践"礼"与"仁"的手段和途径仅是为了"明君臣之义"、"明长幼之序"。
--—摘编自于修涛《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传统体育的影响》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汉宋士人和学派之"任侠"精神是"依仁蹈义,舍命不渝",应予以继承和弘扬,只有弘扬尚武之风、武侠之风、体育之风,民才自强、国将不衰。他认为西方诸国的强大在于"喜动",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他还主张"废缠足"、兴办"女学",使妇女和男人享有同样的接受教育、参与体育的权力。
——摘编自戴伟宇《中国近代思想家谭嗣同体育思想考略》
材料三 1917年,23岁的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体育之研究》的 6000字力作,他说∶"国力恭〈茶〉(nié,痴呆,精神不振)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此甚可忧之现象也"。"体者,载知识之本而寓道德之舍也","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提出学校教育"三育并重",体育"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进修勇而收效远","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毛泽东仍始终坚持理念不变;为延安保育院小学题词"又学习,又玩耍";祝贺全国青年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为中华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摘编自杨小波《毛泽东提出的"野蛮其体魄",于今有何现实意义 》等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孔子和谭嗣同的体育思想。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发展体育的作用。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封建制度的巨大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巨大的政治体系,……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二 16世纪伟大的宗教改革使得互不了解的各国人民突然接近起来,并且通过新的共同信仰,紧密联合在一起。维登堡大学教授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师生的支持。该大学的自由教育吸引了布鲁诺前往。加尔文在巴黎大学受过严格的思想训练,他的《基督教原理》被认为是16世纪最有学术价值和最严谨的宗教著作。他创办了日内瓦学院,毕业的传教士被派往荷兰、英国等地;他领导的宗教改革使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并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意识形态的外衣。加尔文教是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利益的真正的宗教外衣。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和《大革命与旧制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大学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1979年不同时期的对联
时间 地点 对联
1912 某地农村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民国初年 /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国民革命时期 / 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 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江南农村 平分土地,斧头开辟新世界; 阶级斗争,镰刀割断旧乾坤。
1945 成都 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1949 /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1958 /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1979 农村 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 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任意两副对联进行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根据“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可知井田制下民众不愿意在公田进行劳作,只愿意在本家私田上进行劳作,说明井田制不利于调动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妨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B;材料反映的是井田制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没有说明导致了土地兼并和限制了人身自由,排除AC;井田制实际上已经不利于社会转型,排除D。
2.【答案】C
【解析】由西汉部分丞相出身表可以看出,到昭帝、平帝时期丞相都出身于经学之士,说明儒家思想在西汉的影响加强,C项正确;西汉没有确立以文治国的政策,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皇权与相权此消彼长,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西汉王朝选官制度多样化,排除D项。故选C项。
3.【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汉至唐的记官和机构之间的变化可以看出,政府更加注重机构与属官的统属关系,即政府加强了对官员的管理,说明集权秩序更受到重视,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权力分配内容,排除B项;“强干弱枝”主要是在中央集权体制下,说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而材料中主要体现是中央行政体制的调整,与材料不符合,排除C项;材料无法看出效率高低,排除D项。故选A项。
4.【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主要讲的是棉花种植的范围扩大,棉纺织业的兴起发展,为广大植棉区人民创造了新的谋生途径,有利于缓解当时植棉区的人地矛盾,故B项正确;宋代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了南方,并且A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内容和市坊制度的崩溃无必然关联,C项错误;黄道婆生活在元代,与题干宋代不符,D项错误。
5.【答案】B
【解析】材料“南京、苏州的府城都是全国级别的丝织业中心”“江宁府本地不产优质生丝,苏州府境内的生丝生产规模也不大,远不及嘉(嘉兴)湖(湖州)”体现了南京、苏州都是全国级别的丝织业中心,但两地却不产优质生丝,这主要是南京、苏州商业发达,推动了两地成为丝织业中心,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不能解释南京、苏州成为丝织业中心的原因,排除。故选B项。
6.【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章程规定在华审理涉外案件不受中国司法部门管辖,并建立了独立于中国政府之外的司法部门,使得中国在涉外纠纷中处于被动局面,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司法制度并未完善,排除A项;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完全形成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C项;由材料看不出清廷主动寻求外交转型,排除D项。故选B项。
7.【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对比中日两次展览会,展览内容全面,与国际接轨,这反映了1901年以来,清政府新政的成果,故A项正确;当时清政府主要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国内的科技水平有限,还没有进行成果转化,故B项错误;当时经济发展不平衡,侧重东部省份,故C项错误;甲午战争中,北洋舰队已经全军覆没,材料的军事色彩不突出,故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材料中“新式服饰”“女学生”“电线、煤气管”等反映的是西方物质文明或者西式的社会现象,这说明社会出现新形态,故C正确;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材料为清末,故A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中西合璧特色”,故B错误;材料中看不出“奢靡的生活方式”,故D错误。
9.【答案】B
【解析】材料“该案经过两次上诉,此事最终以麦克米兰无罪收场。1945年重庆实验地方法理的3宗涉美案件分别以管辖错误、撤回及上诉结案”显示,中国不能根据自己的法律审理美国人所犯罪行,这源于美国在《望厦条约》的领事裁判权,B项正确;材料和中美联合抗击日本法西斯的背景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是个别案例,无法体现整个法律体系是否完整,故C项错误;这些涉外案件的审理结果并没有体现出中国摆脱外交屈辱地位,故D项错误。故选B项。
10.【答案】A
【解析】材料农村实行责任田的办法,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是试图纠正农村“左”倾错误,故A项正确;农村实行责任田的办法,仍然坚持公有制的基础,没有改变农村所有制成分,故B项错误;1978年后才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减少人民公社化的公有化程度,故D项错误。
11.【答案】C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雅典公民在行驶公民的权力的同时,也要定期参加区议会、部落议会、民众大会,不得请假,履行自己的义务,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是雅典公民的政治权利被严格限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没有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宗教色彩非常浓厚,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雅典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没有体现雅典民主政治的主体范围比较狭隘,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A
【解析】表格数据表明,16~17世纪初美洲(墨西哥)地区土著印第安人的人口锐减。结合所学可知,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大规模屠杀和欧洲人带来的各种疾病的影响。①、②符合,A项正确;③是美洲(墨西哥)地区印第安人人口变化带来的结果,而不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人口锐减的原因,④时间不符合,工业化是在工业革命后,BCD项排除。故选A项。
13.【答案】D
【解析】材料“17世纪”“自然界中表现为可以运用数学方法来认识的宇宙规律”“人类社会中则表现为通过社会契约而缔结的法律制度”体现了17世纪,用数学认识自然界规律,用社会契约、法律来认识社会,这是理性主义的体现,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只是人类社会的准则,而材料还涉及认识自然界,排除。故选D项。
14.【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1740-1771年,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出口量不断增长。结合所学可知,为保护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贸易,17世纪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强制向殖民地输出英国产品,这保障并提高了英国对北美地区的出口,所以出现了材料所述现象,故选D;新航路开辟后,大西洋贸易航行就已经开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A;17世纪开始英国逐渐将北美大多数地区占领为殖民地,但并未限制荷兰、法国等国与北美的贸易,《航海条例》实行后才出现材料所述现象,故排除B;工业革命在18世纪60年代刚刚开始,并不是材料现象的主要原因,故排除C。
1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里根总统获得59%选民票,525张选举人票(98%)而当选;克林顿在1992年获得43%选民票,370张选举人票(69%)也当选总统。”说明美国选举人制度违背每票平等原则,C项正确;材料“即先由各州议会选出选举人,再由选举人选举总统。”可知美国选举人制度是间接选举,排除A项;美国有大洲、小洲的区别,所以不一定代表多数选民的意愿,排除B项;保证总统选举的公平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这一观点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主张,故答案为C项;材料信息没有体现自由主义和社会进化论的思想,排除A、D项;启蒙思想的核心内涵是理性主义,材料没有反映,排除B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特点:官民结合,家国同构;服务于专制集权;有一定的自治色彩;宗族家族具有管理职能;乡绅发挥重要作用。影响:有利于维系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有利于保障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任答两条即可)
(2)变化:纳入法治化轨道;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采用"社区式管理”等新模式;管理方式多样化;民主化程度不断加深。意义:调动了人民参政积极性;增强了人民主人翁意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保障了社会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任答四条即可)
【解析】(1)特点:据材料“乡绅作为乡里的代表与官府沟通,官府批准的福利救济经费通常由士绅承担”并结合所学可知,乡绅作为乡里的代表与官府沟通,官府批准的福利经费由乡绅负担,体现了官民结合,家国同构;据材料“从历史来看,中央与基层社会的关系,既非‘皇权不下县’的‘地方自治’,也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集权控制”可知,中国古代基层治理有一定的自治色彩;服务于专制集权;据材料“家族宗族负责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民事纠纷的裁决、乡约教化、协助政府管理赋税徭役的征收事务、推进资助乡村公共事业、保卫乡里,等等”可知,家族宗族不仅负责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的各项事宜,而且协助政府管理乡里各项事务,宗族家族具有管理职能;据材料“乡绅作为乡里的代表与官府沟通,官府批准的福利救济经费通常由士绅承担”并结合所学可知,乡绅在中国古代基层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影响: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有利于维系社会稳定,巩固封建统治;有利于保障小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等方面回答。(任答两条即可)
(2)变化材料“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并结合所学可知,纳入法治化轨道;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采用"社区式管理”等新模式;据材料“通过街居体制,无单位、无组织的群众被全部纳入政府管理范围”可知,管理方式多样化;据材料“1954年,国家颁布条例,规定在城市基层设立区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和群众自治性组织居民委员会,正式确立街居体制”并结合所学可知,以群众自治性组织居委会为代表的基层组织成立,民主化程度不断加深。
意义: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调动了人民参政积极性;增强了人民主人翁意识;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保障了社会经济建设的顺利开展;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等角度回答。(任答四条即可)
18.【答案】(1)孔子∶体育是礼仪活动,通过体育实施"仁"教,目的是培养道德高尚、遵守社会秩序的人。谭嗣同∶提倡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同时吸收西方体育思想;倡导男女在体育上平等;将体育活动与救亡图存结合。
(2)近代救亡图存的重要途径之一;促进教育制度的完善;提升民族体质,增强竞争力;提升人民体质,促进社会进步。
【解析】(1)孔子的体育思想∶根据材料一“孔子将体育视为一种礼仪活动,并将这种‘礼’作为人的体育活动中道德的界限和行为标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体育是礼仪活动;根据材料一“……而古代教育中宣扬的体育思想以及提倡的体育活动则是孔子实施‘仁’教的一种手段,目的是把教育者变成理想的‘仁’人……”,并结合所学可得出,通过体育实施‘仁’教,目的是培养道德高尚、遵守社会秩序的人。
谭嗣同的体育思想∶根据材料二“谭嗣同认为汉宋士人和学派之‘任侠’精神是‘依仁蹈义,舍命不渝’,应予以继承和弘扬,……而中国的落后在于‘好静’,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提倡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同时吸收西方体育思想;根据材料二“……他还主张‘废缠足’、兴办‘女学’,使妇女和男人享有同样的接受教育、参与体育的权力”,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倡导男女在体育上平等;根据材料二“……只有弘扬尚武之风、武侠之风、体育之风,民才自强、国将不衰……倡导引进西方体育,以体育兴国强民”,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将体育活动与救亡图存结合。
(2)作用:根据材料三“……国力恭〈茶〉(nié,痴呆,精神不振)弱,武风不振,民族之体质,日趋轻细……”,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近代救亡图存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材料三“……提出学校教育‘三育并重’,体育‘实占第一之位置。体强壮而后学问道德进修勇而收效远’,‘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促进教育制度的完善;提升民族体质,增强竞争力;根据材料三“……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后,毛泽东仍始终坚持理念不变;为延安保育院小学题词‘又学习,又玩耍’;祝贺全国青年们‘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为中华体育总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提升人民体质,促进社会进步。
19.【答案】(1)6世纪天主教会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神化了教权,迫使世俗王权屈从教权.以维护其封建统治;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天主教会是重要的封建势力;要推翻教会的特权地位,推动社会进步,必须进行宗教改革。
(2)作用:欧洲大学影响并推动着宗教改革。大学教授凭借丰富的宗教知识,掀起宗教改革运动;大学教育有利于形成严谨的宗教改革理论;大学之问对宗教改革的论争,改变了神学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宰地位,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大学教育推动了欧洲各地宗教改革的发展,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解析】(1)依据材料中的“封建制度的巨大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概括分析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欧洲大对推动宗教改革发挥的作用需要完整解读材料二的有效信息,从欧洲大影响并推动着宗教改革、有利于形成宗教改革理论、改变了神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宰地位、对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等角度概括归纳。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并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
20.【答案】示例
选取对联1:1912“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评析:虽然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但革命并未对广大农村产生影响,传统礼教影响根深蒂固,民主共和观念传播依然需要时间。
选取对联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平分土地,斧头开辟新世界阶级斗争,镰刀割断旧乾坤”评析:192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逐渐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进行土地革命,激发农民革命热情,保卫革命果实,推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
选取对联3:1979“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评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极大提高,逐渐解决农民温饱问题。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回答本题需要扎实的基础知识并且要充分利用并解读材料信息,首先要利用好最左侧的时间栏,明确好时间,在从右侧的对联中寻找关键词,已确定具体的历史事件,然后在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写出相关事件的影响即可。例如选择对联1,时间是1912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然后在看对联1,根据其关键词是“帝德”“皇恩”可知广大的农村并没有受到革命的影响,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虽然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建立,但革命并未对广大农村产生影响,传统礼教影响根深蒂固,民主共和观念传播依然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