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达标(一)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
1.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的②相关的历史事件 ( )
A.建立隋朝 B.隋灭陈,统一全国
C.开凿大运河 D.隋末农民起义爆发
2.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 ( )
A.南下灭陈 B.营建东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3.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是李密(隋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为声讨哪一人物而写的 (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4.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这说明当时 ( )
A.分封制度盛行 B.全国户口众多
C.土地兼并严重 D.郡县数量过多
5.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覆亡,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因此,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主食有余”。唐太宗的做法说明他 ( )
A.注意吸取隋灭亡的教训 B.认为崇尚节俭便可巩固统治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6.她统治时期,重用酷吏,重视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史称有“贞观遗风”。“她” (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文成公主
7.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那么,这里“留心理道”的皇帝 ( )
A.武则天 B.唐太宗 C.隋文帝 D.唐玄宗
8.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在诗中赞美的是哪种瓷器 ( )
A.唐三彩 B.青瓷 C.白瓷 D.蜀锦
9.(2021·北海质检)如图所示为1959年陕西考古发现的唐代三彩骆驼载乐俑,驼背上七名男乐手持胡人乐器专注演奏,中间有一汉族女子站立歌唱,显然是一个流动演出团。这说明唐代 ( )
A.贵族阶层奢侈腐化 B.文化的包容和开放
C.胡人地位高于汉人 D.工艺注重文化传承
10.(2021·柳州质检)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位诗人的作品体现了忠义仁爱、忧国忧民的品质和情怀,后人称之为“诗圣”。他 ( )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维
11.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 ( )
A.诸子百家争鸣 B.大运河的开通
C.中外交流频繁 D.都市生活繁华
12.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螺钿铜镜(见图),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这体现了唐朝 ( )
A.农业发展的水平 B.疆域范围的辽阔
C.对外开放的气象 D.社会矛盾的尖锐
13.“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 ( )
A.黄巾起义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安史之乱
14.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 )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15.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了五个割据政权,称为五代。观察下表,五代建立的地区在 ( )
朝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都城 汴州(开封) 洛阳 汴州 汴州 汴州
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淮河流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
16.经济和社会发展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新人教版七下《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回答,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主要看重什么
材料二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2)材料二中“国家取士”主要通过什么选官制度 它的正式诞生与哪位皇帝直接有关 通过材料你能说出当时哪一科目选拔人员最多吗
材料三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3)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益最大的是谁 后来,武则天为大力发展该制度,创立了什么制度
材料四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据材料四分析科举考试发挥的积极作用。
17.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②处经济发展的态势并分析出现这一态势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朝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些进展对唐朝发展有何影响
材料三 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
(3)根据材料三,指出被称为“天可汗”的是谁。结合所学分析他被称为“天可汗”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一个国家实现兴盛所需要具备的要素。
18.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令人神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中的几件大事
国家 人物 内容 结果
天竺 ① 西行取经 游历17年,带回许多佛经
日本 ②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1)材料一表中①②两个人物是谁 材料一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什么政策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材料二中“公主”指的是谁 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材料三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 ”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3)基于材料三中的治国理念,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治国举措 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哪一繁荣局面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请你概括出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PAGE单元质量达标(一)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
1.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的②相关的历史事件 ( B )
A.建立隋朝 B.隋灭陈,统一全国
C.开凿大运河 D.隋末农民起义爆发
2.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 ( C )
A.南下灭陈 B.营建东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3.成语“罄竹难书”出自《旧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这是李密(隋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为声讨哪一人物而写的 ( B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4.隋初有官员进表,称:“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这说明当时 ( D )
A.分封制度盛行 B.全国户口众多
C.土地兼并严重 D.郡县数量过多
5.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覆亡,是因为“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因此,他“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主食有余”。唐太宗的做法说明他 ( A )
A.注意吸取隋灭亡的教训 B.认为崇尚节俭便可巩固统治
C.认识到重视人才的必要性 D.认识到虚心纳谏的重要性
6.她统治时期,重用酷吏,重视人才,注重减轻农民负担,史称有“贞观遗风”。“她” ( C )
A.唐太宗 B.唐玄宗 C.武则天 D.文成公主
7.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那么,这里“留心理道”的皇帝 ( D )
A.武则天 B.唐太宗 C.隋文帝 D.唐玄宗
8.唐代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中写道:“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他在诗中赞美的是哪种瓷器 ( B )
A.唐三彩 B.青瓷 C.白瓷 D.蜀锦
9.(2021·北海质检)如图所示为1959年陕西考古发现的唐代三彩骆驼载乐俑,驼背上七名男乐手持胡人乐器专注演奏,中间有一汉族女子站立歌唱,显然是一个流动演出团。这说明唐代 ( B )
A.贵族阶层奢侈腐化 B.文化的包容和开放
C.胡人地位高于汉人 D.工艺注重文化传承
10.(2021·柳州质检)唐朝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位诗人的作品体现了忠义仁爱、忧国忧民的品质和情怀,后人称之为“诗圣”。他 ( A )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维
11.唐太宗、高宗时,“各国或派使臣来朝见进贡,或送子弟到长安留学,以及民间的自由往来……域外交通,非常发达。”材料陈述的 ( C )
A.诸子百家争鸣 B.大运河的开通
C.中外交流频繁 D.都市生活繁华
12.唐朝时期传到日本的螺钿铜镜(见图),把南海的夜光贝、东南亚的琥珀、中东的宝石、阿富汗的蓝宝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五彩缤纷的图案。这体现了唐朝 ( C )
A.农业发展的水平 B.疆域范围的辽阔
C.对外开放的气象 D.社会矛盾的尖锐
13.“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 ( D )
A.黄巾起义 B.藩镇割据
C.宦官专权 D.安史之乱
14.辩证地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有人认为“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一说法 ( D )
A.全面分析了安史之乱的原因 B.客观指出了杨贵妃的过失
C.真实反映了重大人物的影响 D.掩盖了唐衰亡的根本原因
15.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了五个割据政权,称为五代。观察下表,五代建立的地区在 ( C )
朝代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都城 汴州(开封) 洛阳 汴州 汴州 汴州
A.长江流域 B.珠江流域
C.黄河流域 D.淮河流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
16.经济和社会发展依靠科技,科技进步要依靠创新,科技创新要依靠人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新人教版七下《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回答,魏晋南北朝时选拔官吏主要看重什么
答:门第。
材料二 一位唐朝官员说:“国家取士,远法前代,进士之科,得人为盛。”
(2)材料二中“国家取士”主要通过什么选官制度 它的正式诞生与哪位皇帝直接有关 通过材料你能说出当时哪一科目选拔人员最多吗
答:科举制。隋炀帝。进士科。
材料三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摭言》
(3)从材料看,这种制度获益最大的是谁 后来,武则天为大力发展该制度,创立了什么制度
答:封建统治者(皇帝)。殿试。
材料四 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4)据材料四分析科举考试发挥的积极作用。
答:创造出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改善了用人制度;给社会带来革新气息和创造精神;扩大了统治基础。(引用材料也可)
17.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具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昂扬进取的精神。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
——根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中②处经济发展的态势并分析出现这一态势的主要原因。
答:态势:经济繁荣发展,处于高峰状态。原因:唐朝前期,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统治者重视发展生产,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材料二 隋唐时重新建立起大一统的帝国并且使之更为完善,接下来100年间的和平与繁荣使唐朝国力大大超过了汉朝,同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这一进展反过来又推动了国家的全面发展。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唐朝在制度和文化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这些进展对唐朝发展有何影响
答:制度:发展和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文化:唐诗繁荣。影响:推动了唐朝的全面发展,使唐朝出现兴盛局面。
材料三 夏四月丁酉,御顺天门,军吏执颉利以献捷。自是西北诸蕃咸请上尊号为“天可汗”,于是降玺书册命其君长,则兼称之。
——(后晋)刘昫等《旧唐书》卷三《太宗纪下》
(3)根据材料三,指出被称为“天可汗”的是谁。结合所学分析他被称为“天可汗”的原因。
答:唐太宗。原因: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深得西北各族的拥护与爱戴。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一个国家实现兴盛所需要具备的要素。
答: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实行开明包容的民族政策等。
18.隋唐时期的中国进入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令人神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中的几件大事
国家 人物 内容 结果
天竺 ① 西行取经 游历17年,带回许多佛经
日本 ②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1)材料一表中①②两个人物是谁 材料一说明唐朝在对外交往中实行什么政策
答:玄奘、鉴真;对外开放的政策。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2)材料二中“公主”指的是谁 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答:文成公主;藏族。
材料三 唐太宗常说:“为政之要,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唐太宗问魏征:“何谓明君 ”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
(3)基于材料三中的治国理念,唐太宗采取了哪些治国举措 他在位期间出现了哪一繁荣局面
答:虚心纳谏、选贤用能、知人善任。(写出任意两点即可)贞观之治。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请你概括出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
答:繁荣与开放。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