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城乡空间结构(共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城乡空间结构(共6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5-23 08: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0张PPT)
2.1 城乡空间结构
课标要求
学习目标
结合实例,解释城镇和乡村内部的空间结构,说明和理解利用城乡空间的意义。
结合典型区域,解释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因素。
通过时空综合分析城乡内部空间结构。
探究城乡功能分区的布局特征以及相对位置关系。
掌握土地利用付租能力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新课导入
读三幅景观图,分别指出城市、镇、乡村景观,并说明理由
城市:房屋高大;道路宽敞而平整;灯光亮度高;公共设施数量和类型多。
乡村:房屋低矮,道路狭窄而不平;灯光亮度小;公共设施数量与类型少。
镇:介于二者之间。
探究:阅读教材P26,回答以下问题。
探究:阅读教材P26,回答以下问题。
1.从乡村演变成城市,基本动力有哪些?在景观和布局上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基本动力: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市场化是城市化的直接动力。
变化:以农业用地为主变为以非农业用地为主。
建筑密度增大,高度增大、层数增多。
建筑除向高空扩展外,还向地下空间扩展。
聚落、城镇与乡村的概念
聚落:人类的居住地及生活环境的总称叫聚落。按组成人员的从业情况一般分为乡村和城镇。
城镇: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
与乡村相比,城镇具有哪些特点?
特点:与乡村相比,城镇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各类建筑聚集、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一 城乡土地利用
阅读:教材P27到P18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 我国的土地是如何分类的?
2 城镇与乡村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有何不同
3 举例说明城镇与乡村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
01
城乡土地利用
02
城乡空间结构
03
城乡区位分析
农业用地
包括 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建设用地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
未利用地
是指 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一 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
2019中图版
城乡土地利用
合作探究
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说出其原因。
思考1:
居住用地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绿化用地
市政用地
耕地
林地
园地
① 一般而言,乡村与城镇所占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各是耕地和居住用地。
②乡村人口数量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③城镇的人口已达到一定规模,居住用地承担其最基本的职能,是分布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活动:阅读教材P27-28,回答以下问题。
项目 土地利用类型 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 作用 景观图
城镇
乡村
2019中图版
城乡土地利用
自主探究
指城镇中工业、交通、商业、文教、卫生、居住、绿化等建设用地的状况
耕地、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占有较大比重,居民点及工矿用地相对分散
以农业用地和居住用地为主
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反映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
以建设用地为主;
居住用地是其最基本的职能
01
城乡土地利用
02
城乡空间结构
03
城乡区位分析
二 城乡空间结构
阅读:教材P28到P33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是城市的空间结构?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 一个城市有什么功能区?各功能区有哪些特点? 这些功能区是怎么形成的?城市各功能区有无明显界限?
3 为什么商业区往往分布在城市的核心区域?
4 什么是中心商务区(CBD) 它有哪些特点?
5 与城市相比,乡村的内部空间结构有哪些差异?
6 . 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名词概念
乡村空间结构:按土地利用可分为居住区、广义的农业生产区和公共用地区,还有等级较低、规模较小的商业区。
城镇空间结构:①按土地利用可分为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交通与仓储区、生态功能区等;②按土地利用强度可分为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③按形态可分为核心区、卫星城;④按建成时间,可分为老城区、新城区。
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因素是影响城镇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可以通过地租进行分析。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交通线
1号地
2号地
3号地
:
:
1:2:3
1.三块土地的起拍价有何不同
2.投资商获得土地可能从事什么活动
2019中图版
城乡空间结构
合作探究
1. 城市土地空间有限,条件好的地段需求量大,地租水平也高。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类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类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只有付出租金最高的经济活动才可以得到这一土地。
(1)影响城区地租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30、31页)
图2—6 某城市各类用地
租金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
距离市中心远近和交通通达度。
一般来说,交通条件越便捷,地租越高。
①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度最高,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②城市主要道路与环线交会处:地租较高,形成地租次高峰。
交通干线
环城公路
2w元/M2
1w元/M2
0.8w元/M2
0.5w元/M2
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交通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远近
(2)就城区来看,不同类型用地的地租变化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30、31页)
相同点:都随距离市中心越来越远,地租水平逐渐下降.
不同点: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地租水平下降速度是不同的,商业区下降最快,工业区下降最慢。
1.(3)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AB、BC 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
(30、31页)
图2—6 某城市各类用地
租金水平随距离递减示意
图中OA为商业区、AB为住宅区、BC为工业区。因为在OA段,商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AB段住宅区的付租能力最高,BC段工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
(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是(用字母表示,下同)_____处,形成原因是___。
(2))A、D、F、G四处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
位于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交通通达度高
下图是城市地租等值线分布图
讲练结合
A
A、D、G、F
下图示意“某大城市地租曲线的分布”,甲卫星城是该城市的副中心,高新技术产业率先迁往此地。
1.图中地租曲线呈“星状”
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距市中心远近 B.历史因素
C.国家政策 D.交通
2.图中甲卫星城的主要作用是(  )
A.改善中心城区的居住条件 B.缓解中心城区环境污染问题
C.加快城市北部地区的城镇化 D.疏解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
讲练结合
D
D
历史因素
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为什么却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形成商业中心呢?
——保护历史遗产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社会因素
收入
知名度
种族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北京市适时调整空间结构,将市一级政府部门搬迁至近郊通州,并带动中心城区相关功能及部分人口向通州疏解,将通州建设为北京市的副中心。
Beijing Sub Center and central city
政策因素
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和城市规划,合理引导或明确划定不同功能区,如住宅区、商业区、文化教育区、工业区和行政区等。在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的过程中,都要重视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因素
活动:阅读教材P27-28,回答以下问题。
3. 想一想,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城镇内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形成和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历史因素、行政因素有关
知识小结
城市各项活动占用土地
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
不同地块交通可达性和地价各不相同
各项活动必然发生竞争
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
形成城市功能区
(二)城市功能分区
连片分布无明确的界线
可能兼有其它用地
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约占城市用地的40%-60%。分为: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
住宅区
功能区 组 成 特 点 区 位 区位选择原因
住 宅 区 高级住宅区 豪华宽敞的楼群、别墅 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 城市边缘上风向、河流上游、靠近文教区、远离工业区、环境优美、地势较高,交通便利的城市外缘。 ①环境优良;②文化氛围浓,人口素质高
低级住宅区 破旧、低矮的楼房、平房 配套设施陈旧、环境条件差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高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①便于工人上下班;
②收入低、文化程度低
2019中图版
城乡空间结构
合作探究
2.在城镇中,商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
思考:
居住用地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绿化用地
市政用地
耕地
林地
园地
商业用地一般分布在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
活动:阅读教材P27-28,回答以下问题。
商业区: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
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市场最优原则(零售业)(靠近城市几何中心)
交通最优原则(批发业)(市区边缘环路或高速公路出入口处)。
有些城市能形成中心商务区(CBD)
有大型商场、豪华酒店、知名大公司的总部,提供金融、保险、旅游等服务
交通、地价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上海陆家嘴 CBD
中心商务区(简称CBD)
在大城市的核心区域,大多形成一个特殊的商业区——中心商务区。一般来说,中心商务区高度集中了一个城市的经济、科技和文化力量,是城市的核心区域,具备金融、贸易、服务、咨询等多种功能,并配以完善的市政交通与通信条件。
与其他功能区的关系
在中心商务区周边,分布有市政区、住宅区、生态功能区等,再往外则分布有交通枢纽和工业区。
商业区:
广州天河区 CBD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高楼大厦林立,公司总部云集
作为城市经济枢纽和观光购物区域
商贸服务业发达
土地利用集约,地价房租甚高
人流汇集,交通繁忙。
人流量昼夜差大
内部分区明显
商业区:中心商务区(简称CBD)
读“某城市功能区人口数量日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 .该功能区最有可能是(  )
A .商业区 B .住宅区 C .工业区 D .行政区
2 .此类功能区通常位于(  )
①城市中心区 ②高校密集区 ③交通干道旁 ④城市边缘地带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A
A
讲练结合
(1)“卧城”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城市的“卧城”主要位于其( )
A.东部 B.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2)下列对图中功能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商业区 B.②为居住区
C.③为工业区 D.④为商住混合区
A
D
读下面某城市的昼夜人口变化图,完成(1)- (2)题。
讲练结合
城市地域有住宅、商业、办公和文化娱乐等功能分区。下图中表示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曲线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③和④
C
讲练结合
住宅区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区域,夜晚居民需要回家居住,因此夜晚停车率高于白天,对应曲线②;商业区营业时间一般是9:00~21:00,此时顾客多,停车率高,对应曲线③;办公区的工作时间一般是8:00~17:00,对应曲线①;文化娱乐区的活动时间一般是从中午到夜晚,特别是夜晚集中,对应曲线④。
商业区:人员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和利用集约,是城镇的核心区。分布:城镇中心、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呈点状或条状分布
功能区 组 成 特 点 区 位 区位选择原因
中心 商务 区 地区性、全国性或国际性的大公司、大银行等机构,也有高级商场 建筑密集,高楼林立,早晚人口流动量较大,人口昼夜差异大 一般位于城市中心部位,交通便利、通信发达 ①便捷的交通;②快捷的网络信息交流系统
商业 区 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或超级商场组成) 人流量大,地价高,土地利用集约 多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城区或交通道路旁 ①人口稠密,市场广阔;②交通便捷;便于商品流通
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靠近交通干线;
位于城市外缘,地价较低;
同时要考虑保护环境。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聚集而成,呈片状分布。
问题:找图中工业区分布在什么位置,呈什么特点?为什么?
工业区
合作探究
工业区:工业集聚的区域,促进近现代城镇的发展。分布:沿城镇外围交通干线分布,布局受环境影响。
功能区 组 成 特 点 区 位 区位选择原因
工业 区 遍布厂房、仓库等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多分布在城市边缘下风向,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通便利的地带(环境因素) ①减轻对市区的污染;②交通便利,降低生产运输成本
a. 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
城市B
盛行风向
b. 盛行风的下风地带
城市A
盛行风向
盛行风向
(1) 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
(2) 污染水源的工业布局:
d . 远离水源地和河流上游,选择在河流下游建厂
上风向
下风向
城市D
最小风频风
c. 最小风频风的上风向
上风向
下风向
最小风频
风向玫瑰图判读方法:曲线上每点与坐标原点之间连线长短代表风频率大小,线段方向代表风向。
工厂区
风频玫瑰图
城市其他功能区
● 行政中心区:主要是城市的行政机构所在地。在国家首都或行政区的行政中心,往往成为独立的功能区;在一般城市,多与其他功能区相结合。行政中心区昼夜人口密度差异较大。
●文化教育区:是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图书馆和展览馆等文化机构集中的区域。一般距离工业区较远,具有较好的自然环境、便利的交通和发达的通信等条件。
●混合功能区:是目前大多数城市都具有的功能区。区内工厂(多为中小型)、机关、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混合在一起,具有部分综合功能。
●休闲娱乐区:是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主要有公园和广场等。
●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为了满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蓄洪水、防风固沙和维系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的需要,有选择地划定一定面积子以重点保护和限制开发建设的区域。绿化带应布局在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作为生态缓冲。
●留有发展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知识拓展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2019中图版
城乡空间结构
解惑提高
2019中图版
城乡空间结构
解惑提高
“六看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
选考难度
读“某城镇年内风频统计及工业区划示意图”。
1.对该城镇环境影响最小的工厂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城镇东南部适宜规划( )
A仓储物流中心 B高档住宅小区
C中心商务区 D休闲度假村
D
A
读“某城市规划图” ,图中城市常年盛行西南风。(红色箭头所示)
图中:四地中,请将自来水厂、化工厂、钢铁厂、商场、合理布局。

例:
地点 判断理由 应布置地




讲练结合
位于城区河流上游,水质好
无污染,位于城市中心和消费市场
位于城市河流下游,水质被污染
接近能源地,交通方便,又在城市下风向
自来水厂
化工厂
钢铁
商场
读某城市主要功能区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甲、乙、丙对应的功能区分别是:甲________,
乙________ , 丙_________。
(2)①、④两地适合建疗养院的是______,理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城市的工业区布局合理,其主导风向最不可能的是______
A、西北风 B、偏北风
C、东南风 D、东北风
(4)图中最适合建绿化带的是______(填数字)。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地势较高,环境优美
C

讲练结合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集聚,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图为我国某城市规划图。
(1)简要分析A功能区的区位优势。
(2)如果B功能区是高级居住区,请说明该居住区的主要区位优势。
(3)该城市工业区的分布有何特点?有何好处?
(1)交通干线交汇处,交通便利;接近消费市场等。
(2)地处盛行风的上风地带,位于河流上游;邻近风景区和大学城,环境优美;位于城市外缘,远离市中心和工业区,环境污染相对较轻;靠近公路干线,交通便利。
(3)分布特点:位于城市外缘,多沿交通线分布;位于城市盛行风的下风地带;位于城市河流下游。
好处:地价较低,对市区污染较小,便于企业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
城市功 能区 形态 特征 位置 区位需求
住宅区 集聚成团块状,占地面积大,是城市最基本功能区,工业革命后出现分化 出现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位置上中高级住宅区与低级住宅区背向发展 中高级住宅区 城市的外缘,与高坡、文化区联系 ①购物方便
②便于上下班
低级住宅区 内城、工业区附近,与低地、工业区联系
商业区 占地面积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建筑物高大稠密 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 两侧、街角路口 ①交通便捷
(交通最优原则)
②接近消费人群
(市场最优原则)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市区外缘、交通 干线两侧 ①降低生产成本(低价)
②保护城市环境
③原料、产品运输需求
知识小结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成都城市功能区围绕市中心呈同心圆状分布,市中心是商业、行政和居住混合区;居住区、文化区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内;工业区较为分散,主要分布在二环路以外。沈阳工业区分布在交通线路两厢,主要位于市区东西两侧;居住区相对集中,位于市中心区及其外缘。北京作为明清时期的都城,其中心是故宫而不是中心商务区,商业中心表现为多核状布局。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2)结合交通运输干线的引导和集聚功能,分析沈阳市的空间结构特点。
(30、31页)
图2—7成都城市空间结构示意 图2—8沈阳城市空间结构示意
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成都市的空间结构形成的原因。
(2)结合交通运输干线的引导和集聚功能,分析沈阳市的空间结构特点。
(30、31页)
成都属于团块状的城市空间结构。成都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功能区的分布不受地形的阻隔,使之成片分布。
沈阳以组团式的松散布局结构建设,沿三环高速公路向沈山、沈大、沈哈、沈抚、沈丹、沈盘等交通干线放射方向发展。
1.团块式:这是平原地区比较常见的城市形态。我国的成都、合肥、郑州等都是团块状城市。
2.组团式: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交汇处,又是丘陵山区,地形的崎岖不平使城市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全市区形成了几个片区,各片区之间以河流、山岭等间隔。
3.条带式:兰州市位于黄河谷地,其发展被迫沿谷地向东西延伸,形成条带状格局。条带状城市还有洛阳、西宁、宜昌等。
拓展一:城市形态的三种类型
城镇外部轮廓
在历史、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市内部功能区分布与组合上往往形成各种不同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
同心圆理论模式
扇形理论模式
多核心理论模式
拓展二:城市地域结构学说
典型城市:芝加哥、成都
沈阳
重庆
影响因素:地租因素(距离)
交通
交通
影响因素:城市规模扩张
乡村内部空间结构
(1)特点:①乡村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简单;②聚落空间形态与城市明显不同;
③集市流通和地方服务功能相对突出。
(2)乡村聚落的空间形态
①密集型:规模较大、房屋高度密集,多分布于人口稠密的旱作农业地区。
②分散型:呈点状松散布局,多分布于地形复杂或特殊的生产类型地区。
③半聚集型:规模不大、村民住房排列较为松散。最典型的是山区小村。
密集型
分散型:便于管理周边农田
半聚集型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乡村聚落景观图”。
1.该乡村聚落的分布特征有(  )
①聚落规模大 
②聚落规模小 
③呈团块状分布 
④呈带状沿河分布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乡村聚落最主要的农业用地类型是(  )
A.耕地 B.草地 C.林地 D.水域
D
A
讲练结合
成都平原西部的灌渠众多、水网密布,影响着聚落的分布。林盘是该区域一种典型的聚落。林盘外是水稻田,林盘内是起居空间,林盘密集种植树竹,形成一种田—林—宅空间格局,多个林盘形成一个村庄。随田散居是当地最为适合的传统居住方式,是四川独特的文化符号。
1.随田散居的居住方式,主要为了( )
A.改善环境 B.节约土地 C.减少污染 D.便于耕作
2.平原地区村庄是集聚的,但林盘模式采用分散的
居住形式,得益于( )
A.水运便利 B.水源广布
C.人口分散 D.气候湿热
3.林盘设计树竹紧凑环绕宅院的空间格局可以使宅院
( )
A减轻台风的危害 B居住条件更舒适
C合理利用水资源 D防御外敌入侵
D
B
B
选考难度
城乡发展一体化
城市和乡镇,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不等封闭起来发展农村,不能单靠城市解决乡村问题。只有城乡发展一体化,才能相互支撑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是能够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二是节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费用,提高这些设施的运行效率;
三是促进城镇与周边地区和谐发展,减少城镇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四是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温馨的生活氛围和丰富的文化空间。
中心地是:指为周围居民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场所。在实际生活中,中心地可以是城市,也可以是城市内的商业中心。
拓展三:中心地理论
1.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被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
2.相同等级的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
服务功能
职能种类
服务范围
城市距离
城市数目
城市作用
城市等级














58
1. 读右图,回答问题:
(1)图中R1、R2、R3分别代表三个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半径。其中,最高等级的城市是 ,最低等级的城市 。
(2)下列城市职能,只有C城市才拥有的 。
派出所、电影院 、 公安局、中学、音乐厅 、小学、公安分局
(1)C A
(2)公安局
音乐厅
中心地理论应用
讲练结合
讲练结合
下图为某城市甲、乙两类商店分布示意图。
1.该城市规划新建一个与甲类商店等级相当的商店,下列各地最适宜布局的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2.在甲、乙两类商店构成的商业网点等级体系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类商店规模小,数目少
B.甲类商店服务范围大,彼此相距较近
C.乙类商店的等级低,数目多
D.乙类商店服务范围小,服务的人口多
解析:1.甲类商店数目较少,等级较高,服务范围较大。A地附近商店数目少,服务范围大,适合布局。
2.乙类商店等级低,数目多,服务范围小,服务人口少。
A
C
Nothing to 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