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第二课 说和做/ 臧克家
学习模块总目录
通用模块一 预习反馈
1
通用模块二 整体把握
2
通用模块三 欣赏评价
3
专题探究一 比较联读识人物
4
专题探究二 诗意语言品人物
5
专题探究一
肆
比较联读识人物
1.同学们观察本文的标题,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标题比较特殊,用了主标题加副标题的形式。这个组合式标题告诉了我们关于文章的哪些主要信息呢?
标题切入,梳理思路
(2)文章的写作内容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两个方面的事情。
(3)文章选取闻一多先生若干个说和做的片段来表现人物。
(1)文章的写作对象是闻一多先生。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尽可能挖掘标题提供的信息,可以使我们在阅读之前对文章的内容、写法乃至主旨有一定了解。
2.结合主标题和副标题,我们知道文章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请同学们浏览文章,勾画出文章开头、中间和结尾处直接点明先生“说”和“做”的特点的语句,并据此梳理文章层次。
标题切入,梳理思路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借助这些提纲挈领的句子,我们可以梳理出文章层次。文章以闻一多先生自己的话开篇,先写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即“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再写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即“‘说’了就‘做’”。最后高度赞扬闻一多先生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3.副标题提示了本文写的是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具体来说,文章写到了哪些言行片段呢?请同学们速读文章,勾画出相关信息,并从“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分别加以概括。
标题切入,梳理思路
闻一多先生“作为学者的方面”的言行片段有:编写《唐诗杂论》《楚辞校补X古典新义》。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言行片段有: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等。
通过以上的提炼整合,我们可以梳理出本文的思路:文章以闻一多先生自己关于“说”和“做”的言论开篇,用先生编写了三本书来表现他作为学者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并以7、8、9三个自然段过渡。第二部分用起稿政治传单、在群众大会上发表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等三个片段来表现先生作为革命家是“‘说’了就‘做’”。最后,以作者高度赞扬“口的巨人”“行的高标”收束全文。文中多处直接点明先生“说”和“做”的特点的语句,既呼应标题,又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精致严谨。
在梳理文本思路的过程中,我们以文章组合式标题为切入点,抓住文中与标题紧密相关、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理清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1.比较阅读
文章第9自然段写到,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说”和“做”迥乎不同于作为学者的一面,而且一反既往。比较阅读文章的两个部分,找一找两种身份下的闻一多在“说”和“做”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不同?
比读联读,探知形象
从“作为学者的方面”来看,闻一多先生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他研究古代典籍的目的是“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他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终于结出了《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研究硕果。他为救国救民诚朴踏实地做学问,取得了巨大成果却毫不张扬。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闻一多先生正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践行中国传统文人崇高的人格追求。
从“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看,闻一多先生是“说’了就‘做’”。他用政治传单“说”,宣传和动员革命;他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地“说”,揭露和斥责反动派;他昂首挺胸站在游行示威队伍前头,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做”,言行高度一致。“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说”和“做”融合为一,“说”即是“做”,“做”也是“说”,凸显了闻一多先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关联阅读
两种身份之下的“说”和“做”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同?彼此之间有无关联呢?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联读时代背景资料,在小组中交流看法。
比读联读,探知形象
闻一多及其所处时代
1930一1932年,闻一多在青岛大学任教,继续从1928年就开始的古代典籍研究。
1932年秋一1937年,闻一多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闻一多前往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目睹国民党政府的腐败,闻一多愤然而起,积极投身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闻一多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怒斥国民党特务。散会后,在返家途中,先生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比读联读,探知形象
结合课文和时代背景资料,我们可以看出,闻一多先生对于“说”和“做”的认识是有发展变化的。在作为学者的时期,他致力于文化救国,在古代典籍中寻找救国的良方。在作为革命者的时期,因流亡西南,亲眼目睹政府腐败、百姓生灵涂炭,先生对于社会的认识发生变化,爱国道路有了另外的选择。他于是以笔为枪,启迪世人,抨击时政。他积极投身革命,呐喊助威。可以说,前后期两种身份经历了足不下楼钻研学问到慷慨激昂投身革命的变化。
二者又是彼此关联、相互贯通的。不管是作为学者编撰著作,还是作为革命家写传单、大骂特务、参加游行,都是为着救国救民。作为学者的谨严勤恳与作为革命者的英勇无畏,都高度统一在爱国这个前提之下。因此,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是大勇的志士,更是伟大的爱国者。
这节课,我们通过标题切入,结合文章的关键语句,梳理了文章思路。通过比读文章前后部分内容以及联读背景资料,理解了作为学者和革命家的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感知了先生作为卓越的学者、大勇的志士、伟大的爱国者的形象特征。
语文即生活,学习即生长
YU WEN JI SHENG HUO XUE XI JI SHENG 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