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装在套子里的人
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
活动情境:
为迎接外国经典作品阅读交流周活动,蜀西湖文学社将举办契诃夫小说阅读沙龙活动。你所在的小组将围绕《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小说准备相关材料,并在沙龙上进行发言交流。
活动流程:
信息检索,认识一位伟大的作家
通览小说,填写一份奇怪的档案
细读小说,走近一个奇怪的人物
研读小说,探究一段奇怪的婚恋
质疑思辨,思考一种奇怪的叙述
活动一
信息检索,认识一位伟大的作家
一、信息检索,认识一位伟大的作家
契诃夫(1860年-1904年),俄国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与法国的莫泊桑和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紧凑精炼,言简意赅,给读者以独立思考的余地。他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注重描写俄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借此真实反映出当时俄国社会的状况。他的作品的两大特征是对丑恶现象的嘲笑与对贫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并且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社会的丑恶现象。
契诃夫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如《胖子和瘦子》、《小公务员之死》 、《苦恼》等,再现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软弱,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琐。在《变色龙》 中,作者鞭挞了忠实维护专制暴政的奴才及其专横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恶嘴脸。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库页岛考察后,创作出表现重大社会课题的作品,如《第六病室》,该小说使列宁阅读后都受到很大震动。
他的名言“简洁是天才的姊妹”也成为后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铭。
一、信息检索,认识一位伟大的作家
活动二
通览小说,填写一份奇怪的档案
二、通览小说,填写一份奇怪的档案
别里科夫人物档案
身份地位
所处时代
外貌特征
性格特点
口头禅
死前突发事件
人际关系
死后影响
1、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了解人物的基本信息。
2、结合文本,发挥想象,别里科夫的死亡现场是怎样的?并为他的死亡原因做出假设。
别里科夫死亡现场勘察记录单
现场情况描述 死者僵直躺在床上,被子蒙头,头发蓬乱,脸色苍白,眼球突出,一脸恐惧,似乎生前正遭受某种恐吓或痛苦。耳内塞有棉花球,身穿羊毛衫,床头堆放有黑眼镜、棉大衣,床边放有雨鞋、雨衣、雨伞。房间里没有任何打斗的迹象。一张女士照片扔在地下,一张漫画被揉成一团。最令人奇怪的是,房间的大箱子里,几乎存有政府多年所有的公告和文件,并标注着具体发布日期。
我的推断
二、通览小说,填写一份奇怪的档案
活动三
细读小说,走近一个奇怪的人物
三、细读小说,走近一个奇怪的人物
1.找一找别理科夫身上有哪些“套子”?从中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03
01
04
02
用具
伞、表、刀装在套子里
住处
卧室像箱子,
床上挂帐子
穿着
晴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眼戴黑眼镜,耳用棉花堵,脸藏在竖起的衣领里。
出行
坐上马车,
支起车篷。
有形的套子
胆小多疑
思想封闭
怀旧保守
狭隘孤僻
喜欢歌颂过去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经常说的一句话——“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1.找一找别理科夫身上有哪些“套子”?从中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喜欢歌颂过去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经常说的一句话——“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思想封闭
保守怀旧
胆小多疑
无形的套子
三、细读小说,走近一个奇怪的人物
喜欢歌颂过去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经常说的一句话——“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2.如此胆小多疑的人为什么能辖制这个中学整整十五年?
大车轴头上穿着的小铁棍,可以管住轮子使不脱落。
三、细读小说,走近一个奇怪的人物
2.如此胆小多疑的人为什么能辖制这个中学整整十五年?
19世纪末的沙皇俄国,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了恐怖统治。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进行镇压,逮捕流放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密布,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纠合起来,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
一些小市民和一部分知识分子随波逐流,他们害怕和压制一切新生事物,形成了一股保守势力,成为暴虐政治的大锁链中的一环,别里科夫正是其中的一员。
三、细读小说,走近一个奇怪的人物
活动四
研读小说,探究一段奇怪的婚恋
喜欢歌颂过去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经常说的一句话——“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四、研读小说,探究一段奇怪的婚恋
1.这个奇怪的别里科夫还有一段奇怪的婚恋,别里科夫的婚恋可以分成几个阶段?
极力撮合
决定结婚
遭遇风波
婚事告吹
》
》
》
喜欢歌颂过去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经常说的一句话——“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四、研读小说,探究一段奇怪的婚恋
2.分角色朗读“骑自行车”事件,思考:为什么别里科夫如此憎恶骑自行车?
这篇小说写于19世界90年代,当时自行车还比较少见,属于新鲜事物,“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别里科夫是沙皇政府的代言人,认为政府还没有发出通告的事就不能做,他忠诚地维护现有的腐朽制度和专制秩序。这就是别里科夫的套子,他自己装在套子里,还要用这样的套子去套住别人。
喜欢歌颂过去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经常说的一句话——“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四、研读小说,探究一段奇怪的婚恋
3.如果别里科夫真的“昏了头”,决定跟华连卡结婚了,结婚前他们要互相一份定情信物,你认为他们会互相送对方什么?并发挥想象,描述互相礼物时的情景。
示例:别里科夫从身后拿出一件黑色的雨衣和灰色的雨伞,庄重的对华连卡说,“以后我们一起出门,都要穿雨衣、打雨伞,无论天晴还是下雨,因为你是我的妻子,千万别出了什么乱子。”
喜欢歌颂过去
用所教的古代语言躲避生活
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
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
经常说的一句话——“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四、研读小说,探究一段奇怪的婚恋
美丽、活泼、爱热闹,爱新事物,爱新生活
新生力量与旧势力
孤僻、古怪、
保守,多疑
矛盾冲突
四、研读小说,探究一段奇怪的婚恋
别里科夫之死大快人心,表明人们对他的厌恶、憎恨,表明人们对完全自由的无比向往。但像他这样的爱打小报告的沙皇政府的鹰犬还大有人在,所以,“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子”。“我们”嘲笑、厌恶别里科夫,而“我们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其实也是“套中人”,每个人都把真实的自己隐藏起来,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4.埋葬别里科夫”本是“大快人心的事”,可我们却为什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
套子
沙皇政府
的法令
一切陈规陋习
奴性心理
自我精神
的束缚
套中人: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
四、研读小说,探究一段奇怪的婚恋
5.联读本单元其他文章,思考,还有哪些人还是“装在套子里的人”,他们身上都有什么套子?
篇目 人物 套子
祝福 祥林嫂
祝福 我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林冲
促织 成名
变形记 格里高尔
四、研读小说,探究一段奇怪的婚恋
活动五
质疑思辨,思考一种奇怪的叙述
6.如果时光可以穿越,请你从以上的“套中人”中,任选一个对象,跟他说一段文字,鼓励他冲破套子,找回真正的自己。
说给别里科夫:
一个人可以胆小,但不必卑躬屈膝,一个人可以无能,但不能毫无尊严。别里科夫,希望你一点点摆脱身上奴隶的印记,在一个明媚的早晨醒来后,发现自己的血管里流淌的是真正有活力的人的血液,长出一颗勇敢、自由的心灵。
四、研读小说,思考一段奇怪的婚恋
五、质疑思辨,思考一种奇怪的叙述
1.小说是以谁的口吻进行叙述的?
明确:
小说的开头写道:“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定听说过他。”统编教材的课文是删减版,但此两句已呈现了文本尤为独特的叙事结构。“我”即布尔金,作为叙述者;“您”即兽医伊凡,作为倾听者;别里科夫是被叙述者。
五、质疑思辨,思考一种奇怪的叙述
布尔金作为别里科夫的同事,能够对别里科夫的言行进行观察,但其视角是有限的。在叙述中,布尔金的视角不断地“越界”,甚至偶尔扮演上帝式的全知角色。例如:别里科夫与柯瓦连科的“谈判”现场。柯瓦连科家乃私人空间,布尔金是明确不在场的,这显然已越出了布尔金有限的视角范畴,如此的视角越界直接否定了理论上第一人称叙述真实性的判断,证实了布尔金的叙述实际上是不可信的。换句话说,与其说布尔金是在客观地叙述别里科夫,不如说是在主观地建构别里科夫。
2.布尔金的叙述真实可信吗?
五、质疑思辨,思考一种奇怪的叙述
2.布尔金的叙述真实可信吗?
当布尔金对别里科夫的相关事件评价议论时,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复数形式,即我们。例如“我们只好让步”“我们都去送葬”“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等。这意味着布尔金一定程度上将自己视为迥异于别里科夫的群体代言人,并且,这一群体自诩与别里科夫不同,能够在道德上凌驾于别里科夫之上。这样一种道德性优势,成为布尔金向外来者伊凡戏谑性叙述的资本。如果说别里科夫的怯懦与神经质是显性的病态症候,那么布尔金们则患有隐性病态症候,其本质是对人的尊严的蔑视与蹂躏。
五、质疑思辨,思考一种奇怪的叙述
3.如果这个故事,以别里科夫自己的口吻来叙述,他会怎样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是别里科夫。生活在这个时代,我总是很害怕:害怕闹出什么乱子。我讨厌办事不合规矩的人;我害怕跟外界接触太多,会招致祸患,我选择去教希腊文,用来逃避现实。后来,在别人的撮合下,我差点结了婚,我对婚姻是存有幻想的,可是天知道当我看到漫画散布全城后是多么害怕!华连卡作为一个姑娘,竟然骑自行车,还有柯瓦连科,竟然那样说上司,这会给他们带来麻烦的。我出于好心去高劝告柯瓦连科,但他却把我推下楼梯,大家本来就看不起我,现在肯定又再次成了他们耻笑的对象,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五、质疑思辨,探究一种奇怪的叙述
4.从角度的变换中,你读出了什么?
布尔金虽然有清醒的认知,了解别里科夫的缺点和弱点,但是他并不给予别里科夫任何劝告和帮助,而只有鄙视和嘲讽。仅从布尔金和别里科夫的关系,我们不难窥见别里科夫所面临的人际困境。这种困境无疑也造成了别里科夫的巨大孤独感,而这种孤独感使之更为孤僻自闭,躲入“套子”中寻求一种安全感的弥补。从某种意义上说,别里科夫是被他所存在的社会抛弃,人在这种处境之下,往往很容易走向扭曲和异化。到底是环境驱逐人还是人自绝于环境?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人的困境
人的挣扎
人的无力
普遍困境、共生悲悯
感谢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