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和功能;
(2)说出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抗原、抗体的概念;
(3)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阅读和识图能力
(2)培养学生对比学习方法
情感目标:
培养体育锻炼的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理解掌握人体的三道防线组成以及功能。
(2)概念的理解(免疫、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抗原、抗体)
(3)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
难点: 三道防线的免疫功能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抓住学生对电脑小游戏的兴趣,展示塔防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的视频,我们人体的健康就相当于城池中的宝物,各种病毒肆虐威胁着宝物的安全,必须建立多重防线,来和病毒进行一场“免疫反击战”。本节课以故事为导线,步步突破相关知识点。
自主学习:创设情境,以我们最最熟悉的感冒为例,假如我们班某同学不小心得了感冒,那么在该同学体内对抗感冒病毒的防线有哪些呢?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有什么组成?
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有什么组成?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有什么组成?
探究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探究皮肤的作用
1.小组模拟探究皮肤是一道保护屏障,通过探究苹果皮在保护苹果免受病菌侵害时所起的作用,来推测皮肤的作用,在本节课之前,教师引导学生制订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试验,最后得出结论——皮肤可能像苹果皮一样阻挡病菌的侵害人体
2.通过动画和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皮肤的阻挡和杀菌作用。
黏膜的作用
1.巧用“道具”做模型
学生可能有质疑: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这些看起来在人体内部的结构为什么也和皮肤一样属于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呢?可以拿出一根吸管,提问:这根吸管有内外两个壁,内外壁都跟外界接触了吗?那么它的内壁相当于人体的什么结构呢?学生就会很容易理解,黏膜和皮肤一样,都属于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用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以动画和图片加深学生对黏膜作用的理解。
故事依然在继续,用漫画的形式生动形象讲解当感冒病毒突破第一道防线进入人体细胞,并依赖细胞进行繁殖,这将对细胞造成损伤,此时到了身体反击的时候了,这个时候免疫系统将派出的前线部队是谁呢 把幽默的漫画带进课堂,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引出免疫的第二道防线。
二、认识免疫的前线部队——人体的第二道防线
1.阅读课本快速找到免疫的前线部队——吞噬细胞和溶菌酶。
2.用动画和图片加深同学们对溶菌酶和吞噬细胞作用的理解。
用幽默的漫画继续讲解吞噬细胞在杀灭流感病毒的过程,吞噬细胞在体内巡逻,并在隐藏在细胞内的病毒杀灭,但是这是一种笨拙和缺乏技巧的战斗,身体中的很多健康细胞将被“误杀”,所以,主力部队未到来之前,这种战斗是“非特异性的”是“游击战”。学生由此对非特异性有初步的理解,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这场战争才刚刚开始,该女性体内拥有对抗感冒病毒的最有效武器。战争制胜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找到这个武器,引出主力部队第三道防线
三、找到免疫的主力部队——人体的第三道防线
1.找出对抗感冒病毒的最有效武器(抗体)
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浆、组织液及分泌液。
2.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出这个武器?(引出抗原的定义)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作抗原。常见的抗原有病原体、寄生虫、移植器官、花粉等异物。
3.武器是由谁产生的?让学生认识(免疫系统)
任务一:请各小组对照课本图片,互相指认免疫器官的的名称和位置。
任务二:用图例的方式师生总结免疫系统的组成
4.小组讨论绘制人体对感冒病毒免疫的示意图。
5.最后以表格的形式梳理一二道防线和第三道防线的不同,总结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范围 机体对异物都可以发生免疫反应 机体仅对某一异物(抗原)产生免疫反应
特性 非专一性 非专一性
形成 生来就有的 后天逐渐形成的
作用 弱 强
6.角色扮演使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体验学习的乐趣
四、计划免疫
1.展示疫苗接种卡提问为什么接种疫苗?疫苗的成分是什么,什么是计划免疫,学生很容易从文中找出答案,教师进行补充。
2.播放短片使学生直观感受我国无脊灰的局面,总结计划免疫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