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 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生物 ( 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23 11:25:09

文档简介

2021—2022 学年(下)高二级期中考试
生物学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1 页,满分 100分,考试用时 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
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收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0 分)
一、单选题(每题 2分,共 40分)
1.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正常是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的正常进行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B.食物链的环节越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高
C.桑基鱼塘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生态系统各组分的含量比例处于动态平衡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 实验调查得到的某树林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能量流动关系如表所示,其中 d 为分解
者;P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 表示生物储存的能量;R 表示生物呼吸作用
消耗的能量,单位为 J·cm-2·a-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营养级或分解者 Pg Pn R
a 62.8 25.7 36.1
b 12.5 5.7 6.8
c 464.6 136.3 278.3
d 41.6 13.5 25.1
A.该树林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 c→a→b→d
B.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8.9%
C.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在增加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 4 个 Pg 之和
高二生物学 第 1 页 共 11 页
3. 某农田秸秆被焚烧后污染环境。为解决此问题,区政府建设了“生态桥”工程,将废弃物
加工成有机肥后施加到农场土壤中,减轻污染同时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生态桥”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农场生态系统的物质多级循环利用并减少环境污染
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研究农场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D.由废弃物加工得到的有机肥能为农场植物等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4. 中科院康乐院士团队通过分析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发现了飞蝗群聚信息素:4-乙烯
基苯甲醚(4VA),4VA 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增加而增加;利
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飞蝗 OR35 缺失突变体,发现其对 4VA 的响应行为丧失。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 )
A.飞蝗群聚信息素传播的信道为空气
B.利用人工合成的 4VA 诱杀蝗虫属于化学防治
C.OR35 缺失突变体可能缺乏信息素 4VA 的受体
D.OR35 缺失突变体长期释放到野外,可能构建不能群居的蝗虫种群,
5. 种群密度效应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当种群的个体数目增加时,就必定会出现相邻个体之间
的相互影响。种群密度效应包括两个重要的法则:①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物种
个体平均重量 W 与密度 d 的乘积是个常数 Ki,最后 Ki 总是基本一致,即产量恒定法则;
②随着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即自疏现象。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A.产量恒定法则保障了种群成员间既不互相吸引也不互相排斥
B.出现产量恒定法则的原因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都是有限的
C.自疏现象导致种群内不同个体各自占据的生态位差异性增大
D.自疏现象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也是对不利生长环境的一种适应
6. 东北豹分布在我国东北、俄罗斯远东等地,是世界濒危物种之一。每只东北豹体表的条纹
或斑纹都是独一无二的,如同人类的指纹一样。以此为依据,2015 年中俄两国科学家使
用红外触发相机对东北豹的全球数量进行了监测调查,发现东北豹的全球数量仅为 84 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每只东北豹体表斑纹独一无二的直接原因是 DNA 分子的特异性
B.上述中俄两国科学家调查东北豹时采用的是估算的方法
C.东北豹种群数量很少,与其生存环境被破坏有重要关系
D.将东北豹迁入动物园,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高二生物学 第 2 页 共 11 页
7. 对一个受到轻度农药污染的湖泊进行调查,测量得该湖泊内具有食物链关系的甲、乙、丙、
丁 4 个种群所同化的总能量如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
生物种群 甲 乙 丙 丁
能量/kJ 1.3×108 2.8×109 2.9×107 9.1×107
A.在这四个种群中,乙和丁属于捕食关系
B.除乙种群外,其他 3 个种群的同化作用类型都属于异养型
C.按照生物富集原理,丙种群体内的农药残留浓度是最高的
D.从 4 个种种群的营养关系上看,它们之间只能形成一条食物链
8. 豆豉是大豆经过发酵制成的一种食品,为了研究影响豆豉发酵效果的因素,某小组将等量
的甲、乙两菌种分别加入等量的 A、B 两桶煮熟的大豆中并混匀,再将两者敞口置于适宜
条件下进行发酵,并定期取样观测发酵效果。以下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的类型,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B.若容器内上层大豆发酵效果优于底层,则发酵菌为厌氧菌
C.豆豉的独特风味与发酵过程中大豆蛋白质被水解产生的氨基酸等有关
D.煮熟大豆使大豆中的蛋白质变性,有利于菌体分泌的酶作用于蛋白质
9. 传统泡菜的制作方法如下:新鲜的蔬菜经过清洁、整理后,放入彻底清洗并用白酒擦拭过
的泡菜坛中,然后向坛中加入盐水、香辛料及一些“陈泡菜水”,密封后置于温度适宜的
地方。下列与此过程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白酒擦拭泡菜坛的目的是消毒,加入“陈泡菜水”的目的是增加乳酸菌菌种的量
B.制作泡菜时应先加入蔬菜和香辛料,再加入煮沸冷却后的盐水
C.制作泡菜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先增加后减少,有机物的干重和种类减少
D.若制作的泡菜咸而不酸最可能的原因是大量的食盐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过程
10. 解脂菌能利用分泌的脂肪酶将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并吸收利用。脂肪酸会使醇溶青
琼脂平板变为深蓝色。将不能直接吸收脂肪的甲、乙两种菌分别等量接种在醇溶青琼脂平
板上培养。甲菌菌落周围呈现深蓝色,乙菌菌落周围不变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菌属于解脂菌
B.实验中所用培养基是以脂肪为唯一碳源
C.可将两种菌分别接种在同一平板的不同区域进行对比
D.该平板可用来比较解脂菌分泌脂肪酶的能力
高二生物学 第 3 页 共 11 页
11. 消毒和灭菌是微生物培养中常用的操作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100℃条件下煮沸 5~6 分钟属于灭菌方法,可杀死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B.无菌技术中,若处理对象为液体,则只能消毒,不能灭菌
C.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物品相接触
D.高压蒸汽灭菌锅只有当压力表的压力降到一个标准大气压时,才能打开盖子
12. 如图所示为分离某种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的实验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土样从有哺乳动物尿液的地方取,获得目的菌种的概率很高
B.为验证尿素固体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可用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作对照
C.C 组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形成了 54 个、46 个、50 个菌落,则 1g 土壤样本中约有分解
尿素的细菌 5×107个
D.在尿素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有可能不都是以尿素为氮源的细菌
13. 鞣质(单宁)是一种具有止血、杀菌等作用的中药成分,在植物中广泛分布。为探究鞣质
对自然界中生存条件相同的甲、乙、丙三种细菌的杀伤能力,某科研小组将等量的甲、乙、
丙三种细菌接种到含有适量鞣质的完全培养基和不含鞣质的完全培养基上,在相同且适
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大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中用的培养皿等玻璃器材,可以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
B.由图中结果可知,鞣质对甲细菌的杀伤能力最强
C.本实验设置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合理,可排除杂菌污染
D.接种前,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判断三种细菌接种量是否相等
高二生物学 第 4 页 共 11 页
14. 如图表示啤酒工业化生产的简要流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利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省略制麦环节
B.发酵开始前,对于发酵罐以及各种连接管道都需要进行彻底灭菌
C.主发酵结束后,发酵液还要在低温、密闭的环境下储存一段时间进行后发酵
D.小规模酿造的“精酿”啤酒不添加食品添加剂,一定比“工业”啤酒更健康
15. 甲品种青花菜具有由核基因控制的多种优良性状,但属于胞质雄性不育品种。通过体细胞
杂交,成功地将乙品种细胞质中的可育基因引入甲中,如图为该操作示意图。下列相关叙
述错误的是( )
A.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可使用离心法
B.融合的原生质体再生出细胞壁后再进行组织培养
C.杂种细胞经过一定激素和营养的诱导,发育成为杂种植株
D.筛选出的杂种植株含有控制甲青花菜优良性状的基因,但只能通过母本进行传递
16. 马铃薯野生种具有抗病、抗逆等优良性状,马铃薯栽培种由于长期无性繁殖致使种质退化。
如图为利用马铃薯野生种改进马铃薯栽培种的技术
路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马铃薯栽培种和马铃薯野生种之间不存在生殖隔

B.新品种 1 的育种原理为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获得新品种 2 的育种方法可能是植物体细胞杂交
D.过程①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过程②可用秋水仙素处理
高二生物学 第 5 页 共 11 页
17. 病毒感染果蔬后,会借助胞间连丝等结构扩散,导致果蔬产量和品质退化。为给工厂化繁
殖脱毒甘薯苗提供技术上的支持,科研人员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甘薯茎尖(外植体)
大小对诱导分化苗和脱毒苗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茎尖大小 外植体数/个 分化苗数/苗 脱毒苗数/苗
小于 0.3mm 20 1 1
0.3~0.5mm 20 10 7
大于 0.5mm 20 13 4
A.植株茎尖细胞中不含病毒的原因可能是该组织胞间连丝不发达
B.脱分化过程中应给予光照促进叶绿素合成从而进行光合作用
C.培育脱毒苗依据的原理有基因突变和细胞的全能性
D.0.3~0.5mm 大小的茎尖最有利于获得抗病毒苗
18. 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应选择成熟动物的皮肤组织进行动物细胞培养
B.甲过程需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
C.乙过程是原代培养,一般不会出现接触抑制现象
D.丙过程是传代培养,细胞贴壁生长
19. 脑缺血会引起局部脑神经细胞缺氧而受损,造成不可逆损伤,甚至死亡。骨髓基质细胞是
骨髓中的干细胞,经诱导可以生成心肌细胞、成骨细胞、神经细胞等。运用干细胞疗法有
可能实现对缺血坏死神经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修复和重建,这也是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
有效策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干细胞参与受损部位修复时候,体内细胞同时发生着细胞凋亡
B.某患者的神经细胞的核基因和骨髓基质细胞的核基因相同
C.脑缺血导致的神经细胞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D.骨髓基质细胞经诱导可通过增殖过程形成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不同细胞
20. 如图是一种“生物导弹”的作用原理示意图,没有与肿瘤细胞结合的“生物导弹”一段时
间后被机体清除。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药,可抑制 DNA 和 RNA 的合成,对正常细胞也
有一定毒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单克隆抗体是由杂交瘤细胞合成和分泌的
B.活化阿霉素能抑制细胞中的 DNA 复制和
转录过程
C.在治疗中,应先注射非活化磷酸阿霉素再注射生物导弹
D.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能减轻阿霉素对正常细胞的伤害
高二生物学 第 6 页 共 11 页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40 分)
二、简答题(每题 12 分,共 60 分)
21. 某果园在苹果树下进行了间种草菇的试验,利用高湿度、低风速等环境条件,获得了良好
的经济效益。
(1)区别该果园与其它普通果园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草菇在该
生态系统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______。
(2)果园中经常爆发病虫害,从生态系统结构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草菇的引入使果园群落空间的_________结构更加复杂,苹果树
的落叶可为草菇提供营养,栽培草菇剩下的基质又可被果树根系吸收利用,促进了果园生
态系统的物质迁移和转化,该措施遵循的生态工程基本原理包括______________。
(3)防治果树害虫可以使用糖醋液以及黑光灯进行诱杀,这两种方法都利用了生态系统的
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苹果小卷叶蛾幼虫是危害苹果的害虫,姬蜂是该虫的天敌。
为研究苹果抵抗虫害的机制,某科研小组用丁原醇溶剂分别提取了苹果的挥发物 A 和受
虫害后的苹果挥发物 B,进行相关实验。实验中每组使用两种物质,每组实验随机选取 50
只姬蜂,观察其对这两种物质的选择情况,结果如表。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组别
挥发物 A 对照物质 挥发物 B 对照物质 挥发物 A 挥发物 B
结果(只) 35 15 43 7 17 3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表为果园生态系统内苹果树、苹果小卷叶蛾和姬蜂三个种群一年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
位:107kJ a-1)。
同化的总 用于生长、发育和 呼吸 传递给分 传递给下 未被利用
种群
能量 繁殖的能量 消耗 解者 一营养级 的能量
苹果树 a b 69.5 7.0 19.0 45.5
苹果小卷叶蛾 19.0 9.0 c 1.0 d e
姬蜂 3.5 1.0 2.5 微量 无 f
据表分析,苹果树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 kJ a-1,能量从苹果小卷叶蛾
到姬蜂的传递效率低于 18.4%,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学 第 7 页 共 11 页
22. 天津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图 1。
(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酒精发酵阶段,筛选获得的酵母菌菌种应先经过________________再接种到发酵罐。
发酵罐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使酵母菌与培养液充分接触。
(3)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 30 天。工艺如图 2。
①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菌密度变化,趋势如图 3。据图分析,与颠倒前相比,
B 层醋酸菌在颠倒后密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推测,影响醋酸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________________
层的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
③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
改变,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
高二生物学 第 8 页 共 11 页
23. 土霉素被广泛添加畜禽饲料中,用于预防疾病,这导致了其在环境中有大量残留,且抑制
了土壤微生物生长。研究人员试图通过生物方法降解在环境中残留的土霉素。如图 1 是土
霉素化学结构式。
(1)想从长期受土霉素污染的土壤中获得土霉素降解菌,选用的培养基类型应为_________。
实验中配置培养基时不能添加的营养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①NaH2PO4②葡萄糖 ③蒸馏水 ④土霉素 ⑤氨基酸 ⑥蔗糖
(2)研究人员筛选出了三种能降解土霉素的菌株。在培养基中分别接种这三种菌株,一段
时间后测定培养基中的土霉素含量结果如图 2。据此可选择____________菌株为目标
菌株。为确定目标菌株的微生物类型,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多选)。
A.使用不同抗生素观察目标菌株的抗性
B.观察目标菌株菌落特征
C.显微镜观察目标菌株细胞结构
D.将目标菌株的基因序列与微生物基因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
(3)将土霉素污染严重的土壤随机均分为四组,混入不同浓度的目标菌株,一段时间后土
壤中的微生物情况如图 3 所示(不同几何形状代表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菌落)。
上述实验中微生物接种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治理土
霉素污染土壤的适宜菌株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分析,
写出你选择该浓度的判断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二生物学 第 9 页 共 11 页
24. 研究者以拟南芥根段作为组织培养材料,探讨了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生芽的机制。
(1)离体的拟南芥根段在适宜条件下可以培育出完整的植株,说明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____。
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剪取的根段称为____________,经_________后接种到培养基中。细
胞经过_______________形成愈伤组织,此后调整培养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
(2)在愈伤组织生芽过程中,植物激素 CK 通过 ARRs(A)基因和 WUS(W)基因起作用。
为探讨 A 基因与 W 基因的关系,将 A 基因功能缺失突变体(突变体 a)和野生型的愈伤
组织分别置于高 CK 培养基中诱导生芽,在此过程中测定 W 基因的表达量。图 1 中,野
生型的 W 基因表达量与高 CK 诱导时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图 1 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在高 CK 诱导下 A 基因促进 W 基因表达。得出结论的依
据为:与野生型相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转基因方法在上述突变体 a 中过量表达 W 基因,获得材料甲。将材料甲、突变体 a 和
野生型三组愈伤组织在高 CK 培养基中培养,三组愈伤组织分化生芽的比例如图 2,由此
能得出的结论包括 。
A.A 基因在愈伤组织分化生芽的过程中起作用
B.W 基因的表达产物调控 A 基因的表达
C.缺失 A 基因时 W 基因表达不能促进生芽
D.过量表达 W 基因可使生芽时间提前
高二生物学 第 10 页 共 11 页
25. 科研人员在制备杂交瘤细胞的基础上,获得了能够产生双特异性抗体(BsAb)的双杂交瘤
细胞。BsAb 可以同时结合两种抗原,如抗 EGFR/CD3 双特异性抗体拥有两种特异性抗原
结合位点,不仅能与肿瘤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 结合,也能与 T 细胞表面抗
原 CD3 结合。拓展了抗 EGFR 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范围。
(1)EGFR 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受体,仅分布在正常上皮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而不存于其他正
常组织细胞中,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上图分析,这种双特异性
抗体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图为制备能产生抗 EGFR 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的流程,
科研人员将 EGFR 注射到小鼠 a 体内,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备小鼠的脾脏组织细胞悬液的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入培养液制成单细胞悬液。对获
得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通过多次筛选就可获得所需的能产生抗 EGFR
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筛选 2”
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制备抗 EGFR/CD3 双特异性抗体,科研人员还需要制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诱导两种细胞融合得到双杂交瘤细胞。
高二生物学 第 11 页 共 11 页2021—2022 学年(下)高二级期中考试 生物 学
参考答案
1-10 BCABB CDBDB 11-20 CCCDD ADABC
21.(12 分,除说明外每空 1 分)
(1)群落的物种组成 分解者
(2)果园物种组成单一,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较弱(2 分)
垂直 自生、循环(2 分)
(3)信息传递 苹果能产生挥发性物质吸引姬蜂寻找食物;遭受虫害后,产生的挥发
物 B 对姬蜂的吸引力更大,以避免虫害(2 分)
(4)7.15×l0 8 kJ a-1 果园生态系统中还有其他种群捕食苹果小卷叶蛾
22. (12 分,除说明外每空 2 分)
(1)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1 分)
(2)扩大培养 搅拌(每空 1 分)
(3)①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 氧气、营养物质、pH(3 分)
②颠倒前的 B 层和颠倒后的 A(或不翻动,或下)
③种间竞争
23.(12 分,除说明外每空 2 分)
(1)选择培养基(1 分)
(2)②⑤⑥(全对才得分)
(3)Y﹣1 BCD
(4)稀释涂布平板法
(5)浓度Ⅲ (1 分)
土霉素抑制土壤微生物生长,而浓度Ⅲ下土壤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均匀度最高,说明这
一浓度下,目标菌株降解土霉素的效果最好,(土壤中的土霉素含量下降最快,)各类微生
物生长受到抑制作用最弱
24.(12 分,除说明外每空 2 分)
(1)全能性(1 分) 外植体(1 分) 消毒(1 分) 脱分化(1 分)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
(2)随着高 CK 诱导时间的延长,野生型的 W 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
随着高 CK 诱导时间的延长,突变体的 W 基因表达量低于野生型
(3)ACD
25.(12 分,除说明外每空 2 分)
(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激活 T 细胞,诱导癌细胞凋亡(2 分)
(2)诱导小鼠 a 产生能分泌抗 EGFR 抗体的 B 淋巴细胞(2 分)
取小鼠甲脾脏剪碎,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成单个细胞,(2 分)
获得由单个杂交瘤细胞增殖形成的细胞群(2 分)
抗原与抗体的反应具有特异性(2 分)
(3)产生抗 CD3 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