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学科 物理 年级 九年级
授课教师 工作单位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即欧姆定律。 2.科学思维:基于物理量的定义,科学的假设相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运用控制变量法的思维合理规划探究实验。 3.科学探究:在科学的猜想和规划下,开展具体的探究实验,严格遵守科学探究的七个步骤,注重对实验数据的多种处理,如表格、平面直角坐标系、饼状图、柱状图;同时注意对探究实验的评估、总结,为今后实验的变形打下基础。 4.科学态度与责任:明确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基于实验得出的数据,深刻理解欧姆定律的本质,严谨运用欧姆定律,例如结论叙述、带单位计算、变形实验等方面,都要做到尊重科学定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师生共同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难点:小组设计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实验。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法:教师设计好问题串,引导学生完成实验的设计与探究。
运用的 信息技术工具 希沃白板5、物理学科电路图绘制工具、网页获取视频并在多媒体中插入
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学生已经详细的学习过第三章“认识电路”和第四章“探究电流”的课程,对电学的基本概念实现了由具象到抽象、由宏观现象到微观解释的过渡。同时,八年级力学课程中学习的控制变量、受力分析、力学计算等物理学思维和能力,能较好的迁移到电学的学习当中,所以学生具备了学习第五章的条件,可以开展具体的学习。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一、新课引入 1.回忆电压的定义并在屏幕上显示。 2.提出问题:电压的大小是如何影响电流的大小呢? 二、设计实验 1.提出问题:除了电压会影响电流,哪个物理量也会影响电流?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个物理量? 2.提出问题:如何选取器材?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屏幕上显示电学元件符号。 3.让学生看着屏幕上的元件符号,自己设计电路图,巡视课堂后,请一位同学上台展示,并简要说明操作步骤。 4.针对这位同学的设计,进行探讨和改进。 5.共同探讨,设计出记录数据的表格 三、进行实验 1.运用磁吸式电学教材进行探究实验的演示操作,并利用设计好的表格记录数据。 2.利用直角坐标系,描点作图,得出I-U图像。 3.分析与论证,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并对完成的实验进行评估。 4.运用结论,进行练习。 四、自主探究 1.出示实验目的: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2.出示问题:(1)如何控制变量 (2)选取哪些器材 (3)如何设计电路图 (4)如何处理数据 3.播放指导视频: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4.总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探究I-U时,改变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两端电压,获取多组数据;探究I-R时保证不同阻值的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相同。 五、课堂小结 1.出示思维导图,进行知识梳理。 六、当堂练习 1.出示三道练习题,限时训练,汇总正确率。 1.引导学生根据电压定义,做出合理猜想。 1.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和设计实验。 2.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合理选取器材,也为后面电路图的设计打下了基础。 3.培养学生设计电路图的能力。 4.引导学生对设计好的实验再探讨、再完善,并得出合理的改进措施。 1.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重要的电学实验,老师的操作能填补他们设计中的空白。 2.将描点连线的方法迁移到电学当中来,同时为接下来得出的比例关系打下基础。 3.培养学生运用I-U图像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也为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打下基础。 1.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此实验为学生自主设计,环节不够具体,观看视频可以更实际,为去实验室做实验打下基础。 3.对比两个实验,更能突出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不同,便于区分。 1.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直观的建立知识网络。 1.检验课堂效果 2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5分钟 2分钟 6分钟
板书设计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一、共同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1.电压的定义; 2.探究的物理学方法: 3.器材的选取: 4.设计的电路图及操作步骤: 二、进行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1.小组设计: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2.探究方法及器材: 3.电路图及步骤: 4.数据的收集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