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 第1章 三角形的证明 复习题
一、单选题
1.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30° B.150° C.30°或150° D.120°或60°
2.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B.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D.直角三角形必有一个角是30度
3.如图,在中,,是的角平分线,若,则点到边的距离为( )
A.3 B. C.2 D.3
4.下列条件:(1)∠A=90°﹣∠B,②∠A:∠B:∠C=3:4:5,③∠A=2∠B=3∠C,④AB:BC:AC=3:4:5,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5.将含有30°的三角板ABC按如图所示放置,点A在直线DE上,其中∠BAD=15°,分别过点B,C作直线DE的平行线FG,HI,点B到直线DE,HI的距离分别为h1,h2,则的值为( )
A.1 B. C. D.
6.如图,地面上有三条公路,,,要想在修建一个加油站方便三条公路上的车辆加油(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应该把加油站修建在( )
A.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B.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 D.三条中线的交点
7.如图,在△ABC中,∠C=90°,AC=BC,D为BC上一点,且DE⊥AB于E,若DE=CD,AB=8cm,则△DEB的周长为( )
A.4cm B.8cm C.10cm D.14cm
8.如图,D为∠BAC的外角平分线上一点,过D作DE⊥AC于E,DF⊥AB交BA的延长线于F,且满足∠FDE=∠BDC,则下列结论:①△CDE≌△BDF;②CE=AB+AE;③∠BDC=∠BAC;④∠DAF=∠CBD.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 ,∠CAB的平分线交BC于点D,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若BC=3,则DE的长为( )
A.1 B.2 C.3 D.5
10.如图,DE是△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若BC=4cm,AB=5cm,则△EBC的周长为( )
A.8cm B.9cm C.10cm D.11cm
11.下列关于函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无论x取何值,y的值都小于0 B.图象经过第一、三象限
C.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D.当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12.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10cm,点E在线段AD上,且AE=6cm,动点P在线段AB上,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C上.以vcm/s的速度由点B向点C运动,当△EAP与△PBQ全等时,v的值为( )
A.2 B.4 C.4或 D.2或
二、填空题
13.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________度.
14.如图,⊙O的切线PC交直径AB的延长线于点P,C为切点.若∠P=30°,⊙O的半径为1,则PB的长为______________.
15.如图,在ABC中,∠CAB的平分线AD交BC于D,DE垂直平分AB,E为垂足,若∠C=90°,则∠B=_____°.
16.如图,在Rt△ABC中,∠ACB=90°,分别以点B和点C为圆心、大于BC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圆弧,两弧相交于点D和点E,作直线DE交AB于点F,交BC于点G,连结CF.若AC=3,CG=2,则CF的长为______.
17.如图,在扇形OAB中,点C在 上,∠AOB=90°,∠ABC=30°,AD⊥BC于点D,连接AC,若OA=4,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_____.
18.如图,在离水面高度为8米的岸上,有人用绳子拉船靠岸,开始时绳子BC的长为17米,几分钟后船到达点D的位置,此时绳子CD的长为10米,问船向岸边移动了__米.
三、解答题
19.在△ABC中,∠ACB=90°.现给出以下3个关系:①CD垂直于AB,②BE平分∠ABC,③∠CFE=∠CEF,请你从中任选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成一个命题,并证明该命题的正确性.
20.如图,在△ABC中,∠BAC = 90°,AB = AC,AD⊥BC于点D,点E在AC边上,连接BE交AD于点F,AG ⊥BE,垂足为点H,交BC于点G.
(1)求证:△FBD≌△AGD;
(2)求证:BD = AF + DG.
21.如图,E,F,M,N分别是正方形四条边上的点,且.试判断四边形是什么图形,并证明你的结论.
22.阅读与思考
如图是小宇同学的错题积累本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年×月×日星期日错题积累 在中,平分交于点D,O是上一点,且经过B,D两点,分别交于点E,F. … 【自勉】 读书使人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培根
任务:
(1)使用直尺和圆规,根据题目要求补全图形(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
(2)求证:与相切于点D;
(3)若,则劣弧的长为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借助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分别画出两个图形:如图1,求出顶角为30°;如图2,求出顶角为150°.
【详解】
解:如图1,AB=AC,BD⊥AC,
∵∠ABD=60°,
∴顶角∠A=90°-60°=30°;
如图2,AB=AC,CD⊥AB交BA的延长线于点D;
∵∠DCA=60°,
∴∠DAC=30°,∠BAC=150°,
综上所述,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30°或150°.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做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出模型帮助解答,进行分类讨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B
【解析】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概念和定义对选项进行逐一判断.
【详解】
A项:等边一定等腰,等腰不一定等边,故A不符题意;
B项:等边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两两相等,故B符合题意;
C项:直角三角形不一定轴对称,等腰直角三角形才是轴对称图形,故C不符题意;
D项:直角三角形必有一个角是90°,而不是30°,故D不符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等边、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特征性质,掌握他们的性质特征是解题关键.
3.A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知点D到AB边的距离等于CD长,即可选择.
【详解】
∵AD是的角平分线,
∴点D到AB边的距离等于CD=3.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知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B
【解析】
【分析】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
解:①∵∠A=90°﹣∠B,
∴∠A+∠B=90°,
∴∠C=90°,
∴△ABC是直角三角形;
②∵∠A:∠B:∠C=3:4:5,
设∠A=3x,则∠B=4x,∠C=5x,
∴3x+4x+5x=180,
解得:x=15°,
∴∠C=15°×5=75°,
∴△ABC不是直角三角形;
③∵∠A=2∠B=3∠C,
∴
∴,
∴∠A=()°,
∴△ABC为钝角三角形;
④∵AB:BC:AC=3:4:5,
设AB=3k,则BC=4k,AC=5k,
∴AB2+BC2=AC2,
∴△ABC是直角三角形;
∴能确定△ABC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①④共2个,
故选: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逆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掌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将数转化为形,作用是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必须满足较小两边平方的和等于最大边的平方才能做出判断.
5.B
【解析】
【分析】
设CE交FG于点M,由∠DAC=∠BAD+∠CAB=45°,得三角形BC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再由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三边长比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比,设BC长为x,则MAx﹣x,然后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设CE交FG于点M,
∵∠CAB=30°,∠BAD=15°,
∴∠DAC=∠BAD+∠CAB=45°,
∵FG∥DE,
∴∠CMB=∠DAC=45°,
∴三角形BCM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在Rt△ABC中,设BC长为x,则CM=BC=x,
∵∠CAB=30°,
∴CABCx,
∴MAx﹣x,
∵HI∥FG∥DE,
∴.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含特殊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解题关键是掌握含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比.
6.B
【解析】
【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解题.
【详解】
如图,OB、OA、OC分别是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
过点O分别作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
7.B
【解析】
【分析】
因为DE和CD相等,DE⊥AB,∠C=90°,所以AD平分CAB,可证得△ACD≌△AED,得到AC=AE,再根据△BD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得出DE=BE,从而可得△DEB的周长.
【详解】
解:∵∠C=90°,DE⊥AB,DE=CD,
∴∠C=∠AED=90°,∠CAD=∠EAD,
在Rt△ACD和Rt△AED中,
,
∴△ACD≌△AED(HL),
∴AC=AE,
又∵∠AED=90°,∠B=45°,
可得△ED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E=EB=CD,
∴△DEB的周长=DE+ BE +DB
=CD+DB+ BE
=CB+ BE
=AC+BE
=AE+BE
=AB
=8,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性质并求出△BED的周长=AB是解题的关键.
8.D
【解析】
【分析】
利用AAS证明△CDE≌△BDF,可判断①④正确;再利用HL证明Rt△ADE≌Rt△ADF,可判断②正确;由∠BAC=∠EDF,∠FDE=∠BDC,可判断③正确.
【详解】
解:∵AD平分∠CAF,DE⊥AC,DF⊥AB,
∴DE=DF,∠DFB=∠DEC=90°,
∵∠FDE=∠BDC,
∴∠FDB=∠EDC,
在△CDE与△BDF中,
,
∴△CDE≌△BDF(AAS),
故①正确;
∴CE=BF,
在Rt△ADE与Rt△ADF中,
,
∴Rt△ADE≌Rt△ADF(HL),
∴AE=AF,
∴CE=AB+AF=AB+AE,
故②正确;
∵∠DFA=∠DEA=90°,
∴∠EDF+∠FAE=180°,
∵∠BAC+∠FAE=180°,
∴∠FDE=∠BAC,
∵∠FDE=∠BDC,
∴∠BDC=∠BAC,
故③正确;
∵∠FAE是△ABC的外角,
∴2∠DAF=∠ABC+∠ACB=∠ABD+∠DBC+∠ACB,
∵Rt△CDE≌Rt△BDF,
∴∠ABD=∠DCE,BD=DC,
∴∠DBC=∠DCB,
∴2∠DAF=∠DCE+∠DBC+∠ACB=∠DBC+∠DCB=2∠DBC,
∴∠DAF=∠CBD,
故④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外角的性质等,熟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灵活寻找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9.A
【解析】
【分析】
由角平分线和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B=∠CAD=∠DAB=30°,
【详解】
解:∵DE垂直平分AB,
∴DA=DB,
∴∠B=∠DAB,
∵AD平分∠CAB,
∴∠CAD=∠DAB,
∵∠C=90°,
∴3∠CAD=90°,
∴∠CAD=30°,
∵AD平分∠CAB,DE⊥AB,CD⊥AC,
∴CD=DE=BD,
∵BC=3,
∴CD=DE=1,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10.B
【解析】
【分析】
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AE=CE,再等量代换即可求得三角形的周长.
【详解】
解:∵DE是△ABC中AC边的垂直平分线,
∴AE=CE,
∴AE+BE=CE+BE=AB=5cm,
∴△EBC的周长=BC+BE+CE=5+4=9(cm).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利用线段进行等量代换,把线段进行等效转移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1.C
【解析】
【分析】
根据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逐项进行判断即可得解.
【详解】
A.当x=0时,y=0,故选项A错误;
B.∵m≠0,
∴-m2<0
∴函数图象经过第二、四象限,故选项B错误;
C.∵-m2<0
∴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故选项C正确;
D. ∵-m2<0
∴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熟练运用正比例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是本题的关键.
12.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当△EAP与△PBQ全等时,有两种情况:①当EA=PB时,△APE≌△BQP,②当AP=BP时,△AEP≌△BQP,分别按照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求解即可.
【详解】
解:当△EAP与△PBQ全等时,有两种情况:
①当EA=PB时,△APE≌△BQP(SAS),
∵AB=10cm,AE=6cm,
∴BP=AE=6cm,AP=4cm,
∴BQ=AP=4cm;
∵动点P在线段AB上,从点A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B运动,
∴点P和点Q的运动时间为:4÷2=2s,
∴v的值为:4÷2=2cm/s;
②当AP=BP时,△AEP≌△BQP(SAS),
∵AB=10cm,AE=6cm,
∴AP=BP=5cm,BQ=AE=6cm,
∵5÷2=2.5s,
∴2.5v=6,
∴v=.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注意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并熟练掌握相关性质及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3.60
【解析】
【分析】
反证法证明即可.
【详解】
假设中没有一个角不小于,
即
则
这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则一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60度.
故答案为60.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反证法的证明,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反证法的证明是解题的关键.
14.1
【解析】
【分析】
连接OC,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OCP=90°,再根据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计算即可;
【详解】
如图,连接OC,
∵PC是⊙OD的切线,
∴OC⊥CP,即∠OCP=90°,
又∠P=30°,⊙O的半径为1,
∴OP=2CO=2,
∴PB=2-1=1.
故答案是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5.30
【解析】
【分析】
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出∠CAD=∠DAB,再由DE垂直平分AB得出AD=BD,故∠DAB=∠B,再根据DE=DC可知∠C=90°,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CAB的平分线AD交BC于D,
∴∠CAD=∠DAB.
∵DE垂直平分AB,
∴AD=BD,
∴∠DAB=∠B,
∴∠CDA=∠DAB=∠B.
∵∠C=90°,
∴∠CDA+∠DAB+∠B=90°,即3∠B=90°,解得∠B=30°.
故答案为:3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掌握角平分线和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6.2.5
【解析】
【分析】
由作图可知,DF垂直平分线段BC,推出CF=BF,利用勾股定理求出BF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解:由作图可知,DF垂直平分线段BC,
∴CG=GB=2,DF⊥BC,FC=FB,
∴∠FGB=∠ACB=90°,
∴FD∥AC
∴
∴AF=FB,
∴GF=AC=,
∴FB=2.5,
∴FC=FB=2.5,
故答案为2.5.
【点睛】
本题考查作图-基本作图,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17.
【解析】
【分析】
连接OC,过点C作于点M,由勾股定理可得,利用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可得,,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及扇形面积公式分别求出、、、,再计算即可求解.
【详解】
解:连接OC,过点C作于点M,如图所示:
∵,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
∵,于点D,
∴,,
∴,
,
∵,
∴,
∴,
∴,
∴,
,
,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及扇形面积公式,勾股定理解三角形,圆周角定理,角所对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利用分割法求解.
18.9.
【解析】
【分析】
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B长,再根据题意可得CD长,然后再次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D长,再利用BD=AB-AD可得BD长.
【详解】
在Rt△ABC中:
∵∠CAB=90°,BC=17米,AC=8米,
∴AB===15(米),
∵CD=10(米),
∴AD==6(米),
∴BD=AB﹣AD=15﹣6=9(米),
答:船向岸边移动了9米,
故答案为:9.
【点睛】
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掌握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
19.①②作为条件,③作为结论,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结合题意,得∠CDA=∠ACB=90°,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得∠BCF+∠DCA=90°,∠DCA+∠A=90°,根据角平分线性质,计算得∠EBC=∠EBA,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通过计算得∠CFE=∠CEF,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CD⊥AB,
∴∠CDA=∠ACB=90°,
∴∠BCF+∠DCA=90°,∠DCA+∠A=90°,
∴∠BCF=∠A,
∵BE平分∠ABC,
∴∠EBC=∠EBA,
∵∠CFE=∠BCF+∠EBC,∠BEC=∠A+∠EBA,
∴∠CFE=∠CEF
∴①②作为条件,③作为结论成立.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三角形外角、命题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
20.(1)见解析;(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得,根据得,AD=BD=DC,根据得,根据ASA即可证明;
(2)根据得,根据ASA证明,得AF=GC,则AF+DG=GC+DG=DC,即可得BD=AF+DG.
【详解】
解:(1)∵BA=AC,,
∴,
∵,
∴,
∴,
,
∴,
∴AD=BD=DC,
∵,
∴,
∴,
,
∵,
∴
在和中,
∴(ASA)
(2)∵,
∴,
∴,
,
∴,
在和中,
∴(ASA),
∴AF=CG,BF=AG,
∴AF+DG=GC+DG=DC,
∵BD=DC,
∴BD=AF+DG.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点.
21.正方形,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可得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根据已知条件及等式的性质,可得,利用条件即可证明,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证明四边形EFMN为菱形,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可得,根据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即可证明结论.
【详解】
证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
∵,
∴,
在与中,
,
∴,
同理可证:,
∴,
∴四边形EFMN为菱形,
∵,
∴,
∵,
∴,
∴,
∴,
∴四边形EFMN为正方形.
【点睛】
题目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同时还涉及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熟练运用正方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关键.
22.(1)作图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目要求,尺规作图补全图形即可;
(2)连接,由为的角平分线得到,又,得到,从而,再结合得到,从而得证;
(3)利用条件求出劣弧的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求出圆的半径长,利用弧长公式求解即可.
(1)
解:作出的角平分线,如图所示:
(2)
证明:连接,
∵,
∴,
∵为的角平分线,
∴,
∴,
∴ ,
又∵,
∴,
∴,
又∵经过点D,
∴与相切于点D;
(3)
解:在中,,
,
,
∵为的角平分线,
,
在中,,
,
,
由(2)知,
,,
劣弧的长为,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尺规作图、圆的切线及圆有关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本尺规作图及圆切线的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