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第1节 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
学习目标:
1.运用图表资料,说明碳存在形式及碳循环过程。
2.运用资料,说明碳排放与温室效应的关系,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性。
探究:碳排放与环境问题
自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结束之后,“低碳”概念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目前,有关专家将我们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换算成碳排放量,具体如下:略。
1.计算一下,你的一天或者你家庭的一天大约排放了多少碳?
2.我们的日常行为为什么也会产生碳排放呢?议一议,碳排放会引起哪些环境问题?
1.略。
2.我们日常的行为很多都需要耗能,如自来水的净化与运输过程,都需要使用相应的能源,而能源的使用会产生碳排放。碳排放最直接的影响是会加剧温室效应,可能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气候反常、灾害加剧、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等环境问题。
家居用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耗电度数×0.785
天然气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天然气使用立方数×0.19;
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自来水使用吨数×0.91;
乘坐公共汽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里程千米数×0.036;
开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油耗升数×2.7;
乘坐飞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千克):
短途旅行(200千米以内)=里程千米数×0.275;
中途旅行(200~1000千米以内)=55+0.105×(里程千米数-200);
长途旅行(1000千米以内)=里程千米数×0.139。
一.碳循环
碳循环的概念和过程
1.碳的存在形式:
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
2.碳循环的概念:碳元素在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之间转移和交换的过程。
3.碳循环过程:
(1)二氧化碳是大气中含碳的主要气体,也是碳参与全球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2)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陆地和海洋中的植物吸收,然后又通过生物或地质过程以及人类活动返回到大气中。
地球四大圈层
一.碳循环
读图3-1,完成下列任务。
1.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碳主要有哪些存在形式?
2.在碳循环过程中,人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环节?
1.存在形式:在岩石圈中,碳主要以碳酸岩的形式存在;大气圈中以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形式存在;水圈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在生物圈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2.人类对碳循环过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耗大量的矿物燃料,使更多固态的碳转化为大气中气态的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或毁林开荒等影响植被光合作用固定气态碳的过程。
探究:碳的存在形式和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一.碳循环
读图3-1,完成下列任务。
3.根据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分析人类使用化石燃料对全球碳循环的影响。
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数百万年前古生物遗体经长时间高温高压作用而形成。通过漫长的过程将碳以固态的形式稳定存储在岩石圈中,而人类利用化石燃料改变了碳的天然循环,把岩石圈中的还原碳过早地释放到大气中,人为地加快了岩石圈和其他圈层的碳交换,打破了原有的碳循环平衡过程。
火电厂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温室气体
探究:碳的存在形式和人类活动对碳循环的影响
一.碳循环
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工业革命以来
大气温室效应增强的原因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人类活动方式的变化
岩石圈和陆地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碳和无机碳被活化
重新参与到碳循环过程中
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浓度升高
大气的温室效应不断增强
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
大片森林被砍伐
随意排放工业废气
大规模开采石油资源
人类对土地和森林资源的破坏
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2.碳排放和温室气体的概念:
碳排放:对各种温室气体排放的总称。
温室气体:大气保温气体的俗称,是指大气中能让太阳短波辐射透入,而阻止地面和低层大气长波辐射逸出的气体。
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与全球变暖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温室效应示意图
温室效应示意图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复习回顾: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室效应
3.温室气体主要包括:
水汽(H2O)、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氟利昂、甲烷(CH4)、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碳化物(PFCs)等30多种气体。
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CO2)排放
4.度量指标:
原因:不同温室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程度是不同。在温室气体增温效应的总贡献中,二氧化碳占 63%,甲烷占18%,氧化亚氮占6%,其他合占13%。为了统一度量温室效应的结果,人们规定二氧化碳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
二氧化碳当量。
拓展:了解二氧化碳当量
阅读教材P83“二氧化碳当量”材料,了解二氧化碳当量的含义。
一种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是通过其全球变暖潜能值来衡量的。该指数表示的是在100年的时间框架里,各种温室气体的温室效应对应相同效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
例如,设定二氧化碳的全球变暖潜能值为1,则甲烷的全球变暖潜能值为25,意味着同样质量的甲烷的增温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5倍。
二氧化碳 1 六氟化硫 22200
甲烷 25 氧化亚氦 310
一氧化碳 295 氢氟碳化物 11700
氟利昂-12 8500 全氟化硫 5700
部分温室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探究: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与热岛效应的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城市是世界人口、建筑、交通、工业、物流分布的集中地,是能源高消耗地区,也是研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区域。目前,全球约有54%的人口居住在城市,消耗了世界约75%的能源,排放了80%左右的人为温室气体。
1.想一想,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主要来源有哪些?
2.议一议,城市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城市热岛效应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1.城市温室气体主要来自交通、能源供给(供暖)以及粮食运输和工业生产所燃烧的化石燃料。
2.城市温室气体排放扩散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城市上空温室气体浓度高,形成稳定温室气体层,减缓城市热量的向外散失过程,对地面起到更强的保温作用,增强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示意
二.碳排放与温室效应
角度 影 响
有利
不利
图中数据有三个不同来源,为我们了解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趋势提供了科学依据。
1850-2013年全球年平均温度的距平变化
读图可知,过去50年变暖趋势是每十年升高0.13℃(0.10℃~0.16℃),几乎是过去一百年来的两倍。2001-2005年与1850-1899年相比,总的温度升高了0.76℃(0.57℃~0.95℃)。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
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正常范围时,会导致气候变暖,由此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三.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二氧化碳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导致热浪、干旱、洪涝、台风、暴雪等极端天气频繁发生,改变了水热时空分布,进而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
(2)引起冰川积雪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到沿海低洼地带的安全。
(3)影响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安全,一些物种难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面临灭绝的危险。
(4)对国民经济造成影响,比如导致农作物减产,影响到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旅游业。
(5)通过多种途径威胁到公众的身体健康。
三.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四.国际减排合作
碳减排的原因与原则
1.碳减排的原因:
2.国际减排合作的原则:
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主要内容、原因和具体责任如表:
缓解人类所面临的气候危机。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即在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下,世界各国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通过合作和对话,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
项目 具体内容
主要 内容
原因
具体 责任
强调责任的共同性,即在地球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前提下,各国都有减少碳排放的责任,但在承担责任的大小和方式等方面应该有所区别
1850年以来,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4来自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理应比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率先减少碳排放,并通过技术转让、资金援助、市场开放等形式,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IPCC发布《全球升温1.5℃》报告
拓展:了解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
阅读教材P86“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材料,了解该机构的职责和作用。
1988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由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署(UNEP)共同发起成立。2007年该机构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分享了诺贝尔和平奖。该机构旨在整合世界各国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成果,评估全球气候变化的现状、可能产生的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策略研究。该委员会陆续发布了五次《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这些报告为世界各国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和地方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8年10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给出一记重磅警告:若不把全球升温幅度需控制在1.5℃以内,2030年之后,地球会迎来毁灭性气候。如果要保证全球在21世纪末与前工业时代相比变暖幅度不超过1.6摄氏度,2012年到2100年化石燃料燃烧累积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保持在1万亿吨以下。
四.国际减排合作
1.下列气体不是温室气体的是( )
A.水汽 B.二氧化碳 C.氧化亚氮 D.二氧化硫
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
A.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影响 B.旱涝灾害减少 C.某些物种灭绝 D.土壤肥力下降
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圈层分别是( )
A.水圈 岩石圈 大气圈 生物圈 B.水圈 大气圈 岩石圈 生物圈
C.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 D.大气圈 水圈 岩石圈 生物圈
4.①过程可能导致( )
A.臭氧层破坏 B.生物种群增多 C.全球气候变暖 D.海平面下降
B
D
C
A
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此图可以说明( )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关系不明显
B.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
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