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联系中国近代历史,想一想周恩来为什么这么说? 在近代中国的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落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
---------《周恩来传》
回眸近代外交回眸近代外交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回眸近代外交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回眸近代外交《辛丑条约》签订回眸近代外交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回眸近代外交 1946年,蒋介石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将中国全境开放给美国 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蒋介石国民政府实行对帝国主义屈辱投降的外交政策, 据统计,中国近代同外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1000多个,被迫开放的口岸有一百多个,租借地上百,租界有四十多处。赔偿白银十三亿两、割地仅俄国一家竟达一百五十多万公里。难怪一位外国人说:“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回眸近代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第54条规定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中国必须独立,新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
——《毛泽东选集》第1354页新中国刚建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图中是哪两个国家的外交场景?
这能否说明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的外交事业将一帆风顺?请用史实证明你的观点。快速阅读76页内容,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建国初期外交形势1)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封锁政策2)建国第一年就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
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
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底,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政府
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基础、核心
互不侵犯——保证
互不干涉内政——保证
平等互利——实现共处的条件
和平共处——出发点2、内容:3、意义: 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国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从参加国看这次会议有什么特点?
会议的中心议题(主题)是什么?万隆会议(1955)三、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1、时间:1955年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特点:
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4、议题:
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参加会议的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怎样?万隆会议(1955)假设:
1、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加以反驳
2、中国代表团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予理睬
这样做分别会出现什么情况?让我们来看一下总理是怎么说的…周恩来发言的精髓:求同存异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
——周恩来同遭遇相同:曾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问题相同: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 异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万隆精神求存共同探究 什么叫“求同存异”?请结合万隆会议的主题谈谈你的理解。万隆精神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
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
称为“万隆精神”。中国总理的发言应受到最大的重视。
——尼赫鲁这个演说是对抨击中国的人一个很好的答复。
——吴努周恩来善于等待时机的外交才能简直是登峰造极。
——一个美国记者
5、意义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②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三、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