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复习检测 (word版 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0.2《师说》复习检测 (word版 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23 16:38: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师说》复习检测
一、作家作品: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 )、( )。唐代杰出的( )、( )、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 )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 )四十卷,( )十卷,《师说》等。
二、圈出通假字并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或师焉,或不焉( )
三、圈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 ) (今义: )
2.师者,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古义: )(今义: )
3.愚人之所以为愚(古义: ) (今义: )
4.吾从而师之(古义: )(今义: )
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 )(今义: )
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 )(今义: )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 )(今义: )
8.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义: )(今义: )
四、圈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吾师道也( )
2.或师焉( )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
4.吾从而师之( )
5.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
7.而耻学于师( )
8.位卑则足羞 ( )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10.小学而大遗( )
五、解释一词多义。
(一)文言实词
1.道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
(2)会天大雨,道不通 ( )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5)津津乐道( )
(6)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 ( )
2.传
(1)作七十列传 ( )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二)文言虚词
1. 于
(1)其皆出于此乎( )
(2)而耻学于师 ( )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5)师不必贤于弟子( )
(6)不拘于时( )
2.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
(3)其皆出于此乎 ( )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
3. 之
(1)人非生而知之者( )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3)作师说以贻之( )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5)郯子之徒( )
(6)彼童子之师 ( )
(7)古之学者必有师 ( )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
(1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12)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
(1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
4. 其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4)其皆出于此乎( )
(5)其可怪也欤( )
5. 而
(1)吾从而师之( )
(2)择师而教之 ( )
(3)人非生而知之者( )
(4)惑而不从师 ( )
(5)小学而大遗( )
(6)则群聚而笑之 ( )
(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8)如是而已( )
6. 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4)其可怪也欤( )
六、指出特殊句式并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翻译: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翻译: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翻译:
4.不拘于时,学于余。( )
翻译:
5.师不必贤于弟子。( )
翻译:
6.而耻学于师。( )
翻译:
7.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翻译:
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翻译:
理解性默写填空。
1.《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两句是: , 。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 , 。
3.《师说》中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当时的人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 ;对自身: 。
4.《师说》中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的语句是: 。
5.《师说》中阐述从师必要性的句是: , ? , 。
6.《师说》中论述择师标准要不论地位高低,年龄长幼的句子是: , , , 。
7.《师说》中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是可以教学相长的句子是: , , , , 。
8.《师说》中论述的中心论点是: 。
《师说》复习检测答案
一、作家作品: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二、圈出通假字并解释。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指不从师学习)
三、圈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建树和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愚人之所以为愚(古义:……的原因)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4.吾从而师之(古义:从,跟从;而,并且)(今义: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
5.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
6.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
7.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8.余嘉其能行古道(古义:指古人从师之道)(今义:古代沿用至今的道路)
四、圈出词类活用并解释。
1.吾师道也(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2.或师焉(名词用作动词,从师学习)
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
4.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5.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感到耻辱)
7.而耻学于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耻,感到耻辱)
8.位卑则足羞(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羞,感到羞耻)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人)
10.小学而大遗(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五、解释一词多义。
(一)文言实词
1.道
(1)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名词,道理)
(2)会天大雨,道不通 (名词,道路)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名词,道德学问)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名词,风尚)
(5)津津乐道(动词,谈论)
(6)所以传道受也解惑也 (名词,道理)
2.传
(1)作七十列传 (传记,一种文体,名词)
(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名词)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传达,传授,动词)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流传,动词)
(二)文言虚词
1. 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
(2)而耻学于师 (介词,向)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介词,对于)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介词,比)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6)不拘于时(介词,被)
2.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都相当于“于”,介词,第一个解释为“在”,第一个解释为“比”)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语气词,呢)
(3)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词,吧)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语气词,啊)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语气词,吗)
3. 之
(1)人非生而知之者(代词,指知识和道理)
(2)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代词,他,指童子)
(3)作师说以贻之(代词,他,代李蟠)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
(5)郯子之徒(代词,这类)
(6)彼童子之师 (助词,的)
(7)古之学者必有师 (助词,的)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9)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助词,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取独)
(1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取独)
(12)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取独)
(1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音节助词,动词后补足音节)
4. 其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他的)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他)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
(4)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推测,可以为“大概”)
(5)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推测,可以为“大概”)
5. 而
(1)吾从而师之(连词,表顺承)
(2)择师而教之 (连词,表顺承)
(3)人非生而知之者(连词,表顺承)
(4)惑而不从师 (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5)小学而大遗(连词,表转折,但是,却)
(6)则群聚而笑之 (连词,表修饰,不译)
(7)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连词,表并列)
(8)如是而已(复音虚词,而已,罢了)
6. 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4)其可怪也欤(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六、指出特殊句式并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判断句)
翻译: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翻译:不通晓句读,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4.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
翻译:不受世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5.师不必贤于弟子。(状语后置句)
翻译: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
6.而耻学于师。(状语后置句)
翻译: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7.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句)
翻译: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
8.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省略句)
翻译:现在他们的见识竟反而赶不上(这些人)。
理解性默写填空。
1.《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慨叹两句是: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师说》中在从师学习的问题上,当时的人对其子和对自身有不同的态度,对其子:择师而教之;对自身:则耻师焉。
4.《师说》中概述教师的职能和任务的语句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师说》中阐述从师必要性的句子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6.《师说》中论述择师标准要不论地位高低,年龄长幼的句子是: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7.《师说》中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是可以教学相长的句子是: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8.《师说》中论述的中心论点是:古之学者必有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