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24 10:44: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练习题
选择题
1.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背景下,毛泽东致信李济深等民主人士,提出“召集人民代表大会,加强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的相互合作,讨论新政府的成立,拟订新政府的施政纲领。”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协商准备召开的会议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选项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应集中在(  )
A. 《千年巨变》 B. 《峥嵘岁月》 C. 《中国新生》 D. 《伟大转折》
3.1949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这句话中“站起来”的正确理解是(  )
A.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封建土地制度被废除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D.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理清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知识的有效方法之一。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③处应该填写的是( )
A. 开天辟地 B. 胜利曙光
C. 当家作主 D. 重返联合国
5.如图纪念章反映的历史事件 (  )
A.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B.推翻了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D.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6.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一文件,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
A. 《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中国土地法大纲》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7.1953年6月朝鲜政府追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英雄”称号。彭德怀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根
据材料判断杨根思所属部队是 (   )
A.中国工农红军    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8.如图所示体现了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人民( )
A. 热情好客,彰显礼仪风范
B. 爱好和平,打击侵略者
C. 士气旺盛,武器装备精良
D. 努力生产,踊跃支援前线
9.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 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大生产运动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土地改革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0.出现如图历史现象的原因是(  )
A. 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1.土地改革中刘少奇的姐姐被定为地主,刘少奇教育她说:“我当了副主席,你们在乡下种田吃饭,那就是我的光荣。如果我当了副主席,你们还在乡下收租吃饭,或者不劳而获,那才是我的耻辱。”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 被消灭了(  )
A.富农阶级 B.资产阶级
C.农民阶级 D.地主阶级
12.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0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1953年,他家收谷1 600千克,一年能吃24千克油、14千克盐。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 国民经济的调整 B. 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C. 土地改革的进行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3.下列事件中,为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胜利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4.抗美援朝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等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代表。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 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红船精神
B. 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五四精神
C. 保家卫国、不怕牺牲的上甘岭精神
D.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铁人”精神
15.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表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史上三个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其中空白之处应该填( )
时期 主题词
1911—1921年 推翻帝制,倡导民主
1921—1927年 国共合作,打倒军阀
1937—1945年 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1949—1956年
A. 国家独立,人民专政
B. 改革创新,走向富强
C. 国家建设,曲折前行
D. 社会主义,开创特色
16.“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绝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的耸立在我的阵地上。”这是一位英雄的绝笔诗,其应写于(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十年内战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抗美援朝时期
二、非选择题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继承的是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烂摊子,生产萎缩,物价飞涨,民生困苦。中国人民有没有能力把生产恢复起来,这是一个严峻考验。新中国虽然得到苏联和东欧等国的承认和支持,但美国拒绝承认。中国人民能否冲破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以建设国家,这是又一个严峻考验。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二 新中国诞生刚一年,就和朝鲜人民一道,用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使举世为之震惊……从此,帝国主义再也不敢轻易地做出以武力侵犯新中国的尝试,保证中国的经济建设得到了一个长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工作队深入发动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地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所面临的国内外严峻形势。
(2)材料二中“两年零九个月的英勇激战”指的是什么事件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激战”的胜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农民群众“行动起来”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它是如何从两个方面去消灭地主阶级的
(4)综合材料二、三,概括中国人民的这些斗争在当时所起的共同作用。
18、材料一:有人说中国民主革命是“从南京到南京”,也有人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北京到北京”。
(1)如何理解材料中的“从南京到南京”和“从北京到北京”?
材料二: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立即实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10月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向朝鲜北方大举进犯,并迅速向中国边境推进。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重大决策。
(2)结合材料说一说,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朝鲜?美国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中国采取了哪些敌对政策?
材料三: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3)材料中土地改革要废除和建立的土地制度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19.材料一: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怎样的伟大跨越 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
1-5CCCCC 6-10DDBCA 11-16DCBCAD
17、(1)国内:经济濒于崩溃。国际:帝国主义国家的孤立和封锁。
(2)事件:抗美援朝战争。积极影响: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3)事件:土地改革。两方面:剥夺地主阶级的政治地位;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4)共同作用:巩固新政权,为经济恢复与建设铺平道路。
18.(1)“从南京到南京”指的是从《南京条约》签订到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从北京到北京”指的是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
(2)原因:美国入侵朝鲜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国家安全。敌对政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
(3)土地制度:要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原因: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1)事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跨越:实现了中国向人民民主制度的伟大跨越。
影响: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