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明朝君主权力的加强 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明朝君主权力的加强 说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4-17 11:3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五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题目是《明朝君权的加强》。
首先,我要对本课的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
《明朝君权的加强》是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的第一课,本课主要讲述了明朝的建立以及明朝初期统治者加强君权的措施及其影响。该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它向学生展示了元朝灭亡,明朝取而代之并且不断巩固其君权、加强统治的历史。同时也向学生展示明清时期封建专制日趋没落,中国社会危机重重的事实。
二、学情分析
《明朝君权的加强》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初一学生的年龄较小,处于青春期的初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和创新力丰富,但是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和直观思维为主,未完全具备理性思维,对于抽象事物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对于历史现象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和批判的分析。因而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利用具体的事物,从他们熟悉的领域或实际生活导入,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容易接受,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并结合本课在整本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2)结合史料来归纳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认识特务机构和八股取士对于社会以及后世的影响。
(3)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客观评价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课外和书本资料,了解明朝的建立,通过史料、图片、视频和小组讨论,归纳明朝初期君权加强的手段。
(2)通过古今对比,更加深刻的认识八股取士的危害。
(3)借助地图及史料,掌握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明朝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一个阶段,君权的加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也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2)理解八股取士是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八股文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四、重点难点
本着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之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明朝建立初期加强君权的措施。
2、难点:理解明朝加强军权的手段,以“八股取士”为例深入分析利弊及影响。
五、教法学法
1、 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基于本课的特点,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 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等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
? 活动探究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境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促使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得到提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2、学法
我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法的指导,我希望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掌握了对的学习方法,才能学的更好,记的更牢。本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 合作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相互交流,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从而大大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 参与学习法
在本课中,尽可能多的制造机会使学生动起来,在快乐、和谐的氛围中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六、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5分钟)
由教师讲解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一座南薰殿,这里是收藏皇帝、皇后画像的地方。其中画像最多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他一人就有13幅画像。如今,这13幅画像1幅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2幅画像收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而让人感到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都是朱元璋,却画了截然不同的两个相貌!
一种画像,朱元璋方面大脸,慈眉善目,胡须稀疏,面白细润,身穿龙袍,五官端正,相貌堂堂;另一种画像,朱元璋脸颊狭长,立眉深目,大耳隆鼻,胡须浓密,脸上长满了黑子,五官不正,相貌丑陋。大家知道,一个人只能有一种相貌,那这两种相貌究竟哪种更接近朱元璋本人呢?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对朱元璋的兴趣和好奇,为新授过程打下基础。
(二) 讲授新课:
1、明朝的建立(7分钟)
1368年初,朱元璋消灭了其他农民起义军后,在应天称皇帝,建明朝,年号洪武。同年秋天,攻占元大都,元朝灭亡。
问题设置:明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开国皇帝。
学生通过讨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时间:1368年 都成:应天 开国皇帝:朱元璋
2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20 分钟)
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经开始走向衰落。明朝从建立起,便面临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朱元璋总结历史经验,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君权。
问题设置:明太祖在明朝建立初期,为了巩固自身统治,采取哪些加强君权的措施呢?
学生通过讨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后阅读课文归纳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
①、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撤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②、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
③、为了选拔能听命与皇上的官吏——八股取士。
④、为了巩固统治——分封藩王
3、靖难之役(5分钟)
明太祖死后,建文帝听取大臣的建议,实行削藩政策。燕王朱棣先发治人,打着“靖难”的旗号,在1399年起兵争夺皇位。历史上称这次战争为“靖难之役”。
问题设置:靖难之役发生的原因、人物、旗号、时间,结果。
学生通过讨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原因:建文帝实行削藩政策 人物:燕王朱棣 旗号:打着“靖难”的旗号 时间:1399年 结果:以燕王的胜利而告终。
4、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8分钟)
明成祖为加强北方的防御力量1421年,从南京迁都到北京。进一步强化君权。
问题设置:学生阅读课文,归纳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学生通过讨论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之后阅读课文归纳明成祖加强皇权的措施。
①、继续实行削藩
② 又在锦衣卫之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标志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
(三)归纳总结
1、明朝的建立
① 元末农民战争(红巾军)
② 1368年朱元璋称帝 明太祖 南京
③ 1368年明灭元
2、明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 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利
② 设特务机构——锦衣卫
③ 思想文化方面:实行八股取士
3、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燕王朱棣发动,表面上是清君侧,真正目的是夺取皇权)
4、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① 继续实行削藩
② 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权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四)板书设计:
我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以便学生能够理解掌握基本知识。
(1) 明朝的建立
(2) 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3) “靖难之役” 加强君权
(4) 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五)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理解明朝初期统治者为了实现长治久安的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对于加强君权,巩固统治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是,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它表明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我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老师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