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两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泉州市两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5-23 19:17:41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期中考生物试卷答案
1-5 DCDBB 6-10 BCCCD 11-15 ACABB 16-20 ADCBC
21-25 CADCA 26-30 CDDCC 31-35 BBDBC
36.(1)流入下一个营养级(2分) 土壤是由各类土壤生物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分)
(2)垂直(1分) 有机农业(1分) 生物组分多,食物网复杂程度高(2分)
(3)镉随着食物链的延长逐渐积累(2分)
(4)长期施用有机肥后腐生细菌增加使食细菌线虫增加,引起捕食性线虫增加,植食性线虫因被大量捕食而减少,减少量多于其因植物根系增长而增加的量(2分)
37.(1)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的细胞具有全能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2分)
(2)消毒 (1分) 灭菌(1分) 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2分)
(3)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用量(2分) 脱分化(1分)
(4)不能(1分) 对杂合体的植株来说,其体细胞的基因型相同,而花粉粒的基因型与体细胞的基因型不同。用花粉粒进行组织培养得到花卉基因型不同于原植株(2分)
38.(1)高压蒸汽灭菌(1分) 琼脂(1分) 选择(1分)
(2)104 (2分)
(3)S的浓度超过某一值时会抑制菌株的生长(2分)
(4)取淤泥加入无菌水,涂布(或稀释涂布)到乙培养基上,培养后计数(3分)
(5)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2分)
39.(1)胰蛋白(或胶原蛋白) (1分)  使肿瘤细胞分散开(1分)  
(2)生理盐水(1分)  对照(与紫杉醇形成对照)  (1分)
(3) 血清可以提供动物细胞所需的一些未知的营养成分(1分)  维持培养液的pH(1分)   
(4)定期更换培养液(1分)  
(5)肿瘤细胞的数目少于乙组 (2分)
(6)植物组织培养(1分)  愈伤组织(2分)
40.(1)黄柳和樟子松(2分)
(2)物种丰富度(1分) 营养结构(1分) 抵抗力(1分)
(3)①降低(1分) 阔叶树种为害虫的天敌鸟类等提供栖息场所,从而吸引它们捕食害虫(2分) ②N(1分) 容易(1分)
(4)合理规划林业资源的开发和种植、注重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引入适宜当地环境的物种,增加物种丰富度(2分)
第12页,共12页泉州市两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1-30题每题1分,31-35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大型肉食性动物对低营养级肉食性动物与植食性动物有捕食和驱赶作用,当某种大型肉食性动物迁入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时,下列情况不会出现的是( )
某种植食性动物可能在种间竞争中失去原有竞争优势
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
该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群数量均减少
该生态系统中原有食物链的营养级会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
3.“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我国的古代谚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螳螂大量捕食蝉,降低了蝉种群的丰富度
黄雀和螳螂为捕食关系,黄雀处于第三营养级
黄雀数量的变化,不会影响螳螂的环境容纳量
螳螂与蝉之间存在反馈调节,以维持其相对稳定
4.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加,沼蟹数量亦增加
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5.下列关于营养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营养级的位置越高,归属于这个营养级的能量通常越多
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营养级
营养级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同种生物的总和
食物链中的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是相同的
6.野生草本植物多具有根系发达、生长较快、抗逆性强的特点,除用于生态治理外,其中一些可替代木材栽培食用菌,收获后剩余的菌渣可作肥料或饲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种植此类草本植物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菌渣作为农作物的肥料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用作培养基的草本植物给食用菌提供碳源和氮源
菌渣作饲料实现了物质在植物、真菌和动物间的转移
第1 页,共11 页
7.下列关于生态茶园管理措施的分析,错误的是( )
使用诱虫灯诱杀害虫,可减少农药的使用
套种豆科植物作为绿肥,可提高土壤肥力
利用茶树废枝栽培灵芝,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修剪茶树枝叶通风透光,可提高光合作用强度
8.多数植物遭到昆虫蚕食时会分泌茉莉酸,启动抗虫反应,如分泌杀虫物质、产生吸引昆虫天敌的挥发物质等。烟粉虱能合成Bt56蛋白。该蛋白会随烟粉虱唾液进入植物,
抑制茉莉酸启动的抗虫反应,使烟粉虱数量迅速增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产生挥发物质吸引昆虫天敌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种间关系的功能
植食性昆虫以植物为食和植物抗虫反应是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Bt56基因表达被抑制的烟粉虱在寄主植物上的数量增长比未被抑制的对照组快
开发能水解Bt56蛋白的转基因植物可为控制烟粉虱提供防治措施
9.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
10.对于一个结构和功能处于恢复过程中的生态系统,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适当的物质和能量投入可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
随着生物多样性的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增强
恢复后的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可接近受损前的状态
生物多样性提高后,某营养级的能量可全部流入下一营养级
11.下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图中的C代表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图中的B1+C1+D1可表示蚕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
正常情况下D/C的值大于10%
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第2 页,共11 页
12.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
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可表示为:A→D→E→B
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E每增加1 kg的体重,至少需要100kg的A
13.甲、乙、丙、丁4个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测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生态系统组成 光 水草 藻类 浮游动物 小鱼 泥沙
生态瓶编号 甲 + + + + - +
乙 - + + + - +
丙 + + + + - -
丁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生态瓶必须是密闭的,放在直射光下,生物成分的数量要搭配合理
乙瓶中缺乏光照,生态瓶不稳定说明了生态系统需要稳定的能量输入
丙瓶中没有泥沙,分解者太少,不利于物质循环的顺利进行
丁瓶中虽然物种更加丰富,但可能因为氧气含量少而不如甲瓶稳定
14.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对土壤的处理情况见下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别 组 组 组 组
土壤处理 灭菌 不灭菌 灭菌 不灭菌
湿润 湿润 较干燥 较干燥
该实验的目的之一是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与土壤湿度的关系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土壤是否灭菌处理,实验中的对照组是1组和3组
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分解
15.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海洋在调节气候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鸟类求偶时会进行复杂的炫耀行为有利于繁殖,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
在农田中适当增加生物种类,能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北极苔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很低
16.低碳生活、绿色经济已成为人类的共识。近期我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了“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后下降)、“碳中和”(CO2排放量和减少量相等)的CO2 排量目标,旨在通过降低大气中CO2含量来改善气候变化带来的生态危机。下列说法错
误的是( )
第3 页,共11 页
碳在生物圈中主要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循环
碳循环平衡的破坏主要是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CO2的过量排放
植树造林、节能减排、利用新能源等措施可以实现“碳中和”
17.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丰富,鸟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对某湿地生态系统
不同退化阶段的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典型湿地 季节性湿地 中度退化湿地 严重退化湿地
湿地特征 常年积水 季节性积水 无积水 完全干涸,鼠害严重
生物多样性指数 2.7 2.4 2.1 1.5
鸟类丰富度 25 17 12 9
注:生物多样性指数反映生物多样性水平
严重退化湿地中的鼠类吸引部分猛禽使得食物网结构最为复杂
因湿地退化食物不足,鸟类死亡率增加导致丰富度降低
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是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湿地退化对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影响最大
18.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环境也在持续改善。研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水鸟进行研究,记录到146种水鸟,隶属9目21科,其中有国家级保护鸟类14种,近海与海岸带湿地、城市水域都是水鸟的主要栖息地。该调查结果直接
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A. 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B. 种群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C. 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D. 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19.某同学在线提交了在家用带盖玻璃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报告,他的做法错误的
是( )
选择新鲜的葡萄略加冲洗,除去枝梗后榨汁
将玻璃瓶用酒精消毒后,装满葡萄汁
酒精发酵期间,根据发酵进程适时拧松瓶盖放气
酒精发酵后去除瓶盖,盖一层纱布,再进行醋酸发酵
20. 下表为培养某种微生物的培养基配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成分 NaNO3 KHPO4 KCl MgSO4·7H2O FeSO4 (CH2O) H2O 青霉素
含量 3g 1g 0.5g 0.5g 0.01g 30g 1L 0.1万单位
该培养基培养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是自养型
该培养基属于液体培养基,培养时均需在摇床上进行
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CH2O),唯一氮源是NaNO3
若用该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性细菌应除去(CH2O),添加纤维素
第4 页,共11 页
21.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若细菌能分解淀粉,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实验结果见下表。
菌种 菌落直径:C(mm) 透明圈直径:H(mm) H/C
细菌Ⅰ 5.1 11.2 2.2
细菌Ⅱ 8.1 13.0 1.6
有关本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培养基除淀粉外还含有氮源等其他营养物质
筛选分解淀粉的细菌时,菌液应稀释后涂布
以上两种细菌均不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H/C值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
22.发酵工程的第一个重要工作是选择优良的单一纯种。消灭杂菌,获得纯种的方法不包括( )
根据微生物遗传组成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比例的核酸
根据微生物缺乏生长因子的种类,在培养基中增减不同的生长因子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需要的差别,使用含不同碳源的培养基
根据微生物对抗菌素敏感性的差异,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的抗菌素
23.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的选育,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接种、发酵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认识不科学的是( )
发酵工程具有条件温和、产物单一、污染小的特点
发酵工程的产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产物、酶和菌体本身
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温度控制,溶氧控制、pH控制
发酵工程与传统发酵技术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可以用微生物进行发酵
24.下列有关微生物培养或纯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微生物在培养前要先对培养基进行灭菌处理再接种
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繁殖和代谢途径
分离自养型微生物的方法是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常用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25.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由毛霉发酵可得到谷氨酸,谷氨酸经一系列处理后可制成味精
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微生物农药,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重要手段
利用酵母菌等菌种的发酵工程生产的单细胞蛋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
将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基因转入酵母菌,再通过发酵可生产乙型肝炎疫苗
26.从某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出多种细菌,经进一步筛选获得具有高效降低污水中有机污染物(COD为有机污染物分解时化学需氧量)能力的菌株,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
说法错误的是( )
第5 页,共11 页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为确定接种时菌液的最佳稀释倍数可先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菌液中的细菌数目
图中平板划线法获得的菌落具有不同的菌落特征
挑取单菌落后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扩大化培养菌株
27.下列有关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植物组织培养的目的都是获得完整的植株
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试管苗可以直接移栽入土
C.愈伤组织是外植体再分化形成的 D.愈伤组织是一种不定形的薄壁组织团块
28.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体外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需要无毒、无菌的培养环境 B. 配制培养基时需添加血清
培养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D. 向培养液中加入酸碱物质调节PH
29.科研人员通过人参细胞的悬浮培养来获取人参皂苷,其培养过程及结果如下图(图中2,4-D为生长素类似物,KT为细胞分裂素类似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人参根切块后需用乙醇和次氯酸钠溶液消毒
继代培养时人参细胞只分裂不分化
人参皂苷是人参细胞的初生代谢物 D. 悬浮培养第20天时人参皂苷的产量最高
30.科研工作者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番茄-马铃薯”,但“番茄-马铃薯”并没有发育成地上结番茄,地下长马铃薯的理想植株,下列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实验中不宜采用聚乙二醇促进细胞融合
B.在植物组织培养操作中细胞被微生物感染
C.两种生物的基因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的结果
D.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激素的种类及比例设计不合理
31.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动物的特殊行为信息可在同种或异种生物之间传递
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第6 页,共11 页
32.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发生基因突变产生的氨基酸依赖型菌株需要在基本培养基上补充相应氨基酸才能生长。将甲硫氨酸依赖型菌株 M和苏氨酸依赖型菌株N单独接种在基本培养基上时,均不会产生菌落。某同学实验过程中发现,将M、
N菌株混合培养一段时间,充分稀释后再涂布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出现许多由单个细菌形成的菌落,将这些菌落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上,培养后均有菌落出现。该同学
对这些菌落出现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操作过程中出现杂菌污染
M、N菌株互为对方提供所缺失的氨基酸
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获得了对方的遗传物质
混合培养过程中,菌株中已突变的基因再次发生突变
33. 植株甲是自花传粉的二倍体植物,基因型为AaB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图为利用植株甲培育植株A、B、C、D的过程。将植株甲自交所结的种子种下,可得到植株
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利用植株甲的花粉粒获得植物A的育种方法称为单倍体育种
植株A经秋水仙素处理可获得染色体数加倍的纯合四倍体植株B
可选用植株B的根尖作材料观察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加倍
若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植株C与植株D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4
34.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充分利用土地,创造了一种挖深鱼塘、垫高基田、塘基植桑、塘内养鱼的高效人工生态系统----桑基鱼塘。下列关于桑基鱼塘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桑基鱼塘中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遵循了自生原理;陆地种桑、桑
叶饲蚕、蚕沙喂 鱼、塘泥培桑,遵循了循环原理
B.桑树和甘蔗适应我国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遵循了协调原理;鱼塘中四大家鱼混
养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遵循了整体原理
C.桑基鱼塘的生产方式与改造前的传统耕作方式相比较,具有减轻水患、提高经济
效益、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
D.与较复杂的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较,该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需要人们不断地输入物质与能量
35.2012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发现,利用逆转录病毒将 Oct4 等 4 个关键基因导入已分化的体细胞中并表达,可使这个细胞成为类似干细胞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 细
胞)。下图为该技术在人体细胞中的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第7 页,共11 页
A.由图可知iPS 细胞与ES细胞一样不具有组织特异性
B.利用患者的iPS 细胞对其自身受损器官进行修复,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
C.研究发现 iPS 细胞的增殖难以控制,即iPS 细胞具有衰老细胞的特征
D.应用该技术可缓解器官移植时器官供应不足的问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36.(12分)与常规农业相比,有机农业、无公害农业通过禁止或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加大有机肥的应用,对土壤生物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某土壤中部分生物类群及食物关系如图所示,三种农业模式土壤生物情况如表示。
取样深度(cm)
农业模式
(类) 度(相对值)
0-10
10-20
常规农业 15 1.06
有机农业 19 1.23
无公害农业 17 1.10
常规农业 13 1.00
有机农业 18 1.11
无公害农业 16 1.07
(1)土壤中的线虫类群丰富,是土壤食物网的关键组分。若捕食性线虫为该土壤中的最高营养级,与食细菌线虫相比,捕食性线虫同化能量的去向不包括______。某同学根
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 。
(2)取样深度不同,土壤中生物种类不同,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结构。由表中数据
可知,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最高的农业模式为______,依据是_____ _。
(3)经测定该土壤中捕食性线虫体内的镉含量远远大于其他生物类样,从土壤生物食
物关系的角度分析,捕食性线虫体内镉含量高的原因是_____ _。
(4)植食性线虫主要危害植物根系,研究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后土壤中植食性线虫
的数量减少,依据图中信息分析,主要原因是_____ _。
第8 页,共11 页
(12分) 甲、乙两名同学分别以某种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为材料,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繁殖该植物。回答下列问题:
(1)以该植物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作为外植体,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均能
获得试管苗,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同学应该先对作为外植体的绿色叶片和白色花瓣进行 处理,然后接
种于经过 处理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若要用细胞作为材料进行
培养获得幼苗,该细胞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填“具有完整的细胞核”“具有叶绿体”或“已转入抗性基因”)。
(3)图中A、B、C所示的是不同的培养结果,该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培养基中
不同造成的。A中的愈伤组织是叶肉细胞经_______________形成的。
(4)若该种植物是一种杂合体的名贵花卉,要快速获得与原植株基因型和表现型都相同的该种花卉,可用组织培养方法繁殖,在培养时,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采用经减数分裂得到的花粉粒作为外植体,原因是__________ ___。
(12分) 某种物质S(一种含有C、H、N的有机物)难以降解,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某些细菌能降解S。研究人员按照下图所示流程从淤泥中分离得到能高效降解S的细菌菌株。实验过程中需要甲、乙两种培养基,甲的组分为无机盐、水和 S,乙的组分为无机盐、水、S和Y。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盛有水或培养基的摇瓶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灭菌。乙培养基中的Y物质是_______。从功能上讲,甲、乙培养基均属于__________培养基。
(2)实验中初步估测摇瓶M中细菌细胞数为2×107 个/mL,若要在每个平板上涂布
100μL稀释后的菌液,且保证每个平板上长出的菌落数不超过200个,则至少应将摇瓶M中的菌液稀释________________倍。
(3)在步骤⑤的筛选过程中,发现当培养基中的S超过某一浓度时,某菌株对S的降
解量反而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__(答出1点即可)。
(4)若要测定淤泥中能降解S的细菌细胞数,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5)上述实验中,甲、乙两种培养基所含有的组分虽然不同,但都能为细菌的生长提
供4类营养物质,即________________ 。
第9 页,共11 页
39.(12 分) 红豆杉,又名紫杉,可从其树皮中分离出高抗癌活性的紫杉醇。如图
是某同学设计的有关紫杉醇抗肿瘤实验的研究流程,请分析并回答:
(1)酶X是________酶,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物质Y是________,乙组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 在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时,通常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适量血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培养应在含 5% 的 CO2的 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应采取的措施是
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果:若甲组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紫杉醇有抗肿瘤作用。
(6)为了解决紫杉醇的药源问题,理论上可用____________技术把离体的红豆杉细胞培
养到 阶段,从中提取紫杉醇,进行工厂化生产。
40. (12分)为加速塞罕坝地区由“荒原沙地”到“绿水青山”的演替,实现其生态恢复,先后有三代人的青春奉献在了这里。以下是部分研究历程。
(1)建国初期,塞罕坝土壤干旱,有机质含量低。为改良塞罕坝的初期土壤,请从表
1中选择两种合适的树种种植。 ______ 。
表1 部分树种的生物特性
树种 生物特性
黄柳 灌木;耐旱、耐瘠、固沙
白桦 乔木;喜湿、喜肥;阔叶
山杨 乔木;耐旱、喜肥;阔叶
樟子松 乔木;耐旱、耐瘠、固沙;根系发达、针叶
紫杉 乔木;喜湿、喜肥;浅根性、针叶
(2)经过初期改造,塞罕坝的土壤条件已适合种植快速成林的华北落叶松。数年后,爆发了大规模的落叶松锉叶蜂虫害,原因是针叶纯林群落的 _____ _低,生态系统的
_____ _简单,导致塞罕坝地区生态系统的 _____ _稳定性差。同时,生长迅速的落叶松消耗土壤中大量的N、P、K等无机盐,使土壤肥力下降。
(3)为解决上述两个问题,林场研究员欲引入可为鸟类提供栖息场所的树种——白桦,并进行如下研究:
第10 页,共11 页
①调查塞罕坝不同地区纯林、混交林内落叶松锉叶蜂的虫口密度,数据如表2。与纯林相比,混交林的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 ______。请从种间关系角度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_____ _(写出1点即可)
表2 纯林、混交林内落叶松的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
调查地点 树种组成 有虫株率/% 虫口密度(条/株) 备注
月亮湖
小桥子
川堂林子
纯林 100 3350
纯林 100 4310
纯林 100 2765
混交林 75.0 79
混交林 82.4 136
混交林 68.7 68
纯林:乔木为华北落叶松,林下植被为草本
混交林:乔木为华北落叶松和白桦,林下植被为草本和
灌木
②林场研究员对华北落叶松和白桦凋落物中的相关物质含量做了测定,数据见表3。白桦凋落物中初始 ____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华北落叶松凋落物,导致C/N值差异较大。在
一定范围内,C/N值越低,凋落物越 (填“容易”或“难”)被分解。
表3 凋落物初始养分组成
基质 有机质/% C/% N/(mg g-1) C/N
华北落叶松 82.13 47.64 3.78 125.84
白桦 74.70 43.33 6.14 70.51
(4)塞罕坝是生态工程建设的成功案例之一。为了更好地维持和发展该生态系统,依
据生态工程的协调和整体原理,请提出你的建议。 _____ _。(写出两点即可)
第11 页,共11 页
同课章节目录